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凶险的主动脉夹层

    作者:赵克强

    主动脉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可谓是人体的大中枢.下面为大家揭秘主动脉凶险的原因:什么是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存在或不存在自身病变的基础上,并在一系列外因(高血压、外伤等)的作用下导致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由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造成主动脉中层沿长轴分离,从而使主动脉管腔呈现真假腔的病理状态.

  • 胸痛隐匿杀手——主动脉夹层

    作者:唐骁

    1986年8月24日美国排球运动员海曼,因主动脉夹层破裂猝死.2001年1月3日我国排球运动员朱刚,因主动脉夹层破裂猝死.喀麦隆著名足球运动员威维安·福、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均死于主动脉夹层破裂.

  • 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计达;贾立静;陈威

    目的 分析老年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急诊确诊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80例老年AD患者中查体无症状发病者占50.0%.胸骨后撕裂样剧痛者占36.2qc,高血压者占78.8%,吸烟者占47.5%,动脉粥样硬化者占66.2qc;男性占85.0%,多于女性的15.0%;DeBakeyⅢ型占81.2%;春季发病占40.0%,多于其他季节;非体力劳动者占82.5%; 88.8%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结论 老年AD患者具有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症状不典型,DeBakeyⅢ型多见等特点,其职业及危险因素有特殊性,诊治中应考虑.

  • 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护理

    作者:荆丽敏;邱雪梅;李冬梅;孟荣英

    目的 总结分析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2005年2月~2008年5月主动脉夹层15例的护理资料.所有患者经增强CT或核磁共振成像确诊并行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治疗.护理的要点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前疼痛和镇痛、镇静、降压药应用的观察,术中各项监护,术后肢体血供、穿刺部位并发症、出血征象的观察和护理等,并重视心理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支架植入均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恢复良好.结论 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可成功治疗胸主动脉夹层.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前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预后.

  • 老年主动脉瘤与夹层覆膜支架修复术后血浆D-二聚体升高7例

    作者:缪京莉;侯晓平;周云飞;尹巧香;张婧

    目的 观察覆膜支架修复术后血浆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例覆膜支架修复术后患者随诊2~11年,采用主动脉超声或CT检查,化验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结果 7例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呈持续高水平,平均(2628.9±1596.3)ng/ml;第7例患者术后2年内及其他6例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结论 覆膜支架修复术后血浆D-二聚体持续稳定升高,可能与手术本身相关,不提示术后血管病变加重,无需特殊治疗.

  • 以神经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主动脉夹层1例

    作者:王鑫鑫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主因"突发意识丧失半小时"于2007年8月23日急诊就诊.患者于2007年8月23日中午打麻将时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口吐白沫,由"120"急送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神经内科就诊.

  • 以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1例

    作者:孙彦波;刘若卓;王金杰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3岁,主因突发双下肢麻木、无力伴二便费力50 d于2009年11月11日入院.患者2009年9月21日16:00散步时突然出现腹痛、腰痛,随后出现双下肢麻木、酸痛及无力,疼痛难以忍耐,伴二便费力,在当地医院经超声、CT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予止痛、对症等治疗,9月23日傍晚突然出现四肢抽搐、意识不清及尿失禁,约2 min后缓解,清醒后不能回忆发病过程,以后抽搐未再发作.

  • 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断和处理

    作者:李爱林;袁鼎山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危重的主动脉疾病,是猝死常见原因之一,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死率很高.同时A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进展迅速,首诊容易误诊,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收集5年来共60例确诊AD的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 覆膜支架置入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56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学刚;张海彬;庄严;孙丽娟;于春梅;董继英

    目的:评价覆膜支架置入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56 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男43例,女13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51.6 ± 1.8)岁.术前均由64排CTA 扫描确诊.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测下选用覆膜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置入后即刻重复DSA 检查.随访行胸部X 线平片与64排CTA 扫描检查.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54例无内漏,2例见少量内漏,主要为近端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所有患者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扩大,2例有内漏者,在6个月内消失.结论:覆膜支架置入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失血量小,严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1例病变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

    作者:刘芳芳

    总结了1例病变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认为控制好血压、心率,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及时了解肢体血运情况、肾功能及腹部情况,做好心理疏导,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 40例主动脉夹层的急救护理干预

    作者:朱福君;文晓霞;杜良英

    目的:通过对我科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干预,探讨分析急救护理干预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接收的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干预的治疗过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来我科急诊的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干预治疗后,36例患者病情稳定,安全转送到住院病区或上级医院,4例死亡.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症状得到控制以及提高急救有效率、降低高度的死亡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主动脉夹层一例识别体会

    作者:李晓龙

    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在基层乡镇卫生院早期识别此病并及时转送至有条件处理的上级医院至关重要.我院遇到一例此病患者,得到一些基层识别此病的体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 主动脉夹层的误诊分析

