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肝病颗粒酶-B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主要起坏死作用的颗粒酶-B(GrB)与凋亡蛋白在慢性肝病肝细胞的表达及与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关系.方法:77 例慢性肝病患者中,慢性肝炎(CH)32 例,肝炎后肝硬化(LC)14 例,原发性肝癌(HCC)31 例,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TNF-α、TNFR,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rB、Fas、FasL、Bax、Bcl-2、Bcl-XL、Bcl-2α及HBsAg、HBcAg在其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GrB在三种慢性肝病肝细胞中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促凋亡蛋白Fas、Fasl表达在LC组高于HCC组(P<0.05、0.01),抑凋亡蛋白Bcl-2在LC及HCC组表达明显高于CH组(P<0.001、0.01);HBcAg 表达在HCC组较LC组显著增多,前者61.29%(19/31)、后者28.57%(4/14),P<0.05.CH组GrB随着表达程度的增强:(+)8例、(++)3例、(+++) 5 例炎症组织学活动指数(HAI)均值逐渐升高:为 4.88、 5.34、8.40.结论:促坏死的GrB对慢性肝炎肝脏炎症活动有较明显相关关系.抑凋亡蛋白Bcl-2在肝硬化及肝癌表达较明显,在慢性肝病时坏死、凋亡及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三者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
HBV转基因小鼠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作为全世界第五位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与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有直接关联,我国尤甚.HBV是影响人类生存重要的病毒之一,全世界至少有3.5亿人感染,它是一种部分双链的环状DNA病毒,具有随机整合入宿主基因组中的能力.通常认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转录反式激活蛋白(HBx)是HBV病毒基因组中比较重要的致病因素,但二者的功能却有很大差异[1].由于HBV作用的靶分子目前还不清楚,HBsAg和HBx是通过直接还是间接的作用导致HCC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仍旧在争论中.
-
1513例健康人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体会
我院于2001年3~6月对石家庄地区一些单位的1513例健康人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其中对检测出抗-HBc阳性率高的问题及检测结果的临床价值、阴阳性的判定划分等问题有必要加以阐述,以供商讨.
-
七个鸭种携带鸭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与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同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DHBV感染的鸭可作为研究HBV致病机理的动物模型.自Mason[1]与周翊钟[2]发现DHBV以来,研究者们已对DHBV进行了大量的研究[3~6].国外学者们相继报道在该地饲养多年的北京鸭中仍可检出DHBV,感染率为1~10%[1,7,8].在美国其它鸭种亦可感染DHBV,其感染率均低于北京鸭[9],而我国江苏省启东县的鸭群DHBV感染率可高达50%[9,10].
-
乙型肝炎病毒cccDNA研究现状
目前,将嗜肝DNA病毒科分为两个属:正嗜肝DNA病毒属(人乙型肝炎病毒、土拨鼠肝炎病毒、地松鼠肝炎病毒)、禽嗜肝DNA病毒属(鸭乙型肝炎病毒).以人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例,其基因组DNA是双链松弛环状分子(relaxed circular DNA, rcDN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2.0)×109,相当于3 200 bp.
-
重组人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酶H基因工程菌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表达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酶H1及H2 (HBV-RNase H1及H2)工程菌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摇瓶发酵,研究不同宿主菌表达HBV-RNase H1及H2的效果,同时对培养基、诱导时期、诱导时间、初始pH值等发酵条件以及质粒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选用E coli BL21为宿主菌,在LB培养基中培养至A600nm为0.6时,诱导表达4.5 h,HBV-RNase H1及H2表达量高达33.6%和30.8%.且重组质粒具有良好的分离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结论此发酵条件可以较好地提高HBV-RNase H1及H2的表达量,为发酵规模的扩大奠定基础.
