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00例LC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100例中72例完成LC,成功率为95.5%.28例放置腔引流管,术后48小时内拔除.出现并发症76例.绝大部分患者术后第1天即能下床活动.伤口甲级愈合,手术平均时间20~35分钟,手术住院的平均天数为3-4天.结论:LC术疗效确切、创伤小、病人痛苦轻、恢复快.加强其术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是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的前提.
-
警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遗漏
随着LC在我国各级医院的逐步开展,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报道逐渐增多,已成为困扰腹腔镜外科医师的问题之一.我院2004年9月~ 2011年4月收治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12例,经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本文就LC术后胆总管结石遗漏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为同道警惕LC术后胆总管结石的漏诊提供参考和借鉴.
-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的利与弊
1974年,德国的Classen[1]和日本的Kawai[2]分别报道使用内镜和高频电流技术治疗胆总管残留结石和乳头括约肌狭窄的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开创了微创胆道外科的新时代.由于此术式具有不切开肠腔和胆道,不需麻醉,痛苦小,恢复快,术后即可行走,当天可进食等诸多优点[3],很快得到推广.
-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170例护理要点
随着影像学和内镜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已成为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及复发病人主要的治疗方法[1].2001 年6 月至2011 年6 月,我院外科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EST 诊断并治疗胆总管结石170 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护理要点如下:
-
术中手指探查胆道预防残留结石
胆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在临床上很常见,如在术中行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查大多数即可避免.但基层医院多无此条件,如何减少残留结石的发生,仍是十分重要的课题.现将我院1997~1998年手术治疗的68例预防胆总管残留结石的体会报告如下.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诊治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其对组织损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广泛运用于临床[1]。胆总管残留结石是LC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表现为术后出现腹痛、黄疸等症状,往往需再次手术治疗,增加了患者痛苦、花费及风险。本院2000年1月~2013年5月对620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LC,共有14例术后发生胆总管残留结石,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现将诊治经验教训报告如下。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石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9月-2005年12月15 000例LC术后19例胆总管残留结石,均由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确诊,其中通过十二指肠镜乳头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取出结石11例,再次手术取石8例.结果 19例中12例经EST取石成功,另7例再次剖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治愈.结论 通过应用ERCP和EST,不仅提高了对LC术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水平,尤其为胆总管残留结石找到了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途径,并为相关的护理提供了新思路.
-
十二指肠镜15例介入治疗体会
1968年Mc Cune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成功完成了首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ERCP),为胆胰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方法,称为诊断性ERCP.1973年、1974年Kawai,Classen相继报道了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总管残留结石和复发结石.此后,治疗性ERCP得到飞速的发展,如EST、网篮或气囊取石术,胆道支架置入术,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ose Biliary Drainage,ENBD).随着十二指肠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治疗胆胰疾病的效果更加优越.目前此项技术在国内三级医院正在相继开展,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二级或区级医院开展的仍不多.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05年1月共做15例十二指肠镜介入治疗,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
主动脉夹层误诊为胆总管残留结石1例
主动脉夹层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其病因复杂,常累及多个系统,缺乏特异性临床特点,初诊误诊率为58.6%[1].现将我科接诊主动脉夹层误诊为胆总管残留结石1例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男性,43岁.以持续性上腹痛1d之主诉入院.患者1d前于进食后出现上腹痛,呈持续性胀痛,伴后腰背部困痛,伴低热、恶心,无呕吐、腹泻,平静休息后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急来我院就诊.询问病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2年余,高血压值为160/105 mm Hg,未规律药物治疗.2月前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在我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饮食、休息及二便均恢复正常.
