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第二乳磨牙窝沟封闭防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窝沟封闭应用于第二乳磨牙预防龋齿的疗效.方法 临床选择200例儿童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选取左侧上下第二乳磨牙作为实验组,对侧同名牙为对照组.并经过2年左右的临床观察.结果 实验组窝沟封闭保留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实验组患龋率(3.43%)明显低于对照组(16.57%).结论 窝沟封闭有效经济,可大大降低龋齿发病率,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
-
第二乳磨牙滞留牙根吸收伴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1例
乳牙滞留是指在正常替换期过后仍不能脱落的乳牙。当乳牙行使功能到一定年龄,其根方的继承恒牙在发育过程中,促使乳牙根逐渐吸收,终导致乳牙松动脱落,被继承恒牙替代。恒牙先天缺失是指牙齿数目发育异常,分为个别牙缺失、多数牙缺失和全部牙缺失三种。本文报道1例个别牙缺失,滞留的乳牙牙根吸收严重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
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治疗
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是磨牙向近中萌出角度较大或萌出受阻,导致上颌第二乳磨牙有非典型的吸收,使磨牙近中萌出,引起错(牙合)畸形[1].异位萌出在人口发生率为2%~4.3%[2,3].因此,牙科医生要警惕并重视这种情况.本文通过对32例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治疗,探讨对该类患者的矫治方法及有关问题.
-
先天性乳恒牙缺失1例
一、病例报告患者,女,5岁,因口腔内牙齿未萌出由外地来我院求治.临床检查口腔内第二乳磨牙正位萌出,其余乳牙缺失.X线检查显示第二乳磨牙萌出,颌骨内有第一恒磨牙胚,其余乳恒牙均缺失.
-
第二乳磨牙光固化窝沟封闭降龋率临床观察
-
210例儿童乳恒牙替换异常的临床观察
本文作者对210例替牙异常儿童总结分析,探讨其异常的特点、原因,并提出防 治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按口腔疾病诊断标准,选取6~12岁替牙异常儿童210 例(男108例,女102例),采用口腔常规检查,认真记录替牙异常的类型、年龄、牙位及 治疗的方式,并对其营养、发育、口腔卫生、颌骨形态、口腔不良习惯、饮食特点和先天性 遗传等进行调查。替牙异常包括乳牙滞留、双排牙、恒牙迟萌和乳牙早脱。 2 结果与讨论 本文作者对210例替牙异常儿童分别进行了归类统计 ,因乳 牙滞留而拔除者81例,占38.61%;因双排牙而拔除者69例,占32.84%;因恒牙迟萌而 行切龈助萌手术者33例,占16.01%;提前拔除严重龋坏或外伤松动的乳牙(乳牙早脱)27例 ,占12.54%。 本组81例乳牙滞留患儿中,多见于10岁和11岁两个年龄组,滞留牙位以第二乳磨牙、第一乳 磨牙居多。在69例双排牙患儿中,只出现于6岁、7岁、8岁三个年龄组,发生的牙位以 下颌乳中切牙、乳侧切牙及上颌的乳中切牙居多。这三个年龄组正是恒前牙萌出时期,由于 颌骨前端的解剖形态以及前牙单根、牙冠扁平的特点,故而出现双 排牙的概率高。在33例恒牙迟萌患者中,以7岁、8岁、9岁三个年龄组为多。27例乳牙早脱 患儿在10岁以前的各年龄组均能见到,常见牙位是第一、二乳磨牙。乳牙滞留多因根尖周感 染 影响了牙根的正常吸收所致。这类患儿多为营养不良致发育欠佳,喜食甜食、口腔卫生差 、牙齿 龋坏多,使乳牙不能按期吸收、脱落,是导致恒牙错位萌出的常见原因。双排牙多 见于颌骨发育狭小的儿童,颌骨缺少功能刺激,致颌骨缩窄(也可为先天性遗传)或由于恒牙 胚 原来就位于乳牙舌侧的缘故。
-
上颌第二乳磨牙特殊根管2例
病例1 患者,男,6岁,因右上后牙进食刺激痛,数天就诊,发病以来无自发痛史,既往有疼痛史.检查:54、55近远邻牙合面龋,55去腐未尽露髓,探痛重,无叩痛,无松动.54探已露髓,无探痛,Ⅰ度松动,颊侧有一小瘘管.治疗:55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中发现腭根呈近远中两根,颊侧呈近远中两根,共4个根管,常规根充.54为一腭根,颊侧近远中两根,预备后封碘仿糊剂,约7 d后复诊,拍X线片见图1.
