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1例报告
患者 男,72岁,因关节疼痛加重,伴胸闷、气短、咳嗽1周于2008年3月10日就诊.自11年前开始出现双手近端指关节、掌指关节、双膝关节肿胀疼痛,晨僵约30min,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先后服用中西药物治疗,未用慢作用药及激素治疗.
-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累及多关节1例
1资料
患者,男,66岁。患者四肢关节反复肿痛数十年,近日加重;体检:双手指间关节、腕关节畸形僵硬,可触及多个痛风结节,活动受限。既往史:双肺结核多年,无其他。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无异常。血沉55mm/h,C反应蛋白37.56mg/L,尿酸615umol/L,尿素15.46nmol/L,类风湿因子148.9IU/L,抗“O”27.8IU/L,结核抗体弱阳性。 -
桂枝附子汤加减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3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桂枝附子汤加减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用桂枝附子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疗程0.5~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总有效率81.2%.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血沉水平差异值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桂枝附子汤加减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
-
痛风的家庭调养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从而引起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关节畸形、痛风石沉积、肾结石及慢性间质性肾炎.本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痛风急性发作往往起病突然,多数在半夜或凌晨时发作,发病部位多为单个关节,以下肢关节发病居多,约半数为足趾第一跖趾关节,其次为踝、足跟及其他小关节,疼痛部位伴有红、肿、热、痛,疼痛较剧烈,常伴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疼痛持续数天至数周以后可自然缓解,关节活动可完全恢复.
-
痛风石的危害不可低估
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基础上,尿酸盐在关节腔内及周围组织沉积不断增多,引起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并有痛风石形成.痛风石与痛风结节可以通用,而肾痛风石,又称为痛风结节,只是习惯上的不同而已.同时由于关节炎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反复发作而进入慢性期,引起骨质侵蚀缺损(关节结构改变)及周围组织纤维化,导致关节僵硬畸形和活动障碍.在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病变发展中,痛风石起着关键的作用.正是由于痛风石的沉积及刺激作用,使关节结构遭到破坏,并逐渐丧失功能,其危害不可低估.
-
健脾泄浊法结合温针灸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健脾泄浊法结合温针灸在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病例9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四君子汤合平胃散加减结合温针灸法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别嘌醇治疗,对比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82.2%,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尿酸水平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健脾泄浊法结合温针灸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痛风病的饮食生活指导
痛风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体内核酸中嘌呤代谢障碍,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引起血尿酸浓度增高(男性和女性血尿酸含量分别>420μmol/L和357μmol/L),尿酸钠结晶沉积到结缔组织所致的急性或慢性病变.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当病程迁延则表现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僵硬、强直、畸形、活动受限,累及肾脏则引起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
-
新癀片外敷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新癀片外敷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将64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新癀片外敷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新癀片外敷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
痛风饮食治疗的新证据和新观点
痛风以人体内血尿酸负荷过度为发病基础,过饱和的尿酸形成结晶盐,在关节及其他组织内沉积,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如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肾结石及痛风性肾病等,常合并多种并发症。2007-2008年美国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1]显示,74%的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53%合并肥胖,26%合并糖尿病,14%合并心肌梗死,11%合并心力衰竭及10%合并脑卒中。近年痛风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中国台湾土著居民的发病率高达11.7%[2];2004年对青岛市崂山区的5658名成年居民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痛风的发病率为0.99%,其中男性1.59%,女性0.33%[3];2012年发表北京郊区14642名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痛风的发病率为0.09%[4]。痛风已成为男性常见的炎性关节病,而在老年女性痛风患病率已超过 RA[5]。
-
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40例。中药治疗组用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西药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1~2月。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血尿酸、血沉指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中药治疗组血尿酸、血沉指数下降效果更为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壮药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原发性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以下简称痛风)多由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反复发作发展而来,多见于未经治疗或虽治疗而未达到目的病者.其临床表现为多关节受累,发作较频,问歇期缩短,疼痛日渐加剧,甚至发作后不能完全缓解,关节处可见痛风结石形成.
-
痛风性关节炎19例X线征象分析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性疾病,以体液、血液中尿酸增加及尿酸盐沉着于各种间叶组织内引起炎症反应为特征.临床上分为三期:无症状期(早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中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晚期).