    作者:李朝春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误诊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误诊的原因和防范对策,以期降低误诊率.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68例,上述患者均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8例患者其中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38例、急性心肌梗死19例、急腹症患者5例、肾结石2例、胆囊炎1例、肺栓塞2例.68例患者按照Standford分型其中A型患者31例,B型患者37例,其中B型患者腹痛的发生率高于A型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不具有特异性,因此误诊率相对较高,且误诊的疾病种类较多,要结合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诊断,提高诊断率.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误诊
  • 超声心动图和多层螺旋CT在急诊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对比

    作者:刘晓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和多层螺旋CT在急诊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对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2017年6月-2018年6月接受的65例疑诊主动脉夹层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超声心动图以及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65例疑诊患者后期确诊64例,多层螺旋CT检查64例,超声心动图检出55例,多层螺旋CT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心动图,数据差异明显,P<0.O5.结论:对于急诊主动脉夹层疑诊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对个体胸、腹以及冠脉动脉异常检出率高.

  • 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主动脉夹层14例临床分析

    作者:韩文;郑军;冯义朝;戴光荣

    目的 通过对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资料分析,找出误诊的原因,提高基层医院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我科诊治的14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4例AD患者均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由外院转入或门诊收入,入院时被诊为肠梗阻6例,其余8例均以"腹痛待查"入院,行上腹部增强CT或MR检查提示AD,CTA确诊为AD.结论 AD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并发症多,极易被误诊或漏诊,而提高临床医师对AD的认识,加强基本技能的培训可以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 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治特征以及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徐宏勇;方磊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的急诊特征与误诊原因.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主动脉夹层临床症状与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8例患者通过各项临床检测在较短时间内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其余7例患者由于临床指征较为复杂,症状表现不典型,未在有效的救治时间内确诊,出现误诊,其误诊率为28.0%.7例没有能够被及时确诊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被初期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3例被初期诊断为脑卒中,1例患者被初期诊断为急腹症,1例患者被初期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13例患者救治(内科保守治疗)后1个月病情痊愈出院,8例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出现病情加重,转入上级医院对其进行介入或外科手术,4例患者由于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结论 医院在治疗疑似此类疾病的患者时,需要加强谨慎性,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症状进行明确掌握,通过多种临床检测手段对其疾病进行确诊,降低早期误诊率,为患者争取佳救治时间.

  • 电子束CT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敏文;孙立军;葛雅丽;江菊芬;白桂芹;赵宏亮

    目的探讨电子束CT及其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单层序列增强扫描(SSM)或连续容积增强扫描(CVS)方式行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方法主要采用大密度投影法(MIP)、曲面重建法(CPR)及容积显示法(VRT).此外还有CT仿真内窥镜技术(CTVE)显示血管内腔.结果21例主动脉夹层中,Ⅰ型夹层6例,Ⅱ型夹层3例,Ⅲ型夹层12例,不典型夹层4例(3例为Ⅲ乙型,1例为Ⅱ型).所有断层图像均清晰地显示内膜片、破口、分支动脉起源.三维重建技术可立体显示主动脉全貌、内膜片走行及破口位置.结论电子束CT扫描速度快,心电门控可消除心脏搏动伪影,对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尤其Ⅱ型夹层有重要价值,结合三维重建的立体直观特点,对临床手术有重要指导作用.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进展

    作者:朱杰昌;戴向晨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发病突然、病程凶险,死亡率高.开放手术虽然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经典方法,但不适用高龄及伴有合并症的患者.腔内技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及病死率,尤其是"开窗"及分支技术的问世,扩展了腔内治疗夹层的适应证,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本文就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研究现状及前景做一综述.

  • 腔内修复术治疗破口位于降主动脉合并逆撕性壁间血肿的主动脉夹层

    作者:朱健;郗二平;朱水波;张瑜;汪海波;许贵华;李雪梅

    目的:分析破口位于降主动脉合并逆撕性壁间血肿(RIMH)的临床特征以及总结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36例行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破口位于降主动脉合并RIMH的主动脉夹层,且经TEVAR治疗的患者资料,包括影像学表现、术前处理措施、手术时机、预后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先控制血压、心率后依据病情需要行TEVAR,完整封闭主动脉夹层破口,RIMH予以密切观察,其中11例在发病2周内行TEVAR,术后2例患者发生进一步逆撕或新发主动脉弓部夹层;25例在发病2周后行TEVAR,1例发生术后进一步逆撕。结论破口位于降主动脉合并RIMH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仅应用TEVAR封闭主动脉夹层破口是可行的,但应尽量在发病2周后进行。

  • 改良吻合口包埋右房分流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春鹏;王勇;张东

    目的 总结人工血管吻合口包埋行右房分流技术在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止血的外科治疗经验及其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37例确诊为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资料,术中均应用改良吻合口包埋右房分流技术,观察术中术后出血情况和术后早期转归.结果 全组患者无吻合口出血并发症,术中死亡1例,30天内死亡7例,29例痊愈出院,随访4~12个月,分流腔全部血栓化,无持续性残余分流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人工血管外吻合口包埋右房分流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解决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出血问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3857 条记录 1/193 页 « 12345678...19219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