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术前准备方舱的研制
本文对术前准备方舱舱体、设备配置、舱内布置及舱内微环境设计进行了论述,并对舱内微环境温度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
-
医用方舱系列型谱的研究
简述国军标医用方舱系列型谱编制的意义、原则、主要参数的构成依据及由此与类别系列组成的型谱.
-
以医用方舱为依托的野战医院快速开设
探讨了以医用方舱为依托,快速展开野战医院的方法.经过多次理论模拟和实践观察,通过合理分工和安排,做出医用方舱快速展开以及野战医院快速开设的整体方案.结果单个舱体的卸载、定位,可在2min内完成,单扩舱的外部扩展可在5min内结束.医用方舱的展开及野战医院的整体开设,仅用了40min,比原来缩短了近2h,达到了以医用方舱为依托的野战医院快速开设的目的,为今后在实战条件下卫勤分队的快速展开,提供了有力保障.
-
医用方舱舱室温度环境试验研究
对机动医疗系统中的手术方舱进行了空调冷射流状态下舱内空气温度场、速度场的测量,得到了舱内温度变化和微风速分布状态,提出了舱内温度随时间按对数规律变化的经验公式,分析了空调冷射流作用下舱内空气降温速度和温度场、速度场分布的特征.
-
首套S95-100野战机动医疗系统大修整改的研究
首套S95-100野战机动医疗系统于1998年配发使用,由于研制生产时间较早以及使用频繁,装备整体性能有所下降.通过本次修复舱体和连接机构、维修更新部分卫生装备、增换卫星通信无线远程会诊子系统装备3个方面的大修整改,使系统整体技术水平和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在解决好基层部队战备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同时,为我军大型系统装备的维修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医用方舱参数化三维模型数据库与可视化研究
介绍了在MDT平台上建立医用方舱参数化三维模型的基本方法、关键技术,二次开发了医用方舱参数化三维模型库的调用界面,在3DS MAX中实现医用方舱三维模型的动态漫游。
-
我军方舱医院装备伪装防护的现状与对策
通过运用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侦察技术理论,归纳总结了方舱医院装备的特点,分析了方舱医院装备伪装防护能力的现状,指出了在伪装防护方面存在的不足及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伪装防护对策,为卫勤装备伪装防护这一难题的研究、提高方舱医院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生存能力和卫勤保障能力奠定基础.
-
室内空气品质与气流组织分析及其在机动卫生装备研究中的应用
1 引言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计算传热学等手段研究汽车内部的微环境状态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大汽车生产厂商的重视.GM、Ford、NISSAN等正积极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以求改进汽车人工环境设计效果,提高汽车整体设计质量[1].我军现行机动医疗单元(卫生技术车辆和医用方舱)的舱室温度环境虽然基本上能够满足不同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下医疗作业对温度条件的总体要求,但从大量试验结果来看,舱室空气调节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温度场分布均匀性较差,头-足温差、纵向和横向温度辐射不对称度较大,舱室内的空气品质也不尽如人意.事实上,关于人工环境中空气品质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车辆、方舱之中,众多现有的建筑物也大量存在空气品质低、空调系统设计不合理的现象,甚至在某些建筑物中长期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出现头晕、困倦、恶心、皮肤瘙痒等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由于建筑物的使用而产生的症状称为病态建筑综合症[2].大量的调查分析表明,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卫生技术车辆、医用方舱以及其它交通运输工具之中.
-
我军野战方舱医院训练体系的设计研究?
卫勤装备的模块化,是为了适应现代战场的多样化而出现的一种新型保障形式[1]。野战方舱医院是由医用方舱及配套设施和专业人员所组成的能够机动装载的伤员救治平台,具备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伤病员开展早期施救和部分专科治疗的功能,其主要任务包括遂行战时的卫勤保障任务和平时的灾害应急救援任务[2]。通过几次地震灾害救援任务的行动实践,有效检验了野战方舱医院的装备平台功能和综合技术优势,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救援保障经验。在近似实战的实践中,医疗方舱均很好地实现卫勤指挥作业、紧急救治、手术、医技检查、远程医疗会诊等功能[3]。以担负的新时期军事斗争卫勤保障任务和遂行我国重大公共危机救援任务为牵引,结合野战方舱医院的装备特点和建设要求,探索出与野战方舱医院相配套的长效训练机制和完善的训练体系,对于进一步规范我军野战方舱医院的组训模式、提高平时重大应急救援任务效能和战时卫勤保障能力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
以医用方舱为依托的机动医院的开设与应用
医用方舱是随着集装箱的发展应用而产生的,系指具有成套医疗设备,良好医疗作业环境,并具有各种医疗功能单元、机动性能强的特殊功能集装箱的总称.以医用方舱为依托的机动医院的开设,改变了传统的以帐蓬为依托的机动医院的开设模式,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优良的工作环境和配套的医疗救治条件,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并可根据伤病员的多少对各种功能的方舱进行随机组合,提高在战时、平时和自然灾害、反恐、维和等特殊环境中伤病员的救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