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限制流量部分门静脉动脉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对8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用限制流量的部分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的病人进行长期临床观察,以了解限制流量是否可以防止继发的门静脉高压.方法 8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在进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均因肝动脉无法进行修复而通过部分门静脉动脉化来恢复肝脏动脉血流,为防止可能继发的门静脉高压,我们在术中对用于门静脉动脉化的肝动脉进行了限流,术后通过增强CT检查观察门静脉动脉化是否通畅以及门静脉是否有增宽的情况进行了为期半年到2年的随访.结果 除1例因其他原因去世和1例失访外,其他6例均得到正常随访.其中3例分别在为期6个月,9个月和2年的随访时表明门静脉动脉化的吻合口已闭塞(闭塞时无门静脉高压的发生),另外3例在随访中CT检查均未显示门静脉明显增宽.结论 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后通过限制流量的方法 能有效地防止有可能继发的门静脉高压,从而使部分门静脉动脉化的应用更加安全有效.
-
门静脉动脉化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
背景: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可通过增加肝脏血供的方式减缓急性肝衰竭的发展.目的:观察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对肝衰竭模型大鼠肝脏功能及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动脉化组(n=50)切除左肾,以同种异体腹主动脉血管为移植材料,采用套入式缝合及袖套法建立门静脉动脉化模型,造模成功后一次性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1300 mg/kg,诱导急性肝功能衰竭;肝衰竭组(n=50)切除左肾,游离门静脉,阻断门静脉16 min后开放,关闭腹腔后一次性腹腔注射 D-氨基半乳糖1300 mg/kg,诱导急性肝功能衰竭;对照组(n=30)切除左肾,阻断门静脉16 min后开放,关闭腹腔后一次性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300 mg/kg.术后12,24,36,48,72 h,观察各组血清学及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动脉化组与肝衰竭组均造模成功30只,术后72 h成活率分别为70%、5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对照组术后72 h存活率为100%;②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清门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α及门静脉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其余两组(P < 0.05);动脉化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门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低于肝衰竭组(P < 0.05),术后24-72 h的总胆红素、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α及门静脉内毒素水平均低于肝衰竭组(P < 0.05),36-72 h的白蛋白低于肝衰竭组(P < 0.05);③术后72 h,对照组肝脏结构完整;肝衰竭组正常肝小叶结构已破坏,大量炎细胞浸润;动脉化组病变清于肝衰竭组;④结果表明,门静脉动脉化可在一定程度上上改善肝脏功能,减缓肝衰竭的发展.
-
一种新的大鼠部分门静脉动脉化模型
目的 建立操作简便、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大鼠部分门静脉动脉化模型(PPVA).方法 采用“()”型同种异体血管材料(上、下端套袖套,侧端旷置),以套入式缝合及袖套法建立大鼠模型.切除左肾,将左肾动脉与门静脉残端、肠系膜上静脉借同种异体血管材料连接.结果 PPVA组30只大鼠中3只术后死亡,模型成功率90.0%(27/30).术后30d,PPAV组病理检查未见异常,门静脉通畅率为96.3%(26/27),与对照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体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同种异体血管借助套入式缝合及袖套法建立大鼠部分门静脉动脉化模型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成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