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磁共振功能成像不同联合方法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作者:刘伟;叶春涛;林光武;李蔚萍;臧雪如;朱震方;嵇鸣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DCE)与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同联合方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65例乳腺病变患者行3.0 T MR动态增强扫描与DWI检查,所有病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动态增强扫描以Fischer评分表及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判定良恶性;DWI b值设定为50 ~ 850 s/mm2,以恶性病变表观扩散系数平均值95%可信区间上限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阈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DCE、DWI的独立诊断效能与不同联合方法的诊断效能.联合方法包括平行试验、系列试验、积分累计法、DCE为主DWI为辅法.结果 病理结果示良性病变30例,恶性病变35例.DCE病灶检出率98.5%,1例导管内原位癌漏诊;DWI病灶检出率95.4%,3例导管原位癌漏诊;DCE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5.7%、80%、83.1%,DWI分别为80%、83.3%、81.5%.DCE与DWI联合诊断效能:平行实验94.3%,66.7%,81.5%,系列实验77.1%,96.7%,86.2%,积分累计法80%、86.7%、83.1%,DCE为主DWI为辅法88.6%,90%,89.2%.结论 DCE与DWI不同联合方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不同.DCE为主、DWI为辅法可作为—种联合诊断方法.

  • 钆双胺与钆喷酸葡胺在磁共振成像前列腺动态增强扫描中效果比较

    作者:付泽鸿;赵章建;罗瑛

    目的:比较两种对比剂在磁共振成像(MRI)前列腺动态增强扫描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76例前列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8例用钆双胺增强扫描;对照组38例采用钆喷酸葡胺增强扫描,两组的扫描参数相同.评价增强扫描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动态强化效果和安全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对比剂均可达到满意的增强效果,安全性均较高.

  • 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晓锋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应用 CT 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11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用常规 CT 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并与病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核瘤、炎性结节及小肺癌患者的时间-密度曲线存在显著差异;结核瘤患者的 BF、BV 及 PS 参数值明显低于炎性结节患者和小肺癌患者(均 P <0.01);炎性结节患者的PS 参数值显著低于小肺癌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CT 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利用结核瘤、炎性结节及小肺癌换的时间-密度曲线以及 CT 灌注参数差异,能够提高对 SNP 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准确率。

  • 动态增强扫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赵斌

    目的:对动态增强扫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0例,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且对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所选患者中有10例为甲状腺腺瘤,18例为甲状腺癌,12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论:在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采取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能够较好的对患者的疾病类型以及疾病程度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

  • 典型脂肪肝的CT、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高洁

    目的:探讨不典型脂肪肝的MRI诊断、CT诊断表现与鉴别诊断.方法:2011-02-18至2013-02-18,我院收集40例于CT平扫上存在不典型脂肪肝表现的病例,CT动态增强扫描40例,另行MRI平扫25例.结果:经动态增强CT或者(和)MRI检查可对不典型脂肪肝予以正确鉴别.结论:MRI反相位检查、化学位移同检查于少量脂肪组织检出之中非常敏感,使不典型脂肪肝的CT诊断准确率得以显著提升.

  •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ADC及3D减影技术对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梦楠;全显跃;黄志明;柯灿泽;赖东平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结合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及3D减影技术对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囊腺瘤和12例囊腺癌进行常规MRI、多b值DWI及肿瘤囊实性成分ADC测量、动态增强、3D减影多模态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个病灶中,40个为良性囊腺瘤,15个为囊腺癌.常规MRI,51例中9例见彩色玻璃征,6例囊腺瘤在T2WI见等信号壁结节.DWI在b值100、500、l 000 mm2/s,卵巢囊腺癌的囊、实性部分ADC低于囊腺瘤瘤体,囊腺瘤ADC分别为(3.03±0.23)×103、(2.92±0.20)×10-2、(2.88±0.21)×10-3 mm2/s,囊腺癌囊性ADC分别为(2.71±0.31)× 103、(2.63±0.27)×l0-3、(2.47±0.41)×10-3 mm2/s,囊腺癌实性ADC分别为(1.80±0.50)×10-3、(1.47±0.48)× 10-3、(1.30±0.39)× 10-3 mm2/s,囊腺瘤的瘤体与囊腺癌的囊、实性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示囊腺瘤在T2WI等信号壁结节无强化或轻度强化,TIC曲线呈Ⅰ型,13个囊腺癌在T2WI等信号壁结节、实性成分呈明显强化,TIC曲线呈Ⅱ型,2个交界性囊腺癌TIC曲线呈Ⅰ型.3D减影清楚显示壁结节动脉期强化特点,囊腺瘤乳头结构轻度强化,血栓及细胞碎片无强化,囊腺癌壁结节及肿块明显强化.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多b值DWI所表现ADC值、3D减影技术三者联合运用对评估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价值更大.

