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极罕见房性心律失常--心房脱节性房性心动过速
1病历报告患者,男性,75岁,临床诊断:高血压病2级,高血压性心脏病(代偿期).住院期间记录到如下心电图:显示Ⅱ导联连续记录,P波按顺序出现,P-P间期相等,时限0.84 s,频率71 bmp,P-R间期0.22 8,每一P波之后均有QRS-T波群,为室上形态,R-R节律均齐,频率与P波频率相等.除P波外,尚有P'波规律出现,正向波,形态与P明显不同且较小.P'-P'间期相等,时限0.34 s,频率为176 bpm,部分P'波与P波及QRS波群重叠,故造成P波、QRS波群形态略有变异,每一个P'波均与P波无关,未下传心室,也未对窦房结产生干扰而发生节律重整.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③心房脱节性房性心动过速,房性双重心律.
-
低血钾致快频率心房脱节1例
患者女,70岁.因口渴,多饮,多食,消瘦20余年,双下肢水肿1个月加重伴气短无力2天入院.查体:脉搏 8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 150/80 mmHg(1 mmHg=0.133 kPa).空腹血糖8.9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5 mmol/L.血钾 3.0 mmol/L;尿素氮 10.4 mmol/L,肌酐 389 μ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 19 mmol/L. 查心电图示:在12导联同步记录中可见2种形态不同的P波出现.主节律的P波为窦性,形态正常,P-R间期固定为0.13 s;P-P规则90次/min;而另一种P′波形态较尖窄,波幅高0.15 mV,宽0.03 s,P′-P′基本均齐,88次/min,在多导联中均明显.无固定的P′-R间期,P′后无QRS波群.P′与P两者互不干扰,QRS波群呈室上性形态;每个标、肢导联中R波加S波的绝对值均<0.5 mV;ST段:Ⅰ、aVL、V4~V6压低,T波后可见U波,U>T(V2~V6明显).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心房脱节;③低电压;④ST异常(心肌缺血);⑤低血钾.
-
心房脱节心电图1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45岁,临床诊断肺心病,入院体检:BP10.7/6.7kPa,心率88次/min,听诊:心律快,律齐,无杂音。心电图Ⅱ导联连续描记示:二种形态的P波,一种为正常下传的窦性P波,窦性下传的P—R间期固定(0.14s),与QRS波群有固定关系,第二种为小而尖的P′波(图中△处)P′与QRS波……
-
心房脱节1例报告
患者男,64岁.高血压史20年,活动后气喘10年,加剧2d入院.入院后检查:X光片示心脏增大.心肌酶学显著增高.临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Ⅲ级,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三度,心功能不全Ⅳ级.入院后经积极治疗,20h后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
不纯心房扑动发生机制的心内电生理探讨
目的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研究体表心电图不纯心房扑动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6例患者经体表心电图证实有不纯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时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并进行峡部阻断法消融心房扑动.结果体表心电图与心内电图同步记录证实,6例不纯心房扑动发作时均为右心房扑动、左心房颤动的心房脱节,心房扑动射频消融均获成功.随访期中2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结论不纯心房扑动的发生可能是在右心房扑动的同时,左心房发生一过性颤动的结果.
-
心房脱节与心室脱节
心房脱节(atrial dissociation)与心室脱节(ventricular dissociation)或称阻滞性心房或心室脱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完全性心房或心室内传导阻滞.
-
特殊的心房脱节现象一例
患者男,16岁.临床诊断: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心电图用NEC12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仪描记.术后30天心电图(图1)示:窦性P波规律出现,率82次/分,PR间期0.14s,P波与QRS波呈1:1下传.
关键词: 心房脱节 -
心房分离36例分析
心房分离(atrial dissocation)名称甚多,如完全性房内阻滞、房内分离、房间分离、心房脱节、房房脱节等,该心律失常临床较为少见,目前鼠内多为个案报道[1-3].认识其心电图(ECG)及临床特点有重要临床意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