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0例肝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术的观察护理

    作者:李伟;张宝娟;刘峰

    目的 探讨B超定位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 在B超定位引导下,用多极针经皮穿刺到肝内肿瘤组织,进行射频消融.首先为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做好术中以及术后反应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30例肝癌患者在B起引导下行射频消融肝肿瘤32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微创治疗原发性肝癌,与手术相比无需开腹,不会造成腹腔新的粘连,并且经济实用,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与后处理技术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显康;边媛

    目的 探讨在肝肿瘤诊断中运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枝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应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处理的肝肿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经过平扫后,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对患者的肿瘤的位置、供血情况、不同时期强化特征、与肝脏关系及周围组织关系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经平扫检出肝肿瘤44例(84.62%),未检出8例(15.38%),增强扫描检出51例(98.08%),未检出1例(1.92%),增强扫描检出率(98.08%)显著高于平扫检出率(84.62%)(P<0.05).采用平扫高密度检查出4例(7.69%),等密度检查出8例(15.38%),低密度检查出40例(76.92%);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和延迟期进行了增强扫描,检出率分别是84.62%、61.54%、78.85%、84.62%.结论 运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枝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定位血管的走向,确定肝肿瘤的位置,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 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

    作者:朱乐乐;刘星;牛坚;王飞通;王尚卿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肝左外叶肿瘤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肝左外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患者为肝良性肿瘤,3例患者为原发性肝癌.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切除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单孔操作,均无中转开腹及增加切口;手术时间为(125.0±32.0)min,术中出血为(100.0±20.0)mL,术后住院时间为(6.0±1.0)d,术后病理与术前诊断一致,且术后均未出现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胆漏等并发症,术后切口愈合好,患者对手术及切口外观满意.结论 作为外科医生的常用术式,单孔腹腔镜行肝左外叶切除安全、可行,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外观美容等优点.但其对于术者技术要求高,随着技术的进步、器械的发展及患者需求的改变,相信单孔腹腔镜肝切除术有望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广泛推广.

  •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技术要点及断肝方法分析

    作者:刘星;刘斌;王飞通;朱乐乐;王尚卿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H)中断肝技术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附属医院2008年6月至2016年6月45例腹腔镜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镜肝切除术中断肝技术方法 及疗效.结果 4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0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30 mL,术后出现出血和胆漏各1例,保守治疗后好转;30例患者术后ALT、AST和LDH有一过性升高,术后6天恢复正常;平均住院时间为9.5 d;4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1例患者5个月后发现肝内多发转移灶,转介入治疗,1例肝癌患者于术后10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其余均无复发.结论 根据LH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器械,手术操作得当,LH安全可行且对机体免疫系统影响较小.

  • ALDH2和CYP2E1基因多态性及饮酒习惯与肝细胞癌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叶新平;彭涛;刘唐威;苏智雄;肖开银;尚丽明;苏铭;黎乐群

    目的 研究乙醛脱氢酶2(ALDH2)和细胞色素P450 2El(CYP2E1)基因多态性与饮酒因素交互作用在广西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00例肝细胞癌和292例正常对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用PCR-RFLP方法检测ALDH2和CYP2El基因型.结果 病例和对照组中ALDH2和CYP2E1变异基因型携带者分别占50.3%、4 8.0%和32.3%、32.9%(P>0.05).饮酒频度每周≥3次(高频饮酒)且携带变异基因ALDH2和CYP2E1者发生肝癌的危险度分别是饮酒频度每周<3次(低频饮酒)且携带野生基因型者的3.334倍(95%CI =1.746~6.406)和1.803倍(95%CI=0.974~3.336),同时携带两变异基因型者患肝癌风险为1.200倍(95%CI=0.730~1.972),且饮酒增加两变异基因型携带者的肝癌发病风险(OR=1.816,95% CI=0.985-3.348).结论 单一ALDH2或CYP2E1基因型与肝细胞癌易感性无关;但高频饮酒且携带变异基因ALDH2或CYP2E1者患肝癌风险增加.且两变异基因型单倍体增加肝癌发病风险.提示乙醇在增加肝癌发病风险的过程中存在基因·环境和基因.基因相互作用.