  • T2 VISTA联合DWI及DCE-MRI在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蒋伟;邓虹;白志强

    目的:探讨T2 VISTA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TN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30例的常规序列扫描、T2 VISTA、DWI及DCE-MRI扫描,比较浸润情况的影像学分期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期.结果:T2 VISTA结合DWI及DCE-MRI较常规序列能更好地显示肠壁的各层解剖结构,能更准确地评估肿瘤对肠壁及其邻近结构的侵犯范围、程度及直肠系膜筋膜内淋巴结转移情况.结论:T2 VISTA结合DWI及DCE-MRI较常规序列能对直肠癌TN分期做更准确的诊断.

  • 肺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附30例分析)

    作者:陈境弟;冯仕庭;杨旭峰;谢洪波;严超贵

    目的观察肺癌的血供变化,找出它的一些特征和规律,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方法采用东芝螺旋CT机对115例肺部单个结节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总结分析经手术证实的肺癌30例.结果30例肺癌中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14例,高度强化5例,显著高度强化2例,无强化7例.肺癌高强化值开始出现在18~28 s 7例,30~39 s12例,40~44 s 3例,平均32 s.结论肺癌的强化多呈中度和高度强化,强化高值开始出现的时间在1 min内,多在注射造影剂后约32 s左右.肺癌的强化与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不同.肺结核球多数不强化,部分结核球环状强化,强化环较薄且均匀.部分肺癌的环状强化为肿瘤周围肺不张强化.炎性假瘤的强化多呈显著高度强化,高强化值超过100 HU,强化程度比肺癌显著,高强化值开始出现的时间变化较大,可在1 min内,也可在1 min后.

  • 肝外胆管癌的MSCT诊断

    作者:吴美仙;董天发;李晚君;沈家亮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癌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2011年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肝外胆管癌23例,所有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并经MPR、CPR处理.回顾分析胆管癌各期CT表现及胆管癌显示率.结果 肝外胆管癌上段9例,中段8例,下段6例;动脉期16例轻度强化,4例中度强化;静脉期3例轻度强化,13例中度以上强化,4例明显强化;2例动脉期、静脉期均呈明显强化;22例延迟期中度以上强化,1例各期无明显强化;CT直接征象为胆管不规则局限性增厚、环状不均匀增厚或表现为结节、肿块状,间接征象为肝内外胆管扩张;MPR、CPR能直接显示病变范围、狭窄程度及周围浸润情况.结论 合理运用MPR、CPR技术,能准确显示肝外胆管癌直接征象、位置及浸润范围,结合各期CT表现,对确立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MRI动态增强曲线、表观扩散系数及瘤周血管分析联合评价乳腺病变的价值

    作者:江森;洪又佳;李仰康;张凡

    目的 探讨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表观扩散系数(ADC)及邻近血管征(AVS)单独和联合应用评价乳腺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2月行3.0 T MRI检查并有明确病理结果的乳腺病变286例,其中乳腺癌186例,乳腺良性病变100例,分析其TIC类型、测量ADC值及判断AVS,分别计算不同方法以及两两、三种方法联合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曲线下面积,评价不同方法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TIC、ADC及AVS征三者联合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时诊断价值及效能高,敏感度94.6%,特异度93%,符合率94.1%,阳性预测值96.2%,阴性预测值90.3%,AUC达0.94,且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好(Kappa值0.87),优于单独及两两联合诊断.结论 TIC、ADC及AVS三者联合能有效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能力.