-
马宝东顾护脾胃-利湿祛浊-扶正祛邪-中药外治-西医辅助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马宝东教授认为痛风发病过程病理产物为湿浊痰瘀,贯穿始终,浊毒瘀结形成与脾肾二脏清浊代谢紊乱有关,多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提出以脾胃功能失调、湿热浊毒内蕴为立法依据,根据临床表现和舌脉有所侧重,治疗注重顾护脾胃,酌加利湿祛浊之品,扶正祛邪并用,配合中药外治法;西医辅助治疗,不建议使用秋水仙碱,别嘌醇宜小剂量.
-
雷火灸结合穴位放血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雷火灸结合穴位放血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4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雷火灸结合穴位放血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别嘌吟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血尿酸的变化.两组均以12d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3d,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关节疼痛、血尿酸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雷火灸结合穴位放血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
辨治慢性痛风性关节炎44例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本组44例中,男38例,女6例.年龄小28岁,大72岁,平均51岁.病程短2年,长8年,平均3.5年.中医辨证:痰浊阻滞型(23例),证见:关节肿胀,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瘰”硬结不红,伴目眩、面浮、胸脘痞闷,舌胖质黯苔白腻,脉弦或弦滑.肝肾阴虚型(11例),证见:病久屡发,关节疼痛,局部变形,昼轻夜重,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红少苔,脉弦或细数.瘀血阻络型(10例),证见:病史较长,关节刺痛或痹痛,拒按,部位固定不移,或有"块瘰”,局部皮色瘀暗,舌紫黯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涩.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46例临床观察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引起高尿酸血症、尿酸盐在关节腔或软组织沉积而致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反复发作可使关节变形、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1].按照痛风的自然病程,可以分为无症状高血尿酸期、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期的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中药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规律及其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研究中药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建立中药特征与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效应的数学模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近30年公开发表的临床疗效良好的中药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文献,对文献中出现的115味中药中使用频率高的前50味药的功效、归经、药性和药味进行统计,并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数学模型.结果 补虚药的使用率较高,其使用率为21.65%,归经统计中归肝经的使用率为21.12%,药味统计中味甘的使用率为30.50%,药性统计中性温的使用率为45.97%.采用逐步Logistic同归综合筛选主要因素,表明归肺经、小肠经的药和苦味、辛味、性寒的药是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药方剂的重要成分(回归系数>0,且p< 0.05).结论 运用多因素Logistic同归分析可探寻中医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分析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高频药是其所在功效、归经的代表用药,临床选方可参考.
关键词: 中药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规律 Logistic回归分析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49例临床观察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笔者自拟化湿通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4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久病未必成良医 痛风治疗有误区
王先生,52岁,有痛风性关节炎病史十余年,每次疼痛发作就服用秋水仙碱片或止痛片治疗,疼痛缓解后又不管不顾了,从未进行过规范的降尿酸治疗.近段时间,王先生感觉关节肿痛发作越来越频繁,有时候每月发作2~3次,严重影响他的生活质量了,而且王先生自己觉得之前的药物效果不如从前好了,这才来到浙江医院就诊.到医院一查,发现王先生的血尿酸617u-mol/L,肌酐145umol/L,肾脏B超提示“双肾结石”,医生诊断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双肾结石.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
从1995年1月至1998年6月,笔者采用中药外洗结合别嘌呤醇片口服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90例,均门诊治疗,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下称治疗组)60例,西医组(下称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8例,年龄23~82岁,平均58.2岁,其中50岁以上69例.病程6个月~5年,平均2.8年.发病部位:单侧跖踇关节57例,其它跖趾关节10例,双侧跖踇关节5例,踝关节5例,膝关节3例,肘关节3例,手指关节4例,多关节3例.临床表现:受累关节肿胀疼痛轻,活动时关节有牵掣感,部分可见皮下结节,关节僵硬或畸形,有反复发作史.血尿酸正常71例,440~560μmol/L19例;尿素氮正常85例,>7.1mmol/L 5例,肌酐正常87例,>110μmol/L 3例,本组病例X线摄片检查发现受累关节有穿凿样骨质缺损者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诸方面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