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6月吉林市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前期患者73例共146眼,病程10~15年,所有患者进行OCT及FFA检查,记录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变化和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情况,并结合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空腹血糖(FBG)检测对OCT及FF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OCT或FFA检查异常33例(62眼,45.2%),其中17例合并OCT检查异常(RNFL变薄)和FFA检查异常(异常荧光),11例单纯表现为OCT检查异常,5例单纯表现为FFA检查异常。②OCT共检出阳性病例27例(33眼),阳性检出率为37.0%;FFA共检出阳性病例20例(26眼),阳性检出率为27.4%,OCT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FF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OCT检查阳性者HbAlc平均为(6.8±1.1)%,明显高于阴性者的(6.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检查阳性者FBG平均为(7.5±1.2)mmol/L,与阴性者的(7.4±1.2)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T与FFA均为早期DR的重要检查手段,OCT的敏感度明显高于FFA,可以作为DR早期筛查与诊断的首选方法。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诊断牙根裂的实验研究
目的:以组织学切盘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诊断根管预备后牙根裂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颗完整的离体下颌切牙,使用自凝树脂和藻酸盐印模材料进行包埋,暴露根尖区3 mm,使用旋转镍钛器械预备根管至#30/0.09,每次更换器械,使用1%(质量分数)的次氯酸钠溶液冲洗根管.应用扫频OCT(swept source OCT,SS-OCT)系统及驱动装置,对牙根根尖部进行360°均匀环扫,对距根尖孔1、2和3 mm处的牙根横断面进行图像重建,由两名观察者诊断扫描图像中的牙根裂.OCT扫描后,对牙根进行组织学观察,在距根尖孔1、2和3 mm处制作横切盘,利用立体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牙根不同横截面根裂的发生情况,并作为金标准评价OCT诊断根管预备后牙根裂的准确性.结果:20个离体下颌切牙样本进行根管预备后,组织学检查60个(20牙×3截面/牙)根尖区牙根截面上,有9颗牙共13个截面存在牙根裂;应用OCT扫描成像,正确诊断了其中12个截面牙根裂,即OCT扫描阳性预测值为1.000;对于组织学切盘检查未发现根裂的47个牙根截面,OCT无误诊发生,OCT发现根裂的阴性预测值为0.979.OCT诊断牙根裂的准确性为0.983,灵敏度为0.923,特异度为1.000.结论:OCT系统可以准确诊断根管预备后根尖部管壁牙根裂.
-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OCT图像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分析特发性黄斑区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acular membrane, IERMM)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图像特征,探讨其对手术效果评估的意义.方法:38例(38眼)黄斑前膜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剥离手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底彩色照相以及OCT检查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内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光带,或紧贴于黄斑表面,或与其部分相连.绝大多数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患眼视力不同程度下降.术后视网膜表面异常反光条带均消失,即黄斑区视网膜前膜消失,黄斑中心凹曲线恢复或接近正常状态,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部分病例黄斑区色素上皮损害或黄斑部水肿.结论:通过OCT可以了解前膜牵拉黄斑区组织结构形态的改变关系,从而为黄斑前膜的临床鉴别诊断、手术指征评估及手术效果评价,提供比以往更加准确可靠的信息.
-
正常人双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对称性分析
目的 运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pectral domain-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分析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及对称性,以了解正常人RNFL厚度,为不同疾病RNFL厚度变化提供正常参考依据.方法 对纳入的2015年10月-2015年12月217例(434只眼)在延安市人民医院自愿接受检查健康研究对象采用SD-OCT测量RNFL厚度.测量以视盘为中心、直径3.4 mm的盘周平均以及不同象限的RNFL厚度.比较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龄区间RNFL厚度差异,并计算双眼RNFL厚度的对称性.结果 434眼平均RNFL厚度为(100.41±9.44)μm.上方、鼻侧、下方以及颞侧RNFL厚度分别为(120.94±19.81)μm、(65.55±11.55)μ m、(126.18±17.32)μm及(89.10±17.26)μm.各象限之间RNF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RNFL厚度与年龄、性别、等效球镜度以及眼轴显著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与眼轴是影响每个象限RNFL厚度的独立因素.双眼之间(右-左)平均、上方、鼻侧、下方以及颞侧RNFL厚度差值分别为0.90μm(P=0.047)、-7.08μm(P<0.001)、4.47μmm<0.001)、2.47μm(P=0.006)、3.61μm(P<0.001).结论 RNFL下方厚于上方、颞侧,鼻侧薄.RNFL厚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变薄,双眼RNFL厚度呈不对称分布.
