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内科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目前临床上对于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内科治疗方法,并就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为日后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治疗开拓更新的思路和治疗理念.方法:选择从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并由门诊医师收住入院的56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如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生素抗感染等,并设置为对照组,其他患者除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外,还加用理气汤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愈10例(35.71%),缓解17例(60.71%),无效1例(3.57%);对照组患者治愈7例(25%),缓解15例(53.57%),无效6例(21.43%).结论: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内科治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尤其是在加用了理气通肠的中药后,但是当病情严重内科治疗无效时一定要及早手术,挽救患者生命.
-
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疗效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69例患者均采用中药辨证内服及中药灌肠治疗后的统计结果.结果:69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45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显效率82.6%,总有效率94.2%.结论: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疗效显著.
-
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168例内科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对不完全性肠梗阻内科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收治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168例,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奥曲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内科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也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生长抑素在不完全性肠梗阻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收治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3.81%)明显优于对照组(60.71%),且P<0.05。结论:生长抑素在不完全性肠梗阻治疗中有确切的辅助治疗作用,能够提高治愈率。
-
结肠水疗配合小承气汤加减灌肠治疗各类不完全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结肠水疗配合小承气汤加减灌肠治疗各类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对34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用结肠水疗配合小承气汤加减灌肠治疗;同时用肥皂水灌肠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好转8例,无效2例,好转率94.1%,治愈率70.6%,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结肠水疗配合小承气汤加减灌肠治疗各类不完全性肠梗阻效果满意,使用简便,无不良反应,适宜基层使用。
-
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经验
不完全性肠梗阻是指肠腔内容物部分通过发生梗阻的点,观察腹部X线片能够看到梗阻点以下的肠腔内有少量的积气和积液,而梗阻点以上的肠曲扩张程度较轻,结肠内存在较多的气体.不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轻则导致机体各组织器官发生生理性紊乱,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则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本文总结了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治疗经验,以期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浅谈大承气汤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
腔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祖国医学称之为"关格"、"肠结"等.明代<医贯>载:"关者不得出也,格者不得入也",故"关格"之证与肠梗阻颇相似,以大承气汤治疗的方法至今沿用[1].2002年2月至今,我们采用大承气汤口服加保留灌肠治疗腹部、肛肠手术后及泌尿系结石使用解痉药物后,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等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3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
-
针灸辅助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评价针灸辅助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将80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抗生素预防抗感染、灌肠通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艾条灸左阳池、中脘、气海、关元,每日1次,每次30 min.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治疗天数、手术中转率、距首次自行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进食固体食物时间.结果:观察组平均治疗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中转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自行排气时间、恢复排便时间及进食固体食物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针灸辅助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手术中转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肠通方辨治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36例
目的 探讨肠通方辨治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中药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 将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36例,按照辨证分型,气机壅滞19例,实热内结9例,脉络瘀阻5例,气阴两虚3例,采用专方专药肠通方(经验方)与辨证论治结合,在内科基础治疗及辨证施护下,观察患者的临床总体疗效、症状疗效.临床观察时间为10天.结果 结果治愈11例(33.33%),显效14例(42.42%),有效8例(24.24%);无效3例,其中2例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转为完全性肠梗阻,1例患者并发肠出血.结论 以肠通方为基础方结合辨证论治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有较好疗效.
-
大承气汤治疗急危重症案3则
大承气汤是后汉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名方,为阳明病胃家实而设,主治痞、满、燥、实、坚.笔者在读经典做临床的过程中,谨守病机,应用本方治疗急危重症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现仅选三则报告如下,以飨读者.
-
中医内科为主治疗社区不完全性肠梗阻48例临床分析
目的:以某社区医院为资料采集对象,对中医内科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收集社区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8例患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病人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2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其实施西医常规治疗;2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试验,对其实施以复方大承气汤为主的中医内科治疗方式,观察和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26例患者100%被治愈,明显高于对照组86.37%的治愈率,两组的数据对照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内科为主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具有明显疗效,辅以西医结合,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空肠多发性脂肪瘤1例
患者女性,35岁.因间歇性腹痛10个月,加重伴呕吐10天人院.查体:左上腹可见肠型,左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消失.透视见左上腹多发性气液平面,呈阶梯状改变.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屈氏韧带约20cm处空肠套入远端空肠内,长约30cm,无坏死,从远侧端慢慢回纳入肠腔.该肠管浆膜面可见3个约核桃大小的憩室,肠腔内可扪及鸽蛋大小肿物多个,行该段肠管切除.
