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保健营养食品--荞麦
我国四川省凉山地区的彝族同胞大多身居高山,生活艰苦,但患心血管病、高血压病的人很少,而且他们的视力特别好,青年人参军后出了很多神枪手,被誉为"神枪手的故乡".其原因何在?
-
四川省凉山地区0岁~4岁彝族、汉族儿童龋病调查与分析
我国龋病流行状况的显著特点是恒牙患龋率很低,而乳牙患龋很高.1995年全国口腔健康调查资料显示,2~3岁的儿童入园时患龋率已达到57.16%~([1]).为了解凉山地区彝族、汉族儿童患龋病情况,更好对该地区儿童的龋病进行早期防治,笔者对本地区0~4岁的儿童进行了龋病调查,报道如下.
-
四川凉山地区青少年15种皮肤病患病率调查
目的 了解凉山地区青少年15种皮肤病发病情况.方法 以在校初中和高中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确定2所城区中学、3所农村中学为调查点.受调查者填写调查问卷,接受皮肤科专科医师检查.结果 共调查7747人,年龄12 ~ 20( 15.86±1.86)岁.发现皮肤病患者6379例,总患病率为82.34%;平均每人患有(1.34±0.97)种皮肤病.患者人数(患病率)痤疮为4698例(60.64%)、雀斑2219例(28.64%)、毛发苔藓966例(12.47%)、湿疹皮炎792例(10.22%)、荨麻疹511例(6.60%)、丘疹性荨麻疹195例(2.52%)、白癜风37例(0.48%)、银屑病55例(0.71%)、寻常疣166例(2.14%)、扁平疣168例(2.17%)、手足癣317例(4.09%)、体癣142例(1.83%)、黄褐斑62例(0.80%)、鲜红斑痣26例(0.34%)和太田痣15例(0.19%).男性痤疮患病率(63.91%)高于女性(58.50%);女性湿疹、毛发苔藓、雀斑、黄褐斑、银屑病患病率高于男性.汉族雀斑患病率(29.58%)高于彝族(25.93%);彝族痤疮、白癜风、银屑病、黄褐斑患病率高于汉族.城区痤疮、丘疹性荨麻疹患病率高于农村;农村荨麻疹、雀斑、黄褐斑和毛发苔藓患病率高于城区.结论 凉山地区青少年皮肤病总体患病率较高,15种皮肤病中患病率前5位的分别是痤疮、雀斑、毛发苔藓、湿疹和荨麻疹,男性与女性、汉族与彝族、城区与农村皮肤病患病率有明显差异.
-
凉山地区痤疮发病率调查
凉山地处四川西南部高原,平均海拔2500米;年日照时数2000~2400小时,日照辐射总量达120~150千卡/平方厘米·年;是以汉族和彝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为了探讨高原、高日光辐射环境下痤疮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民族发病差异,我们进行了本次痤疮流行病学调查,现报道如下.
-
四川省凉山地区川崎病流行病学特点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地区川崎病( KD)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损害情况. 方法 对2002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我州各医院住院的KD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 共调查22所医院,有KD患儿356例. 发病年龄2个月~14. 1岁,中位年龄为2. 3岁;发病高峰为2岁,91. 6%患儿<5岁;男:女=1. 36:1. 2005年及2010年有两次发病高峰,每年于7~8月为发病高峰期,1月份发病例数少. 复发率为1. 4%,男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356例中彝族儿童仅6例,其发病率与汉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无近期死亡病例,发热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而颈淋巴结肿大少见,不完全KD发生率为31. 7%. 使用IVIG 1g/kg者较使用2g/kg者更易对丙球无反应,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冠状动脉损害率为37. 9%,完全KD与不完全KD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2002年至2010年四川凉山彝族地区KD发病年龄特征、性别比例与国内一些地区及日本相似. 但发病季节与国内一些地区及日本、美国等不一致,每年仅有夏季一个流行高峰期. 彝族儿童患病率明显低于汉族儿童.