  • 左肺上叶肺癌43例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表现特征分析

    作者:王洪运;李琳

    目的 分析左肺上叶肺癌的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的典型影像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我院经临床确诊的左肺上叶肺癌患者43例,患者均行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左肺上叶肺癌在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检查中的图像表现,并对病情进行诊断,且需和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3例左肺上叶肺癌患者中轻度强化6例,中度强化17例,高度强化7例,显著高度强化4例,无强化9例.7例增强后早期,肿瘤内见血管影,呈不规则条状影,可见分支,此7例均为高度强化均为高度强化.43例患者经外科手术发现病灶共48个,单发病灶者38例,多发病灶者5例,CT扫描病灶检出率为95.83% (46/48).4 3例患者CT图像特征分析发现形态不规则4例,密度、强化不均匀6例,阻塞性改变7例,淋巴结肿大或融合8例,有心包积液6例,肺癌远处转移9例.结论 肺癌的强化多呈中度和高度强化.CT三期动态增强对左肺上叶肺癌检出率高,能良好显示肺癌的典型影像特征.

  • 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义

    目的 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动态增强时间唯号强度曲线(TIC)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方法 回顾分析52例经病理确诊的63个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将常规MRI、DWI及TIC对比分析,评价DWI联合TIC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优越性.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的各TIC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诊断与ADC或TIC单独诊断,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DC值联合TIC能够协助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较单一指标单独应用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 乳腺癌1.5T MRI动态增强扫描及DWI与免疫组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向阳;刘灵灵;倪毅

    目的 探讨乳腺癌1.5TMRI动态增强扫描及DWI与免疫组化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增值细胞核抗原(Ki-67)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及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2例,102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乳腺MRI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检查,获得病变的形态学特征、血流动力学参数及ADC值,在患者术后检测病理标本,包括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情况与免疫组化指标(ER、PR、Ki-67、CerbB-2)等,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形态学和动力学参数、ADC值与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1)102例乳腺癌患者中,80例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以不规则形患者多见,动态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者51例,Ⅲ型TIC者69例.患者平均SER值为(123.54±43.52)%,平均大增强斜率值(0.95±0.46);(2)边缘状态、大增强斜率、TIC在各项指标中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形态和肿瘤大小(P<0.001)呈正相关性;ER、PR(P=0.012,P=0.045)与肿瘤形态呈负相关性;组织学分级(P=0.011)、ER(P=0.014)、PR(P=0.009)与内部强化特点呈现负相关性;信号增强率与肿瘤大小(P=0.016)、淋巴结状态(P<0.001)呈现负相关性.结论 MRI动态增强及DWI扫描的形态学和动力学参数与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根据肿瘤形态、内部强化特点及信号增强率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 3.0T 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军克

    目的 探讨3.0T 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基准比较良性及恶性病变患者在MRI影像表现、形态与强化特征方面的差异,计算3.0T 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结果 良性病变患者中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及强化均匀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恶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患者中,Ⅰ型11例、Ⅱ型26例、Ⅲ型1例,(Ⅰ型+Ⅱ型)占97.4%(37/38);恶性病变患者中,Ⅰ型0例、Ⅱ型4例、Ⅲ型13例,(Ⅰ型+Ⅱ型)占23.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可实现有效互补,利于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实现良、恶性病变的有效鉴别.

