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丙戊酸镁合并碳酸锂降低双相障碍的复发分析

    作者:胡长波;文丽兰

    目的:比较丙戊酸镁合并碳酸锂对双相障碍复发的疗效.方法:对121例临床康复的双相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碳酸锂组合丙戊酸镁组及单用碳酸锂组,合并拥有组65例,单用碳酸锂56例,随访1年半.结果:合并用药有效率90.77%,单用碳酸锂组有效率55.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戊酸镁合并碳酸锂对双相障碍有较好的降低复发作用.

  •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张鹤瀚

    目的 观察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5-12月收治的11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试验组给予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镁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炎性因子.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肿瘤细胞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高于试验组,人血白蛋白(ALB)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可降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改善狂躁及抑郁症状,提高生命质量,用药安全可靠.

  • 丙戊酸镁合用西比灵治疗偏头痛46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春雷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门诊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并非完全明了,目前认为是颅内外神经一血管功能障碍所致.神经内科医师对偏头痛患者大多采用对症治疗,疗效较差.本文通过对46例偏头痛患者采用丙戊酸镁和西比灵治疗,取得明显临床效果.2007年1-11月我院门诊治疗的偏头痛患者86例报告如下.

  • 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

    作者:李予春;李长春;王东平;冯砚国;王世贵

    目的 探讨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镁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用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8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 第8周末,有效率70%,不良反应少且轻.结论 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疗效.

  • 丙戊酸镁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兴奋状态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忠;王立娟;孙玉涛

    目的 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4例有兴奋状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组(合用组)32例,单用抗精神病药组(单用组)32例治疗4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 治疗4周后合用组较单用组的BPRS评分显著降低(t=6.00,P<0.01),治疗显著而快,不良反应少(t=2.80,P<0.01).结论 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状态起效快,疗效好.

  • 喹硫平与丙戊酸镁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胜利;孙丽华;韩雪

    目的:探讨喹硫平对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依从性.方法:将10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喹硫平与丙戊酸镁治疗,疗程为8周.用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喹硫平组BRMS分值明显下降(基线为32±7;第8周5±2);丙戊酸镁组BRMS分值也明显下降(基线为31±7;第8周6±2).喹硫平组与丙戊酸镁组从第2周BRMS分值下降都比较明显,疗效无显著性差异(t=2.875,P>0.05);第8周末喹硫平组临床痊愈率为52%,丙戊酸镁组临床痊愈率为50%,(x2=1.357,P>0.05)未见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在用药早期出现.喹硫平组随着治疗延续而逐渐耐受,临床脱落率为8%,而丙戊酸镁组随着剂量增高而上述症状加重,临床脱落率为18%,两组脱落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喹硫平与丙戊酸镁对双相躁狂发作皆有较好疗效,疗效相当.喹硫平治疗依从性更高.

  • 丙戊酸镁预防治疗躁狂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影;邵晓林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预防治疗躁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8例躁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碳酸锂)和观察组(碳酸锂治疗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每组各34例,治疗2个月,根据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 BRMS)减分率,评估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RMS评分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升高,BRM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丙戊酸镁能够较好地防治躁狂症,并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氯氮平、洛沙平、丙戊酸镁合用致昏迷1例报告

    作者:徐增毅;曾丽红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因"复发疑心重,冲动伤人,睡眠差2月,总病程1年",于2006年1月17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发育良好,营养正常,身高1.68米,体重60 Kg,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定向正确,有关系被害妄想,情感平淡,意志减退,有冲动伤人行为,缺乏自知力.辅助检查:头部CT、脑地形图、心电图、血常规均无异常.

  • 氯氮平、洛沙平、丙戊酸镁合用致昏迷1例报告

    作者:徐增毅;曾丽红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因"复发疑心重,冲动伤人,睡眠差2月,总病程1年",于2006年1月17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发育良好,营养正常,身高1.68米,体重60 Kg,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定向正确,有关系被害妄想,情感平淡,意志减退,有冲动伤人行为,缺乏自知力.辅助检查:头部CT、脑地形图、心电图、血常规均无异常.

