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效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现阶段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安全问题,在食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为了确保食品能符合健康和安全的要求,就需要检测食物中的农药、激素等污染物,这就需要有高效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
辅助生育技术的新进展
试管婴儿的问世,为人类生殖自我调控树立了新的里程碑。20多年来,辅助生育技术不断发展。80年代,试管婴儿技术主要为解决女性不孕症,以Edwards和Steptoe首创的体外受精(IVF)与胚胎移植(ET)为常规试管婴儿技术。1992年,Palermo首先使用单精子卵胞浆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治疗少弱精不育,技术难度更高,被称为男性不育治疗的里程碑。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使单细胞水平进行人类基因诊断成为可能。在辅助生育的显微操作基础上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为人类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的优生辅助生育技术。随着核移植技术不断发展,利用核移植技术进行配子重构,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人类生殖医学应用的新突破。 至少,在现阶段人们可通过改进超排卵方案、提高卵子质量、发展实验室培养系统、开拓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面,来达到提高辅助生育技术的妊娠率,降低多胎率,减少并发症,出生健康婴儿的终目的。 一、超排卵方案面临的挑战 90年代初期,常规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促性腺激素(Gn)超排卵,对早发黄体生成素(LH)峰起到了良
-
人禽流感疫苗研制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1流感大流行的历史和现阶段人禽流感疫情的威胁流感的发病率为各种传染性疾病之首,它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情况都非常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公告,全球每年流感病例为6亿~12亿例,死亡50万~100万人,94%的死亡发生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1],结果详见图1.
-
系统科学方法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研究
冠心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1977年瑞士医生 Gruntzig等[1]成功地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首次应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由于其安全性和迅速改善缺血的良好效果,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个里程碑.然而,目前面临的大问题是约有20%~30%的患者在成功实施PTCA后的3~6个月内形成再狭窄(Restenosis,RS),严重影响了病人的远期疗效[2].近 20年来,随着病理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介入治疗后RS的发展过程、参与因素及分子机制已有初步认识,抗血小板剂、抗凝剂、皮质激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钙通道拮抗剂等药物也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可有效抑制RS,但是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对RS却无明显效果.这也表明,现阶段人们对再狭窄本质的理解还很局限.似乎人们对RS的研究陷入了困境.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现阶段人们对糖尿病并发症越来越重视.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如何早期诊断,延缓病情进展是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目前临床上多通过尿蛋白定性、定量实验,血尿素、血肌酐测定及肌酐清除率计算来诊断糖尿病肾病,一旦肾脏累及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肾脏病变往往不可逆转,终在短时间内进入终末期肾病.因此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尽早发现糖尿病肾脏损害,并积极有效干预可望使病程得到遏制甚至逆转,,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病理学机制
自从1977年瑞士医生Gruntzig等[1]成功地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应用于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以来,由于其安全性和迅速改善缺血的效果,在世界各国已广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所接受.然而,PTCA目前面临的大问题是术后再狭窄.约有1/3强的患者在成功地实施PTCA后的3到6个月内形成再狭窄,严重影响了病人的远期疗效.各种系统性的药物治疗诸如抗血小板剂、抗凝剂、皮质激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钙通道拮抗剂对再狭窄均无明显效果.这也表明,现阶段人们对再狭窄本质的理解还很局限.目前一般认为,再狭窄主要由下述三方面原因所造成:①损伤反应所致的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及细胞外基质大量形成;②血管重塑(remodeling)所致的结构紊乱,主要表现为早期的弹性收缩(elasticrecoil)和晚期的血管重塑性狭窄;③损伤部位血小板、纤维素沉积致血栓形成以及随之而来的血栓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