-
凉山地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资源整合的分析
目的 通过收集四川省凉山地区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的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各环节上现有资源的投入和支持,探索凉山地区整合相关卫生资源促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开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通过定量调查的方法了解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分娩所需费用,通过深入访谈和小组讨论等定性方法,获取目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资金和其他相关卫生资源的投入等信息,以及整合与利用情况.结果 目前凉山地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经费支持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默沙东艾滋病防治项目.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有关的支持分别来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民政医疗救助等项目.某县艾滋病感染孕产妇住院分娩的费用57.12%来源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新农合占34.21%,降消项目占5.22%,个人负担3.45%.结论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以及妇幼卫生相关项目和政策均对孕产妇艾滋病检测及住院分娩予以经费支持;而其他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的服务环节,如婚前保健、孕期保健、产褥期保健、儿童保健等服务得到支持和关注较少.建议在凉山的贫困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合理调配现有资源,关注和强调孕期保健、儿童保健,加大对发现孕产妇、艾滋病感染儿童的随访和指导服务中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
四川凉山地区中学生7747人黄褐斑患病率调查
目的 调查凉山地区中学生(12~ 20岁)黄褐斑发病情况,并分析农村与城区、汉族与彝族的发病差异.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式确定5所中学(城区2所,农村3所)为调查点.由受调查者填写黄褐斑调查问卷,并接受皮肤科医师检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7 747人,其中男3 070人,女4 677人,共发现黄褐斑62例(男14例,女48例),患病率0.80%,男性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女性;农村患病率(0.94%)明显高于城区(0.40%),汉族患病率(0.60%)明显低于彝族(1.74%),其中汉族男性(0.44%)明显低于彝族男性(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凉山地区中学生黄褐斑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区,彝族患病率高于汉族.
-
四川凉山地区黄褐斑患病率调查
目的 探讨凉山地区黄褐斑发病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式入户调查.结果 共调查2756人,发现黄褐斑总患病率13.61%,标化患病率13.42%.男性患病率8.33%,女性患病率17.98%,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彝族黄褐斑患病率21.43%,汉族黄褐斑患病率9.76%,彝族显著高于汉族(P<0.01).彝族男性患病率14.18%,汉族5.40%,彝族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汉族男性(P<0.01);彝族女性患病率为27.53%,汉族13.33%,彝族明显高于汉族(P<0.01).结论 凉山地区黄褐斑发病率为13.61%,其中彝族显著高于汉族,女性高于男性.
-
四川凉山地区雄激素源性秃发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凉山地区雄激素源性秃发(AGA)患病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凉山地区多个社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共调查2331人,发现AGA患者360人,患病率15.4%,标化患病率15.5%;其中男性标化患病率25.4%,女性标化患病率7.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U=11.69,P<0.01).汉族患病率17.2%,彝族9.3%,汉族AGA患病率明显高于彝族(U=5.2,P<0.01).结论 获得了凉山地区AGA的患病率,发现汉族AGA的患病率比彝族高.
-
凉山地区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伤时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患儿合并神经系统损伤时的临床特点,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4月~7月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收住的有神经系统损伤的手足口病患儿的完整资料,比较神经系统损伤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的异同。结果脑脊液检查正常者16例,异常者37例,脑电图异常者16例,头颅CT异常者5例,MRI异常者1例。在发病年龄、精神差或嗜睡、肢体抖动或惊跳及发热持续时间上,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0.05),脑脊液WBC计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脑电图异常方面上,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0.05)。结论发病年龄小、精神差或嗜睡、肢体抖动或惊跳及发热持续时间长可能是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危因素。
-
凉山州部分彝族人群高尿酸血症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四川凉山地区彝族居民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提供高尿酸血症的防控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调查一般情况和人口学特征,开展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查.结果:1903名彝族居民H U A患病率为21.0%,其中男性H U A患病率为29.8%,女性H U A患病率为12.9%.年龄、文化程度、BMI、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是该地区HUA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凉山州部分彝族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