-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激素致继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致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确诊并结合全身用药诊断为糖皮质激素致CSC的8例(11只眼)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时视力为0.1 ~ 0.5有5眼,0.6~ 1.0有6眼.眼底检查5眼后极部可见黄色纤维素样渗出,4眼伴有大泡状视网膜脱离.OCT检查见7眼单发神经上皮脱离,4眼多发神经上皮脱离,6眼伴有色素上皮脱离,5眼神经上皮脱离伴下方高反射信号.激素减量后患者视网膜下积液及渗出完全或部分吸收,视力有所恢复.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CSC对患者视力损害极大.OCT检查可早期诊断,激素减量或停用可改善症状.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药物洗脱支架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药物洗脱支架可有效降低新生内膜形成,但近的研究表明,远期可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病理学显示血管修复延迟导致的支架小梁未覆盖与支架内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精确评估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的新生内膜覆盖情况,可以作为临床试验中预测支架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探讨目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用来检测支架新生内膜覆盖的技术特点以及其他腔内影像技术的优缺点,进一步强调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未来药物洗脱支架临床试验中的重要地位.
-
羟氯喹性视网膜病变及其检测
羟氯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羟氯喹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低,但视觉损害严重.近年来一些新的技术应用于临床,可以早期发现羟氯喹性视网膜病变.本文仅就羟氯喹性视网膜病变概况和检测方法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北京市昌平区自然人群黄斑病变情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筛查北京市昌平区自然人群黄斑病变情况,并分析黄斑病变类型,以及影响黄斑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011年“北京市昌平区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调查”,终521例受试者完成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包括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2 h)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以及OCT检查黄斑。结果521例受试者经过筛查分为2组,其中黄斑正常组503例,黄斑病变组18例,分为5种类型:老年型黄斑(2例),弥漫性黄斑水肿无囊肿(5例),黄斑囊样水肿(6例),牵引性黄斑水肿(3例),浆液性视网膜脱离(2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P=0.024),餐后2 h 血糖(OGTT-2 h PG)(P=0.029),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P=0.024)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P=0.044)是黄斑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黄斑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是黄斑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黄斑病变患者的黄斑显著增厚。
-
眼压降低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野和视盘形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眼压降低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野和视盘形态的影响.方法 经眼压、房角镜、视野及OCT检查确诊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例(45只眼)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别或联合给予YAG激光虹膜根部打孔术,药物,小梁切除术等治疗使眼压控制在<21 mm Hg,记录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视力、眼压、房角、眼底检查、视野检查及OCT检查结果,比较治疗前及终随访的MD、LV、RNFL平均厚度、平均C/D、垂直C/D.结果 治疗前及随访结束的MD分别为(-13.58±3.74)、(-12.20±3.59)dB,LV分别为(43.2±7.52)、(41.8±7.82) dB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随访结束的平均C/D分别为0.736±0.078、0.725±0.075,垂直C/D分别为0.725±0.076、0.715±0.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随访结束的RNFL平均厚度分别为(71.0±11.9)、(69.9±12.0)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压降低可改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视功能和视盘形态,OCT检查为眼压降低对视盘形态产生的影响提供了客观依据.
-
血流储备分数的临床应用进展
现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死亡率高,危害严重.随着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水平不断发展,冠状动脉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血流储备分数(FFR)等检查技术不断涌现,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已不再作为诊治冠心病的“金标准”.为解决病变的冠状动脉是否会引起真正心肌缺血这一问题,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行血运重建已成为研究热点,不断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现对血流储备分数当前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应用OCT研究NDR糖尿病患者视网膜改变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观察正常人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的糖尿病(DM)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T)和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改变。方法对照组和NDR组各40只眼,采用OCT测量黄斑区RT和视神经RNFL,记录黄斑部9个分区(A1~A9)RT以及中心凹低处视网膜厚度(A0)和视盘周围四个区域(颞侧、上方,鼻侧,下方)的RNFL。结果黄斑区RT对比,A3和A5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盘RNFL对比,上方和颞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NDR糖尿病患者眼底可能存在神经退行性病变,此方法可尽早发现视网膜的损害,为疾病早期诊断、发病机制研究及指导治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尿病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视网膜厚度 -