-
45四牙尖1例
前磨牙,又称双尖牙,以二尖型及三尖型常见,但前磨牙出现四个牙尖则极为罕见.如果不细心鉴别则可能将替牙期的前磨牙误诊为第二乳磨牙而拔除,造成医源性牙列缺损.作者临床遇见1例,现报道如下:
-
早期矫治替牙期第一恒磨牙前倾68例
为总结替牙期第二乳磨牙龋坏致第一恒磨牙前倾的早期矫治经验体会,对68例此类患儿采取口外弓、Hickham型头帽等装置进行早期矫治.结果 68例患儿,矫治后进行复查,第二前磨牙均到适当年龄进行了正常乳恒牙替换,未发现因间隙不足而产生错位萌出.表明替牙期第一恒磨牙前倾的早期矫治是预防性矫治的一种有效方法.
-
分角线投照和内窥镜提高上颌第二乳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检出率
目的:比较肉眼和耳鼻喉内窥镜条件下,上颌第二乳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检出率.方法:选取患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上颌第二乳磨牙102颗,分为A组和B组.两组均采用改良开髓口,X线片均于近中或远中20°角投照;A组常规肉眼下探查寻找MB2,B组采用耳鼻喉内窥镜下探查寻找MB2,记录MB2检出率.结果:A组和B组MB2检出率分别为11.76%和33.33%,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分角线投照和内窥镜可以极大地提高MB2检出率.
-
乳牙无鸠尾Ⅱ类洞复合树脂充填效果观察
临床上对于发生在双尖牙和磨牙邻面、邻牙合面、邻颊面和邻舌面龋的基本治疗方法都是制备Ⅱ类洞再进行充填[1].一般Ⅱ类洞型为了形成鸠尾常需切割部分健康牙体组织,在临床上不可避免地给病人造成一定痛苦,尤其是幼儿,常会因此而不合作,使治疗无法继续.粘结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充填备洞中减少对健康牙体组织的损伤成为可能.作者对67例乳牙邻面及邻牙合面龋制备无鸠尾洞型进行复合树脂充填,并对其效果进行观察.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来自本院口腔内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3名,女性19名,年龄3~ 7岁,共计患牙67颗.牙位分别为:第一乳磨牙32颗,第二乳磨牙35颗,龋损均为邻面洞或邻牙合面洞,浅龋或中龋.
-
第二乳磨牙早失1例
患者曾某,男,6岁1个月,因下颌第二乳磨牙脱落就诊.家长诉半个月前患儿进食时右下第二乳磨牙自行脱落,患牙保存;两天前在幼儿园进食时左下第二乳磨牙又自行脱落,患牙遗失.否认患牙有疼痛、龋坏、外伤史,无家族史.
-
3岁前儿童口腔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为了较好的反映不同年龄阶段牙颌系统的特征和进行相应的口腔预防保健,一般按牙颌系统生长发育规律分为低龄期儿童(乳牙萌出前期和乳牙列期)、学龄期儿童(混合牙列期)和青春期(恒牙列期)三个阶段.尽管乳牙的萌出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但到了3岁时95%以上的第二乳磨牙已萌出,乳牙列完成.3岁前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哺乳问题、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所造成的影响均可在3岁乳牙列完成期体现,而此时恒牙胚也正在发育成熟阶段.乳牙列完成后3~6岁,面颌和牙齿的变化明显,乳牙龋患率达高峰,因此3岁儿童期可视为儿童口腔保健的分水岭,做好3岁前儿童的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对防治混合牙列期甚至恒牙列期的异常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3岁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的概况、预防保健措施及治疗手段加以综述.
-
"六龄牙"的保护方法
"六龄牙"就是在第二乳磨牙后面直接萌出的第一颗恒磨牙.因其是在六岁左右萌出,所以俗称之为"六龄牙".
-
上颌第二乳磨牙髓室的三维结构分析
背景:众所周知乳牙相对恒牙髓室较大,牙釉质较薄,但在窝洞预备前好对其牙冠的三维结构有个更精确的认识,才能避免意外穿髓.现有有关乳牙牙冠轮廓及髓腔形态学的研究仅限于使用普通x线照片及组织切片技术.
