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豆:多种功能性配料之源

    作者:车金林

    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人人追求健康,但做法各有不同.为了健康,有人不惜重金购买各色各样昂贵的保健食品,有人则对极其普通廉价的大豆情有独钟.其实,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食不在贵,有豆则灵.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功能性低聚糖、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 沈阳市城市居民社会适应状况调查

    作者:王永顺;杜玉

    沈阳市健康教育所在2001年3~12月,对全市城区18周岁以上市民的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及统计分析,现将居民社会适应状况报告如下.

  • 认知行为训练团体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

    作者:杨超;刘亚男;高爽;谢肇静;赵阿勐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训练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效果,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84名在校二年级本科生为实验对象,一组作为实验对象进行8周的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另一组为对照组,辅导后两组学生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来评估个体社会适应能力所达到的水平。结果实验组学生在人际关系适应、情绪适应、学习适应、择业适应和满意度5个方面分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于改善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有重要意义。

  • 苏州市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刘晓瑛;宋媛;徐勤华;黄英;叶炎林;冯梅珍

    目的探讨苏州市新加坡工业园区和城区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左启华等修订的<婴儿一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对苏州市新加坡工业园区幼儿园446名儿童;城区506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苏州市新加坡工业园区和城区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总分接近国内水平,但边缘水平检出率、高常水平检出率、优秀水平检出率、独立生活、参加集体活动、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两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研究提示学龄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受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的影响;家长比较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对个人生活料理培养得不够.作为父母要全面地发展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才能使个体与自然环境、社会需要保持一致.

  • 从《黄帝内经》看中医健康观与健康维护

    作者:梁嵘;杨新宇;王召平

    健康是人类的美好追求,在人类的发展史中,留下了丰富的健康探索之旅的足迹.在近现代医学长足进步的一段时间里,健康曾经成为没有疾病的代名词.20世纪后期,人们重新思考健康的定义与内涵,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它还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 大型国企环境下成长的高中生社会适应与家庭状况的关系研究

    作者:蒋湘祁;张亚楠

    目的 调查分析大型圆企环境下成长的高中生社会适应与家庭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与社交焦虑量表(LSAS)对华北油田地区23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当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结构、家庭关系以及父母的学历因素呈正相关;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学习压力等心理健康的10个因子都与家庭关系相关显著(P<0.05);家庭收入与心理健康的10个因子均呈负相关.结论 ①当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正常、与家庭结构、家庭关系以及父母的学历成正相关,并且家庭关系状况和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显著(P<0.01);②性别和高中生的社会焦虑有显著相关,其他家庭因素对高中生的社交焦虑的影响不显著;家庭收入与高中生的社交焦虑呈负相关;③家庭收入与心理健康的十个因子均呈负相关,尤其是在强迫和适应不良两因子中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

  • 大学生社会适应与自我调控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彩娜;王文霞;邱莎莎

    目的 探讨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特点及其与自我调控的关系.方法 运用大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和自我调控问卷,对西安市3所普通高校大一~大四年级的65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①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F(1,643)=2.89,P<0.01)和年级差异(F(3,643)=4.16,P<0.001),并且学习适应和情绪适应2雏度上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F(3,643)=2.696,P<0.05;F(3,643)=3.932,P<0.01);②社会适应与自我调控备维度间存在显着相关(r=0.132~0.600);③除投射调控维度外,自我调控各维度能显著预测社会适应(β分别为:-0.30、0.43、0.24,P<0.001).结论 自我调控能够显著的影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

  • 民族院校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追踪研究

    作者:李亚红

    目的 探讨民族院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夏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一般情况量表对225名民族院校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民族院校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状况良好.民族院校大学毕业生的人际敏感、焦虐、恐怖因子得分高于普通大学生常模(P<0.05).有心理问题的大学毕业生的总体幸福感测量值(65.81±11.05)明显低于无心理问题者(89.75±13.62),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逐步回归结果表明,心理健康、自信心强、对工作满意、符合个人工作意愿、生活支出有节制的大学毕业生适应能力较强.结论 社会适应能力作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针对大学毕业生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 西安地区不同类型大学生社会适应现状调查

