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0-2016年北京市房山区慢性病死亡及四类慢病早死概率研究

    作者:何莹;赵清水;张丽娜

    目的 分析北京市房山区2010-2016年慢性病死亡情况及四类慢病早死概率.方法 利用北京市户籍居民死因监测系统中2010-2016年死亡登记资料,按照国际统一ICD-10编码分类、汇总、统计,分析慢性病死亡情况及四类慢病早死概率.结果 2010-2016年房山区户籍人口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户籍人口慢性病死亡率呈升高趋势,男性高于女性;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由2010年的460.36/10万下降至2016年的430.40/10万;四类慢病中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率明显上升,四类慢病早死概率由2010年的15.44%下降至2016年的14.39%.结论 房山区慢性病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四类慢病早死概率有所下降,说明近些年的慢病防控措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男性早死概率高于女性,慢性病防控应关注重点人群.

  • 2017重庆市黔江区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作者:蒋敏;吴彩霞

    目的 研究重庆黔江区慢性病早死概率,为相关部门制订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7年度死亡个案和人口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 2017年黔江区报告粗死亡率为710.17/10万,标化死亡率513.93/10万;早死概率为15.05%,其中男性为17.91%,女性为11.95%;去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期望寿命影响大,增长期望寿命3.63年,寿命损失率为4.77%.结论 4类主要慢性病对黔江区居民的生命质量和期望寿命的损失较为严重,应多措并举降低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

  • 北京市2010-2015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死概率研究

    作者:李刚;苏健婷;韦再华;高燕琳;邓瑛

    目的 探索性分析2010-2015年北京市四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早死概率等相关指标的趋势变化.方法 利用来源于北京市户籍居民死因监测系统中2010-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死亡登记资料,应用WHO推荐计算方法,分析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慢性病70岁之前的死亡比例和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结果 2010-2015年,北京市户籍人口慢性病约占总死亡的90%,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从332.43/10万下降到280.02/10万.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从12.81%下降到11.11%.以2015年为基准计算,男性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为14.63%,距离2025年控制目标(12.23%)尚有16.4%的下降空间;女性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为7.54%,距离2025年控制目标(7.03%)有6.8%的下降空间.2015年北京市城区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为9.72%,郊区为13.67%,郊区高于城区.结论 北京市慢性病死亡率相关指标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水平.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男性远高于女性,建议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关注重点人群,终实现25×25的目标.

  • 2016年重庆市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作者:丁贤彬;唐文革;毛德强;焦艳;沈卓之

    目的 分析2016年重庆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及去死因期望寿命情况,为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重庆市2016年居民死亡个案数据(死亡日期为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部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对死亡个案进行编码,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四类主要慢性病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概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结果2016年重庆市报告死亡病例218004例,死亡率为731.73/10万.四类主要慢性病死亡共计179637例,占总死亡的82.40%;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02.95/10万与455.82/10万;早死概率为15.96%,男性(25.39%)高于女性(10.78%).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早死概率分别为6.01%、8.32%、2.05%和0.43%.分别去除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糖尿病后,增长的期望寿命分别是6.02、3.19、1.89与0.19年.结论重庆市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高,男性高于女性,应针对不同性别间的危险因素开展干预和人群的健康管理,降低早死概率.

  • 2015年山东省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水平和早死概率分析

    作者:张吉玉;楚洁;鹿子龙;郭晓雷;徐爱强

    利用2015年山东省居民死因网络报告登记资料,通过漏报率进行死亡率调整,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慢性病早死概率.2015年全省因四类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728287例(占全死因的85.83%),以心脑血管疾病(50.90%)、恶性肿瘤(25.69%)为主.早死概率为17.84%;男性早死概率(23.12%)高于女性(12.25%);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早死概率高,农村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高;从东向西呈增高趋势,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高的达21.50%,沿海地区的东营市和威海市低,分别为14.84%和14.94%.

