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与检测中的应用
酶作为催化剂的一种,能够发生水解、氧化和合成等化学反应.同时,酶技术是目前安全性佳、效率高的生物技术,可显著提高食品加工与检测效率.对此,本文借助对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与检测中的应用,探讨该项技术的具体价值,以其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
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新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酶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加工技术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本文从酶加工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的意义入手,对酶制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方向和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希望对改进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有所帮助,促进食品加工业更好地发展。
-
酶技术与中药现代化
酶技术应用于中药领域,可以实现并提高中药有效成份的提取和分离,增加中药有效成份的含量,促进药用微量有效活性成份的转化,从而推动中药产业的技术跨越,促进传统中药产业为现代中药产业.
-
膜分离技术制备中华鹿龟神酒工艺
选用不同孔径的膜额定截流不同分子量物质,进行超滤分离提取植物有效成分,并采用复合净化酶对基酒进行净化处理,对制备中药勾兑酒工艺予以改进,使其达到"优质、低度、功能保健性",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向.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超滤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我国也有报道将其应用于中药成分的提取和注射液的制备[1,2].我们进行了超滤膜分离技术及复合净化酶的应用试验和中试生产工艺研究,制备成功"中华鹿龟神酒",该酒外观琥珀色,晶莹剔透,酒味纯正,口感好.由于采用复合净化酶技术,吸附了白酒中的有害物质如甲醇、甲酸、乙醛、杂醇油、糠醛等,减少了口干、上头、晕醉等不良反应.
-
短发夹状RNA抑制MDR1基因表达逆转卵巢上皮性癌多药耐药的研究
多药耐药性的产生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其所编码的细胞膜P糖蛋白(P-gp)表达增加介导的耐药在化疗中为主要、为常见.在过去20多年中,学者们探求各种逆转多药耐药的方法,如反义寡核苷酸技术、核酶技术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MDR1基因表达是研究逆转多药耐药的新途径.本研究设计并构建针对人MDR1基因特定位置的短发夹状RNA(shRNA)质粒pEGFP-H1/MDR1,观察其对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MDR1基因和P-gp表达的抑制作用,探索耐药肿瘤基因治疗的有效方法.
-
酶技术在中药黄酮类成分研究中的应用
近年来,酶技术在中药黄酮类成分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后发现酶技术在中药黄酮类成分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技术联合应用(包括酶解-超声偶联技术和酶解-微波偶联技术等)于中药黄酮类成分的提取,使其提取率明显提高;(2)改变黄酮类成分的结构使其转化成活性更好、生物利用度更高的有效成分;(3)促进植物体内黄酮类成分的合成.此外,固定化酶技术在黄酮类成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酶技术作为中药黄酮类成分研究中的一种新方法,有助于从复杂的中药中获得更多活性较好的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
没药的研究进展
中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生物技术在中药方面的应用(酶技术、蛋白技术等)为中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纳米中药、中药药动学等新兴研究领域的出现则使中药研究更加深入、更加系统化.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应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简称穿刺针),在电钻/手钻动力驱使下直接穿颅刺入血肿,将穿刺针保留在血肿中,然后应用血肿粉碎器及生化酶技术将血肿液化,经针腔排出体外,清除及治愈血肿的方法.
-
酶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与转化中的研究现状
中药材中植物药占90%,植物药的有效成分大多包裹在细胞壁中,对这些有效成分的提取,传统的热水、酸、碱、有机溶剂浸提法受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的阻碍,往往提取效率较低.应用酶技术处理这些中药材,可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提高药效成分的提取率.而且在中药提取过程中通过某些酶的加入将一些生理活性不高或没有生理活性的高含量成分的结构转变为高活性分子结构,可以大大提高提取物的生理活,}生及应用价值.本文就 .酶技术的作用机理、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及目前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转化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并展望了酶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前景.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的基因治疗进展
全世界约有3.5亿人为现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而我国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可能超过1.2亿[1]其中15%~40%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一生中可能会发生严重并发症(肝癌、肝硬化、肝衰竭).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如反义寡核苷酸、核酶、脱氧核酶技术、小干扰RNA等,在抗病毒的研究中已显示出可观前景.
