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双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胆囊功能良好胆囊结石患者80例,采用自行设计手术方案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并观察患者手术后的临床表现.结果 8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平均住院为4d,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或死亡.结论 选用双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手术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痛苦小、恢复较快,双镜联合手术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保胆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保胆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时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纳差、腹胀、恶心、反酸等不适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随访过程中对照组脱落1例,终对照组患者39例.观察组临床显效率为95.00%,对照组临床显效率为74.36%,观察组临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纳差、腹胀、恶心、反酸等不适反应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纳差、腹胀、恶心、反酸等不适反应的发生率为25.6%,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不仅能够有效取出结石,摘取息肉,还能保护胆囊,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行保胆手术的可行性
目的:临床分析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行保胆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0例胆囊结石患者,其中15例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对照组;另外1S例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术,为观察组.对比分析其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3.3%,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行保胆手术具有明显可行性.
-
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的调查
目的 探讨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特点和规律,以指导该类患者的术后疼痛护理.方法 应用数字等级疼痛评定量表和术后镇痛观察记录表调查62例微创保胆手术住院患者术后1~3d不同时段的疼痛强度及镇痛管理现状.由患者自愿选择是否使用自控式止痛泵(PCA)分为PCA组45例和未使用PCA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疼痛强度、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术后1h、3h疼痛强度评分PCA组患者分别为(5.46±1.82),(5.30±2.32)分,未使用PCA组患者分别为(6.63±1.87),(6.50±1.94)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7,1.82;P <0.05);两组患者术后9 ~12h疼痛强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P<0.05);两组术后1~3 d的疼痛强度均呈现从中度到低度逐渐下降的趋势,于术后12h之后,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20例(44.4%),未使用PCA组1例(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9,P<0.01);PCA组中女性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微创保胆术后1~3d患者平均疼痛强度为中度到低度,术后1~3 h内疼痛强度大,无论是否选用PCA,该类患者的镇痛效果欠佳,应规范和加强该类患者的术后疼痛管理,采取综合措施提高镇痛效果.
-
胆囊结石与胆囊息肉患者术后远期生存质量的研究
目的 了解不同术式对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0f Life Index,GLQI)测定289例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患者术后1年以上的生存质量值.结果 289例患者的GLQI指数平均分为114.0分,明显低于正常人群124.5分,(P<0.01).230例胆囊结石患者术后GLQI指数平均分为113.8分,36例胆囊息肉患者术后GLQI指数平均分为117.2分,2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患者术后GLQI指数平均分为110.4分,但三者之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保胆术后患者GLQI指数为117.8分,胆囊切除性手术患者术后GLQI指数为109.6分,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GLQI指数为109.6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GLQI指数为109.6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保胆手术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高于胆囊切除性手术患者,切除胆囊能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联合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保胆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保胆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ERCP联合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保胆手术治疗,先行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取石,放置鼻胆管,再在腹腔镜下行硬性胆道镜保胆手术,回顾分析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64.1±10.3) min;术中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患者一次取石成功.术后鼻胆管导管造影,无胆总管结石残余.患者总住院时间5~9 d,平均6.4d.结论 ERCP联合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保胆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纤维胆道镜下微创保胆手术综合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利用纤维胆道镜行微创保胆手术综合治疗胆囊结石的经验.方法 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及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服用利胆护胆中药,对183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分组,观察下列指标: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瘘和胆总管损伤;术后:反流性胃炎食管炎、胆总管结石发病率、患者的消化功能、胆囊结石的复发率、胆囊壁的厚度、胆囊的收缩功能.结果 单纯内镜微创保胆取石组结石复发率为7.7% (7/91),胆囊壁厚度为(3.5±0.6)mm,胆囊收缩功能为(34.0±3.6)%,内镜微创保胆取石加中药口服组结石复发率为1.1%(1/92),胆囊壁厚度为(2.5±0.5)mm,胆囊收缩功能为(48.0±4.5)%,上述两组对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术后加用中药护胆治疗,能够降低保胆取石手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率.
