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率震荡的检测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意义分析

    作者:杨立杰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振荡的特点,探讨心率振荡检测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意义.方法 将3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对2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及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然后计算振荡初始值(TO)和振荡斜率值(Ts),分析比较2组的TO,TS,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结果 观察组的TO值为(0.4838±0.1422)%,TS值为(2.1637±0.2548)ms/RR间期,对照组的TO值为-(0.3466±0.1353),TS值为(6.2435±1.3588)ms/RR间期,2组相比均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 0.05;TO,Ts异常的观察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显著高,P<0.05.结论 心率振荡检测能有效反映患者压力及自主神经平衡性的变化情况,对患者的评价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心率振荡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关系

    作者:黄飞雄;赖木乔

    目的:探讨心率振荡(HRT)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并发室性早搏的AMI患者110例,行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计算其早期振荡(TO)和振荡斜率(TS),观察住院后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出院时6min步行距离,根据不同LVEF水平及6min步行距离分两组,分析TO和TS水平与它们的关系.结果:LVEF水平正常组(A组)TO明显低于LVEF水平异常组(B组),6min步行距离>300m组(C组)TO明显低于6min步行距离<300m组(D组),两组间TS水平侧相反.结论:HRT与心功不全程度明显相关,HRT可能作为评价心力衰竭危险分层的新指标.

  • 胺碘酮对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率振荡的影响

    作者:谭志辉;刘燕

    目的 评价胺碘酮对慢性重症心力衰竭并室性早搏患者心率振荡的影响.方法 将70 例慢性重症心力衰竭并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 例和治疗组组36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西药加胺碘酮治疗,用药前后分别记录其24 h 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振荡初始(TO)、振荡斜率(TS)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TO 明显降低(P<0.05),TS 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TO、TS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期使用胺碘酮可以显著改善慢性重症心力衰竭并室性早搏患者的心率振荡.

  • 老年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窦性心率振荡的研究

    作者:缪京莉;白鸥;陈蕾

    目的 探讨老年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窦性心率振荡(HRT)特点,评价HRT对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危险分层评估的价值. 方法 选择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左心房增大组20例,正常组20例;选择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时照组.分析TO、TS与Macruz指数、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E/A)比值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T0升高(P<0.05),TS下降(P<0.01);左心房增大组TO>左心房正常组(P<0.05),TS<左心房正常组(P<0.01);TO与Macroz指数呈正相关(P<0.01),与SDNN,SDANN呈负相关(均P<0.05);TS与Macruz指数呈负相关(P<0.05),与E/A、SDNN、SDANN呈正相关. 结论 HRT在预测老年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危险性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率振荡的影响

    作者:韩玉平;齐惠军;刘梅;郭艺芳;刘士超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再灌注治疗,对心率振荡(HRT)的影响.方法对首次发生AMI并于发病6小时内行直接PCI治疗的35例患者,于PCI术前、PCI术后2小时内、12~24小时及术后1周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发生的室性期前收缩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分别计算各个时段HRT的早期振荡(TO)和振荡斜率(TS)值,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O、TS值在直接PCI术后2小时内HRT即明显改善,由治疗前(0.009±0.006)%、(5.96±2.84)ms/RR,改善为(-0.018±0.006)%、(17.80±9.77)ms/RR(P<0.05);术后2小时内、12~24小时及1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后,直接PCI可明显改善患者的HRT,提示直接PCI可改善和恢复AMI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尤其是迷走神经的抗心律失常保护作用机制的完整性,进而降低AMI后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的危险性.

  • 心率振荡在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远期预测价值

    作者:卢军利;董艳;龚丽娟;朱爱华

    目的 评价心率振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远期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对其心肌梗死后7~21 d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分析TO、TS与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TO值越高,TS值越低(P<0.05);TO值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正相关(r=0.575,P<0.05);TS值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负相关(r=-0.589,P<0.05).结论 HRT可能对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2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有预测价值.