  • 单核苷酸多态性、环境因素与肝细胞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纪龙;余红平

    肝细胞肝癌(HCC)的发生和演进是一个多基因、多因素的复杂过程,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第三代遗传标记,充分反映了个体间的遗传差异,决定了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正成为肝癌遗传易感性研究的重要工具.

  • 经肝动脉行动脉-门脉联合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与病理研究

    作者:刘福全;封国生;岳振东;刘佩新;徐建国;蔺武;高宏;杜伟生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超选择插管联合栓塞肝动脉-门脉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1989年5月~2002年4月13年间109例原发性肝癌,应用常规导管、微导管或球囊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阻断其血流,使注射栓塞剂时不产生逆流,将全部动脉肿瘤血管、病变周围正常的小动脉及肝实质和门静脉分支栓塞.栓塞治疗1~4次后(25~121天,平均92.5天)接受二期手术切除15例,并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结果 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107/109)、80.2%(65/81)、60.4%(32/53)、39.0%(16/41)、27.6%(8/29).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46.7%(7/15).手术切除的15例患者中11例肿瘤100%坏死,占73.3%.没有严重合并症发生.结论应用经肝动脉超选择插管联合栓塞肝动脉-门脉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良好,安全.栓塞后手术效果更佳.

  • 网状内皮特异性造影剂菲立磁对肝肿瘤增强MRI扫描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明勇;张永芬;曹然;卢瑞梁

    目的评价菲立磁对肝肿瘤增强的MR诊断作用.方法对28例不同肝肿瘤行T2W平扫,并与菲立磁增强后SE序列、梯度回波序列的不同时段T2W扫描图像比较,统计增强前后的不同扫描序列和扫描时段病灶显示数,测量平扫与不同扫描序列和不同扫描时段正常肝脏和病灶的信号强度.结果SE序列平扫T2W共发现病灶35个,增强后SE序列共发现69个病灶,其中有5个病灶<1cm;梯度回波序列显示63个病灶,6个囊肿未显示.结论菲立磁增强后可发现比平扫更多的病灶,可以把梯度回波序列作为常规序列使用.不同时段扫描不影响对各病灶检出.

  • 开腹及超声引导下深植入法和浅植入法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的比较

    作者:陈松旺;周云;孟凡荣;赵美丽

    目的 比较开腹和超声引导下深植入法和浅植入法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的成功率和异位种植率.方法 选取80只新西兰白兔,按植入组织块或其悬液及穿刺深、浅分为4组,超声引导下将VX2肿瘤组织块或其悬液穿刺接种于兔左肝内(浅≤20mm,深>20mm),接种后第1、2、3周行超声检查.第3周检查后处死实验兔,行原位、异位肿瘤肉眼及病理检查.结果 开腹及超声引导下运用深植入法及浅植入法造模,成模率均为100%.开腹组及超声组织块组肿瘤体积明显大于组织块悬液组.组织块深植入法,开腹组及超声组无异位种植.组织块浅植入法,超声组1例腹腔种植,开腹组未见腹腔种植.组织块悬液深植入法,开腹组无腹腔种植,超声组2例腹腔种植.组织块悬液浅植入法,开腹组2例腹腔种植;超声组5例腹腔种植,其中1例同时腹腔和腹壁种植.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块及组织块悬液接种制作兔肝VX2瘤模型方法 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组织块穿刺植入法优于组织块悬液穿刺植入法,深植入法优于浅植入法.

  • 超声引导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肝癌

    作者:陈松旺;黄岩;孟凡荣;赵美丽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植入125l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肝癌的价值.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癌,并依据放射治疗计划植入适当数量的125Ⅰ放射性粒子.结果 30例患者粒子植入均获成功.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块,准确引导穿刺及粒子植入.30例患者中,肿瘤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8例,无变化8例,进展4例.结论超声引导下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肝癌安全、微创、并发症少,疗效肯定.

