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腋神经分支方式的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腋神经发自臂丛的后束,常分为前、后两个分支,前支支配三角肌的前部和中部,后支主要支配三角肌的后部和小圆肌,管理臂上外侧部皮肤的感觉,并分布于肩关节[1,2].其损伤常由肩部骨折、脱位、贯通伤或直接打击伤造成,往往是复合损伤的一部分,早期症状易被其他疾病掩盖,早期的诊断和修复常可以得到良好的功能恢复[3-5].腋神经后支分支的形态变异较多,损伤症状也不完全一致,有关腋神经后支分支的形态学研究的报道较少.2006年10~12月我们观察了13具经福尔马林常规固定尸体的26侧上肢标本的腋神经的分支方式,分析腋神经损伤后造成功能障碍可能的形态学因素,报告如下.
-
掌背动脉及皮动脉为蒂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及复合组织瓣研究
我们自1989年4月~2002年10月,通过对34例新鲜成人上肢标本的显微解剖观察,对手的掌背动脉及其皮动脉、掌背神经及伴行静脉的位置、走行、外径、长度和分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掌背动脉共4条,第1掌背动脉由桡动脉深支发出,第2、3、4掌背动脉由腕背动脉网与掌深弓的近侧穿支吻合而成,走行于手背各伸指肌腱深方、骨间背侧肌浅面.
-
前臂骨间背侧逆行岛状皮瓣移位围手术期护理
我们通过对50例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进行动脉造影和解剖观察,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位手术32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2例,女性7例,男性25例.年龄12~56岁.其中绞扎伤19例,挤压伤11例,撕脱伤2例.
-
左侧腋动脉多发分支伴胸内侧神经异常一例
制作成年男性左侧上肢标本时,见其腋动脉分支、肱深动脉与尺侧上副动脉起源等多处变异,双支胸内侧神经,十分罕见,报道如下.其腋动脉第2段发出外径为6.34 mm的粗大变异干,斜向内下至大圆肌上方,距变异干起点27.22mm处发出4大分支:旋肱后动脉、肱深动脉与尺侧上副动脉的共干支、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5.90mm、3.14mm、5.66 mm、1.72 mm.
-
肩胛上横韧带变异一例
学生科研兴趣小组在制作关节标本时,见1男性上肢标本的右侧肩胛上横韧带呈两束排列,现报告如下.该变异的肩胛上横韧带分成上束和下束,两束相互错开不在同一平面上.两束的内侧附着端在同一平面上且相邻,上束外侧附着端靠后,下束外侧附着端靠前,上、下两束间形成的角度为13°,两束与喙突根部间围成一不规则椭圆孔.
-
成人创伤性桡骨头脱位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成人创伤性桡骨头脱位的损伤机理.方法对13具成人上肢标本进行了桡骨头脱位的动态模拟冲击试验和扭转试验.观察桡骨头脱位的发生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结果冲击试验(7具)显示:在轻度屈肘、前臂旋前位,摆锤冲击腕掌尺侧部位,可导致挠骨头前半脱位;当前臂轻度旋前或中立位时,则发生桡骨头后外侧半脱位或后半脱位.
-
带蒂腕豆骨移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11例初步观察报告
1 解剖学研究观察取上肢标本腕关节掌侧弧形切口进入,摘除月骨测量其横径及纵径.解剖尺动脉寻找尺侧发出至豌豆骨桡侧血管支,测量纪录其长度及血管蒂直径,切取豆骨及其营养支血管蒂转位至月骨定点缺损处,观察血管蒂紧张度及结扎占据空隙紧张度,据情况取部分尺侧腕屈肌及简单包绕月骨固定几针填塞月骨空隙稍紧张为止,记录肌腱切取长度.
-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的生物力学研究
尺侧副韧带(MCL)复合体为关节囊的增厚部分,由前束、后束及斜束构成.前束是肘关节内侧稳定的主要结构,临床上MCL损伤时应重点修复或重建MCL前束以稳定肘关节[1].我们采用压敏胶片对肘关节进行应力及受力面积的分析.一、材料与方法防腐保存的正常成人尸体的完整上肢标本12例,其中左、右各6例;男8例,女4例.采用长春试验机研究所生产生物力学试验机(CSS-44020型)及FUJIF-ILM超低压双片型压敏胶片在肘关节不同屈曲角度下承受150 N垂直压力及1.5 N/m外翻扭矩下的外翻松弛度[2].