  • 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率变异性与心率振荡相关性分析

    作者:许世锋

    目的:探讨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率变异性与心率振荡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都有心率变异性及心率振荡,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将其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观察对象的24h心电图结果,测定心率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及 SDNN、SDANN。比较两组患者 HRT、HRV 情况并进行 TO及 TS与SDNN及SDANN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 TO为(0.81±1.70)%,对照组 TO为(-0.01±0.01)%,观察组 TO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TS、SDNN、SDANN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TO及 TS与SDNN及SDANN的相关性为:TO与SDANN及SDNN呈负相关;TS与 SDANN呈负相关,与SDNN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率变异性与心率振荡具有相关性,TO与 SDNN及 SDANN 呈负相关,而 TS与SDANN呈负相关,与SDNN呈正相关。

  • 2型糖尿病患者窦性心率振荡与其他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陶晓春;周荣;董志远;唐晓斌;王京涛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在无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病疾病时,心率振荡(HRT)的两项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在该人群中判断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价值.方法 8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标准心血管自主神经反射试验分为心血管反射试验阴性(DCANS-)组与心血管反射试验为阳性(DCANS3)组,并得到Ewing评分值.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得到HRT及心率变异(HRV)等指标.结果 DCANS-组的Ewing评分为(2.53±1.28)分,DCANS-组为(0.25±0.32)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DCANS+组HRV指标均有明显下降,TS及HRT评分也有明显下降,但TO值在两组之间无差别.在DCANS+组中TS与Ewing评分值有显著负相关,与HRV的指标有显著的正相关.TS与Ewing评分值的相关性强(r=-0.523,P<0.01).结论 HRV的各项指标、HRT中的TS在2型糖尿病患者DCANS+组均有显著下降.TS为2.9时,其诊断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很高.

  • 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心肌梗死心率振荡的预测价值

    作者:解勇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AMI)与非糖尿病AMI时心率振荡(HRT)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0例糖尿病并AMI与42例非糖尿病AMI及40例非冠心痛病人为对照组.3组均做24 h动态心电图,分别计算HRT的参数振荡初始(TO)及振荡斜率(TS),分析各组间HRT的均值及异常发生率,再依据TO及TS和TO、TS是否异常,分出组问异常亚组,观察异常亚组间的心脏复合事件(室速、室颤、心力衰竭、病死率).结果 糖尿病伴发AMI者TO、TS与非糖尿病AMI组、正常对照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TO及TS和TO、TS均异常者发生率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正常对照组仅2例发生室速,故仅对糖尿病并AMI及非糖尿病AMI组间心脏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并发AMI心脏复合事件(室速、心力衰竭、死亡)均高于非糖尿病AMI组(P<0.05),两组间室颤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糖尿病AMI的室颤绝对值明显增高.结论 糖尿病并发AMI时HRT异常率更高,TO增加TS较非糖尿病AMI明显降低,可能与糖尿病病人自主神经受损严重、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梗死面积较大、心力衰竭发生率高等多因素有关.HRT对于预测糖尿病并发AMI与非糖尿病AMI高危因子均有重大意义.

  • 冠心病并室性早搏患者心率振荡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姚恒臣;朱传琦;于珂;孔祥泉;李义波;王晓华

    目的 探讨冠心病并室性早搏患者心率振荡(HR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并发室性早搏的冠心病患者30例和无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各30例,行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计算其早期振荡(TO)和振荡斜率(TS).结果 冠心病患者T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TO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负相关(r=-0.3473,P>0.05),与冠脉病变支数正相关(r=0.5669,P<0.01);TS与LVEF正相关(r=0.6406,P<0.001),与冠脉病变支数负相关(r=-0.6989,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HRT减低,HRT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的判断.

  •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者窦性心率振荡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王春兰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力衰竭及不伴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者的窦性心率振荡(HRT)变化,探讨HRT在AMI伴心力衰竭者的危险度分层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AMI伴心力衰竭者30例为A组,AMI不伴心力衰竭者30例为B组,另设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C组.均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计算HRT的两个参数:振荡初始(TO)和振荡斜率(鸭).三组之间进行均值对比分析.结果 A组TO均值明显升高,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T0和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S在A组和B组均明显降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A、B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AMI者HRT改变明显,T0、TS两个参数均较正常人明显差异,以,TS降低显著.HRT可成为评估AMI危险度的独立指标.

  • 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心率振荡现象分析

    作者:刘海涛;褚晨宇;陈元龙;王中华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心率振荡(HRT)现象.方法 人选2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及Holter记录,计算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以LVMI男性>125g/m2、女性>120g/m2和(或)室间隔厚度(IVST)>12mm作为LVH标准,分LVH组及左室正常组.结果 TO及TS在LVH组分别为(1.19±0.84)%及(4.23±0.85)ms/RR,左室正常组分别为(-0.54±0.86)%及(6.81±1.22)ms/RR,两组TO、TS值及异常比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O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LVMI显著相关(P<0.05).TS与LVEF、IVST显著相关(P<0.05),与LVEDD及LVMI相关性更显著(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伴LVH患者的HRT现象明显减弱,提示高血压合并LVH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加重.