  • 久咳不愈或为肝脏有疾

    作者:王仁华

    60岁的张先生平时性格较急躁,时不时有点咳嗽,症状较轻,也没有太当一回事.这一阵子,咳嗽越来越重,尤其是晚上,咳得睡不着觉.到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后,他竞被确诊为肝癌.一说到肝肿瘤,人们想到的就是肝区痛、黄疸、腹胀、消瘦等症状.其实不然,肝肿瘤的表现多种多样,早期往往缺乏典型临床症状,易被忽略.其实,有部分肝肿瘤患者会出现干咳,有时伴有肋骨疼痛,但照胸片没有发现问题,等到病情恶化后才知道是肝肿瘤.这其中有两个因素:一是呼吸过程中,肝脏肿物刺激了膈肌,引起肺部反射从而出现了咳嗽;另一个是肝肿瘤出现肺部转移而引起咳嗽.所以咳嗽久治不愈就要全面检查,排除其他器官引起的疾病.

  • 肝脏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前后血流灌注定量分析

    作者:赵玉珍;董超;刘红磊;纪晓惠;祝晓东;王瑛

    探讨了肝脏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CEUS)前后血流分级、血流平均密度(MFD)的变化,评价CEUS前后血流分级和定量指标MFD对判断肝脏良恶性肿瘤血流灌注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肝肿瘤射频消融温度场仿真技术研究综述

    作者:王笑茹;高宏建;吴水才;白燕萍

    肝肿瘤射频消融温度场仿真建模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热沉积计算、生物热方程求解和靶组织热损伤评价,其中热损伤区的仿真结果显著受到生物组织特性参数(热物性参数和电参数)、大血管冷却作用和射频消融电极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对肝肿瘤射频消融原理、温度场仿真和射频消融中的影响因素等内容进行综述,后指出了射频消融仿真建模中存在的问题.

  • 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与CTA和CTAP在肝脏占位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廖明壮;赵海波;王国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与CTA和CTAP在肝脏占位诊断中的对比研究.材料和方法:60例临床各项检查包括超声,MRI及AFP检查,疑有肝脏恶性病灶患者,随机均分成2组,第1组CTA和CTAP检查,第2组进行肝脏三期扫描,所得重建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其他辅助检查方法确定第1组共72个病灶,用CTA和CTAP联合检出病灶68个,第2组共81个病灶,三期扫描检出77个,第1组和第2组检出小病灶敏感性分别为94.4%和95.06%.结论:CLA和CTAP与肝脏三期扫描敏感性相差不多,但是三期扫描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在肝脏占位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

  • 氩氦刀治疗兔VX2肝肿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分析

    作者:宋春慧;赵伟;李嫚;刘元水;赵文华;郑晓寰;魏有国

    目的 观察兔VX2肝肿瘤模型氩氦刀冷冻治疗后的影像学表现,与同期病理标本对照以识别残余或复发的肿瘤组织,并比较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建立兔VX2肝肿瘤模型组与正常兔对照组,均行肝脏氩氦刀冷冻治疗,分别在治疗前1天、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行CT(平扫和增强)、MRI(平扫和增强)、超声(二维和超声造影)检查,并取同期标本病理作对照.结果 3种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显示消融区外缘一环形强化带,约在第4周时消失,病理证实1周时该处组织以充血出血改变及肉芽组织为主,2~4周纤维组织逐渐增多.消融区内完全坏死的组织随时间变化由凝固性坏死逐渐转化为液化性坏死,动态增强扫描无增强.在诊断消融区肿瘤残余及复发方面,增强CT、增强MRI、超声造影诊断正确率均高于CT平扫、MRI平扫、二维超声,增强CT、增强MRI、超声造影诊断正确率相同.结论 增强CT、MRI及超声造影更易辨别肿瘤组织与充血出血带,可作为评价肝脏肿瘤冷冻疗效的重要依据.

