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品分析及安全检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使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高度重视.以往的食品分析及安全检测技术主要是采用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这两种方法,具有检测时间长、工作量大、成本费用高、样本有限等缺陷.因此,必须要把食品快速检测与食品分析及安全检测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食品分析及安全检测系统. 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特点包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涉及范围比较宽广;其次,危害程度不断加深;后,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给人体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
强制性运动疗法:基本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
强制性运动疗法[1]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是Edward Taub教授和其同事经过数年研究,以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强制性运动疗法包括一组全新的康复治疗技术,这些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卒中患者和其他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
-
合理使用现代影像学技术有效诊断肺结核
据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例数约为130万(其中传染性的涂阳肺结核约有65万例),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世界第2位;每年因结核病而死亡者约有15万例[1].因此,我国的结核病防治形势仍不容乐观.同时,现今结核病的特点还呈现出耐药患者多,以及儿童与老年患者、糖尿病及艾滋病等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不断增多等趋势[2],更增加了我国结核病防治任务的艰巨性与紧迫性.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痰检抗酸杆菌阳性率仅为40%左右[3],约有60%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得不到病原学诊断,即所谓的菌阴肺结核患者,也是引起现代结核病难诊和难治的原因之一.
-
产前诊断从传统的中孕期提早到早孕期产前诊断新技术有效防止畸形缺陷患儿出生
出生缺陷是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卫生问题,目前对于绝大多数出生缺陷都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准确的产前诊断是惟一有效的防止畸形缺陷患儿出生的技术手段.
-
表观弥散系数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脑梗死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常伴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高血脂血症、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目前发病率较前有所升高,且脑梗死正面临年轻化的问题,同时脑梗死的残疾率和后遗症率较高,因此,脑梗死的快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患者有着深远的意义.传统的磁共振技术只能评估12~24 h的脑梗死范围及位置,而近年来我院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有效地利用脑梗死发生6 h内,以及6~12 h的关键时期,充分地对脑缺血所致的脑梗死的缺血程度和严重性进行评估.
-
计算机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应用
在1999年,我们将计算机技术有效地应用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工作中,开发出"计算机疾病控制管理系统",通过实践,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
现代心肺复苏(CPR)方法在20世纪50年代逐步形成,它的出现挽救了众多心跳呼吸停止病人的生命.人们认为<圣经>早提出口对口通气,公元前800年先知Elisha运用此法救治了濒死的孩子,此后再无进展,人们把注意力转向手法通气.直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手法通气效果不佳,人们才重新采取口对口通气方法.于1958年应用助产士一直在用的这项技术有效地抢救了新生儿的生命,并将其普遍作为首选方法得到应用.1956年首次记载除颤器的应用,电除颤转复心脏致死性心律紊乱至正常节律无疑掀开了医学史上崭新的一页,1960年Kouwenhoveu和同事们宣布了胸外按压对恢复心跳骤停是有效方法.从此,CPR技术开始形成,医学专业人员和急救人员开始规范的训练和实践,并在医学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完善.
-
医学影像专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医学诊断、治疗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ES)是一种具有特定医学领域内大量权威性知识和经验的程序系统[1],是应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来模拟医学专家的诊断思路,随时向医生提供各种数据和可能的常规诊疗方案以供选择,帮助解决复杂的医学问题,起到"延伸记忆"、"医生助手"的作用,特别是能够帮助年轻无经验的医生提高诊断技能,优化诊疗方案,其诊断水平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人类专家.目前,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医学影像学领域,是专家系统开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
血管内放射治疗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现况和展望
,随着介入性心脏病学的飞速发展,血管内放射治疗的研究和应用被赋予了更新的含义,有人称之为介入治疗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自从1992年Liermann等人为4例股动脉成形术后的患者应用血管内放射治疗技术有效地防止了术后再狭窄的形成以来,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治领域又点燃了新的曙光.
-
如何使多媒体技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教学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普及,使多媒体教学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使多媒体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教学,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1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是保证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辅助措施.对大多数临床教员而言,这方面技术并未被熟练掌握,导致备课效率不高[1].因此,教员在多媒体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即在发挥多媒体信息多元化、传输手段多样、表现手段先进等优势时,要保证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达到统一,让多媒本技术有效的解决教学重点问题及教学难点问题.
-
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体会
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可导致肝脏功能迅速衰竭,行姑息性介入栓塞治疗和局部灌注化疗,其疗效很差,且加重肝功能的损害,导致迅速出现肝功能失代偿.因此,此类病人一旦出现梗阻性黄疸,应尽快采用介入技术有效的减黄,为治疗肿瘤创造条件.
-
转化医学在骨科临床型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探讨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源自1992年《科学》杂志首次提出的概念,它是把基础科学研究中得到的新知识、新机制、新技术有效地转化到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的各个阶段,从而提高健康质量[1].其目的是要实现"从实验室到床旁(bench—to-bedside)"的跨学科研究,进而为不同的病人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2].此外,利用临床中的观察和发现使用"事实引导的研究(facts-driven research)"的概念,反推疾病的发病机制也是转化医学的重要研究方法[3].此后的二十余年里,美国、法国、英国等各主要经济科技大国都在加强转化医学的研究.我国亦抓住了这次医学革命的契机,成为国际上活跃的转化医学大国之一.
-
开展层流洁净技术有效防治烧伤感染
广东省人民医院烧伤外科专业已成立50余年,是国内医院中早建立的烧伤专业学科之一.50年来救治了2.5万余例烧伤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科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人;博士3人、硕士2人.科室主任陈华德教授现任广东省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