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任城区市售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监测分析及对策探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G. Schradev第一次发现具有杀虫活性的有机磷化合物,几年之后,第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在德国问世,随后这一领域进入了迅猛发展阶段,时至今日,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已经超过了30多个品种,由于此类农业具有内吸和渗透作用,杀灭害虫药效高,并且使用方便,能够自然降解,因此在农林业应用广泛。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农药亦存在着但有机磷农药对环境及人体所造成的潜在危害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
中国食品卫生农残科学管理50年
人类使用天然药物杀虫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使用化学药物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有机合成农药时代的到来是以1939年瑞士科学家缪勒(P.Müller)发现滴滴涕的杀虫活性为标志的,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1948年).我国农药经历了发展、认识到科学管理的历程.中国的有机合成农药是从滴滴涕、六六六开始的.1946年小规模生产的滴滴涕是中国早生产的有机合成农药.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开始生产六六六.
-
常用杀虫中药杀虫效果比较及其配伍的初步研究
目的:对10味常用杀虫中药的杀虫效果进行筛选,为研制新的植物源农药奠定基础。方法以中药提取物对3种害虫的校正死亡率为观察指标,分别采用载玻片浸渍法、微量点滴法、虫体浸渍法测定10种常用杀虫中药的水提物及醇提物对朱砂叶螨、甘蓝蚜、黏虫的触杀作用。结果中药醇提物对3种害虫均有触杀作用,水提物无明显效果。其中,百部醇提物对3种害虫均有明显的触杀作用,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8.7%、85.9%、96.7%;苦皮藤、苦参、苍耳子、甘遂乙提物对朱砂叶螨有较好的触杀作用,将苦皮藤、百部、苦参、苍耳子、甘遂按体积比2∶1∶1.5∶1.5∶1.5∶1.5配伍时,对朱砂叶螨杀虫活性较单味药提取物增强,校正死亡率为96.5%。瑞香狼毒、藜芦、苍耳子、白芥子醇提物对甘蓝蚜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将苍耳子、百部、瑞香狼毒、藜芦按体积比1∶1.5∶2∶2配伍时,其对甘蓝蚜的活性增强,校正死亡率为93.1%。结论中药提取物经配伍后,其杀虫活性增强。
-
金钱蒲根茎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金钱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为天南星科菖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随手香,分布于贵州、西藏、甘肃、陕西、四川、云南等省区.根茎入药,味辛、苦,性温,具有开窍化痰、健胃、辟秽、杀虫之功效[1,2].文献报道金钱蒲的己烷提取物对线虫、昆虫和壁虱具有明显的杀虫活性[3].作者采用GCMS对金钱蒲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
杆状病毒增效因子及其增效机理
杆状病毒是一类双链环状DNA病毒,具有宿主特异性强和环境兼容性好等特点.作为微生物杀虫剂,杆状病毒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应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杆状病毒杀虫剂自身的不足,如杀虫活性低和杀虫速度慢等,严重制约了其推广应用.一些增效因子能够改善杆状病毒的杀虫活性或杀虫速度.本文综述了杆状病毒增效蛋白、昆虫痘病毒纺锤体蛋白和荧光增白剂等7种对杆状病毒具有增效活性的增效因子的特性,并对其增效机理进行了逐个分析,旨在为高效病毒杀虫剂的研发以及病毒杀虫剂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帮助.
-
一类新的羟基苯二磺酰苯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杀虫活性
目的合成并筛选出杀虫活性较好的新型抗肝片吸虫病化合物.方法分别以邻(间、对)氯苯酚为原料,通过磺酰化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14种羟基苯二磺酰苯胺类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对合成的14种新型抗肝片吸虫病化合物羟基苯二磺酰苯胺类化合物(1~14)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其对线粒体呼吸控制率的影响以及线粒体呼吸过程无机磷的变化,以此对化合物的解偶联活性(杀虫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所合成的大部分羟基苯二磺酰苯胺类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解偶联活性,其中3,5,6,9的杀虫活性好.结论化合物3,5,6,9均有望成为较好的新型抗肝片吸虫病药物.
关键词: 肝片吸虫 羟基苯二磺酰苯胺类化合物 杀虫活性 -
卤硝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螨虫活性研究
目的:合成并筛选生物活性好的抗螨虫化合物,且测试部分化合物抗肝片吸虫的生物活性.方法:以卤硝酚为原料合成了15个新化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确认结构;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抗螨活性;测定部分化合物抗肝片吸虫活性.结果和结论:15个化合物均有抗螨活性和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活性.1,2,3,4,6,8,13,14等8个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杀螨药效,特别是化合物2,6,8,13,可驱杀螨虫和肝片吸虫等内外寄生虫.