-
三门县888名工人HBV检测结果分析
为了解我县各厂矿作业工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我们首次于2002年7月8日至2003年4月17日对全县各厂矿作业工人进行体检,体检项目共有14项,乙肝三系仅为其中一个项目五个指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用人工繁育的围生期和幼年树鼠句感染人乙型肝炎病毒的初步研究
目的 通过用人工繁育的围生期和幼年树鼩接种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并优选感染指标的检测方法,提高树鼩对HBV的感染率及检出方法的敏感性和可靠性.方法 用人HBV阳性血清接种42只人工繁育的围生期和幼年树鼩,选择合适的引物,经巢式PCR(nPCR)技术检测它们肝组织及血清的HBV DNA,并对扩增出的DNA片段进行测序验证,以及对活检肝组织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接种后动物的肝组织和血清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7.6%(20/42)和71.4%(30/42),肝组织和血清共同阳性的为40.5%(17/42),总阳性率为78.6%(33/42);扩增的DNA片段经测序与人HBV DNA相应片段的同源性为98%和99%;肝组织病理改变以轻度炎性病变较多见.结论 用人工繁育的围生期和幼年树鼩感染HBV,可提高树鼩对HBV的感染效率;用nPCR技术及选择合适的引物配对检测肝组织和血清标本的HBV DNA,是评价树鼩感染HBV状况的敏感、可靠方法.
-
乳牛血清中类人HBV调查研究
人乙型肝炎病毒(HBV)与鸭、土拨鼠、地松鼠肝炎病毒同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inaviridae)[1~3].在乳牛中调查类人HBV国内曾有报道[3~6],检测方法较多,但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乳牛血清中类人HBV还未曾见报道.
-
珠海市香洲区企业工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改革开放后,珠海市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大批劳动力涌入,因而对企业工人进行健康监护成为防疫站劳动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的一大重点.而乙肝是我国发病较高、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病,人群HBsAg携带率为10%左右,加强乙肝病毒监测对保护健康人群,防止乙肝在人群中的传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珠海市香洲区企业工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2000年对香洲区各企业新入厂工人进行了HBsAg检测,如下.
-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近展──消化系统疾病(6)(待续)
1引言原发性肝癌(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病死率排在恶性肿瘤中的前三位,每年约有十多万人死于肝癌,并有不断上升和发病年龄年青化的趋势.随着人们对肝癌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的认识也不断更新和深化.近年来,有关该病在基础研究、诊断与治疗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病因学研究肝癌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大多数的研究认为,肝炎、肝硬化是肝癌的密切的有关因素.在我国,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与肝炎、饮酒等有关.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常见,约近20%的人群曾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肝癌高发区,往往也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患乙型肝炎的病人发生肝癌的机会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吴孟超(1996年)报道行手术切除的2051例肝癌病人中,94%的病人合并肝硬化;1964年至2000年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300多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中,80%以上的病人合并有肝硬化.可见肝硬化与肝癌的关系密切.严瑞琪教授等成功地建立了人乙型肝炎的动物模型,感染上人乙型肝炎病毒的树癚肝癌发生率比正常组高10倍.近年来,丙型肝炎与肝癌的关系也受到重视.日本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 HCV抗体)阳性的人群发生肝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抗 HCV抗体阴性人群的16.4倍.同时,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动物实验证明,黄曲霉毒素B1有极强的致癌作用,与乙型肝炎病毒起协同致癌作用.我们的动物实验也表明,感染上人乙型肝炎病毒的树癚再用黄曲霉毒素B1喂养,其肝癌发生率比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单纯黄曲霉毒素B1喂养的树癚高5倍以上.
-
深圳市宝安区企业工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报告
乙肝是我国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病,人群HBsAg携带率为10%左右,加强乙肝病毒监测对保护健康人群,防止乙肝在人群中的传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重组人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酶H基因工程菌的生物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表达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酶H(HBV-RNaseH)工程菌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摇瓶发酵,研究不同宿主菌对表达HBV-RNaseH的效果;同时对培养基、诱导时期、诱导时间、初始pH等发酵条件以及质粒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选用E coliBL21为宿主菌,在LB培养基中培养至A600为0.6时,诱导表达4.5 h,HBV-RNaseH表达量高达33.6%.而且重组质粒具有良好的分离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结论:此发酵条件可以比较好的提高HBV-RNaseH的表达量,为发酵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