-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保胆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保胆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6例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0例,以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6例,以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保胆手术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种手术方法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
保胆手术,应该慎行
“新式微创保胆”方法治疗胆囊结石方兴未艾,渐成风气.但究其实质仍为以往保胆手术的翻版,并无新意.胆囊虽有一定的功能,但是功能有限,并非不可丧失,更不应为保胆寻找理由而将其功能无限夸大.绝大多数患者切除胆囊后生活质量良好.在胆囊结石成因不明的情况下,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措施可以预防结石的发生.因此,保胆取石术后的结石高复发率难以避免.切除胆囊可以避免诸多保胆的并发症,收益大于风险,有其合理性,也符合外科治疗的原则.因为胆囊切除术有一定的并发症就拒绝甚至将其妖魔化显然是错误的.
-
对胆囊息肉样病变外科处理的思考
胆囊息肉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为了预防癌变或者避免漏诊胆囊癌,目前主流的做法是对大于1 cm的息肉行胆囊切除术,而保胆手术则是把息肉大于0.5 cm作为手术指征.这2个手术指征未必合理,因为按照该标准切除的胆囊息肉,大部分是不会癌变的胆固醇息肉.过早干预意味着过度医疗.同时,手术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对胆固醇息肉患者而言,手术意味着额外的风险与创伤,得不偿失.因此,应该从严掌握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仅对胆囊息肉的高危人群做出手术选择.
-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应用于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伴炎症初探
目的 探讨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伴炎症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可行性. 方法 全麻下经脐孔穿刺建立气腹,腹腔镜下观察胆囊形态,分离粘连,若胆囊因结石嵌顿而胀大、积脓,先穿刺针吸脓减压,切开胆囊底部,纤维胆道镜下取出结石,清理胆囊腔,确定胆囊管畅通后,缝合切口,保留胆囊. 结果 拟行28例,22例顺利完成保胆手术,手术时间 30~70 min,平均40 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2例术后随访4~16个月,平均10个月,无结石复发.另6例因结石位于胆囊管难于取出(2例),或取石后胆囊管不通畅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成功4例,LC不成功改开腹胆囊切除2例. 结论 胆囊结石伴炎症,乃至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伴炎症的病例也可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
军人腹腔镜保胆取石及取息肉术18例临床分析
胆囊不但具有存储、浓缩、排出胆汁和调节胆道压力等作用,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和免疫功能.近100多年来,胆囊常因一些良性疾病如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而被切除,特别是随着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快速普及,使得该项技术几乎成为治疗胆囊结石及息肉的"金标准".但是,胆囊切除术后可能出现十二指肠液的胃反流及胃液食管反流[1]、消化不良性腹泻[2]、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胆总管结石[3]和结肠癌[4-5]等,促使临床医师对胆囊切除术进行了反思,进而逐步开展了选择性腹腔镜保胆取石(息肉)术[6].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选择军人胆囊结石和(或)息肉18例,进行了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取息肉)术,近期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
基层医院开展保胆取石取息肉术的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经皮肾镜保胆取石取息肉术的临床体会。方法163例胆囊结石病患者,患者均行腹腔镜联合经皮肾镜保胆取石取息肉术,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163例均在腹腔镜联合经皮肾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9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4 d,无结石息肉残留,无胆囊内血块,无胆囊壁血肿,无胆漏及腹膜炎,无穿刺孔感染。结论腹腔镜联合经皮肾镜保胆取石取息肉术简单、安全、有效、可行、痛苦少、出血少、并发症少,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操作规范的前提下,既是治疗有功能的胆囊结石和息肉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也适合在有一定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
-
探究胆道镜联合腹腔镜行保胆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变化
目的:探究胆道镜联合腹腔镜行保胆手术前与手术后的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行胆道镜联合腹腔镜保胆手术的30例患者,在B超下测量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胆囊收缩功能,比较并探究胆囊收缩变化。结果胆道镜联合腹腔镜保胆手术后1个月时的胆囊收缩功能较手术前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胆囊收缩功能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胆道镜联合腹腔镜保胆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胆囊收缩功能降低,术后3~6个月胆囊收缩功能逐渐恢复,可以达到术前水平。
-
