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35%,QRS>130 ms.安装双心室再同步起搏器.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比较术前术后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变化.结果 左室收缩同步性指标Tmsv16-SD%、Tmsv12-SD%由术前(11.52±1.73)、(11.95±1.84)减少到术后3个月的(10.46±1.38)、(10.57±1.53)(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作为超声成像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在评价心脏机械收缩失同步方面作用日趋重要.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同步性的研究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 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RT-3DE)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患者左室心肌同步性。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5月门诊或住院患者。对照组:选择经问诊、查体、心电图、胸部X线及心脏超声等检查,确定心肺无异常、无内分泌疾病、肝肾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的健康成人30人,其中男14人,女16人,年龄37-79(56.61±10.56)岁。肥厚型心肌病组:选择室间隔中上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1人,其中男17人,女14人,年龄37-87(60.93±14.48)岁。无左室流出道梗阻,无明显临床症状,尚未接受临床干预性治疗,并排除其它心脏疾患(高血压、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影响心功能的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亢等)以及肝、肾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采用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连接心电图,X3-1探头于心尖四腔切面采集实时三维超声图像,测量各组左室整体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各节段达容积小时间的标准差(Tmsv16 SD)及该标准差与心电图R-R间期的比值(Tmsv16 SD*)。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差异。结果:1.左室整体射血分数HC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CM组的Tmsv16 SD、Tmsv16 SD*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尚无明显临床症状、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左室整体同步性已减低。
-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预测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价值
目的:探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所获得的影像参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162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入院时通过RT-3D全面采集超声影像.出院后平均随访12个月,观察终点定义为全因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以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事件组(n=27例)和非事件组(n=135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左室应变参数以及RT-3D测定的左室形态学参数. 结果:斑点追踪成像测定的左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事件组为(-6.25±2.31)%,无事件组为(-7.73±3.17)%;RT-3D测定的的同步性参数收缩前时间容积,事件组为(76.8±142.5) mL·%,无事件组为(32.8±85.0)m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左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减低、左室收缩前时间容积增加对心力衰竭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VVI模式下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室收缩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观察
目的:评价VVI模式下右室间隔部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1年后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只能接受VVI单腔起搏治疗且起搏依赖的患者,分为右室间隔部起搏组(RVSP组,n=30例),和右室心尖部起搏组(RVAP组,n=30例).于术前及术后1年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获取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时间-容积曲线,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结果:术前两组左室收缩的同步性及LVEF无显著差异;随访1年后,RVSP组与RVAP组相比,LVEF稍有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室收缩同步性指标Tmsv 16-SD%、Tmsv 12-SD%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SP较RVAP左室收缩的同步性好,左室收缩功能影响小,更接近于生理起搏.
-
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双心室起搏对左室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双心室起搏对左室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接受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20例,术后1周随机分为双心室起搏组(左室on)和右室间隔部起搏组(左室off)各10例,术后12个月,交叉入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12、18、24个月进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室舒张末容积( LVESV);采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显像评估左右心室及左室各壁的同步性,记录左右心室射血时间差、左心室十二节段收缩达峰时间标准差等相关指标,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6、12、24个月,右室间隔部起搏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明显低于双心室起搏组,LVEF显著高于双心室起搏组,双心室起搏组Ts-12SD、Ts-dif显著高于右室间隔部起搏组(P均<0.05);术后18个月两组的LVEDD、LVESD、LVEF、Ts-12SD和Ts-dif差异不明显。结论右室间隔部起搏在保持左室收缩同步性、改善心脏功能方面优于双心室起搏。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近期影响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VVI单腔起搏器置入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和右室心尖部(RVA)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近期影响.方法 40例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动过缓需置入VVI单腔起搏器的患者,按起搏部位的不同分为RVOT组(n=20)和RVA组(n=20).观察并比较两组置入起搏器后1周的起搏参数;术前及术后1周左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等指标.结果 术后1周,两组起搏阈值、感知阈值、电极阻抗以及心功能无差异(P>0.05),RVOT组左室同步性指标术前与术后无差异(P>0.05),RVA组左室同步性指标较术前升高,且RVA组较RVOT组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VVI单腔起搏右室不同部位,RVOT较RVA更接近生理情况.
-
左室全容积成像技术在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室同步性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研究通过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进行左室全容积成像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室的同步性.方法 将进行治疗的56例尿毒症患者(观察组)及同期进行体检的56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计算观察组患者左室相对壁厚度(RWT)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指标情况,进而对观察组患者左室构型进行分析,然后采用RT-3DE对所有研究对象生成17节段容积-时间变化曲线,得到左心室收缩同步性运动指标,比较不同左室构型的尿毒症患者与健康人群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差异.结果 56例尿毒症患者中左室构型分类情况如下:正常左室构型患者14例(25.00%)、向心性重构型患者9例(16.07%)、向心性肥厚型患者20例(35.71%)、偏心性肥厚型患者13例(23.21%).观察组中正常左室构型、向心性重构型患者六项左心室收缩同步性运动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向心性肥厚型及偏心性肥厚型左心室收缩同步性运动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左室同步性随着左室重构的加重而下降,RT-3DE技术能够对尿毒症患者左室同步性做到尽早的发现,从而明确判断尿毒症患者心血管的损伤情况,通过RT-3DE进行左室全容积成像对尿毒症患者左室的同步性提供了充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