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静脉滴注氯化钾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病例资料患者,女,54岁,因:"阵发性头晕2年余,近12小时加重伴恶心、呕吐."于2012年8月6日入院.该患者12年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头晕,无头痛,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无恶心、呕吐.到当地医院测血压偏高(具体数值不详),口服珍菊降压片1片,好转,之后间断发作,不规律服药治疗.12小时前无诱因的再次出现头晕加重,恶心、呕吐1次.呕吐物为为内容物,量约50ml.胸闷、心悸.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无明显胸痛.急到我院门诊,测血压160/98mmHg,以"高血压"收入院.该患既往有冠心病史14年.胸闷发作时含服麝香保心丸2丸可缓解.入院时查体:BP 150/80mmHg,T 36.6℃,P 88次/分,R 18次/分,神志清,精神软,两肺呼吸音清,心率88次/分,律齐,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口角不歪,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诊断:1.高血压病;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Ⅰ级.入院后予以(氯沙坦钾、拜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倍他乐克、)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控制心室率治疗,(参附、西比灵)等改善脑供血等对症治疗,1天后患者头晕症状好转,入院后查头颅CT检查无异常.TCD:双侧MCA、ACA供血不足.B超:轻度脂肪肝.颈动脉超声:右颈总动脉软斑形成.常规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9.5mmoL/L,血钾3.2mmol/L.2012年8月7日12:30时予以10%氯化钾10ml加入0.9%氯化钠500ml补液中补钾对症治疗,12:45时静滴15分钟,已滴入30ml,患者出现四肢抽搐及口唇颤抖等症状,感胸闷、烦躁不安,立刻给予处理:1.立即停止滴注氯化钾注射液;2.吸氧,3.续生理盐水100m1静脉滴注;3.观察处理后30分钟后症状缓解,停用滴注氯化钾注射液,后予以口服10%氯化钾10ml*3支,后复查血钾正常.上述不适症状未再出现.12天后病人出院.
-
注射用兰索拉唑与10%氯化钾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遵医嘱为膀胱切开取石术后患者静脉滴注0.9%氯化钠100ml+注射用兰索拉唑(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110008)30mg,及5%葡萄糖500ml+10%氯化钾注射液(山东圣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37022261)10ml,注射用兰索拉唑液体输完后继续静脉滴注10%氯化钾注射液液体,液体滴入莫非滴管后见莫非滴管中立即出现白色混浊,立即停药,给予更换输液器,患者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
新型小玻璃安瓿折断法
临床上,护士每天配药时都要折断许多1ml和2ml小玻璃安瓿,因折玻璃安瓿不慎导致护士手指划伤的事件常有发生.徐文珍对76名临床护士锐器伤进行了分析发现因折安瓿导致的玻璃锐器伤占14.5%[1].为避免玻璃划伤手指,常规的方法是用一块无菌纱布包裹安瓿颈部折断,但此法增加了医疗成本.鉴此,将配完药后的空10ml 10%氯化钾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的塑料瓶(中国某有限公司生产)改造后用于折断小玻璃安瓿,多次应用后发现能较好地避免玻璃锐器伤,又节约了医疗成本.现介绍如下.
-
微循环强化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微循环研究
我们应用微循环强化液(山莨菪碱160 mg,丹参注射液10 mL,肝素25 mg,10%氯化钾注射液10 mL,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点每日一次,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治愈率达56.25%,该疗法能有效的改善肝及全身各脏器的微循环状态,使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由治疗前的13.73±0.92,P<0.01.山莨菪碱类药物能与乙酰胆硷产生竞争性对抗,阻断其与胆碱能受体结合影响递质的作用,阻断由于重症肝炎微循环障碍所致病理损害的恶性循环,肝素抑制凝血反应,防止DIC的发生,抑制补体激活,减少免疫复合物形成引起的病理损害,抑制溶组织酶的产生,减少肝细胞坏死,丹参、川嗪活血化淤,降低门静脉系统压力,降低血液粘度,有明显改善微循环的功能.
-
沉淀除扰鲎试验检查氯化钾注射液细菌内毒素
目的:建立氯化钾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探讨沉淀反应排除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凝集反应干扰因素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四苯硼钠与氯化钾的沉淀反应将钾离子沉淀排除后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15批氯化钾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均低于2.5 EU/mL,也可将0.625 EU/mL作为其限值.结论:沉淀反应去除鲎试验干扰因素可扩大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应用范围.
