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离子色谱的食品饮料分析中的几点应用
作为近20年来发展快的分析技术之一,如今离子色谱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众多领域.本论述了离子色谱在分析食品饮料中无机阴离子和阳离子、有机酸、碳水化合物和生物胺等的常见应用.离子色谱自70年代问世以来发展迅速.80年代前,离子色谱仅限用于离子交换分离和电导检测,分析简单的阴阳离子,目前发展成为多种分离方法和检测方法,灵敏的电化学和光学检测器,梯度泵和耐腐蚀的全速系统,微机处理系统和智能系统.与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离子色谱法突出的优点是同时分离多组分,样品前处理简单,因此成为分析食品和饮料中阴阳离子、阴阳离子、有机酸、胺、醇类和氨基酸等的较好方法.
-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测定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
DNA甲基化作为表遗传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哺乳动物表达调控的主要表遗传学形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与肿瘤关系密切[1-2],全基因组DNA低甲基化是肿瘤细胞基本特征之一[3-4],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存在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混乱.DNA甲基化改变能否作为生物标志用于临床早期诊断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用于DNA整体甲基化水平检测方法有多种,但能真正从定量的角度进行快速、精确分析的方法却很少.笔者采用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icelle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MECC)法同时分离DNA酶解后5类单核苷酸(包括mdC),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基因组DNA整体甲基化水平的方法.
-
国外医药信息
从群海棉属海绵中分离得到新的二聚物溴吡咯咪唑类生物碱Nagelamide I和2,2′-Didebromonagelamide B作者从海绵中总分离得到2种化合物nagelamide I(1,0.00015%,湿重)和2,2′-didebromonagelamide B(2,0.00010%),同时分离得到18种已知生物碱。
-
从黑线姬鼠同时分离到钩端螺旋体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长江涪陵段沿岸地区是三峡库区之一,是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及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疫源地1-2.国内有关黑线姬鼠是钩体及HFRS两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重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分别研究报道甚多.据调查证实,三峡库区黑线姬鼠在鼠群构成中占 61.2%,属优势鼠种.关于同一只黑线姬鼠同时携带钩体及HFRS病毒(HV)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92~1994年进行了相关研究.
-
腹腔镜下超声刀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手术配合
自1995年Georgeson [1] 等首次报告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以来,该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超声刀(Ultracision Harmonic Scalpel, UHS)用于小儿腹腔镜外科手术,具有以下优点:①可同时分离和切断系膜血管;②闭合、离断血管,取代了结扎线和钛夹,既避免了异物残留,又减少了术中器械的转换,缩短手术时间;③可有效地凝切直径5mm以下的血管 [2] ,使新生儿及小婴儿也可实施此手术.超声刀的上述优点很好地解决了长段型巨结肠结肠系膜处理上的困难.我院于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完成腹腔镜下超声刀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38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
猪链球菌Ⅱ型致脑膜炎菌血症一例
我科于2005年8月从1例脑膜炎合并败血症患者的脑脊液,血液标本中同时分离出1株猪链球菌Ⅱ型(Streptococcus suisⅡ).
-
结肠瘘患者腹壁窦道及腋下脓液同时分离出偶发分枝杆菌
偶发分枝杆菌(M.fortuitum)属于分枝杆菌中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我们于2002年11月从一结肠瘘患者腹壁窦道及腋下脓液同时分离出该菌.
-
从患儿血液及脑脊液中同时分离出依鲁慕沙门菌
2004年9月,从1例高热患儿的血液及脑脊液标本中同时分离出依鲁慕沙门菌(Salmonella irumu).患儿,女,2个月.足月顺产,出生体健,母乳喂养,患儿及母亲均无传染病及疫区接触史.
-
从肝脓肿患者中分离出一株绿色气球菌
2002年5月,我们从一肝脓肿患者的血液及肝脓肿脓性分泌物中同时分离出一株耐万古霉素的绿色气球菌(aerococcus viridans).报道如下.
-
从食物中毒患者粪便中检出韦太夫雷登沙门菌
1997年1月,我们从一家庭暴发食物中毒致腹泻患者粪便中同时分离到国内少见的韦太夫雷登沙门菌(S.Weltevreden),现介绍如下.
-
多杀巴斯德菌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例
现报道我院从1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液和支气管灌洗液(BALF)中同时分离出多杀巴斯德菌的病例.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离10种头孢类抗生素
头孢类药物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广,抗菌效用强,临床上属于一线用药.
