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综合疗法治疗尖锐湿疣68例报告
目前治疗尖锐湿疣(CA)的方法甚多,患者在亚临床期均有一定的复发率.我们从1996年5月至1999年10月,对68例尖锐湿疣患者采用综合治疗,大大提高了治愈率及有效率降低了复发率,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降低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率的措施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很多,但至今能手术切除的肝癌仍以切除的效果好。通过亚临床期肝癌的发现、肝癌的早期切除、肝癌复发后的再切除和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再切除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术后生存率。然而有作者报道,40%~60%左右的肝癌在手术时已有肝内或远处转移,而部分病灶用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显像、CT、MRI、肝动脉造影也难予分辨。国内外的学者报道,直径小于4cm的肝癌手术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60%左右,大部分的复发者在术后18个月内出现。国内外的资料表明,仅依靠单纯的外科手段来降低肝癌术后的复发率,已是非常困难,难以有新的突破,要采取综合措施。
-
综合疗法治疗尖锐湿疣68例
目前治疗尖锐湿疣(CA)的方法甚多,患者在亚临床期均有一定的复发率.作者从1996年5月至1999年10月,对68例尖锐湿疣患者采用综合治疗,大大提高了治愈率及有效降低了复发率,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在18~55岁之间.
-
单克隆抗体在黑素瘤诊断中的作用
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原发于皮肤的高度恶性肿瘤,是目前发病率增长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所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1]。肿瘤标记物可由肿瘤细胞产生或由非肿瘤细胞,如与肿瘤有关的免疫系统产生,可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表面[2]。因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检测简便易行,所以在肿瘤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在黑色素瘤中大多数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且大多数在疾病晚期才高表达,因而不适于早期和亚临床期[3]。新的黑素瘤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黑色素细胞瘤建立一种更加准确的具有治疗意义的肿瘤分期和分类方法[4]。
-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变化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一阶(first order kernel,FOK)和二阶(second order kernel,SOK)反应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4-06/2015-05确诊为2型糖尿病,但眼底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2例58眼作为糖尿病组,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一阶反应、二阶反应检查,并与同期门诊检查的正常组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FOK总和反应b波潜伏期无明显延迟,而b波的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9,P=0.012).糖尿病组SOK总和反应b波的峰时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3,P=0.025),且b波的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3,P<0.01).糖尿病组a波在FOK和SOK中的振幅和潜伏期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b波振幅、潜伏期分别与糖尿病病程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波振幅与病程呈负相关,而b波潜伏期与病程无相关性.结论: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FOK、SOK均有变化,主要反映在b波的振幅变化.
-
PWV和ABI的测定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中的应用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随着对心血管病变的研究深入,逐渐认识到是血管壁的病变而不是管腔病变的发生发展才是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基础[1],而动脉硬化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预防、治疗动脉硬化就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我们知道动脉弹性地改变早于结构改变[2],早期发现和干预亚临床期血管病变的进展是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考虑到动脉硬化程度评估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潜在作用,作为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脉搏波速(PWV) 与踝臂指数(ABI)的作用正日益引起重视.
-
胸痛患者的脉压、左心室功能与冠脉狭窄的关系
随着对血管病变的深入认识,我们已知血管壁病变而不是管腔病变的发生发展才是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基础,因此早期发现和干预亚临床期血管病变的进展是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
-
心肌损伤标志物测定的意义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心肌缺血坏死.美国35~84岁人群发病率男性7.1%,女性2.2%,每年约有8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45万人再梗死.70和80年代北京,河北、哈尔滨、上海等省市发病率仅为0.02%~0.06%.大量的研究发现,约有25%的AMI的病人发病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约50%左右的AMI病人在发病时缺乏心电图(ECG)的特异改变.因此对心肌损伤的早期甚至是亚临床期即检测AMI是医务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研究进展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CLT)又称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一种以自身甲状腺组织为抗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临床上常见的甲状腺炎症,近年来其发病率迅速增加。 HT合并甲状腺癌( thyroid cancinoma , TC)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国外报道2者共存率为0.5%~22.5%[1-2],国内报道2者共存率为25%以上[3]。目前对HT合并TC尚缺乏可靠的临床定性诊断标准,而HT合并TC多为亚临床期,不易察觉,致临床医师不能正确把握HT患者的手术指征,引起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影响HT术后生存质量,或对有手术指征的给予保守治疗错过了佳治疗时期。本文就HT合并TC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等几个方面对HT合并TC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癌症二级预防刍议
癌症的二级预防是预防癌的发生,确切地说是预防癌的临床发作.在癌症发作之前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亦即消灭癌症于"亚临床期"(subclinicstage).对亚临床的癌症来说,诊断和治疗必定有别于临床期的病例,其中有许多关键性的问题值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