-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几种头孢菌素类药物配伍稳定性分析
奥硝唑(Ornidazole)是继甲硝唑、替硝唑之后研制出的第3代硝基咪唑类衍生物.该药抗菌、杀虫活性高,体内半衰期(t1/2)长,组织渗透性好.其抗微生物作用是通过其分子中硝基在无氧环境中还原成氨基或通过自由基的形成,与细胞成分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广泛用于治疗由厌氧菌、阿米巴原虫、贾滴虫、毛滴虫等感染引起的各种疾病[1].在我院临床应用中多与头孢菌素类合用治疗各种混合性感染疾病.现以各代代表药物为例分别讨论合用后的配伍稳定性.
-
小花八角枝叶中的薄荷烷型单萜
目的 研究有毒药用植物小花八角Illicium micranthum枝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杀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对小花八角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方法,结合理化性质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触杀胃毒联合毒力方法测定化合物2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杀活性.结果 从小花八角枝叶甲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5个薄荷烷型单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R*,4S*)-1-羟甲基-2-烯基-4-异丙基-1,4-环己二醇(1)、(1R,2R,4R)-1-甲基-4-异丙基-1,2,4-环己三醇(2)、4-羟基胡椒酮(3)、乳香醇C(4)、α,α-二甲基-4-羟甲基苯甲醇(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小花八角素A.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杀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48h后的LD50值为30.4 mg/L,72 h后的LD50值为22.5 mg/L.
-
印楝化学成分研究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又名印度楝,为楝科楝属植物.该植物的种子、树皮和叶的提取物均已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含有很多在农业、医药及化妆品方面有经济价值的次生产物,如含有多种具杀虫活性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对200多种农业害虫有较强的毒杀能力,而且对人畜无害[1].
-
黄亮橐吾的苯并呋喃类化合物
目的研究黄亮橐吾根和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黄亮橐吾的根和根茎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泽兰素(euparin,Ⅰ)、6-甲氧基泽兰素(6-methoxy-euparin,Ⅱ)、2-羟基-4,5-二甲氧基苯甲醛(4,5-dimethoxy-2-hydroxybenzaldehyde,Ⅲ)、2-乙酰-5,6-二甲氧基苯并呋喃(2-acetyl-5,6-dimethyoxybenzofuran,Ⅳ)、对羟基苯乙酮(4-hydroxyacetophenone,Ⅴ)、2-isopropenyl-5,6-dimethoxy-2,3-hydrocumaran(Ⅵ)、8β-hydroxy-7(11)-eremophilen-12,8α-olide(Ⅶ)、羽扇豆醇(lupeol,Ⅶ).结论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亮橐吾中分离得到.主要成分为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特别是化合物Ⅰ和Ⅱ是两个重要的成分,具有杀虫和昆虫拒食活性,这和黄亮橐吾民间用于驱虫有相关性.
-
新型苯并呋喃并嘧啶酮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呋喃嘧啶衍生物是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其类似嘌呤结构具有良好的杀菌、抗病毒、防辐射、抗凝血作用以及具有除草、杀虫活性,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的杂环化合物,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备受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一些呋喃并嘧啶衍生物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1],设计和合成新型的呋喃并嘧啶衍生物在医药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甲胺基阿维菌素的毒理学研究概况
甲胺基阿维菌素(Emamectin Benzoate)是农用抗生素阿维菌素B\-1的结构修饰产物.它是一种新型高效生物杀虫杀螨剂,特别对鳞翅目昆虫具有极高的杀虫活性.由于它具有低毒、无残留、无公害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本文就甲胺基阿维菌素的毒理学研究作一介绍.
