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内胆管结石腹腔镜肝切除术可行性和效果分析

    作者:尹润龙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可有效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朱懋光;方兆山;孙兴;赵昆;荀敏;苏泽;梁至洁;张智;黄海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46例肝脏肿瘤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3D腹腔镜组22例和2D腹腔镜组24例,分析比较两组肝切除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3D腹腔镜组与2D腹腔组肝切除术手术方式大部分肝切除术27.3%(6例)和25%(6例),小部分肝切除术68.2%(15例)和70.8%(17例),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3D腹腔镜组肝切除术手术时间短于2D腹腔镜组(150±62 min vs 205±94 min,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与2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267±233 ml vs 289±265 ml, P=0.774),术后住院时间(7.8±2.7 d vs 8.2±3.2 d,P=0.936),并发症发生情况(18.2%vs 25%,P=0.575),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2D腹腔镜比较,3D腹腔镜下清晰的三维立体视觉,解剖层次更清晰可辨,有助于肝切除术精细操作,缩短手术时间。

  •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肝血流阻断技术

    作者:甄作均;王峰杰

    近十余年来,腹腔镜肝切除已取得很大进步,肝切除的范围已由肝脏边缘、浅表病变的局部切除扩大到解剖性半肝乃至尾状叶的切除.据新报道[1],全球范围内腹腔镜肝切除已逾3000例.

  • 左侧折刀体位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新应用

    作者:Jian-Cong Chen;Rong-Xin Zhang;Min-Shan Chen;Li Xu;Jin-Bin Chen;Ke-Li Yang;Yao-Jun Zhang;Zhong-Guo Zhou

    背景与目的 由于独特的解剖结构和手术显露不佳,通过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位于肝脏Ⅵ、Ⅶ或Ⅷ段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通常是比较困难的.在本研究中,我们评价了左侧折刀体位腹腔镜肝切除术对治疗位于Ⅵ、Ⅶ或Ⅷ段的HC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10例患者进行了左侧折刀体位腹腔镜肝切除术.通过术前动态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来评估位于Ⅵ、Ⅶ或Ⅷ段的肿瘤.记录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主要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在手术过程中没有患者需要转为开腹手术,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肿瘤直径的中位数为31 mm(23–41 mm),平均手术时间为166±3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20±135 mL,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为4 d(2–7 d).结论 左侧折刀体位在肿瘤切除术中可以展示出足够的术野显露,在这种新的体位下对位于Ⅵ、Ⅶ或Ⅷ段的HCC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 五指山小型猪肝脏的三维数字化建模

    作者:张立力;肖菊姣;许广威;孔祥雪;付茂庆;王张林;李鉴轶

    目的:建立五指山小型猪肝脏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并进行肝脏相关术式的虚拟设计,为肝切除术培训提供参考模型。方法用过氯乙烯乙酸乙酯材料混合氧化铅灌注胆总管、肝总动脉,牙托材料混合氧化铅灌注肝静脉、门静脉。对灌注后的肝脏标本进行CT扫描,所获得的数据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设计肝切除术的断层图像。用浓盐酸腐蚀灌注标本,制作小型猪肝内管道结构铸型标本。结果铸型标本轮廓较饱满,管道末梢细密,可显示门静脉、肝静脉的5~6级分支,肝动脉、胆管的3~4级分支。三维数字化模型立体感强,可清晰显示肝静脉、门静脉的3~4级分支,肝动脉、胆管的2~3级分支。三维数字化模型显示的分级数比铸型标本少,但能显示的管道结构分布走行情况与铸型标本相同。虚拟切割肝组织,可清晰显示肝断面的管道结构与肝脏软组织的空间位置关系。结论三维数字化模型可清晰立体地显示肝脏内部管道结构的分布走行,虚拟术式设计可提供大致的肝脏断面管道结构分布情况,为腹腔镜肝切除术培训提供数字化参考模型。

  • 腹腔镜肝切除术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海丰;袁阳春;林嘉瑜;罗育青;谢阗;林贵海

    目的 分析肝癌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后身体免疫系统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肝癌患者30例,分为腹腔镜下肝切除术 (LH)组和开腹肝切除术(OH)组各15例,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CD3+ 、CD4+及CD8+T淋巴细胞较术前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LH组患者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较术后第1天均有所升高,已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而OH组仍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均降低,术后第3天LH组IgM高于OH组(P<0.05);两组IgA和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H与OH均可影响机体免疫系统,但LH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较小,能较好地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