-
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清除术后的护理研究进展
微创穿刺术是指通过穿刺抽吸头皮组织内血性液体,消除或减轻局部血肿,促进局部组织及早愈合,是目前治疗脑出血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并在医学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1].其原理是应用穿刺动力驱动下,直接穿颅将血肿取出,代替开颅手术,并将穿刺针保留在血肿部位,应用生化酶技术,降血肿化为液体,经针腔排除颅外,达到清除及治愈血肿的目的.现将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清除术后的护理研究进展有关综述如下.
-
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检测T细胞亚群技术的改进
我们自1993年以来,对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pAAp)桥联酶技术反复摸索,对原技术 [1]作不断改进,改进要点介绍如下:(1)玻片预处理的改进:原法按稀盐酸浸泡→水洗→95%乙醇浸泡处理,此处理的玻片30%左右出现染色不佳,细胞脱落等情况.
-
高血压脑出血81例经颅微创手术后的护理
微创血肿粉碎穿刺术是一种与生化酶技术相结合,配合专利器械(YL-Ⅰ型一次性使用血肿粉碎穿刺针)清除颅内血肿而采用的新技术,术后容易发生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血肿复发等并发症,因此做好微创手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我科收治81例微创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锤头状核酶的结构及其对病毒基因表达的抑制
RNA催化的切割反应自1981年〔1〕起陆续有人报告。后来将此类具有催化能力的核糖核酸称为核酶(ribozyrne),并先后发现了第一型内含子,第二型内含子,RNase P,发卡式核酶(HP),锤头状核酶(HH),D型肝炎核酶(斧头状核酶)等种类。 锤头状核酶的结构模型是1987年Symons等〔2〕在研究、比较了多种植物病原体RNA自催化切割反应活性区域的核苷酸序列后提出的。Haseloff等〔3〕在此基础上合成了能有效切割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转录本的锤头状核酶,实现了核酶的人工合成。这为将核酶技术用于抑制和阻断有害基因的表达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34例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并用脱水剂的疗效观察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用微小创伤结合生化酶技术及流体力学原理清除颅内血肿,解除血肿占位效应,迅速降低颅内压,从而达到治疗血肿目的[1].为利于血肿清除,不主张使用脱水剂.但我们自1998年10月以来,对34例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辅助应用小剂量脱水剂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并用脱水剂的疗效观察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它是一种用微小创伤结合生化酶技术及流体力学原理清除颅内血肿,解除血肿占位效应,迅速降低颅内压,从而达到治疗血肿的目的[1].为利于血肿清除,不主张使用脱水剂.但我们自1998年10月以来,对34例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辅助应用小剂量脱水剂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1例的护理体会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应用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动力驱使下直接穿颅刺入血肿,将穿刺针保留在血肿中,然后用血肿粉碎器及生化酶技术将血肿液化,经针腔排出体外,清除及治愈血肿的方法.我院自2004年元月~2004年12月,用此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酶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近年来酶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分析其发展前景.方法参阅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介绍了酶作为浸提辅助剂、澄清剂、激活剂、催化剂等,在中药制剂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其存在的关键问题.结论酶技术作为中药制剂工艺过程中的一种新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小孔钻颅术治疗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小孔钻颅术亦称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应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在电钻(手钻)驱动下直接穿颅刺入血肿,然后应用生化酶技术将血肿液化,经针腔排出体外,清除及治愈血肿.我院2002~2005年采用小孔钻颅术治疗颅内血肿78例,效果显著.现将观察护理报告如下.
-
改良木瓜酶-抗痛素法对Rh血型4份弱抗体特异性的检测分析
传统的木瓜蛋白酶技术有两种方法,即一步法和两步法.一步法操作简便,但灵敏性差;两步法灵敏性高,但操作繁琐、费时.鉴此,我们对两步法进行了改进,并应用改良木瓜酶-抗痛素抑制剂技术检测Rh血型系统4份弱抗体,获得明确结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