  •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对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的影响

    作者:丁贤彬;唐文革;毛德强;焦艳

    目的 了解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对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利用2016年重庆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比较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与非示范区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4种主要慢性病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早死概率的差异.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结果 2016年非示范区报告死亡率(783.79/10万)高于示范区(704.2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09,P<0.01).非示范区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率(636.85/10万)高于示范区(588.0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5,P<0.01).非示范区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17.18%)高于示范区(1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98,P<0.01),非示范区的恶性肿瘤早死概率与示范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早死概率(6.88%、2.25%和0.52%)均高于示范区(5.65%、2.04%和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2.71,29.28和42.43,P<0.01).结论 重庆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低于非示范区,示范区建设对降低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有积极的影响,应大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

  • 2002—2015年江苏省扬中市四类慢性病死亡的定量研究

    作者:仝海员;张梦梦

    目的 分析2002—2015年江苏省扬中市四类慢性病的死亡现况,探讨四类慢性病的早死概率、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慢性病死亡率变化趋势的影响,以及当地"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下降目标的实现情况.方法 于扬中市公安局获取2002—2015年扬中市人口资料,扬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取2002—2015年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人口资料.计算四类慢性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采用人口学的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进行死亡率差别分解分析,以寿命表法计算早死概率.结果2002—2015年扬中市总人群四类慢性病粗死亡率为648.6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41.26/10万,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总人群四类慢性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这一差异是人口、非人口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02—2015年扬中市总人群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男性早死概率高于女性,年均变化速度低于女性.预计到2030年男、女性早死概率均能实现"健康中国2030年"目标.结论 四类慢性病是当地全人群的主要死因,其死亡率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加强非人口因素的干预力度,可有效降低本地慢性病死亡率,男性人群是降低慢性病早死概率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

  • 奉化区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死概率分析

    作者:王海明;王春丽;冯伟

    目的 了解宁波市奉化区2010—2015年四类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早死概率及趋势,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控制目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0—2015年宁波市奉化区户籍居民死亡个案数据,应用寿命表法计算早死概率,分析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的趋势以及性别和地区差异,并以"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评价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下降空间.结果 心脑血管疾病(2.60%~3.82%)和恶性肿瘤(7.03%~9.20%)的早死概率高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0.18%~0.48%)和糖尿病(0.17%~0.44%),早死概率男性(13.71%~16.57%)高于女性(5.92%~9.41%),早死概率高的前三位乡镇/街道为大堰镇(14.62%)、 松岙镇(12.83%)和西坞街道(12.66%).2010—2015年宁波市奉化区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P<0.05),由12.05%下降到10.21%;四类慢性病年均下降速度为3.26%,女性年均下降速度为6.56%,快于男性的1.32%.以2015年为基准计算,男性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距离2030年控制目标(9.60%)尚有4.11%的下降空间,女性距离2030年控制目标(4.58%)尚有1.96%的下降空间.结论 宁波市奉化区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早死概率高于女性,且下降速度较慢,不同乡镇/街道居民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及其变化速度存在较大差异.

  • 2012—2016年无锡市新吴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死概率研究

    作者:刘增超;胡磊

    目的 探索性分析2012—2016年无锡市新吴区4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早死概率及趋势变化,为本地区实现"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下降目标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 通过对2012—2016年无锡市新吴区死因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慢性病死亡率和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并以"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下降30.00%为目标,分析该区能否顺利实现目标.结果 2012—2016年无锡市新吴区户籍人口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85.00%以上,4类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从10.07%下降到9.62%,年均下降速度为1.14%;男性4类慢性早死概率年均下降速度为0.60%,女性为1.96%,女性下降速度快于男性;男性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高于女性,2012—2016年男性分别为女性的2.04倍、1.89倍、1.80倍、1.96倍和2.16倍.结论 无锡市新吴区重大慢性病死亡概率呈下降趋势,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男性远高于女性,按照目前下降速度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尚有相当距离,建议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特别是男性人群.

  • 2007—2016年宜昌市城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及早死概率分析

    作者:胡池;徐勇;吴婵;杨佳娟;蒋蔚

    目的 分析2007—2016年宜昌市城区慢性病死亡及早死概率等相关指标的趋势变化,为实施及评估慢性病防治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宜昌市城区2007—2016年死亡登记资料,分析慢性病导致死亡占总死亡比、慢性病死亡率、期望寿命等指标,应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方法计算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结果 2007—2016年宜昌市城区的慢性病导致死亡占总死亡比例、慢性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分别由82.48%上升87.72%,448.64/10万上升至591.73/10万;2007—2016年宜昌市城区期望寿命呈增长趋势,由74.83岁增长至78.24岁;宜昌市城区四类慢病过早死亡概率2007—2016年呈下降趋势,由2007年的18.99%下降至2016年的14.95%.结论 宜昌市城区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期望寿命、四类慢病早死概率等指标呈趋势性变化,为实现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的目标,应进一步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干预.