-
未萌第二前磨牙畸形中央尖折断致根尖周脓肿1 例
畸形中央尖是较常见的牙齿形态异常,是指在前磨牙的中央窝或颊尖三角嵴上,突起一个圆锥形的牙尖.其多出现于下颌第二前磨牙,其次为下颌第一前磨牙和上颌第二前磨牙.中央尖的高低不等,构造不一,大部分为釉质组成,中央部为薄层牙本质,并有髓角突入.细而高的中央尖常在牙齿萌出后不久被咀嚼磨损或折断,导致牙髓暴露而引起牙髓感染、坏死以致根尖周炎症,但未萌出的前磨牙发生畸形中央尖折断的情况极为少见.近年,我们在临床上发现4 例下颌第二乳磨牙尚未脱落,第二前磨牙尚未萌出即发生畸形中央尖折断并导致根尖周炎的病例,其中1 例病历完整,现报告如下:
-
上颌多数恒牙缺失1例
病人, 陈某,女,12岁.因右上后牙自发性疼痛1月求诊.口腔检查发现:右侧上颌第二乳磨牙近中邻合面深龋.2度松动,叩痛.摄全景X线片显示:上颌左、右侧乳尖牙、乳磨牙均先天性无恒牙胚(图1),而下颌正常.牙槽骨无吸收,骨质密度正常.口腔黏膜、腺体、皮肤毛发、汗腺等发育正常.询问其母怀孕期间无感染等意外,该病人足月产,营养、发育良好.检查其父母牙颌均无异常,非近亲结婚.
-
上颌乳中切牙迟萌1例
患儿男,2003-10-10出生,因家人发现其上颌前牙荫出异常,于2004-06-19来我科就诊.诉患儿7个月时下颌前牙正常萌出.检查见:患儿发育正常,71、81完全萌出,51、61未萌,牙槽嵴丰满,52、62位置各有一牙齿萌出,牙齿颜色及形态正常.家族未见类似现象.因家长担心辐射谢绝拍X线牙片,故跟踪随访.患儿于8.6个月51萌出,9.3个月61荫出,10.6个月72萌出,11.7个月82萌出,12.5个月54、64萌出,13个月53、63萌出,14个月74、84萌出,14.5个月73、83萌出,22.3个月75、85萌出,24个月55、65萌出,此时乳牙全部萌出,乳牙列整齐.乳牙的萌出顺序大约为中切牙、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虽然萌出次序可略有差异,但罕见乳中切牙滞后于乳侧切牙萌出.
-
多个低位乳牙1例报告
患者男,5岁.因前牙"地包天"来诊.检查:全身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牙式:乳牙列.51、52、53、54、55、61、62、63、64、65、71、72、73、74、75、81、82、83、84、85.其中:71、72、73、81、82、83反(牙合),深覆(牙合)Ⅲ°,反覆盖1 mm,中线不偏,61低于(牙合)平面,64牙冠萌出,高出牙龈缘2 mm.低于(牙合)平面,65牙冠大部分萌出,齐于龈缘.X线示:61、64、65继承恒牙胚存在,24、25牙胚重叠影,64、65牙根短小.诊断:前牙反(牙合);61、64、65低位乳牙.处理:制作下前牙斜面导板进行前牙反(牙合)矫治.低位乳牙又称乳牙下沉,或乳牙黏连,常指乳牙牙根一度发生吸收,而后间歇中沉积的牙骨质又与牙槽骨黏连形成骨性愈着,使乳牙高度不能达到咬合平面所致.多见于下颌第二乳磨牙.从X线片所示,本文的低位乳磨牙可能与左侧下颌第一恒磨牙牙胚近中移位,嵌入左侧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颈部致远中根吸收,并使该牙(牙合)平面升高有关.
-
高龄患者乳磨牙滞留1例报道
患者女,50岁,因右下颌后牙龋坏就诊.检查:46深龋,冠颊侧1/2缺如,松(-)、叩(-)、冷(-),即给予牙本质钉固位加强汞金修复:选用3M 0.75mm牙用固位钉,钉道深2mm,计4枚,汞金修复.3d后复诊诉患牙疼痛,惧咬物,查:松(-)、叩()、咬合痛()、冷(-)、冠周正常.X线片示:根分叉有稀疏区,疑牙本质钉穿出根分叉,并发现该患牙根分叉角度较大,牙体明显小于相邻恒磨牙,距根尖约2mm见一横位埋伏牙,为单根牙,细查患者45缺,故怀疑患牙为第二乳磨牙.局麻下拔除患牙,见牙本质钉从根分叉偏颊侧穿出,状如85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