    作者:肖琼;肖玮

    目的 对西安不同类型大学生社会适应现状进行调查,为今后的心理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西安地区4所不同类型高校的584名大一学生进行大学生社会适应调查.同时,对不同来源地、不同学校、不同性别、不同父亲职业及人格在总体幸福感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 西安地区大学生的总体社会适应状况良好.人口学特征对社会适应性无显著影响,而人格特征的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等因子对社会适应的好坏有显著影响.结论 人格因素是大学生社会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 母亲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

    作者:丁梦媛;赵晓旭;朱炎炎;殷苏瑞

    目的:探讨母亲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母亲教养方式问卷和大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对343名大学生进行研究,对母亲教养方式的3个维度(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和大学生社会适应的3个维度(人际关系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得分进行相关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母亲关爱因子与大学生社会适应情况呈显著性正相关(r=0.519,P<0.01),鼓励自主因子与大学生社会适应总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0.148,P<0.01)),控制因子与大学生社会人际适应、情绪适应和适应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118,-0.147,-0.154;P<0.01),大学生社会适应不存在显著城乡差异。结论母亲的关爱和鼓励有助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而过度控制则不利于大学生的人际和情绪的适应。

  • 员工工作压力对其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

    作者:魏祥迁;马红宇

    目的 考察员工不同工作压力对其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以及总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使用工作压力量表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调查了440名企事业单位的员工,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与多元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①相关分析表明7个方面的工作压力都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及总体健康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151~0.445,P<0.01);②员工健康对其工作压力总分的回归分析表明工作压力分别可以有效预测其生理健康(R2=0.123,β=-0.351,P<0.001)、心理健康(R2=0.165,β=-0.406,P<0.001)、社会适应(R2=0.110,β=-0.332,P<0.001)及总体健康(R2=0.192,β=-0.438,P<0.001);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组织角色(β=-0.331,P<0.001)和工作条件(β=-0.144,P<0.01)两方面的压力可以解释生理健康17.4%的变异(R2=0.174);组织角色(β=-0.200,P<0.001)、职业发展(β=-0.168,P<0.01)和社会支持(β=-0.131,P<0.05)3方面的压力可以解释心理健康18.2%的变异(R2=0.182);组织角色(β=-0.249,P<0.001)和职业发展(β=-0.168,P<0.01)两方面的压力可以解释社会适应13.7%的变异(R2=137);组织角色(β=-0.345,P<0.001)、工作条件(β=-0.131,P<0.05)和组织结构(β=-0.107,P<0.05)3方面的压力可以解释总体健康23.4%的变异(R2=0.234).结论 员工的工作压力负向影响其健康水平,尤其是组织角色方面的工作压力是员工健康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 个人资源在生态移民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

    作者:靳海风;曾祥岚

    目的:研究生态移民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水平间的中介变量,考察应对方式、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等个人资源在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309名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社会适应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并且考察个人资源的中介作用。结果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存在正相关(r=0.323,0.238,0.174;P<0.01)。领悟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应对方式、心理弹性正相关(r=0.289,0.217,0.430;P<0.01)。考察单一变量在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时,应对方式、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显著,中介效应分别为13.61%(P<0.01)和9.33%(P<0.01);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不显著(P>0.05);当同时考察应对方式、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在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时,中介效应不显著(P>0.05)。结论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分别是生态移民社会适应影响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

  • 贫困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社会支持因子研究

    作者:刘建榕;陈幼贞;方秋容

    目的 在心理弹性理论的基础上,探索贫困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社会支持因子.方法 采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福建师大和四川师范大学的286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 ①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贫困大学生在学习适应(t=-2.643,P<0.01)、角色适应(t=-3.357,P<0.001)、职业选择适应(t=-2.074,P<0.05)、生活自理适应(t=-4.524,P<0.001)以及身心症状表现(t=-2.401,P<0.05)方面都显著优于非贫困大学生;②贫困大学生的客观支持(t=-5.015,P<0.001)和对支持的利用度(t=-2.184,P<0.05)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而在主观支持方面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t=7.548,P<0.001);③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各个方面都与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r=0.155~0.416,P<0.01),主观支持仅与人际适应呈显著正相关(r=0.246,P<0.001);④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适应良好的非贫困生的客观支持(t=3.999,P<0.001)、主观支持(t=4.193,P<0.001)和对支特的利用度都极其显著地高于适应一般的非贫困生(t=3.380,P<0.001);适应良好的贫困生仅在客观支持(t=2.647,P<0.01)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显著高于适应一般的贫困大学生(t=2,737,P<0.01).结论 贫困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社会支持保护因子表现为充分的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

