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常见中药的抗突变与致突变作用
突变是生物体遗传物质DNA化学结构发生了改变而复制机制并不丧失的现象.常见的突变有两种:一为自发突变,即突变是天然的,有稳定的突变率,自然发生的概率很低;另一种是诱发突变,是由于化学(包括药物)、物理或生物因素诱发的,突变率超过自然突变率.
-
MTH1有可能减轻帕金森患者多巴胺神经元变性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衰老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病变在大脑的黑质和纹状体.病理生理改变为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在衰老过程中细胞DNA或RNA氧化损害的蓄积是诱发突变和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氧化DNA损害如8-氧化鸟嘌呤(8-oxyoguanine,8-oxoG)在各种神经变性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细胞核和线粒体基因组中显著增加.
-
有机磷农药代谢产物分析的研究进展
长期低剂量接触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OPs)可引起迟发性神经疾病,严重时有诱发突变和致癌作用.根据OPs的化学和毒理学性质,可以通过生物监测方法评价人体接触OPs的程度及其对健康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
-
膀胱癌中线粒体DNA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异常基因型的长期积累导致恶性表型的出现[1].膀胱镜检能在直视下进行可疑病变的检测,但它是一种创伤性诊断方法,又对设备技术要求较高,限制了它在早期诊断和普查中的应用.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膀胱癌无创性诊断常用的手段[2],但敏感性较低,容易漏诊.开发对患者特异、敏感无创伤的早期诊疗手段成为膀胱癌成功治疗的关键.目前认为肿瘤生物学特征不仅取决于核遗传物质,而且与mtDNA关系密切.mtDNA缺乏组蛋白保护,缺乏有效的损伤修复系统,极易受到致癌物的攻击,进而诱发突变[3-4].目前,线粒体突变在不同的肿瘤中已多有报道,而本文主要针对其与膀胱癌相关性进行探讨.
-
小诺霉素生产菌株选育及发酵工艺改进的研究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高产菌株,通过诱发突变,使产量向高产方向发展,从而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
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表达、DNA复制保真度与哺乳细胞非定标性突变--致癌物诱发基因突变分子机制研究
本实验室曾应用一携带SupF tRNA 基因的穿梭质粒pZ189,转染在24h前经受半寿期仅1.1h的烷化剂N-甲基-N'-硝基-N-亚硝胍(MNNG)攻击的vero细胞,从回收的在细胞中进行过复制的质粒中选出了靶基因SupF tRNA的突变体,并有突变发生的序列特异性,由此证明烷化剂MNNG攻击后可在非损伤碱基部位诱发突变(非定标性突变).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