-
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6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7年6月至1998年12月,对6例胆总管残留结石和胆总管蛔虫嵌顿患者采用小切口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乳头球囊扩张术(EPB D)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8~72岁,平均5 2岁。术前经B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4例,胆总管蛔虫常规取虫致蛔虫嵌顿2例。 6例中2例并发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5例伴黄疸,3例有胆囊切除或胆道手术史,胆总管结石直径在1.5 cm以下,术前准备同常规EST。
-
腹腔镜与内镜联合应用治疗胆总管结石
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9年1月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 125例,术后发生胆总管残留结石12例,占0.38%。在LC后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EST后取石,成功9例,失败3例。另有4例LC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全部成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男4例,女8例,年龄48~54岁。术前均无黄疸,B超胆总管亦无异常,肝功能正常。术后胆道造影发现有胆总管继发结石。2例患者术中见胆囊多发结石,胆道造影提示胆总管下端分别有直径0.5cm、0.7cm大小结石,LC后一周ERCP确认结石未排出而行EST。用Olympus JF230型十二指肠镜行EST于括约肌10~12点切开括约肌1~1.5cm(选择混合电流,凝切指数为3.5~4.5),同时用网篮、气囊、碎石器取出结石,2例均获成功,重复造影无残留,随访半年无异常。余10例均为术后2~7个月,有发作性右上腹绞痛,ERCP示胆总管有0.3~0.6cm大小结石(数量1~3枚),胆总管直径0.5~1.1cm,术后有黄疸者6例。该10例患者亦行EST,成功者7例,3例未找到十二指肠乳头或未取出结石而失败。
-
内镜下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476例分析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 ndoscopic s phi ncte rotomy,E ST)治疗胆总管残留结石或复发结石、乳头狭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及复发性慢性胰腺炎等胆胰疾病,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内、外科医师的重视。但当乳头开口狭小、结石嵌顿在壶腹部及乳头部肿瘤堵塞时,弓形刀往往不易插入胆管内,致使内镜治疗失败。自1995年3月至2000年10月,我院应用针状刀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共476例,显著地提高了内镜治疗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
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应用治疗胆总管结石
自1992年1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来,我们已成功实施LC 3125例, LC后发生胆总管残留结石12例,占0.38%。对此12例术前未发现胆总管有继发结石而在术中或术后胆道造影中发现有结石者,LC后1~2周行ERCP检查,确认结石未排出者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同时用网篮、气囊、碎石器取石成功9例,失败3例。1998年3月以来,又成功应用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行术中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TD)治疗胆总管结石4例,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2例LC术中、术后胆道造影发现有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的病例术前均无黄疸,B超胆总管亦无异常,肝功能正常,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38~54岁。2例病人术中见胆囊多发结石,术中造影示胆总管下端分别有直径0.5cm、0.7cm大小结石(当时未掌握L C TD技术),LC后排石治疗1周ERCP确诊结石未排而行EST。用Oiympus JF230型十二指肠镜于括约肌10~12点角度切开括约肌1~1.5cm(选择混合电流,凝切指数为3.5~4.5),同时用网篮、气囊、碎石器取出结石,2例均获成功,重复造影无残留,随访半年无异常。余10例均为术后2~7个月病人,有发作性中上腹绞痛,ERCP示胆总管0.4~0.6cm大小结石1~3枚,胆总管直径0.5~1. 1cm大小,术后有黄疸者6例。该10例病人亦行EST,成功者7例,3例未找至十二指肠乳头或未取出结石而失败。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预防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3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临床资料.2例行保守治疗,3例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26例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括约肌切开(EST).结果 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1例并发急性胰腺炎,27例均获随访,随访6个月~8年,原有症状消失.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应引起重视,术前发现胆总管结石,术中正确判断及操作,术后行鼻胆管造影是避免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关键.
-
选择性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轻、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本院1994年5月~1997年4月所行LC病例术后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3例,为此,我们于1997年5月~2000年6月对86例行LC的患者进行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IOC),现将结果报道并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86例中男24例,女62例;年龄25~76岁,平均49.66岁.术前诊断为结石性慢性胆囊炎64例,急性胆囊炎17例,萎缩性胆囊炎4例,胆囊息肉1例.有胰腺炎病史6例,肝功能异常2例,术前及术中发现胆总管轻度扩张2例,术中Calot三角解剖不清6例.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9例诊治分析
我院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 300余例,其中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9例为玉溪市人民医院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患者,男3例,女6例;年龄34~75岁,平均53岁.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及预防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LC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总管残留结石好发于胆囊多发细小结石患者,术后胆管梗阻症状出现于术后4~80d,经过保守治疗及 EST处理和开腹手术伞部治愈.结论 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应引起重视,术前发现胆管结石、术中正确判断及操作是避免胆管残石的关键.
-
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原因,以及术前、术中预防胆总管残留结石的方法与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9月至2011年4月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残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2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2例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论:术前必要的检查及术中规范性操作,并进一步检查胆总管,是避免LC术后胆总管结石残留发生的关键.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残留结石的内镜治疗进展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残留结石应根据结石大小、数量、部位及是否合并胆管狭窄等情况个体化选择内镜处理方法,首选经T管、T管窦道、胆囊管导管、胆囊管导管窦道途径,酌情选择不同型号的胆道镜,取石不成功时尽量采用腹腔镜手术,减少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的应用,以保护Oddi括约肌功能.上述方法均难以取出时,可应用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本文现对胆道镜、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处理胆管残留结石的技术要点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预防和处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残留胆总管结石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LC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中发现残留总管结石时间短为术后3d,长为术后6个月.患者均为多发性胆囊结石,结石为2 ~13 mm不等的结石,胆囊管粗短,直径>5 mm,其中1例术前有胆绞痛发作,2例中1例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取石(EST)处理,1例再次行剖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例全部治愈.结论 LC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虽不是常见并发症,但应引起重视.预防此并发症的发生关键在于术前正确的评估.结合术中正确的操作方法,可以有效预防LC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