  • 压力控制肺复张术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

    作者:林华赋;程芳;黄敏;王成志

    目的 探讨压力控制肺复张术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老年患者46例,年龄61~78岁,ASAⅡ~Ⅲ级,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3例.A组患者在手术中常规控制呼吸,B组在手术过程中每隔1 h 25 cmH2O(1 cmH2O=98 Pa)涨肺1 min;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其他麻醉处理均相同.记录麻醉前(T0)、拔管后(T1)、术后4h (T2)、术后24h (T3)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PaO2、PaCO2),于术后4h行B超检查有无肺不张,术后24 h拍床旁胸片.结果 与A组比较,B组T1、T2及T3 PaO2有所升高(P<0.05),PaCO2下降(P<0.05).A组术毕4h肺部B超显示肺不张发生9例(9/23),B组2例(2/23),B组肺不张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24h床边胸片显示,A组3例(3/23)发生肺部炎症,B组0例(0/23),B组肺部炎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压力控制肺复张术可以减少老年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发生.

  • 完全腹腔镜和开腹肝切除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

    作者:张浩;董科;俞小炯;许建;汪旭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LR)治疗肝细胞肝癌(HCC)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收集同期LLR和开腹肝切除术(OLR)治疗HCC的临床资料,比较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甲胎蛋白以及肝炎携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LLR组中转开腹1例,OLR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与OLR组相比,LLR组平均手术时间较长(P<0.05)、术中失血量较大(P<0.05).除规则肝切除亚组术后肝功能指标大部分恢复更快外(大部分P<0.05),其余亚组肝功能指标大部分无显著差异.但LLR组术后VAS评分更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分布以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LLR和OLR术后无瘤生存率(χ2=0.55,P=0.46)及累积生存率(χ2=1.06,P=0.30)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LLR治疗HCC创伤小,恢复快,远期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Habib 4X辅助下腹腔镜周围肝段肿块切除术

    作者:李振宇;徐文静

    1991年Reich等成功实施了全球首例腹腔镜肝切除术以来,随着腹腔镜下肝门解剖技术逐渐提高及各种腹腔镜下肝实质离断器械的涌现,腹腔镜肝切除得到了较快发展.其逐渐被证明为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相对于开腹肝切除,具有损伤小、恢复可、术后疼痛轻、切口感染率低、切口美观等优点.在周围肝段肝肿块切除上,腹腔镜手术难度相对不高,选择腹腔镜技术优势更加明显.但对于周围肝段肝肿块切除,通常不选择肝血流阻断,而肝脏由动脉及门静脉两重供血,血流丰富,控制术中或术后出血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

  • 经皮肝癌热消融治疗的并发症及防治

    作者:韩玥

    经皮肝癌的热消融治疗已经成为肝癌治疗的一项重要技术,尤其是对肝功能储备差的小肝癌显示了创伤小、恢复快和疗效肯定等优点[1-2].与传统的肝切除术、腹腔镜肝切除术相比,经皮的肝癌热消融治疗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仍有并发症的发生.文献[3-4]报道:病死率为0.3%~0.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2%~3.5%.虽然发生比例不高,但对于一项以强调“微创”为优势的技术,仍要高度重视,积极预防.

  • “七步断肝法”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夏志超;曾仲;黄汉飞;段键;徐王刚;林杰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生命器官之一,它承担着糖类、脂类、蛋白质、各种维生素以及激素等多种物质的代谢,同时兼顾解毒、防御、免疫、凝血等重要功能,其所承担的重要而复杂的功能决定了它是一个极易受到内外病因侵害的器官[1]。自从1991年妇科医生REICH等[2]报道运用腹腔镜技术成功切除1例肝脏边缘的良性肿瘤,揭开了腹腔镜肝切除(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 , LH)的序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LH已经以传统开腹手术无可比拟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肝切除术”一直都是肝脏外科领域主要的治疗手段,这在腹腔镜技术逐渐成熟的今天尤显突出,但是肝脏复杂的管道分布和极其丰富的血液供应,使得肝切除术对术者的肝脏解剖技能和腔镜操作技术要求颇高。因此,本文试图寻找一种安全、简单、实用性强的腹腔镜肝切除技术,以满足一般二级医院的临床需要,以期全面推广腹腔镜肝切除术,造福广大肝病患者。近几年来,笔者所在手术小组学习和实践“七步断肝法”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非边缘部位小肝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伍隽华;邝乃乐;余杰雄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非边缘部位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7例非边缘部位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切除术,实验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白蛋白水平、皮质醇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 <0.05).实验组的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7%、11.63%,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非边缘部位小肝癌术中出血量少,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白蛋白水平、皮质醇水平改善较好,无明显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腹腔镜肝切除术肝断面中的应用

