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上肢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刘红梅;陈翠玲;李英;黄东芝

    [目的]调查儿童上肢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在我院住院的294例3岁~15岁上肢骨折患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儿性别、年龄、骨折发生时间、骨折发生原因、地点、骨折类型、部位、照护人及儿童本人有无接受过意外伤害预防相关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等.[结果]6岁~10岁儿童上肢骨折所占比例高;骨折原因以跌倒/跌落和运动伤为主;主要的骨折部位为肘部,其中肱骨髁上骨折的比例高;以暑假期间(7月和8月)骨折发生率高,受伤高峰时间分别是12:00及18:00左右;儿童上肢骨折发生多的地点为家庭;日常照护人为亲属/保姆的上肢骨折患儿占大多数.[结论]儿童上肢骨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应根据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应建立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模式及多管齐下的健康教育策略,以降低儿童骨折发生率.

  • 长期卧床老年病人腹股沟温与腋温对照研究

    作者:周丽娜;肖文;朱宏伟

    [目的]观察长期卧床老年病人腹股沟温与腋温的差异,提高体温判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75岁~102岁长期卧床老年病人120例,同时进行腹股沟温和腋温测量。以腋温值进行分组,<37.2℃为正常组,≥37.2℃为发热组,对腹股沟温和腋温值进行比较。[结果]体温正常组及发热组长期卧床老年病人的腹股沟温和腋温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用腋温测量法难以准确判断长期卧床老年病人体温时,可以考虑应用腹股沟温测量法。

  • 贵州省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压力性损伤现患率调研

    作者:谢婷;付红英;税忻颖;乔琳茜

    [目的]调查贵州省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住院病人压力性损伤现患率及院内发生率,了解压力性损伤的特征及流行趋势,为临床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欧洲压力性损伤专家组设计的微型数据集和美国伤口造口护士协会制定的压力性损伤现患率调查工具,对3027例住院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1.06%、院内发生率为0.50%;重症监护病房现患率高,其次为老年科;好发部位为骶尾部.不同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病人压力性损伤现患率及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研获得贵州省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压力性损伤现患率的基线数据,可为评价护理质量和合理分配预防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 小儿体温测量部位的研究进展

    作者:

    综述了小儿体温测量常见部位、方法、适用范围,便于儿科护理工作者结合惠儿具体病情和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安全、便捷选择.

    关键词: 体温 测量 部位 小儿
  • 鼻咽部系列呼吸道病毒检出率比较

    作者:吴宏

    为了提高临床快速检测呼吸道病毒的检出率,采用系列单克隆抗体联接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技术,取100例呼吸道感染病人鼻部和咽部分泌物做配对检测.结果显示:咽部分泌物检出率达82%,鼻部分泌物检出率为32%.二者阳性检出率经χ2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0.999,P<0.005).提示:采集呼吸道感染病人咽部分泌物标本送检,可提高病毒检出率.

  • 隐匿性鼻出血的部位及治疗

    作者:赵小军

    大多数鼻出血的患者门诊就诊时前鼻镜就能查到出血部位,如鼻中隔前端的利特尔区和下鼻甲前端,行如烧灼法等处理比较容易.对于前鼻镜检查暂时不能找到出血部位的患者,通常采用前鼻孔填塞和前后鼻孔填塞,有的填塞后,再次出血的,甚至采用血管结扎的方法,患者比较难受,而且没有针对性,疗效不佳.所谓隐匿性鼻出血是指通常前鼻镜检查不易发现出血部位的难治性鼻出血.2005年8月-2007年10月我科收治或门诊治疗隐匿性鼻出血72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鼻出血 部位
  • 甘肃岷县当归不同部位组织形态定量分析

    作者:丁青;卢文彪;王耐;凌秀华

    目的:对当归不同部位进行显微定量测量,探索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三个部位显微量值。方法:将甘肃岷县产地当归分成当归头、身、尾三部分,用体视学方法测量不同部位显微量值,对三组数据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当归头、身、尾三部位的木栓层、薄壁组织、导管、油室的体积分数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组织形态定量测量能够有效鉴别甘肃岷县当归不同的药用部位。

    关键词: 当归 部位 体积分数
  • 不同年限不同部位亳白芍的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李同莉;袁秀荣

    目的:建立不同年限、不同部位亳白芍的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科学评价白芍质量、规范采收加工过程提供依据.方法:Kromasil C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柱温35℃;检测波长:230 nm;进样量:10 μL;流速:1 mL·min-1;流动相:乙腈(A)-0.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结果:不同年限不同部位亳白芍的芍药苷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1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有9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992~1.000.结论: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芍药苷含量及指纹图谱主成分含量均逐渐减少.采收亳白芍应以生长2~3年者为好,且应保留细根入药.