-
利多卡因减轻氯化钾注射液对浅表静脉刺激的临床观察
10%氯化钾注射液是临床上常用的静脉补钾药物,具有刺激性,静脉滴注时常常会造成静脉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疼痛,严重时不得不调慢滴速,甚至终止输液.如何减轻局部疼痛,临床上尚未见报道,我科于2000年1~12月期间,对静脉补钾的患者,在穿刺点及上方沿静脉走向均匀涂擦2%利多卡因,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1065份含氯化钾注射液医嘱分析
目的:为氯化钾注射液的合理使用和提高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处方点评规范实施细则》回顾性分析2014年1-6月1065份含氯化钾注射液的医嘱。结果:医嘱合格率为95%。不合理医嘱占总审核医嘱的5%,主要存在用药途径不合理、溶剂选择不合理、与中药注射剂和其他注射剂存在配伍禁忌以及与少数口服药合用有用药风险等问题。结论:我院对氯化钾注射液等高危药品管理存在缺陷,建立高危药品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和应急预案是规避高危药品用药风险的有效途径。
-
呋塞米注射液与两种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呋塞米注射液在氯化钾注射液和硫酸镁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下,将呋塞米注射液分别与氯化钾注射液和硫酸镁注射液按1:1(V/V)比例配伍后,24 h内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图谱的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银量法分别测定呋塞米与氯化钾的含量.结果:在室温下,24 h内呋塞米与氯化钾的配伍液,其外观、pH值、紫外图谱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而呋塞米与硫酸镁的配伍液有沉淀产生.结论:在室温下24 h内,呋塞米注射液与氯化钾注射液可配伍使用,与硫酸镁注射液则不可配伍使用.
-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致低钾麻痹1例
患者,男,18岁,因纳差、双下肢乏力、肌肉酸痛1 d 于2014年9月16日入院。既往无鼻炎病史,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体格检查示体温(T)37.0℃,血压(BP)100/80 mmHg,神清,精神可,轮椅入病房,查体合作;双下肢肌力2级,双上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减低;双下肢肌肉压痛,生理反射减弱,双上肢生理反射存在,四肢病理反射未引出;余无异常。入院后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4.30×10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1%,血小板352×109/ L,血红蛋白173 g / L;电解质示钾1.50 mmol / L,镁0.72 mmol / L;肾功能示尿酸634.0μmol / L;生化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1 U / 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294 U / L,磷酸肌酸激酶(AKP)3882 U / L;心肌梗死三联示肌红蛋白83.74 ng / mL,肌钙蛋白 I (cTnI)0.41 ng / mL;血清降钙素原(PCT)0.15 ng / mL,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2.63 mg / L;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 e 抗体(抗 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 HBc)均阴性。甲状腺功能全套、甲状旁腺激素均正常;甲胎蛋白(AFP)<1.00 ng / mL,癌胚抗原(CEA)<0.50 ng / mL,糖类抗原19-95.23 U / mL;尿常规 pH =6.5;24 h 尿钾27.2 mmol / 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 波改变。入院诊断为低钾麻痹、横纹肌溶解。予氯化钾缓释片及氯化钾注射液补钾、硫酸镁注射液补镁治疗。次日复查血钾2.9 mmol / L,加安体舒通潴钾治疗。18日双下肢无乏力,复查血钾4.0 mmol / L,血生化全套提示 ALT 65 U / L,AST 205 U / L, AKP 3878 U / L;肌红蛋白308.72 ng / mL,cTnI 0.09 ng / mL,停安体舒通,继续予氯化钾缓释片(2 g / d),增加补液量,加碳酸氢钠促进肌红蛋白排出,并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每支10 mL :50 mg,批号为1104291,下同)100 mg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22日再次出现双下肢乏力加重,查电解质示钾2.90 mmol / L;血生化示 ALT 55 U / L,AST 107 U / L,AKP 2808 U / L,心肌梗死三联示肌红蛋白271.42 ng / mL。补钾治疗调整为氯化钾缓释片2 g,每日2次,同时停用碳酸氢钠和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3日双下肢无乏力,复查血钾3.9 mmol / L,但肝功能示 ALT 80 U / L,AST 199 U / L。25日再次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 mg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2 d 后再次出现双下肢乏力,测血钾2.0 mmol / L,患者饮食可,故钾低考虑药物导致,遂停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给予氯化钾补钾,双下肢乏力很快改善,复测血钾正常后出院。
-
氯化钾和氯化钠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氯化钾注射液与氯化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采用以荧光黄为指示剂的滴定方法[1].在工作中发现此法的滴定终点不明显.现采用以铬酸钾为指示剂的方法和药典法分别对3批样品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表明,两种方法的结果很接近.