    作者:马龙滨;张月恒;陈淑媛;李宾;何津;王新元;张大为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腹腔镜肝切除术肝断面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对照组.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肝切除,经超声刀断肝,腹腔镜下喷涂医用生物蛋白胶方法处理肝断面;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肝切除术.术后通过腹腔引流管观察出血量及胆瘘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引流量、引流液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胆瘘1例.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肝断面应用生物蛋白胶喷涂,简化了手术方法,有效防止渗出和胆瘘的发生,可作为肝切除术的一种新选择.

  • 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

    作者:邓和军;李庆东;冉崇新

    1991年Reich等[1]首次报道了腹腔镜肝切除术,之后.随着腹腔镜外科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在肝脏外科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由于肝血管瘤的特殊解剖,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至今报道较少.我科2002年8月到2007年6月完成了9例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短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作者:余华;孙建明;朱卓立;刘明忠;赵宇;王翔翔;熊杰

    目的:评价腹腔镜肝切除术(LLR)与开腹肝切除术(OLR)治疗肝脏良恶性疾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实施LLR 的患者20例作为 LLR 组,同期以患者年龄、性别、肝硬化程度、疾病种类、肿瘤大小、手术方式为配对条件在 OLR 中按1∶1抽选20例作为 OLR 组。比较两组手术方式、输血例数、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 LLR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 OLR 组(P <0.05)。结论LLR 在短期疗效方面优于 OLR,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前者具有良好的安全可行性。

  •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比较治疗肝癌的Meta分析

    作者:姚刚;曹峻;谷昊;张金辉;阿依甫汗·阿汗;曹新岭;温浩

    目的 系统评价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与开腹肝切除术(open hepatectomy,OH)治疗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SCI、CNKI、CBM、WanFang Data和The 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3期),收集LH与OH治疗HCC的随机或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检索时限截止到2012年8月.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3个非随机对照试验,共7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LH治疗HCC较OH术中出血量少[MD=-144.09,95%CI(-194.25,-93.94),P<0.000 01],住院天数短[MD=-5.48,95%CI(-7.10,-3.85),P<0.000 01],术后并发症少[OR=0.43,95%CI (0.27,0.66),P=0.000 1].但两组在手术时间[MD=-0.64,95%CI(-22.95,21.68),P=0.96]、围手术期死亡率、3~5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H治疗HCC较OH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并在手术时间、围手术期死亡率、3~5年生存率等方面与OH无明显差异.因此,在严格掌握LH治疗HCC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LH治疗肝癌是安全可行的.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存在局限性,上述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临床医生应根据HCC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病情,选择佳的治疗方式.

  • 择期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

    作者:程瑶;涂兵;刘作金;龚建平

    目的 探讨择期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对1例肝癌破裂出血后自行停止的中年男性患者施行择期腹腔镜肝切除术,分析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接受了择期腹腔镜肝切除术,手术完整切除了肝脏病灶.手术顺利,手术时间为300 min,术中出血500 mL.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于术后4d拔除腹腔引流管,于术后8d康复出院.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是中分化肝细胞癌合并破裂出血.结论 择期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对于特定的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但是此类手术需要由腹腔镜手术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施行.

  • 腹腔镜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7例报道

    作者:曾新桃;吴硕东;田雨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血管瘤)切除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超声刀为主要切肝器械,并结合pringle法阻断第一肝门,完成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7例.包括局部切除4例,左外叶切除3例.结果: 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5-225min,(156±47.9)min,术中出血200-1200ml,(460.0± 302.5)ml,术后住院时间3-10d,(6.6±3.0)d,除一例出现广泛皮下气肿外,其余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肝海绵状血管瘤. 结论: 腹腔镜下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对于经选择的病例是安全可行的.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韵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15年3~8月完成的8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行快速康复护理,主要措施包括缩短术前禁食时间,早期经口进食,早期活动,加强术后止痛,引流管尽早拔除等。结果经过一系列护理措施,患者术后进食早,离床早,减轻了患者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 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护理体会

    作者:马菊花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后的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总结术后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9月50例肝脏病变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术后专科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治愈率60.00% (P <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是有效及相对安全的微创手术,术后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及加强专科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56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