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50mg/d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李乾坤;王明生;李明昌;王磊;刘群

    目的 探讨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DES)植入术后服用150mg/d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我院成功完成择期CTO病变DES植入的163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高维持剂量组,n=81)和B组(常规剂量组,n=82),两组患者均于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1天口服氯吡格雷300mg负荷剂量,术后分别口服氯吡格雷150mg/d和75mg/d 30天,30天后均改为75mg/d直至术后12个月,测定两组患者基础的、术后第1、7、30天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支架内血栓形成及严重出血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基础的及PCI术后第1天的血小板聚集率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术后第7、30天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性低于B组,A组患者术后30天内的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MACE事件发生率均显著性低于B组,两组的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150mg/d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可降低CTO病变DES植入术后近期的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MACE事件的发生率,但不增加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发出血事件的相关因素

    作者:孙蓉;杜妮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发出血事件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出血事件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以2008年2月至2013年4月西安市高新医院收治的75例STEMI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在急诊室是否发生出血事件分为对照组(61例)与病例组(14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两组间相关因素的差异,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因素与出血事件的相关性,考虑时间因素对逻辑回归的影响,又进一步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上述因素与出血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及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患者的身高、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慢性胃炎病史、陈旧性脑梗死病史(>1年)、killip分级等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测指标中HGB、Cr、UA、LVE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VEF差异极为显著(P<0.01),提示上述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指标与出血事件可能具有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病例组发生出血事件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带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即体重、HGB、Cr、UA、LVEF,结果显示,高水平的LVEF成为出血事件的保护性因素(B=-0.13,OR=0.98,95%CI:1.53~2.83,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同样显示高水平的LVEF成为出血事件的保护性因素(B=-0.11,OR=0.98,95%CI:1.56~2.89,P<0.05).结论 高水平的LVEF是出血事件的保护性因素,而低水平LVEF的STEMI患者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高;STEMI发病早期检测LVEF在评估溶栓并发出血方面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2个月缺血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

    作者:房建斌;康小平;刘冬梅;罗培;吴明明

    目的 调查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2个月缺血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在该院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收治起止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随访12个月,统计患者发生缺血、出血事件的数量,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顺利完成PCI手术治疗,随访12个月发现,90例患者总计51例患者发生过缺血、出血事件,发生率为56.6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心肌梗死病史、外周血管病变史是导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发生缺血、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35例男性患者靶血管失败发生13例,发生率为37.14%;55例女性患者靶血管失败发生38例,发生率为69.09%;两组比较差异有(x2=20.4956,P<0.05).不同性别患者心血管出血风险等级分别为(3.42±1.07)、(2.10±0.86),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92,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靶血管失败的几率较高,导致这种情况的危险因素较多.相较于男性而言,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后更容易出现缺血、出血事件,因此要多加关注,以避免缺血、出血事件发生.

  • 注射用丹参不良反应报告

    作者:李昊娲;农一兵;林谦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引起出血事件的风险,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安全性数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式为“注射用丹参or丹参粉针和不良反应or不良事件or副作用or出血or凝血or血凝”,检索1979年1月至2009年8月,检索有注射用丹参不良反应报告的文献.结果:①检索到1 659篇文献,纳入统计文献86篇.其中共报道有不良反应病例7 900例,涉及注射用丹参不良反应病例395例(0.05%).不良反应病例原发疾病以心脑血管病为主(58.1%).②不良事件类型:出血16篇(18.6%)、皮疹14篇(16.3%)、休克、死亡各7篇(8.1%).结论:病例报告注射用丹参引起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比例较低.