  • 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组织在不同周龄裸小鼠不同部位的成瘤情况

    作者:周斌;花亚伟;盛书娟;张占东;万百顺;王正卫

    背景:建立合适的人胃肠道间质瘤裸鼠动物模型,可为以后在活体状态下研究胃肠道间质瘤细胞提供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组织块接种于不同周龄裸小鼠腋下和臀部的成瘤情况.方法:将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组织块分别接种于4,8周龄BALB/c(nu/nu)裸鼠的腋下和臀部,观察在一定时间内,不同周龄裸鼠不同部位的瘤体成瘤率,生长速度,破溃率和转移率.结果与结论:4周龄裸鼠的成瘤率及生长速度明显高于8周龄裸鼠(P < 0.05),且接种于腋下的成瘤率较臀部高;4周龄与8周龄裸鼠的肿瘤破溃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接种于臀部的肿瘤破溃率大于腋下(P < 0.05);在肿瘤软化消失率方面,8周龄裸鼠明显高于4周龄裸鼠(P < 0.05),同龄裸鼠中,臀部高于腋下.说明不论接种部位如何,周龄越小的裸鼠,移植瘤成瘤率越高、生长速度越快;但对于相同周龄的裸鼠,不论接种部位如何,肿瘤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

  • 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研究

    作者:郑恩典;王英;余颖聪;翁雪健;郑亮;陈艳;郑秀华;柯建利

    目的 探讨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关系.方法 对1 218例胃息肉同时进行H.pylori检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胃息肉患者H.pylori感染率、胃息肉部位与H.pylori感染关系、胃息肉病理类型与H.pylori感染关系.结果 发现胃息肉H.pylori感染患者532例,H.pylori感染率为43.7%.男性胃息肉患者H.pylori感染率为47.5% (216/455),女性H.pylori感染率感染率为41.4% (316/763) (P >0.05),年龄<20岁、20~39岁、40~ 59岁和≥60岁胃息肉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41.7%、44.7%、41.6%和47.2% (P >0.05);胃窦胃角息肉H.pylori感染率高于其他部位(胃体、胃底和贲门)(P<0.05);炎性和增生性胃息肉H.pylori感染率高于胃底腺和腺瘤性息肉(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可能与部分胃息肉发生有一定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胃息肉的发生机制.

  • 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测温部位的选择

    作者:邹婕

    我院门诊体温筛检采用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经临床观察,测试数值与腋下测温值有较大偏差,经上网及查询有关资料,并在工作中反复对比观察,取3个体表测温部位分别与腋表温度比较,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体温 体表温度 部位
  • 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不同穿刺部位留置导管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姜红;贺琳晰;范玲

    目的 对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不同穿刺部位留置导管主要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降低并发症发生,达到安全留置目的.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留置PICC的低出生体质量儿431例,其中肘部静脉261例,肘部下行静脉147例,颞浅静脉5例,腋静脉12例,股静脉6例.对不同穿刺部位留置导管过程中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或预防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431例PICC均穿刺成功.穿刺部位主要在上臂静脉,并发症主要以静脉炎、肢端肿胀、堵管、感染为主.肘部下行静脉留置导管静脉炎、肿胀发生率高于肘部静脉[10.89%(16/147)比3.83%(10/261)、17.69%(26/147)比4.98%(1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40、17.561,P<0.05.结论 PICC穿刺部位主要选择肘部和肘部下行静脉.对不同穿刺部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及时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良好的导管维护意识对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 高血压脑出血部位与临床表现分析

    作者:刘剑立;王立辉;王耀山;何祥;刘际清;韩晓娟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 2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CT及生命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出血部位以壳核多占全部病例55%(1 255).脑干出血及多灶性脑出血病情更为严重且脑疝发生率高,病死率高.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可发生于脑内各部位,以脑干出血及多灶性脑出血的生命预后差.