  • 服刑人员社会适应、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应对方式研究

    作者:王佳权;郑晓边

    目的 了解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状况,探讨服刑人员社会适应状况与其早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服刑人员社会适应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92名服刑人员进行调查.结果①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水平较劳教人员差;②服刑人员的早期父母教养方式与常模组有显著差异;③服刑人员的应对方式与常模组有显著差异,其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因子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常模组;④服刑人员的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社会适应准备状况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系;⑤不同类型的服刑人员,其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和社会适应状况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提高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水平,帮助服刑人员做好回归社会的心理准备,是预防和减少再犯罪的有效途径.

  • 老年人的时间意识与情绪调节

    作者:乔建中

    目的 论述时间意识对老年人情绪体调节和社会适应的制约影响,并对其理论意义进行评价.方法 利用互联网在国外大学图书馆检索、下载1995年01月~2007年12月的相关文献;从生活目标、社会交往、环境顺应、信息加工等方面,对老年人的时间意识与情绪调节的关系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和综述.结论 衰老所导致的时间有限意识,使老年人看待和对待社会的方式发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他们通过将生活重心转向情感生活,主动地建构和发展一系列可以带来情感收益的社会适应方式和能力,抵御和代偿衰老带来的不利影响.

  •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作者:王眉眉;王丽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适应量表对15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t=3.426,P<0.001)和核心自我评价(t=2.668,P<0.01)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核心自我评价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社会适应与核心自我评价、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P<0.01);核心自我评价和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能够预测个体的社会适应(P<0.01).结论 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越高,社会适应能力越好;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也越有利于社会适应.

  • 贫困与富裕家庭儿童社会适应的比较研究

    作者:包陶迅;叶芳

    目的 探讨贫困与富裕儿童的社会适应现状、行为特点、问题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方法 采用自编简洁易懂的儿童社会适应自评表(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0),对浙江某沿海地区608名贫困学生与富裕学生(其中贫困生276人,富裕生332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富裕家庭的学生在人际适应(F=30.461,P=0.000)、学习适应(F=43.340,P=0.000)、生活适应(F=21.694,P=0.000)、自我意识(F=21.694,P=0.000)上显著优于贫困生;②女生随着年级升高,人际适应水平呈显著下降状态(F=10.643,P=0.001);③小学女生的生活适应优于男生(F=7.594,P=0.007).结论 贫困学生社会适应状况相对不佳,富裕生社会适应比较好;随着年级的增高,社会适应问题呈分化状态.女生比男生有更明显的社会适应水平下降的状态.

  • 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状况调查

    作者:王学臣;牛庆忠

    本文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具体分析了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状况,并就他们在社会适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同时也为在校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提出参考意见.

  • 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的初步检验

    作者:周晖;张豹;谭锐;黄鸣鹤

    目的 编制一个适舍我国中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的测量工具.方法 在开放问卷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初步的中学生社会适应问卷.300名高中学生填写了自编中学生社会适应问卷和青少年自评问题行为问卷(YSR).结果 ①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出6个因素;②问卷6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从0.770到0.898;③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和他们自我报告问题行为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适应良好状况与青少年自我报告的各种问题行为都呈显著的负相关;而适应不良状况与青少年自评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④高中生社会适应状况存在一定性别盖异,如男生比女生的违规行为严重,但是却比女生更少自卑烦恼,更多乐观的自我评价.结论 ①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包括六个因素;②自编中学生社套适应状况问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有较好的构想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 大学生人格特征及社会适应与睡眠障碍的关系

    作者:袁洁;刘斯漫;张涛;卢佳琪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及社会适应与睡眠障碍的关系,为睡眠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适应性自评问卷对454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9.8%的大学生存在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组EPQ的P分、N分显著高于睡眠正常组( t=-8.234,-21.274;P>0.001),E分、L分和社会适应性显著低于睡眠正常组(t=9.077,7.855,9.379;P<0.001);PSQI总分、EPQ各维度及社会适应性之间均呈显著相关(P<0.001)。结论: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存在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的大学生具有情绪不稳、偏内向、有一定精神质倾向且社会成熟度偏低等人格特征存在一定的社会适应问题。睡眠障碍、人格特征与社会适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建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要注重从调整和塑造个性行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改善大学生的睡眠障碍问题。

193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