  • 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出血事件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健楠;刘臣;周鹏;谭宇;盛兆雪;周金英;赵汉军;宋莉;颜红兵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的冠心病患者的出血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2015-01至2015-06期间收治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的568例冠心病患者.采用病历查阅和电话或门诊随访方式收集资料,对患者院外阿司匹林的服用情况以及出血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出血事件参照PLATO出血定义.结果:568例患者中,1年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达30.3%(172/568),均为轻度出血,其中37例(21.5%)患者因轻度出血而减少阿司匹林用量.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轻度出血事件是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的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减量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4,95%CI:0.12~0.49,P=0.001),此外,性别(OR=1.97,95%CI:1.17~3.31,P<0.01)、 年龄(OR=0.97,95%CI:0.95~1.00,P=0.02)、2型糖尿病(OR=1.96,95%CI:1.23~3.12,P=0.01)是影响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的冠心病患者轻度出血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30.3% 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的冠心病患者会发生出血,但均为轻度出血,发生轻度出血者阿司匹林减量的可能性高.

  • 替罗非班在不同入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出血风险评价

    作者:牛锋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不同入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中的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ACS患者403例,按照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和非替罗非班组,评估两组中不同入径PCI的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桡动脉入径中,替罗非班组与非替罗非班组不明显出血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7%比5.10%,χ2=0.075, P=0.784)。股动脉入径中,替罗非班组不明显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替罗非班组(23.15%比9.09%,χ2=4.610,P=0.031)。桡动脉入径中,替罗非班组与非替罗非班组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比1.02%,χ2=0.064,P=0.799)。股动脉入径中,替罗非班组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替罗非班组(15.74%比4.55%,χ2=4.006,P=0.045)。股动脉入径中替罗非班组不明显出血事件及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桡动脉入径中替罗非班组(χ2=11.555,P=0.0006;χ2=14.459,P=0.0001)。结论替罗非班在经桡动脉入径PCI治疗ACS中出血事件发生率较低,且明显低于经股动脉入径,可遵循指南进行个体化合理应用。

  • 冠心病患者替格瑞洛停药原因及停药对临床转归的影响分析

    作者:王绪云;席少枝;刘佳;荆晶;陈韵岱;尹彤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替格瑞洛停药原因及停药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连续募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42例,分析患者3个月内替格瑞洛停用的发生情况及停药原因。对入选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随访6个月,比较患者3个月内停用替格瑞洛与持续服用该药发生缺血事件[包括主要缺血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明确或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和次要缺血事件(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入院)]及出血终点事件[包括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主要和次要出血]的差异。结果本研究中164例(25.55%)患者分别在住院期间(42例,25.61%)、出院当天(7例,4.27%)和出院至随访3个月时(115例,70.12%)停用替格瑞洛。停药患者在不同冠心病诊断中的分布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占78.0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占13.41%、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MI)占4.27%和稳定型冠心病占4.27%。院内或出院时替格瑞洛停用的原因主要为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32.65%)、出血(22.45%)和非复杂病变的PCI术(18.37%);院外停用替格瑞洛的原因主要为当地无法购买替格瑞洛(68.70%)和经济原因(16.52%)。停药后,除10例死亡患者,其余患者均在医师指导下更改抗栓治疗方案,其中153例转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1例单独阿司匹林治疗。对完成6个月随访的PCI术后冠心病患者(n=499)分析发现,3个月内停用替格瑞洛患者发生主要缺血终点事件(4.58% vs0.82%,HR6.62,95%CI 1.17~37.36,P=0.032)及联合缺血事件(11.45%vs 4.89%, HR2.46,95%CI 1.03~5.89,P=0.043)的风险均显著高于持续该药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联合出血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3%vs 17.12%,HR0.92,95%CI 0.49~1.73,P=0.795)。结论替格瑞洛停药在冠心病患者中多见,院内及出院当天停药主要由于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出血副作用及非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PCI术,院外停药主要是无法获取药物和经济原因。与未停药患者相比,冠心病患者PCI术后3个月内停用该药可能增加主要缺血事件和联合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 起搏器植入围术期抗栓药物应用与术后出血事件的观察