  • 不同年龄小儿消化道出血部位及病因分析

    作者:罗威耀;刘志刚;何昀;何小城;彭盛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小儿消化性溃疡出血部位及病因的特点.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消化道出血患儿142例,根据患儿年龄分组:3个月至1岁组34例、>1~4岁组23例、>4~7岁组38例、>7~15岁组47例.比较不同年龄患儿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的差别.结果 142例患儿中上消化道出血以柏油样大便为主要临床表现,下消化道出血以鲜红色血便多见.上消化道出血69例,病因发生较高依次为食管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下消化道出血73例,病因发生较高依次为过敏性紫癜、急慢性腹泻.各年龄组过敏性紫癜和急慢性腹泻发生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应详细采集病史,上消化道出血以食管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为主,下消化道出血以过敏性紫癜、急慢性腹泻为主.临床上应采用多种诊疗手段进行观察并选择治疗方法.

  • 直肠癌发生部位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陆立;刘景坤

    目的探讨直肠癌发生部位与治疗方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直肠分为上、中、下三段,根据肿瘤所在部位分为直肠前、后、左、右壁肿瘤及环行狭窄共五组.对手术治疗的227例直肠癌发生部位、病理分期、外科治疗方法和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直肠前壁肿瘤的根治切除率和生存率高于后、左和右壁组,明显高于环状狭窄组.各部位肿瘤距离肛门的距离均与预后呈正相关,但关系不密切.结论直肠癌发生部位是术前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前壁肿瘤可更多考虑保肛手术.

  • 不同部位放疗对肿瘤患者血象的影响

    作者:张文陆;王言;宇长青;姜立朋;韩立新

    目的了解不同部位放疗对肿瘤患者血象影响.方法将42例放疗患者,按照放疗部位的不同分为头颈部放疗和躯干部放疗两组,两组病例均予SEMENT医用直线加速器外照射治疗,剂量40~76GY;放疗期间,每周进行外周血常规检查1次,并对两组患者放疗过程血常规进行观察、统计.结果两组患者在放疗过程中,白细胞下降低于4×109/L共有15例,占患者总数的35.7%(15例),其中头颈部放疗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4.8%;躯干部放疗组患者有13例,占患者总数的31.0%,经检验得出P<0.05;血红蛋白下降低于120g/L共有17例,占总患者数的40.5%,其中头颈部放疗患者有5例,占患者总数的11.9%;躯干部放疗患者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28.6%,经检验得出P=0.339>0.05;血小板下降共有4例,占患者总数的9.5 %,头颈部放疗组患者没有血小板降到100×109/L以下者;躯干部放疗组患者有4例血小板降到100×109/ L以下,占患者总数的9.5%,经检验得出P=0.099 >0.05.结论躯干部放射治疗较头颈部放射疗疗对患者的外周血象的白细胞影响更大,而对患者的外周血象的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影响相似,且对外周血血红蛋白的影响较大,对外周血血小板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肿瘤 部位 放疗 血细胞
  • 气街理论探析

    作者:赵丽;江钢辉

    气街是经气汇聚、纵横通行的共同通路,气街理论是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气街的内容、部位、功能及应用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气街 部位 功能 应用
  • 儿童糖尿病患儿使用胰岛素泵不同部位引起血糖波动的因素

    作者:王坤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置入方法不同对糖尿病患儿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期间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法置入,观察组25例,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和评估后选择恰当的置入部位.观察两组患儿血糖控制情况和血糖异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儿干预后空腹血糖值为(5.56±0.52)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为(7.61±2.05)mmol/L,一周内高血糖发生概率为8.00%,低血糖发生概率为4.00%,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采取先测量、评估,后选择置入部位的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儿血糖波动,降低血糖异常事件发生风险.

  • 腹壁皮下注射的临床实践

    作者:李芳;赵柏玲

    目的:探讨腹壁皮下注射方便,药物吸收效果好的部位和方式方法。方法:通过对腹壁皮下注射体位、注射部位和注射方式方法的正确把握。结果:腹壁皮下注射各种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结论:正确、规范、娴熟的操作是避免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

  • 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作者:徐耀铭;齐晓飞;乔大伟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量、部位与脑血管痉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病例为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从2013年6月~2014年1月间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患者71例,全部患者均在发病48h内经头颅CT证实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进一步经CTA、 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我们通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量、部位通过Fisher分级比较。结果:全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42位患者经CTA或DSA没有发生脑血管痉挛(为无血管痉挛组),有9人存在脑血管痉挛但未发生神经系统缺损症状(无症状脑血管痉挛组),有20人确定存在脑血管痉挛且出现神经系统缺损症状(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组与无症状的脑血管痉挛组相比,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量与部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提示脑血管痉挛的程度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量及位置相关。

255 条记录 5/13 页 « 12345678...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