-
从新生儿血液及脑脊液中同时分离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1例
1 病例分离出菌株经过1.1 病历摘要 患儿女,6天.出生2天后因发热37.5~39.5 ℃,院外用"氨苄西林、青霉素"治疗3天,无效,后到我院就诊.入院查体:T 39.5℃,呼吸48次/分,脉搏146次/分;前囟膨隆,张力稍紧.脑脊液常规:WBC 806×106 /L,N 0.8,L 0.2,潘氏试验(++),糖阴性.脑脊液生化:总蛋白2g/L,葡萄糖0.1mmol/L,氯化物118mmol/L.血常规:WBC11.5×109 /L,N 0.605,M 0.118,L 0.277.
-
青霉素类抗生素反相高效液相保留值预测
液相色谱保留值的预测一直是色谱领域里研究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但目前没有真正的以少系数求算和预测色谱保留值的方法.本研究应用统计热力学理论建立指数库,可以有效地预测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保留值,为药物分析工作者进行色谱方法建立研究提供了参考、指导,避免了工作上的盲目,具有重要的实验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首先,本研究应用多元混合物分离理论[1]采用方法优化的手段寻找出一个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可同时分离9种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在此基础上应用卢佩章、戴朝政先生统计热力学理论lnk'=a+cCB[2,3],建立了青霉素类抗生素的a、c指数库,应用此指数库可以有效的预测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色谱保留值.
-
痰和皮损分泌物中同时分离出星形诺卡菌一例
患者男,75岁,农民,既往有银屑病病史40年.患者于入院前15 d无明显诱因出现寒战、发热,体温高38℃,咳嗽、咳白色痰,偶有痰中带血,发热时口服退热药体温可降至正常,曾于我院门诊就诊查胸部X线片:双肺炎症,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7.8℃,心率78次/ra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80mmHg(1mm Hg=0.133 kPa),周身散在皮肤损害,表面流脓,左耳后有一长约3~4 cm的瘘管.胸部CT检查示两肺炎性病变,留取痰和多处皮损分泌物送细菌室做培养和直接涂片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27×109/L,中性粒细胞0.888,淋巴细胞0.083,红细胞3.41×lO12/L,血红蛋白115.0 g/L,血小板271.O×109/L.尿常规:尿糖(++++),尿蛋白(一),尿酮体(+).血液生化:总蛋白37.1 g/L,白蛋白17.5 g/L,谷氨酰转肽酶15.8 U/L,葡萄糖19.35mmol/L,尿素氮6.99 mmol/L,肌酐47.00 μmol/L.细菌学检查:痰和分泌物标本直接涂片染色,分泌物结果为革兰阳性杆菌,抗酸染色大部分为阴性杆菌,少量为阳性杆菌,菌体呈多向分枝的长丝状,形成菌丝团;痰涂片除了与分泌物有相同的发现,革兰染色还见到阴性杆菌和阳性球菌.
-
肺炎克雷伯氏菌、人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混和感染一例
由于近年来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混和感染逐年增加.我院于2003年11月从呼吸科1例患者痰标本中同时分离出3株细菌,其中2株为多重耐药菌株.
-
从一患儿粪便中同时分离出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
我院从一患儿粪便中同时分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福氏2a志贺氏菌。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儿男,1岁。2000年7月因出现发热、腹泻入我院。体温39℃,便为稀水样,外观有黏液,呈黑绿色,其母亲述有不洁饮食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1.9×109/L,N 0.55,L 0.45;便常规WBC 10~15/HP,脓细胞10~15/HP;便培养鼠伤寒沙门氏菌、福氏2a志贺氏菌生长。根……
-
从腹水和肠坏死组织中同时分离出复数菌
1998年3月我们从一患者腹水和肠坏死组织中同时分离出--多粘芽胞杆菌、雷极普罗威登斯菌、坚韧链球菌、微小消化链球菌,现报道如下.
-
术后复数菌感染及菌株鉴定
颅脑术后复数菌感染较为罕见,2003年4月从一患儿脑脊液、切口分泌物中同时分离出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新型隐球菌,现报道如下.
-
沙生蜡菊和淡竹中的一个新萘酸
分别从沙生蜡菊的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物及淡竹叶子的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物中同时分离得到一个新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