    作者:丁鹏飞;李学文;薛宇龙;连俊

    目的 通过观察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围术期不同抗栓治疗方案术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探讨CIED植入围术期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策略.方法 观察2011年12月至2016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医院心内科符合CIED植入适应证并于住院期间成功植入CIED的患者资料,分析术后囊袋血肿等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350例患者,平均年龄23~95(68.3±13.1)岁,男202例(57.7%),其中围术期不中断华法林患者27例(7.7%);低分子肝素(LMWH)桥接抗凝患者61例(17.4%);不中断阿司匹林(ASA)患者17例(4.9%);不中断ASA合用氯吡格雷患者24例(6.9%);围术期停用抗栓药物7 d以上或未应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患者221例(63.1%).需处理的囊袋血肿6例(1.7%),其中非抗栓组1例(0.45%),LMWH组4例(6.55%),ASA组1例(5.88%),华法林组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组无囊袋血肿发生,LMWH组与非抗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余各抗栓亚组与非抗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出血患者体质指数(BMI)低于非出血患者[(19.6±2.3)对(23.2 ± 2.2),P=0.033],较非出血组合并心力衰竭较多(66.7%对7.6%,P<0.001).多因素分析中体型消瘦及LMWH桥接为预测出血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OR 4.3234,95%CI 1.8319~16.9838)与(OR 3.3901,95%CI 1.8401~18.4390)].结论 ①正在接受华法林、ASA或DAP的患者术前可继续抗栓治疗;②LMWH桥接抗凝增加囊袋血肿发生率,应弃用;③围术期中断抗凝治疗可能增加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④体型消瘦、心力衰竭患者术后易发生出血并发症.

  • 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作者:董敏;汪芳

    目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仍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线治疗方法.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带来心血管获益的同时,由此引起的出血风险的增加也值得关注.文中通过回顾近些年来国内外几项大型临床试验,综述得出:高龄ACS患者给予DAPT有效且相对安全;对于有出血危险因素及需要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尤其是接受DAPT)者,可选择较低剂量阿司匹林(75 ~81 mg·d-1);年龄>75岁者,不推荐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 mg);服用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时,不推荐常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胃肠道不良反应.

  • 注射用P2Y12受体抑制剂坎格瑞洛

    作者:刘美

    坎格瑞洛为注射给药的P2Y12血小板受体抑制剂,该药直接起效并且作用可逆,具有起效快、失效快的特点.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分别于2015年3月和6月批准了坎格瑞洛用于临床治疗.大型随机双盲临床试验Champion Phoenix比较了注射坎格瑞洛与口服氯吡格雷用于需要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在随机分组后的48 h内,坎格瑞洛组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缺血导致的血运重建或支架内血栓事件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严重或威胁生命的出血发生率,坎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无明显差异.本文对坎格瑞洛药理学特性、临床有效性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 新型抗血小板药替卡格雷

    作者:刘美;刘梅林

    替卡格雷为第一个可逆结合的、直接起效的、口服给药的血小板二磷酸腺苷P2Y12受体拮抗剂,比氯吡格雷起效更快,对血小板凝集的抑制作用更强.2011年7月20日,美国FDA批准替卡格雷用于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血栓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氯吡格雷相比,替卡格雷起效更快,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更强,能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的发生率.在有效治疗的同时,替卡格雷并未显著增加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联合用药时,阿司匹林的维持剂量应为75 ~ 100 mg·d -1.本文对替卡格雷药理学特性、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 替罗非班所致血小板减少症35例分析

    作者:曹丙峰;周建华;刘庆霞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替罗非班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35例患者进行客观详实的观察、记录和随访,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平均时间为(6.5±5.8)h,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52.4±32.8)h,低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72.4±30.5)×109/L,其中轻度患者占82.9%,重度患者占11.4%,极重度患者占5.7%.患者出血事件的总发生率为57.1%,其中轻微出血的发生率为48.6%,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为8.6%.停用替罗非班,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血小板可恢复正常.结论 替罗非班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多发生在用药后4~8 h内,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免疫抑制剂有一定疗效,极重度患者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进行治疗.

  • 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剑青;宋建国;江明媛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US-PDT)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7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神经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气管切开术,观察组采用US-PDT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脱机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低氧血症、术后局部皮下气肿、气管狭窄、局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出血事件及纵膈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S-PDT是临床行之有效的气管切开术,创伤更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达比加群酯应用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的观察及药理研究

    作者:王妍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应用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药理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大连市友谊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60例,通过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30例,应用华法林口服治疗方案,试验组30例,应用达比加群酯口服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出血事件发生率、凝血常规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达比加群酯后,试验组治疗前后出血事件发生率及肝功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凝血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达比加群酯口服,临床疗效优异,值得临床推广.