腹腔镜辅助胆道镜实施保胆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胆道镜实施保胆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共计90例.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 结果 治疗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0.4±6.3) min,术中出血量为(5.8±1.2) mL,术后排气时间为(18.0±2.1) h,住院天数为(5.2±0.6) d;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2.6±5.9) min,术中出血量为(12.0±4.1) mL,术后排气时间为(30.5±2.9) h,住院天数为(6.3±2.1) d;对比发现,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辅助胆道镜实施保胆手术是一种有效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方案. 值得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对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3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其中3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42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术(EMIC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结局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别于手术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EMIC组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进行定点测试,并在测定同时采取两组患者的空腹肘静脉血,以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胆囊收缩素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EMIC组手术时间高于LC组[(84.6±11.4) min比(72.1±13.6) min,t=4.076,P< 0.05],但术中出血量有所减少[(11.3±4.8) ml比(19.6±5.5)ml,t=3.715,P<0.05],术后并发症亦明显降低(2.38%比16.14%,x2=4.469,P< 0.05),且随访期无复发病例.两组患者的术前胆囊收缩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EMIC组分别为(33.6±10.6)、(49.4±12.7)、(63.4±14.6) ng/L,LC组分别为(21.4±9.1)、(11.3±7.4)、(6.7±2.7) ng/L,EMIC组均显著高于LC组(t=3.472,17.514,31.472,P<0.05或<0.01).术后1个月,EMIC组的胆囊收缩率较术前显著减小[(22.8±4.5)%比(39.2±7.6)%,t=6.003,P<0.05],术后6个月,EMIC组的胆囊收缩率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2个月,EMIC组的胆囊收缩率较术前显著升高[(48.8±7.6)%比(39.2±7.6)%,t=3.054,P<0.01].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可进一步优化内镜手术的微创优势,并且能够在保障结石清除率的基础上维持胆囊的收缩功能,在胆囊良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超声在保胆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在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及保胆手术后的临床评估.方法 选取拟行保胆手术的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160例,对比分析超声对胆囊疾病的诊断及术中探查结果,跟踪观察保胆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超声对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正确诊断率为96.9%(155/160),误诊率为2.5%(4/160),漏诊率为0.6%(1/160).保胆术后结石复发率为3.6%(5/137).结论 超声可以作为胆囊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保胆手术的术前评价及术后随访有重要意义.
-
硬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硬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普外科2014年9~12月经硬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9例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 9例患儿均成功行硬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无中转行胆囊切除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为25~70 min,平均(41.1±13.5)min;术中出血量3~10 mL,平均(5.3±2.4)mL;术后住院2~5 d,平均(3.2±0.9)d;术后疼痛按VRS评估,Ⅰ级8例,Ⅱ级1例;治疗期间未发生胆漏、术后出血、胆管损伤、胆源性胰腺炎及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1~3个月,无胆囊结石复发,且术后1个月复查示胆囊壁厚度变薄及胆囊收缩率改善,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且能够保留胆囊功能,适合生长发育阶段的患儿.
-
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道镜下保胆取石和摘除息肉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道镜下保胆取石(摘除息肉)技术在治疗胆囊结石(息肉)临床意义.方法:在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道镜下取出结石(摘除息肉)、保留胆囊18例,回顾总结分析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出院,结石取净率为100.0%,无合并出血,无胆漏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道镜下行保胆取石(摘除息肉),手术操作方便,安全,微创,效果好,患者容易接受,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腹腔镜联合经皮肾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经皮肾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完成腹腔镜联合经皮肾镜保胆取石治疗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效果。结果全组87例患者均在腹腔镜联合经皮肾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92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3 d,无胆囊内血块,无胆囊壁血肿,无胆漏及腹膜炎,无穿刺孔感染。结论腹腔镜联合经皮肾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手术简单、安全、有效,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操作规范的前题下,既是治疗有功能的胆囊结石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也适合有一定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