-
胆石性肠梗阻诊治体会
胆石性肠梗阻在临床上不多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间隙性腹痛和不完全性肠梗阻,多发于老年女性患者.我院于1999年3月至2002年1月收治胆石性肠梗阻共4例,现报告如下.
-
深静脉植入泵连续高价营养152天护理体会
1 病历介绍患者,女,51岁,病案号119131,因胃癌根治术后10月余,腹腔广泛转移伴不完全性肠梗阻,于2000年12月4日行中心静脉植入泵置管术,植入泵为美国生产的Groshong.遵医嘱给予25%G.S.750ml,20%脂肪乳400ml,18-氨基500ml,10%KCl 40ml,3%NaCl 150ml,普通胰岛素40U,维他利匹特10ml,水乐维他10ml,安达美10ml,加入三升袋中静滴1次/日.在连续使用过程中,曾输入大量白蛋白、血浆及全血.由于患者有腹腔感染,曾使用少量抗生素,患者后由于全身衰竭于2001年5月5日死亡.植入泵使用正常,无感染及阻塞,对患者生命的延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整形治疗肛周疤痕挛缩致不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的护理
目的 探讨18例肛周瘢痕挛缩不完全性低位肠梗阻整形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8例该手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护理,良好的肠道准备,术后加强饮食护理,防止伤口感染,进行扩肛的康复训练.结果 本组18例,除1例效果欠佳外,其余17例经1年随访,均获满意疗效.结论 术前良好的肠道准备与术后预防伤口感染,特别是扩肛的康复训练,是预防瘢痕再度挛缩,使手术成功的关键.
-
超声诊断肠道蛔虫合并肠梗阻1例
患者女,52岁.傣族,因子宫切除术后第5天腹胀、腹痛、腹泻,为稀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腹部平片示不完全性肠梗阻.
-
小儿巨大副脾包膜下延迟性破裂出血伴脓肿形成超声表现1例
患儿女,3岁.主因腹痛4 d,腹胀伴不排便、不排气3 d入院.查体:体温38.8℃.腹膨隆,可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左侧腹部压痛(+),可触及9 cm×5 cm×5 cm质中等的包块,压痛明显.临床诊断:左上腹肿物性质待查,不完全性肠梗阻.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33.17×109/L,分类:中性83.34%,淋巴9.04%.RBC 3.83×1012/L,PLT 417.00×109/L.急诊彩超检查:肝、胆、胰、脾、肾均未见异常.
-
注射用头孢噻利致肾衰竭患者意识障碍4例
1 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72岁,诊断"不完全性肠梗阻,肾衰竭".入院时血清尿素氮10.55mmol/L,肌酐223.5 μ mol/L,神志清楚,给予头孢噻利(cefoselis,CFSL,FK037)1.0g静脉滴注2次/d等治疗,第2天血肌酐升至532.7μ mol/L并伴有休克、重度酸中毒,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头孢噻利按原剂量应用,第3天患者出现烦躁,意识模糊渐至昏迷.
-
急性细菌性痢疾合并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以腹泻8d,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7d,发热1d为主诉入院.住院9d前有进食香肠、喝冷饮等不洁饮食史,每日排便10~40余次,为黏液脓血便,粪质少,伴肛周疼痛,曾在院外给予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山莨菪碱及曲马多等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既往否认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史.人院查体:体温38℃,脉搏80次/min,血压93/49 mmHg,急性病容,腹软,腹压痛,左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肠鸣音5次/min.血常规:白细胞15.3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1.26×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1.08×109/L,血红蛋白158 g/L,血小板262×109/L,血钾2.92 mmol/L,血钠127.9 mmol/L,住院5h诉腹痛加重,拍腹部立位X线平片示盆腔肠管扩张,可见宽气液平,呈阶梯状排列,其上方胀气肠管张力低,黏膜皱襞浅,结肠曲有较多气体及粪团,结肠腔可见散在高密度结节;于15h后拍片示盆腔肠管近前腹壁肠腔可见数个阶梯状排列短小气液平,横结肠及降结肠曲可见积气积粪及沙粒状结节,直肠及乙状结肠扩张.
-
婴儿肠旋转不良47例诊治分析
婴儿肠旋转不良是指胚胎期肠管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旋转运动发生障碍,导致肠管位置发生变异及肠系膜附着不全,易引起肠梗阻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其发病率高,多伴有不完全性肠梗阻,是新生儿常见急腹症之一,加之临床表现不一及复杂的病理生理基础,往往诊治耗时导致病情加重[1]。本研究对杭州市儿童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婴儿肠旋转不良47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