  • 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用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症26例分析

    作者:邱景伟;卢彪;李静梅;罗涛

    目的 分析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GIT)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发病机制、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心血管内科2008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368例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ACS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后平均(5.3±4.5)h发生GIT,发生率为1.9%,其中3例(0.2%)极重度GIT,7例(0.5%)重度GIT,16例(1.2%)轻度GIT;(2)低血小板计数为8.4×109/L,低平均血小板计数为(57.3±27.3)×109/L,替罗非班停用(54.0±24.8)h后血小板恢复正常;(3)18例(69.2%)GIT发生出血事件,包括轻微出血事件16例(61.5%),严重出血事件2例(7.7%),8例(30.8%)无任何出血事件发生,但其中2例(7.7%)出现过敏反应后发生GIT.结论 GIT常常在应用替罗非班早期(1~24 h)出现,用药期间应及早检测血小板;出血事件非GIT特异性表现,过敏反应可为部分GIT首发表现;出现GIT后应综合评估病情,为避免恶化ACS原发病,慎重停用其他抗栓药物.

  • 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研究

    作者:王丽华;崔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触发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形成,终导致血栓形成,完全或不完全堵塞冠状动脉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 不同入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在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中的出血事件评价

    作者:牛锋;杨国亮

    目的 探讨不同入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中的出血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解放军第91医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572例,按照是否合并CKD分为CKD组和非CKD组,对比分析PCI术后7 d内的出血事件.结果 桡动脉入径中CKD组不明显出血事件发生率与非CK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入径中CKD组不明显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CKD组(P<0.05).桡动脉入径中CKD组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与非CK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入径中CKD组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CKD组(P<0.05).CKD组中桡动脉入径不明显出血事件发生率及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入径(均P<0.05).结论 CKD患者在经桡动脉入径PCI中尚未见不明显出血事件的增加,而经股动脉入径不明显出血事件则显著增加.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出血事件的影响与患者临床预后分析

    作者:郑俊晨;李林娟;王营忠;葛表格红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出血事件的影响并分析患者的临床预后状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统计并发院内出血事件患者的的数量,与随机抽取的120例未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发生院内出血事件的数量进行对比,并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随访。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为研究组,未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发生出血事件的患者23例,其中轻微出血者12例,中度出血者7例,重度出血者4例,二次入院6例,病死2例。对照组发生出血事件的患者为2例,其中轻微出血1例,中度1例,重度出血0例,二次入院14例病死6例。结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发生出血事件的数量高于未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而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二次入院及病死数量低于为接受冠状动脉治疗的患者。

  • 磺达肝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纪炳能;邝鸿生;陈扬波

    目的 观察磺达肝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住院的1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使用磺达肝癸钠2.5 mg 1 d 1次,皮下注射,连用7 d;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12h,皮下注射,连用7 d,2组基础治疗相同.观察2组患者治疗30 d的出血事件和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出血事件和心脏事件发生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磺达肝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更优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华法林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杨锦艳;贾晋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华法林使用情况,为华法林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服用华法林385例患者的住院信息,统计分析年龄、用药科室对华法林起始剂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首次监测时间、INR监测频率、与肝素/低分子肝素重叠时间、华法林维持剂量、出院时INR、INR达标率、不良反应等的影响.结果 患者出院INR达标率为37.66%,65岁及以上患者与65岁以下患者住院期间服用华法林天数、出院时维持剂量、出院时INR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科室患者住院天数、服用华法林的天数、入院时华法林的初始剂量、INR首次监测时间、与低分子肝素/肝素重叠时间、出院时华法林的维持剂量、出院时INR值、出院时INR达标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不同的年龄、临床科室,患者的抗凝策略不同,临床药师应积极开展用药干预和用药监护,才能在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同时减少出血事件发生.

5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