  • 心率振荡对ACS患者预后的临床预测

    作者:杨小燕;顼志敏;张麟;杨承健

    目的 评价心率振荡现象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患者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1例,急性心肌梗死31例;Holter示室性早搏≥2个.分析Holter文件,取得心率振荡参数:振荡初始(TO)和振荡斜率(TS);同时获取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和心率变异参数.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成有或无心血管事件组,分析两组各变量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平均随访(32±16)个月,12例发生心血管事件,单变量分析显示TO≥0(P<0.05)和TS≤2.5ms/RR(P<0.01)均为心血管事件的强力预测因子,多变量回归分析示仅TS≤2.5ms/RR(P<0.05)和年龄≥65岁(P=0.055)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心率振荡现象减弱或消失,尤其是异常振荡斜率(TS≤2.5ms/RR),是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强力且独立的预测指标.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振荡的影响

    作者:李景森;王临海;赵鹏展;王新霞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振荡(HRT)的影响,以期对评价治疗、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8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相关资料,其中42例作为非瑞舒伐他汀组行单纯药物治疗,40例于发病起口服瑞舒伐他汀作为瑞舒伐他汀(可定)组,两组均未行PCI治疗,患者分别于发病后2周及6个月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并测定HRT各项指标.另选25例冠脉正常人做对照.结果 所有AMI患者2周末HRT均明显减弱(P<0.05),瑞舒伐他汀组6月末HRT明显改善(P<0.05),而非瑞舒伐他汀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AMI后心肌缺血坏死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受损,HRT减弱,可能增加死亡率;AMI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可定)可以改善患者的HRT,有可能降低死亡率.

  • 心率振荡现象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秀华;路方红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危险度分层及病死率的预测,进而采取干预性治疗,一直是倍受关注的临床研究领域.目前常用的无创性预测方法如: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晚电位、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HRV)、压力反射性敏感性(BRS)等均受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的限制.心率振荡(HRT)由schmidt等[1]于1999年早提出,是一种与恶性心脏事件有密切关系的心电现象.

  • 美托洛尔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振荡的效果

    作者:杨旭;王卫平;周进才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振荡现象的影响.方法 将61例AMI患者分为美托洛尔组和对照组;利用24 h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获得其室性期前收缩(PVB),分别计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振荡初始(T0)和振荡斜率(TS)2个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TO值和TS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TO值和TS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后美托洛尔组比对照组TO值显著降低、TS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 早期使用美托洛尔可以有效改善AMI患者心率振荡现象,降低猝死风险.

  • 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性猝死预测作用

    作者:权力;唐艳红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导致心源性猝死的病因.方法 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严重的心力衰竭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原因.结果 心率变异和心率振荡相结合能很好的反应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的平衡状况,并能反映心脏自身的调节功能.结论 根据心率变异和心率振荡的异常改变,能对心肌梗死后具有心源性猝死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风险预测,并能确定需要植入ICD的人群,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

  • 比索洛尔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振荡的影响

    作者:邓先科;何喜民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振荡现象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7-08-2008-08期间住院的AMI患者100例,相应分为比索洛尔组和对照组;利用24 h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获得其室性期前收缩,分别计算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振荡初始(TO)和振荡斜率(TS)2个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TO值和TS值均异常,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TO值和T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比索洛尔组TO值显著降低,TS值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早期使用比索洛尔可以有效改善AMI患者心率振荡现象,降低猝死风险.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的心率振荡

    作者:刘振东;路方红;赵颖馨;王舒健;金世宽;孙尚文

    424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将受试者分为左室肥厚组及左室正常组.全部受试者均接受24 h长程心电图记录.计算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与左室正常组比较,左室肥厚组TD增大,TS减小(P<0.01).左室肥厚组异常TO及鸭发生率较左室正常组高(P<0.01).结论: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的HRT明显减弱,提示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加重.

  • 心率振荡与心率变异、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郑菊;洪小苏

    已证实在充血性心衰和心梗患者中,心率变异(HRV)减少和压力感受器敏感性(BRS)减退提示患者预后不良,HRV反映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节而心率振荡(HRT)被认为是反映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HRT参数TO(振荡起始)及TS(振荡斜率)与HRV参数显著相关,研究表明HRT参数被认为既反映了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又反映了自主神经系统的张力.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