  • 鼻咽癌放疗前、后的MRI动态增强曲线的特征

    作者:李建鹏;邹玉坚;郑晓林;范宪淼

    目的:探讨并鉴别鼻咽癌放疗前、后MRI动态增强的曲线特征。方法收集鼻咽癌患者病例,其中鼻咽癌放疗前68例,放疗后组150例。放疗前组经病理确诊,放疗后组随访复查无复发。采用FL3D_VIBE序列获取2组病例的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 TIC曲线类型:放疗前组I型25例,i型23例,ii型17例, iii型3例。放疗后组i型1例,ii型48例, iii型42例,III型59例。大信号强度可以鉴别放疗前I型、i型、ii型曲线均与放疗后III型、iii型曲线,无法与放疗后ii型曲线鉴别。强化曲线的大斜率主要可以鉴别放疗前、后ii型曲线。结论鼻咽癌放疗前后的TIC曲线分布有明显特征,并且应用强化曲线的大斜率可以鉴别放疗前后ii型曲线。

  •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基础

    作者:吴耀初;周伟文;陈俏倩;符有文;张扬贵;全国彪

    目的 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与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HPCC病例25例,所有2 5例病例均行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 病灶位于肝左叶1 7例(76%),位于肝右叶8例(24%).影像学上病灶呈肿块型15例(60%)、浸润狭窄型5例(20%)、腔内生长型3例(12%),有2例(8%)未见明确肿块.病灶多数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形.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早期以边缘为主的轻度强化,延迟后扫描病灶可无明显强化,或内部出现分隔状、片状甚至均匀性强化.病理学上见肿瘤主要由肿瘤细胞、纤维组织和凝固坏死成分组成,在肿瘤外周以存活肿瘤细胞为主,形成早期边缘强化,而肿瘤中央以纤维成分为主,是产生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IHPCC的重要技术,早期边缘强化、延迟后内部强化是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价值

    作者:吴国昌;李伟;龙晚生;罗学毛;陈曼琼;何义改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4例经临床确诊的垂体微腺瘤患者,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分析三者的信号特点及检出该病的灵敏度.结果 平扫发现19例鞍区占位,15例垂体无明显改变,灵敏度为44.11%;动态增强扫描发现33例鞍区占位,1例垂体无明显改变,灵敏度为97.06%;延迟扫描发现26例鞍区占位,8例垂体无明显改变,灵敏度为76.47%.在垂体微腺瘤检出率上,动态增强扫描明显高于平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延迟扫描明显高于平扫,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检出率虽高于延迟扫描,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动态增强对诊断垂体瘤具有较高准确性,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方法.

  • 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CT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

    作者:张福康;冯仕庭;陈境弟;沈冰奇

    目的 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结核球、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资料与方法对14例孤立性肺结节进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其中肺结核球7例,肺炎性假瘤7例,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观察高强化值和出现的时间.结果 7例结核球中5例无强化,2例环状强化.7例炎性假瘤均呈显著高度强化,高强化值均在100HU以上,高强化值出现的时间分别为26秒、28秒、30秒、32秒、33秒、110秒和122秒.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能反应肺结节的血供特点,对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 孤立性肺结节螺旋CT动态增强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臧建;肖勇;齐天伟;王正

    目的 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包括肺癌18例和肺结核球6例.测量各结节CT动态增强扫描中不同时间点(0s、30s、70s、120s和180s)相同层面感兴趣区的CT值,描绘并比较两种结节的CT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 结果肺癌结节CT增强扫描后各时间点平均CT值较增强前增高在30Hu以上,而肺结核强化CT平均值增高在10Hu以下.两种结节的CT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一密度曲线形态不同. 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肺癌和肺结核结节的鉴别诊断.

  • MR功能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洪义;杨瑞达;汤洋;刘鹤;邢健

    近年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周围环境的变化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首位,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虽然乳腺癌早期通常无任何临床症状,但能够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仍然是有效降低乳腺癌病死率、改善预后的至关重要.有相关文献报道,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在原位癌为100%, Ⅰ期为84%~100%,Ⅱ期为76%~87%,Ⅲ期为38%~77%[1].由此可见早期发现并诊治对降低病死率及改善预后十分重要.目前,常规乳腺的影像学检查多种多样,但近年乳腺MR检查日趋成为诊断新手段,尤其功能成像技术的开展应用,为临床乳腺病变,尤其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大量信息,每种功能成像检查方法各有所长[2].现将乳腺癌的MR功能成像现状与新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224 条记录 8/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