  • 2013-2015年北海市城乡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韦贤瑞;陈玲;茹立;黄坚;谢平

    目的 了解北海市城乡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囚监测数据,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并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3-2015年北海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通过计算死亡率、构成比、早死概率等指标对循环系统疾病死因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北海市前4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循环系统疾病位居死亡谱首位,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36.41%,死亡率为219.95/10万(标化率194.11/10万),其中男性为257.03/10万(标化率251.49/10万),女性179.91/10万(标化率138.35/10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190.50/10万(标化率212.83/10万),农村231.69/10万(标化率187.94/10万),城市高于农村;死亡率随年龄递增,60~岁组死亡率高,0~岁组低.循环系统疾病死因顺位前4位依次为脑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共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92.53%.循环系统疾病早死概率为5.80%,其中心脏病为2.94%,脑血管疾病为2.81%.心脏病死亡率城市高于农村,脑血管病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是北海市居民主要死因,应针对地区和人群特点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尤其要大力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有效降低疾病危险因素.

  • 2008—2017年广西死因监测点四种主要慢性病死亡及早死概率分析

    作者:孟军;毛玮;黄金梅

    目的 分析广西死因监测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四种慢性病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计算、分析和比较2008—2017年广西死因监测点不同性别、城乡四种慢性病早死概率及其年均增长速度;并以慢性病防治规划中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为标准,评价四种慢性病早死概率实现目标的难度.结果 2008—2017年,广西死因监测点四种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从70.14%上升至79.11%,死亡率从455.18/10万上升至508.41/10万,标化死亡率从589.27/10万下降到440.43/10万.四种慢性病合计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男性早死概率远高于女性,女性、城市居民早死概率下降速度分别大于男性、农村居民,农村居民糖尿病早死概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既往速率预测,四种主要慢性病合计早死概率无法实现规划控制目标.结论 广西死因监测点四种慢性病早死概率呈持续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建议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以男性和农村居民为重点人群,争取实现慢性病防治规划中的既定目标.

  • 广西2013-2017年死因监测点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及变化趋势

    作者:孟军;毛玮;黄金梅

    目的 分析广西死因监测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种慢性病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7年广西死因监测点报告的死亡数据,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概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x2检验,趋势变化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进行判别.结果 男性、农村死亡率分别高于女性、城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女性、城市、农村死亡率APC分别为-0.40%、1.14%、4.39%、-0.20%,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慢性病死亡率由477.76/10万上升至491.80/10万,APC为0.30%,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7,P=0.707),标化死亡率由343.78/10万下降至336.04/10万,APC为-1.49%,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4,P=0.316).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在16.92%~17.68%之间波动,APC为0.50%,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P=0.525).男性、农村早死概率分别高于女性、城市,男性、女性、城市、农村早死概率分别以0.60%、0.40%、2.74%、0.20%的速度上升.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分别以1.39%、7.23%的速度下降;癌症、糖尿病早死概率分别以3.15%、11.40%的速度上升.结论 广西死因监测点4种慢性病早死概率处于较高的水平,男性、女性、城市、农村早死概率均呈上升趋势,癌症和糖尿病是导致早死概率上升的主要疾病,建议以男性和农村居民为重点人群,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

  • 2010-2015年淮安市30~69岁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作者:徐康;王涤;石小玲;张晖;谈进

    目的 了解淮安市30~ 69岁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和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不同性别及年龄别死亡率、早死概率对淮安市2010-2015年30~ 69岁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5年淮安市30~69岁居民主要慢性病年均死亡率301.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3.35/10万,全人群和女性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别为1.81%、1.51%;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x2=3 912.291,P<0.001);主要慢性病死亡顺位为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其中肿瘤(APC=3.9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APC=6.01%)、糖尿病(APC=13.39%)呈上升趋势,脑血管疾病(APC=-3.47%)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别肿瘤死亡率占比均在50%以上;早死概率在14%左右,年度变化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0~69岁淮安市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肿瘤已成首位死因,早死概率控制速度较为缓慢,与实现“健康江苏2030”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 2010-2016年重庆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及潜在寿命损失变化趋势分析

    作者:丁贤彬;焦艳;毛德强;唐文革;沈卓之

    目的 了解重庆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及趋势变化,为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2010-2016年重庆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个案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统计分析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潜在寿命损失率、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趋势检验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中F检验进行判别,检验水准α=0.05.结果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由2010年的78.84/10万下降至2016年的61.84/10万,APC为-3.25%,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6,P=0.014).慢性呼吸系统疾病PYLL%由2010年的0.26%下降至2016年0.22%,APC为-2.37%,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4,P=0.024).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早死概率由2010年的2.56%下降至2016年的2.05%,APC为-2.76%,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9,P=0.026),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标化死亡率与早死概率呈下降的趋势,应进一步加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