-
盐酸曲马多合氯化钾注射液导致1例临床死亡的探讨
通过对盐酸曲马多合氯化钾注射液导致1例临床死亡病例分析,探讨患者死亡与联合用药的关联性,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借鉴和参考.
-
静脉滴注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男,43岁,四肢进行性无力半年,智力减退1月余,医师以"四肢无力待查"收住院.患者于2009年6月23日入院,医生所开的静脉输液为:(1)50 g·L-1葡萄糖注射液500mL+100 g·L-1氯化钾注射液10 mL;(2)9g·L-1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180 mg;(3)9 g·L-1氯化钠注射液500 m+L100 g·L-1氯化钾注射液15 mL.无口服药.
-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过敏、高热1例
患女,41岁,因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收治住院,入院诊断疑为颈部淋巴结炎或颈部淋巴结核.住院当日下午给予9g·L-1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加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静脉滴注,2次/d;50 g·L-1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加维生素C注射液2 g、氯化钾注射液1 g静脉滴注,1次/d.d2继续静脉滴注上述药物,当滴注完9 g·L-1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加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 g时,患者畏寒、发热,体温高达40.3℃.
-
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的药理和临床研究
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混合制剂,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即可满足儿童患者的生理需要、预防电解质紊乱,明显减少补钾疼痛,增加治疗依从性,且适用于高血糖患者.同时,减少配伍时微粒污染、避免输液反应,简化配置过程,节省操作时间,方便临床护理工作.其在临床使用安全性、依从性、临床适应性、质量控制及药物经济学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小规格产品在儿童无痛补钾方面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盐酸左氧氟沙星致低血糖昏迷1例
患者男,78岁,农民,因“反复咳嗽、咳痰、胸闷8年,加重10 d”为主诉于9月1日入住ICU病房。既往患“肺结核”10年,在当地经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已治愈,无“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①查体:体温36.8℃,血压150/90 mmHg。神志清,精神差,口唇轻度紫绀,颈静脉怒张,胸廓呈桶状,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罗音及广泛哮鸣音。心率116次/min,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四肢活动自如,双下肢轻度水肿。辅助检查:查血气分析:pH 7.47、PCO247 mmHg、PO261 mmHg、BE 10.5 mmol/L、HCO334.2 mmol/L、TCO235.6 mmol/L、SO293%;电解质:钾3.9 mmol/L、钠137 mmol/L、氯97 mmol/L、钙2.12 mmol/L;查血常规:WBC11.18×109/L、RBC4.58×1012/L、N82.4%、L17.1%;测空腹血糖:5.2 mmol/L。入院诊断: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②Ⅱ型呼吸衰弱。治疗:积极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镇咳祛痰,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抗生素为(生理盐水100 mL+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0 g静滴1次/12 h、生理盐水100 mL+注射用氨曲南2.0 g静滴1次/12 h)。9月3日患者症状缓解,家属要求转入呼吸内科继续治疗。9月3日15∶00转入我科,应用的抗生素为(生理盐水100 mL+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0 g静滴1次/12 h、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 g静滴1次/d)。9月4日上午10∶00输注5%葡萄糖注射250 mL+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 g,输液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适感,中午患者正常饮食。15∶00患者出现神志模糊,烦躁不安,时有谵妄,心悸,大汗淋漓,无昏迷、手抖、口角歪斜,肢体活动障碍、大小便失禁。