浅析视网膜动脉阻塞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视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住院的84例视网膜疾病患者应用 Zeiss-Humphrey oct3仪进行检测。结果84例患者中35例黄斑变性、14例黄斑裂洞、12例眼外伤、8例高度近视、5例视网膜脱离、4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3例视网膜静脉阻塞、3例分支静脉阻塞,在 oct 检测结果中都有相应的形态改变。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眼科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及对其发病机制的分析研究等方面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OCT对白内障超乳术后黄斑厚度的研究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手术对黄斑中心小凹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64例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6眼,对患眼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于术前、术后1 d、1周、2周四个时间段分别应用OCT黄斑部扫描程序对术眼行黄斑中心小凹厚度测量,通过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术眼术前及术后各时段黄斑部厚度的变化.结果 OCT扫描显示,无术眼发生黄斑囊样水肿,测得96例术眼黄斑中心凹的厚度均值:术前为176.101μm,术后1 d为176.554 μm,术后1周为176.502 μm,术后2周为179.456μm,将术前与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2周四组黄斑中心小凹厚度值配对t检验,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2周,黄斑中心小凹厚度值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CT是检测黄斑厚度的有力工具之一,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眼术后1 d、1周、2周黄斑中心小凹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手术疗效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确诊并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22例(22只眼)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1 ~51个月),观察手术前后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22只眼中有12只眼(54.5%)为视力明显改善,6只眼(27.3%)为视力轻微改善;3只眼(13.6%)为视力不变;1只眼(4.5%)为视力下降.其中视力达到0.3及以上者所占比例由术前的13.6%增加至术后的59.1%.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为(545±175) μm,术后平均厚度为(220±105) μm,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 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
未愈合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新型手术方式:游离内界膜移植
目的 初步观察游离内界膜移植用于治疗未愈合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 对3例经标准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后黄斑裂孔未愈合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采用游离内界膜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眼底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术后黄斑裂孔愈合情况.结果 3例患者黄斑裂孔均能够完全愈合,术后随访10个月至1年期间,患者情况稳定.手术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游离内界膜移植是治疗初次手术后特发性黄斑裂孔未愈合的有效方法.目前仍需要长期、大规模的研究以评价这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观察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方法 连续选取主诉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进行多导睡眠检测和详细的眼科检查,终Apnea-Hypopnea指数≥5的43例OSAHS患者纳入OSAHS组,Apnea-Hypopnea指数<5的36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血氧饱和度和眼压测量,并使用Stratus OCT 3000检测受试者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和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对所有受试者规律随访12个月.结果OSAHS组和对照组平均血氧饱和度分别为89.87% ±3.69%和96.11% ±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P=0.04);初诊和12个月时,两组患者之间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32,P=1.37;t =5.94,P=0.86);OSAHS组平均RNFL厚度初诊测量值为103.47 ±6.93μm,12个月时降至96.82±8.14μm,在随访期内出现渐进性下降;对照组初诊和12个月的平均RNFL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OSAHS组上方、下方和鼻侧RNFL厚度较对照组有所降低;平均RNFL厚度减少的绝对值与AHI呈正相关.结论 部分OSAHS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有所降低,且降低程度与OSAHS严重程度相关.
-
老年干湿性型黄斑变性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干湿性型黄斑交性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特征.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120例(124只眼)进行黄斑OCT检查,其中湿性型62只眼(湿性型组),干性型62只眼(干性型组),同时选取同期接受检测的60只眼正常眼作为对照组.比较所有研究对象黄斑中心凹及距中心凹1 500 μm处上、下、鼻、颞下视网膜全层厚度;比较所有研究对象距黄斑区中心凹6 mm处神经纤维层的厚度.结果 湿性型AMD组中心凹、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各厚度相较于正常组和干性型组显著增厚[(324±127) μm比(224±35) μm、(240±40) μm,(375±158)μm比(294±35) μm、(300±42) μm,(304±103) μm比(267±48) μm、(276±50) μm,(350±108) μm比(285±23)、(310±24) μm,(321±80) μm比(274±45)μm、(305±50) μm] (P<0.05);干性型组中心凹、鼻侧及颞侧全层视网膜厚度相较于正常组增厚(P<0.05),上方和下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湿性型AMD组的神经纤维层(MNFL)及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NE)相较于正常组及干性型组明显增厚[(77.8±10.1) μm比(27.5±7.4) μm、(33.7±9.1) μm,(309±28) μm比(240±13) μm、(237±15)μm](P<0.05);干性型组的MNFL较正常组增厚(P<0.05),干性型组RNE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T可区别老年湿性型黄斑变性的全层视网膜、黄斑区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能为AMD的诊断提供依据.
-
应用FD-OCT检测正常及近视性儿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目的 分析正常及不同屈光度儿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眼轴及屈光度的关系.方法 对4 ~15岁儿童(59例)61只眼近视组及22只眼正常对照组使用RTVue-FD-OCT检测平均RNFL厚度和8个区域(TU、ST、SN、NU、NL、IN、IT、TL)的RNFL厚度,分析RNFL厚度的分布特点及与屈光度和眼轴的关系.结果 近视组与正常组平均RNFL厚度有统计学差异(F=22.860,P=0.000);8个区域中,除TU及TL外,其余6区域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RNFL厚度与屈光度、眼轴长度呈负线性关系(r=-0.787、-0.798,P<0.05).结论 儿童平均RNFL随屈光度数及眼轴的增加而变薄,尤其上方和下方RNFL厚度变薄明显.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中的应用
黄斑病变是病理性近视患者视力损害的常见原因,但由于其伴随的广泛视网膜脉络膜萎缩,使临床观察较为困难.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获得清晰的活体视网膜黄斑部横切面解剖结构的伪彩色图像,并可准确观察视网膜黄斑部结构改变.OCT的应用使临床对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观察变得更加可能,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现对OCT在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胃肠肿瘤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可以对生物组织实时、在体、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及非侵入性的光学成像方法.它可以从微观结构上显示组织断层的三维立体形态结构图像,又可以显示组织的吸收、散射、血液流速等功能信息,其分辨率接近组织病理切片水平.通过与消化道内镜、穿刺针、导管及腹腔镜等装置结合,可以明确组织微观结构、淋巴结性质、肿瘤边界,未来腹腔镜OCT可实时确定肠管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因此OCT技术在胃肠肿瘤性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及临床应用中有极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