  •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与后处理技术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邓奇凯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与后处理技术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6例肝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扫描后的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增强扫描检出65例(98.48%),高于平扫59例(89.39%),两种方法 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与后处理技术应用于肝肿瘤的诊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血管的走向及肝肿瘤位置进行确认,对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打下夯实的基础.

  • IL-2对晚期肝癌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超;王民登;何守搞

    目的:观察IL-2对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静脉滴注IL-2 40万u、4次/周,4周为1疗程,其中对5例癌性腹水病人进行腔内注射IL-2 60万u/次,1次/周,2-3周.结果:实体肿瘤病灶无缓解者,5例癌性腹水疗效:CR2例、PR3例.病人免疫功能的改善:经IL-2治疗后外周血CD4有所增加,CD8有所下降,以致CD4/CD8比值增加(P<0.01).生活质量的改善:多数患者自觉症状有改善、食欲增加、睡眠改善,部分患者癌性疼痛减轻,治疗后KPS总分增加273分,平均增加13分.结论:IL-2可以使部分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病人确有益处.IL-2治疗癌性腹水安全有效.

  • 静脉注射华蟾素联合TACE术治疗肝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永强;余志红;邵志华;姜忠于;刘学武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联合肝动脉化学栓塞(Transarterial Cllemoembolization,TACE)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简称联合组,38例)采用华蟾素注射液+TACE术方法,对照组(44例)单纯进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肿瘤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在近期疗效、碘油沉积情况、TTP上等方面未见统计学差异,但联合治疗组使用华蟾素后肝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TACE术是治疗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瘤内注射消痔灵、生长抑素治疗大鼠移植性肝肿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卢云;吴力群;孙振青;王新兵;杨猛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消痔灵、生长抑素对大鼠移植性肝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30只大鼠移植性肝肿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瘤内注射生理盐水、消痔灵和生长抑素-善宁,3天及8天后测定肿瘤体积、血清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3天后消痔灵、善宁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P<0.05);生理盐水、消痔灵组ALT及AST明显低于善宁组(P<0.05);消痔灵组ALP、PCNA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善宁组(P<0.05);生理盐水组血清肌酐明显低于善宁组(P<0.05);生理盐水组肿瘤坏死程度明显低于消痔灵和善宁组(P<0.05).8天后消痔灵、善宁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P<0.05);消痔灵、善宁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无显著性,3组的血清白蛋白、ALT、AST和肌酐水平无统计学意义;消痔灵组ALP、PCNA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善宁组(P<0.05);生理盐水组肿瘤坏死程度明显低于消痔灵和善宁组(P<0.01).结论:瘤内注射消痔灵对大鼠移植性肝肿瘤的杀灭作用与善宁相当,但瘤内注射消痔灵对肝功能的损害明显较小,且对肿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瘤内注射消痔灵、生长抑素治疗大鼠移植性肝肿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卢云;吴力群;孙振青;王新兵;杨猛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消痔灵、生长抑素对大鼠移植性肝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30只大鼠移植性肝肿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瘤内注射生理盐水、消痔灵和生长抑素-善宁,3天及8天后测定肿瘤体积、血清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3天后消痔灵、善宁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P<0.05);生理盐水、消痔灵组ALT及AST明显低于善宁组(P<0.05);消痔灵组ALP、PCNA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善宁组(P<0.05);生理盐水组血清肌酐明显低于善宁组(P<0.05);生理盐水组肿瘤坏死程度明显低于消痔灵和善宁组(P<0.05).8天后消痔灵、善宁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P<0.05);消痔灵、善宁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无显著性,3组的血清白蛋白、ALT、AST和肌酐水平无统计学意义;消痔灵组ALP、PCNA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善宁组(P<0.05);生理盐水组肿瘤坏死程度明显低于消痔灵和善宁组(P<0.01).结论:瘤内注射消痔灵对大鼠移植性肝肿瘤的杀灭作用与善宁相当,但瘤内注射消痔灵对肝功能的损害明显较小,且对肿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9538 条记录 1/477 页 « 12345678...47647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