当时考虑“①肺性脑病,②急性左心衰竭”。急查血气分析,前脑利钠肽-心衰标志物检查均正常。17∶00出现呼之不应,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全身颤抖。急测血压80/50 mmHg、急查血糖2.1 mmol/L;立即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50%葡萄糖注射液40 mL静推,约10min后症状缓解,患者清醒,测血糖5.8 mmol/L、血压90/60 mmHg;但18∶39分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测血压70/50 mmHg,血糖2.3 mmol/L,再次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推,多巴胺注射液40 mg静推,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多巴胺注射液100 mg静滴,平衡液500 mL+氯化钾注射液10 mL静滴;19∶50分测血糖8.0 mmol/L,血压110/70 mmol/L;继续持续升压、升糖药物应用,测血压15 min/次,血糖1 h/次。血压波动在(100/60-120/70) mmHg之间、血糖波动在(5.0~8.7)mmol/L。9月5日7∶00症状完全消失,测血压120/80 mmHg、血糖6.2 mmol/L。撤掉升糖、升压药物,嘱患者正常饮食,监测随机血糖波动在(5.0~8.0)mmol/L,血压波动在(120/70~130/80)mmHg,停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后未再发生低血糖。
-
口服氯化钾注射液补钾的临床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口服氯化钾注射液补钾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通过对氯化钾注射液的质量标准和氯化钾溶液的质量标准,进行分析与比对,做出总结.结果:氯化钾注射液作为静脉用药剂型,比氯化钾口服溶液剂具有更高的质量保证.结论:在不能配制氯化钾口服溶液医疗机构中,将氯化钾注射液作为临床快速补钾的口服制剂使用,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补钾途径.
-
刺激性药物输液顺序对输液疼痛影响观察
近来,我们采取调整输液顺序的方法减轻刺激性药物引起的疼痛,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112例,均为2012年2月至2012年7月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6 例,男34 例,女22 例;年龄17 ~ 80 岁,平均(55.26±12.67)岁.实验组56 例(为第2 天输液的患者),男38 例,女18 例;年龄20 岁~83岁,平均(53.12±12.10)岁.均输入氯化钾注射液、25%甘露醇注射液、10%果糖注射液、5%氨基酸(18AA) 5% 碳酸氢钠注射液、阿奇霉素注射液、大剂量维生素C注射液等强刺激血管药物.
-
Bp素致过敏性皮疹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0岁,因肺癌脑转移于2000年5月30日入院,进行全脑放疗,放疗反应较重,恶心呕吐明显,全身乏力,嗜睡,给予对症治疗,10%葡萄糖注射液10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5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10%氯化钾注射液10 mL,维生素B 60.3 g,维生素C2.0g,20%脂肪乳250 mL,复方氨基酸250 mL,20%甘露醇250 mL,治疗1月后症状有所减轻,恶心呕吐消失,食欲较前增加,患者既往无过敏史,用药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7月3日加用Bp素100 mg进行治疗,用该药半小时后患者上下肢出现红色皮疹,奇痒,抓挠后成大片状,继而胸背部亦出现皮疹,患者无其它不适.即刻给予拔除液体,肌注苯海拉明20 mg,并静脉给予葡萄糖酸钙10mL,连续使用3天后皮疹消失,停用Bp素后再未出现上述现象.
-
氯丙嗪致低钾麻痹1例
1病例
患者,男,27岁,因胡言乱语,疑人迫害,行为紊乱1年半,加重1周入院。既往身体健康,体格检查正常。精神检查:有言语性幻听,被害妄想及关系妄想明显,情感反应不协调,表情呆板,生活懒散,自知力缺乏。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给予氯丙嗪50mg/天,1周后加量250mg/天,未出现异常反应,饮食好。第10天加至400mg/天,次日,患者晨起去厕所时,突然摔倒,当时考虑患者摔倒是氯丙嗪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所致。回房间后测血压125/75mmHg,且患者感双下肢无力,欲抬不能,无法站立。体格检查:意识清,定向准确。双上肢肌张力及肌力减弱,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减弱。心电图示低钾,STⅡ,Ⅲ, AVF 下降0.3mm,T 波 V2-4 U 波明显。血清钾3.0mmol/L。立即停用氯丙嗪,给予10%氯化钾注射液20ml静滴。10%氯化钾10ml,3次/天,口服。第2天,患者能行走,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心电图正常,复查血钾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