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究微波萃取技术及其在食品化学中的应用
微波萃取技术,利用高效分离特有的技术基础,运用微波凸显的热效应,对于设定好的目标产品,予以加热处理。通过这种流程,把拟定好的目标组,从混合样本内分离出来。微波萃取特有的新颖技术,是综合架构下的分离模式,比对传统手段,它凸显了多样优势。在食品化学特有的领域内,采用微波萃取特性的绿色技术,能缩减耗费能源,提升加热之中的实效性。
-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在中职课程体系中的探索与实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面对日益加剧的食品安全问题,我校于三年前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这门课程列入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检验检测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在食品化学、食品检验检测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本课程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在检测过程中掌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原理和技术,深入了解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检测中的重要作用,了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新进展,为将来从事食品检验检测、食品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帮助。
-
培养学习兴趣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食品毒理学等课程为基础,与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功能性食品科学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它在增强我国人民体质、疾病预防与控制、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
-
高等中医药院校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为适应具有中医药背景的创新型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对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及实验教学的创新设计,进一步明确了教改方向,初步形成了食品化学教学的创新模式,为高等中医药院校食品相关专业本科生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条可以借鉴的思路.
-
高等医学院校食品化学教学改革设想
根据当前我国国民营养与健康的实际情况及食品安全形势,结合医学院校现代营养与食品卫生人才培养需求,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等方面阐述了高等医学院校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旨在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营养科学和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需要的人才提供参考.
-
饮酒对心血管病的作用
尽管法国人十分贪吃动物脂肪、肝脏及其它油腻的法式食品,但法国的心脏病患病率却很低[1].十余年来这种"法国矛盾"现象引起了众多流行病学家和临床医学家,乃至基础医学和食品化学工作者的关注.一般认为,法国人得益于其饮酒的习惯,迄今已有数百项研究证实了适度饮酒与降低心脏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并就其机制进行了探讨.
-
我国营养专业教育的历史回顾
(编者按:我国营养专业的本科教育,早期在大学家政系设有营养专业,其方向是培养营养师.其他相关的营养教学则分散在医学院的生化系(关于基础部分),临床医学各科(关于营养缺乏病诊治)、公共卫生系(关于儿童保健)及农学院的生化系(关于食品化学).解放后,家政系取消,营养师培训中断,饮食治疗受到削弱,生化系的重点向分子生物学转移,临床医学因营养缺乏病的少见而删减,于是营养教学主要在卫生系(内设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或卫生教研室,但教学时数极少.直至80年代,才成立了医学营养专业及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临床营养则因70年代肠内肠外营养的兴起而重新受到重视,但多数人还不认识临床营养是包括饮食治疗、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在内的系列工作.因此,重温这一段历史对于振兴营养工作,培养营养专业人才,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医院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
医学院校食品化学教学中渗透营养学知识的探索
食品化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枯燥,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医学院校教科研资源优势,恰如其分地渗透营养学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提升综合素质。从教学过程中渗透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
膳食纤维与长寿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营养学家并不重视膳食纤维的作用,很多人甚至将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视为无用之物(食物渣滓).但近10年来随着医学科学以及食品化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家终于认识到:膳食纤维不仅对人体大为有益,它们还是一种天然抗病防病与强身的长寿物质.
-
多吃玉米让眼睛少生病
2012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许多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摄取较高量的黄体素和玉米黄质,能使人们患老年黄斑变性病的几率降低43%.玉米中含有黄体素、玉米黄质,尤其后者含量较丰.因此美国医学家也认为,玉米是抗眼睛衰老的极佳补充食物.由于玉米中所含的胡萝卜素、黄体素、玉米黄质为脂溶性的,加油烹煮有助人体吸收、促使这些营养素发挥作用的效果.所以,吃玉米时,可以不时地炒着吃,比如做道松仁玉米.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农业与食品化学》期刊上撰文指出,在115摄氏度下,将甜玉米分别加热10分钟、25分钟和50分钟后发现,其抗自由基活性的作用升高了22%、44%和53%,也就是说,加热越长时间的玉米,抗衰老的作用越好.所以,在家中煮玉米,好能多煮一段时间.
-
具有鲜明中医院校特色的食品化学课程建设
结合中医院校的自身特色和优势,对如何在中医院校中建设具有鲜明中医院校特色的食品化学课程进行探索,并对该课程的建设方法提出见解.
-
膳食纤维的应用及检测方法
文章回顾了膳食纤维的定义,介绍了膳食纤维的分类、主要物化特性和生理功能及在食品中的应用情况.就膳食纤维的检测方法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展开了讨论和展望.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蛋中PC和PE含量研究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蛋黄中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XDB 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甲醇:异丙醇=10:80:10(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5℃,UV 208 nm的色谱系统.[结果]蛋黄中PC的平均回收率为86.4%;PE的平均回收率为88.0%,PC的RSD为3.4%(n=6);PE的RSD为2.8%(n=6),PC的线性范围0.050~0.40 mg/ml(r=0.9990);PE的线性范围0.050~0.40 mg/ml(r=0.9991).[结论]建立的方法用于蛋黄中PC、PE含量的测定,操作简便、快速.
-
食品安全新形势下食品检验教学改革探讨
食品理化检验(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food)是以分析化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为基础,采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研究食品营养成分和与食品安全有关成分的理化检验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卫生检验专业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1].它在保障食品安全和与食品有关的科学研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
天然食品添加剂研究状况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食品产品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研究和开发天然食品添加剂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综述了我国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它们在食品工业方面的主要应用,以及我国天然食品添加剂工业的现状和研究开发的方向.
-
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改进与体会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食品中的化学变化与食品质量相关性的科学[1].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纽带,是食品化学课程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以糊精为辅料的台乌精颗粒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台乌精颗粒由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天台乌药、黄精、西洋参等原料提取,配以木糖醇、糊精制粒而成,具有明显的抗疲劳功能.在产品研究申报过程中,确定多糖为其功能性成分指标之一,加以工艺研究及质量控制.目前,<中国药典>、<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测方法>(2002年版王光亚主编)、<保健食品化学及其检测技术>(1998年版何照范、张迪清编著)的多糖检测全为醇沉、离心之后,采用硫酸-苯酚、硫酸-蒽酮显色的分光光度法.
-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专业基础课改革中的应用--以医学营养专业《食品化学》为例
高职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相较于专业课,其改革力度小,内容偏涩,学生对满堂灌的常规教学模式吸收差,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实践能力有余,基础常识偏弱。通过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其中,围绕学生职业需求范围和学习单元特点合理设计知识点,能显著提高学生参与度和认知度。本文以《食品化学》课程为例介绍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
鼻部手术后改良鼻腔填塞法的护理体会
据统计,鼻部疾病的患病比例高达20%,但往往很多患者在初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结果导致病情的逐步加重,甚至错过了佳治疗时机.为了加强人们对鼻部疾病的认识,每年4 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设定为"全国爱鼻日".随着社会发展,生活环境变化,微生物耐药,鼻病毒的变异,食品化学添加物,生活工作压力增大,尘埃过敏等等,这些因素导致现在的鼻部疾病发病率很高,以急慢性鼻窦炎居多,鼻咽癌、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出血也占了很大比例,往往都需手术解决.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食品化学教学改革
食品化学是一门研究食品的组成、特性及其原料化学变化的科学,为促进食品化学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本文对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教学、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