-
雷公藤等10种植物分得49种内生真菌的发酵提取物杀虫活性研究
目的:从植物源内生真菌提取物中筛选杀虫活性较高菌株,获得高效的植物源杀虫剂.方法:组织切片法、平板划线法、小型发酵、萃取、回流提取、玻片浸渍法、点滴法.结果:经初筛、复筛测定了10种植物分得49种内生真菌的71个发酵提取物的杀虫活性,表明各种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桃粉蚜均有不同程度的触杀作用,其中乌头中分得的内生真菌发酵提取物活性相对较高,有6株内生真菌(0.5 mg/mL)对朱砂叶螨的24 h致死率接近50%.在供试的提取物中,WT-S-18对朱砂叶螨有较强的杀虫活性,其48 h的LD5o计算值为0.418 2 mg/mL.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纯化新型植物源杀虫物质并确定其分子结构提供了实验依据,从而为开发其应用前景及发现新的杀虫活性先导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
新型杀虫剂HNPC-A2005的合成及杀蝇活性
目的 合成HNPC-A2005,评价其对家蝇的活性和哺乳动物初步毒性.方法 家蝇采用点滴法,动物毒性试验按照GB15670-1995.结果 HNPC-A2005的收率和含量分别为85.1%和96.2%;对家蝇的LD50为0.142μg/只;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4 160 mg/kg(雄)和4 160 mg/kg(雌),大鼠急性经皮LD50为2 150 mg/kg(雄性)和2 150 mg/kg(雌性),对兔皮肤和眼无刺激,Ames试验为阴性.结论 HNPC-A2005对家蝇具有良好的触杀效果,且对哺乳动物低毒.
关键词: HNPC-A2005 合成 杀虫活性 家蝇 -
八氯二丙醚的杀虫活性研究
目的 观察八氯二丙醚对卫生害虫的杀虫活性.方法 以八氯二丙醚为有效成分制成喷射剂和蚊香,在实验室内观察这两种剂型对蚊蝇和蟑螂的杀灭效果,同时对增效醚和增效胺以相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对八氯二丙醚以乙醇制成喷射剂,浓度在0.5%~1.5%时,对淡色库蚊的KT50在15.70~5.28 min,24 h死亡率在34.8%~73.2%;浓度在1.0%~1.5%时,对家蝇的KT50在15.75~11.63 min,24 h死亡率在10.7%~22.0%;浓度在1.5%时,对德国小蠊的KT50在18.30 min,72 h死亡率在15.0%;而增效醚和增效胺几乎无杀虫活性.以八氯二丙醚制成盘式蚊香,含量在0.5%~1.0%时,对淡色库蚊的KT50在6.9~10.3 min,24h死亡率在76.0%~100%;而增效醚和增效胺无杀虫活性.结论 八氯二丙醚对蚊蝇和蟑螂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
-
氟虫腈悬浮剂杀灭蟑螂实验室效果观察
氟虫腈是一种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杀虫谱广,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阻碍昆虫r-氨基丁酸控制的氯化物代谢,因此对蚜虫、叶蝉、飞虱、鳞翅目幼虫、蝇类和鞘翅目等重要害虫有很高的杀虫活性.为评价其悬浮剂对医学昆虫的杀灭作用,我们选取蟑螂作为试验对象进行灭效测试,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
5种植物精油物质对德国小蠊毒杀活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5种植物精油物质对德国小蠊的毒杀活性,为开发新型高效植物源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点滴法测定比较5种植物精油对德国小蠊的毒力;采用共毒系数法确定混配剂的联合毒力.结果 5种植物精油的LD50分别是肉桂醛0.083 μg/只,松油烯-4-醇0.510μg/只,柠檬醛1.102μg/只,百里香0.572 μg/只,薄荷油4.059μg/只;百里香和肉桂醛及柠檬醛与薄荷油两个组合的共毒系数分别为239.8和172.2,其中,肉桂醛和百里香油组合的毒力>200,显示增效作用.结论 肉桂醛是对德国小蠊毒力高的单体化合物,百里香对肉桂醛有明显增效作用,需要进一步探寻百里香和肉桂醛的协同增效规律,为新型无公害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提供实验数据.
-
28种植物粗提物对家蝇毒杀活性的初步筛选
目的 对28种植物提取物的杀蝇活性进行初步筛选,为寻找和开发高效的植物源杀蝇剂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28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家蝇的毒杀活性.结果 通过试验发现蛇莓、牵牛子、白头翁3种的乙醇提取物质具有明显的家蝇毒杀活性,在0.856 g/只的供试剂量下,处理2、6、12、24h后对家蝇的毒杀死亡率均大于85%.结论 蛇莓、白头翁、牵牛子的乙醇粗提物对家蝇具有很好的毒杀活性,可作为植物源农药开发研究.
-
应用甲氧苄氟菊酯防治蚊虫的研究进展
甲氧苄氟菊酯是一种新型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多种害虫具有极高的击倒活性,尤其是蚊虫,同时具有相对高的蒸汽压,对哺乳动物毒性较低.该药不仅适用于现有的防蚊装置如盘蚊香和液体蚊香,也可用于新型的防蚊产品如风扇型汽化器及纸条和树脂网型自然挥发防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