-
锁骨解剖观察及临床意义
自Barajion(1963)首先将胸锁乳突肌锁骨瓣应用临床以后,锁骨作为活骨自体移植的供体,已有多种术式的报道[1~4].鉴于目前尚缺乏详细的有关应用解剖学资料,本文对锁骨的形态、血供来源、分支分布特点进行了解观察,以期为临床利用带血供肌蒂锁骨瓣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1 材料和方法在40例从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观察锁骨的形态、血供来源、分支、分布特点及其间的吻合;游离锁骨,剔除所有附着的肌肉,保留其骨膜的完整性,用游标卡尺测量锁骨有关数据(精确到0.1mm);在10个(4个保留骨骼)上肢动脉铸型标本上对比观察锁骨血管分布与吻合情况.
-
小指短屈肌变异1例
制作一成年男性右上肢标本时,发展小指短屈肌变异1例,查十年文献未见相关报道,为积累国人肌肉变异资料现报道如下:此标本中小指短屈肌以肌腱形式起于掌长肌肌腱起始处的尺侧缘,起点距肱骨内上髁107.70mm,距豌豆骨160.88mm,距舟骨结节167.36mm.
-
上肢动脉及肌皮神经变异1例
作者在解剖一具中年男性保留肩胛骨的右侧上肢标本时见其动脉及肌皮神经变异,现报道如下:在喙突以下5 cm,腋动脉分两支主干动脉,其中一条为其直接延续,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伴随正中神经下行为传统意义肱动脉,直径4.68 mm.此支在肱骨内上髁上方5 cm发有尺侧下副动脉,在上臂除发出肌支营养喙肱肌、肱二头肌外无其他分支.
-
高位桡动脉与尺浅动脉变异1例
解剖一老年女性右上肢标本发现高4位桡动脉与尺浅动脉,并在肘窝处形成一个动脉交叉.此类变异较少见,现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
腋动脉分支变异与正中神经位置异常1例
笔者在一成年男性右侧上肢标本上,发现其腋动脉分支变异并有正中神经位置(行程变异)异常,较少见,报道如下:腋动脉第1段发出胸上动脉,第2段发出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这些分支起止、走行、分布基本正常.该例变异主要见于腋动脉的第3段:
-
双侧对称性正中动脉1例
陈尔瑜等观察统计374侧成人上肢标本,粗大正中动脉的出现率占3.74%(14侧).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女性尸体上肢标本时发现双侧对称性正中动脉,现报道如下.
-
桡神经、肌皮神经分布变异2例
根据张克劬216例观察桡神经浅支缺如,其支配范围由前臂外侧皮神经代偿的占2.8±1.1%(6侧);前臂外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浅支在桡骨茎突上方1.0~7.8 cm间有交通支的占5.1±1.5%(11侧).作者在解剖两例成年男性新鲜上肢标本过程中,发现其桡神经及肌皮神经走行变异,现报道如下:
-
带皮神经的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自1991年张高孟等[1]首先报道了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以来,国内谮相继有不少学者开展了这一术式[2-3],但鲜见有带皮神经的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我们通过对12只成人上肢标本的解剖观测,为带皮神经的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解剖学基础.
-
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皮瓣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
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及对外科皮瓣的深入研究,近年来,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基础与临床应用上都得到广泛重视[1].自2003年5月~2005年10月,我们对20例成人上肢标本进行了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皮瓣的显微解剖观测,并在此基础上以该皮瓣移植修复手背手指软组织缺损12例,效果满意.
-
桡神经浅支掌背部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
目的:仔细观察桡神经浅支掌背部的解剖结构,为临床掌背侧筋膜皮瓣的微创手术治疗技术,以及外科神经修复指骨骨折等临床外科关键技术提供形态学和解剖学依据。方法:65例固定在福尔马林液体内的上肢标本为研究对象,由学校解剖教研室人员认真仔细解剖桡神经浅支掌背部及其分支,桡神经浅支的观察分为内侧与外侧支观察点。结果:在研究的65例标本中,在桡骨远端约茎突的桡神经浅支(3.7±0.5)厘米处分为内、外侧支的标本数有56例;外侧支前行大约(1.3±0.4)厘米,即为第一掌骨背侧皮神经以及拇指尺背侧皮神经;第二、三掌背皮神经处,是由桡神经前内侧支(1.2±0.3)厘米处分处的,分布在手背。结论:临床工作中,外科医务人员一定要充分把握皮神经的体表投影数据,从而可有效减少对桡神经浅支掌背部损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