  •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疗效

    作者:任鲜卉;申玉勤;丁伯君;邓艳春

    目的 明确临床上多烯磷脂酰胆碱(PPC)联合丙戊酸镁(VPA-Mg)改善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门诊收集的符合要求的42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VPA-Mg联合PPC治疗组(VPA-Mg+PPC组,n=20)和单独使用VPA=Mg组(VPA-Mg组,n=22).观察24周后,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病程、发作类型、月平均发作次数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VPA-Mg+PPC组在访视1与访视4时的平均月发作频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1.1)vs (0.4±0.6),P<0.05];VPA-Mg组在访视1与访视4时的平均月发作频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5±1.4)vs(0.6±0.6),P<0.05],但两组间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A-Mg+PPC组认知评定较VPA-Mg组改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有轻度不良反应及实验室数据异常存在.VPA-Mg组胸闷1例,脱发1例,腹痛1例,谷丙转氨酶偏高2例.VPA-Mg+PPC组在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且改善了伴有肝功能异常的病例.结论 VPA-Mg与PPC联合治疗癫痫患者不仅可以控制癫痫发作,抵抗丙戊酸镁对肝脏方面的不良反应,而且可以明显改善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

  • 丙戊酸镁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疗效观察

    作者:彭红波

    目的:观察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研究组)30例,单用抗精神病药组(对照组)30例,治疗4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 MOA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 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研究组较对照组的MOAS评分显著降低( P<0.01枛疗效显著而快,不良反应少。结论: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疗效肯定,安全性与耐受性好。

  • 丙戊酸镁致脱发一例

    作者:孙振晓;于相芬

    患者女,26岁.少语、少动、忧愁与兴奋、话多等交替发作3年.家族疾病史阴性.病前性格内向,无特殊嗜好,无特殊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患者于3年前因工作环境不适应渐出现少语、少动、闷闷不乐、唉声叹气,自觉活着没意思、处境艰难、度日如年,有时有幻觉、妄想.曾在当地应用舒必利、阿米替林治疗1月,症状缓解.1年前又出现上述部分症状,持续4~5天,未经治疗即缓解;之后间隔10余日又变得兴奋、话多、吹嘘自己、喜欢结交朋友、整日忙碌、做事有头无尾,晚上仅睡3~4 h,持续6~7天后缓解.此后每月均有此症状发作规律,1年内有12个循环发作.患者因又出现抑郁症状,并有自杀念头,于2000年3月24日来本院就诊,给丙戊酸镁(0.8g/d)治疗,病情有所好转.3月31日为进一步治疗而入本院.

  •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于浚玫;白凤凤

    目的:观察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试验组47例。对照组予以口服丙戊酸镁500 mg,qd,按照患者耐受程度,一周后增加剂量为750 mg,q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口服喹硫平初始剂量100 mg,qd,第1~4天每日增加剂量100 mg,qd,第5~7天增加至600 mg,qd,第8~28天增加至800 mg,qd。2组患者均治疗28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狂躁量表( BRMS )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血清总胆红素和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BRMS和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狂躁和抑郁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 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孙福刚;陈雪莲;周海文

    目的 分析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存在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与常规组,各75例.常规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用药前,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用药1、4、8周的PANS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4、8周,两组患者的MO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用药1、4、8周的MOAS评分分别为(7.1±2.0)、(4.5±1.3)和(2.2±0.8)分,均低于常规组的(8.4±2.1)、(6.6±1.8)和(4.0±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采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安全性高,且效果显著,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精神症状,控制攻击行为.

  • 丙戊酸镁治疗摇头丸成瘾复食的临床观察

    作者:火焰;李小琦

    目的 探讨丙戊酸镁治疗摇头丸(MDMA)依赖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20010年1月至20011年5月因摇头丸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治疗的患者.入组的患者采用开放性观察研究12周.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结果 经过丙戊酸镁巩固治疗的有85%没有复食MDMA.治疗12周后SCL-90各因子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55%复食MDMA.不良反应发生无差异.结论 提示戊酸镁治疗摇头丸成瘾疗效好而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对于预防MDMA的复食有一定的作用.

  • 奥卡西平片致血小板减少1例

    作者:李焕芬;陈建华;朱利芳

    病例:患者,女,26岁。因“多疑伴言行紊乱5年余”入院。5年前患者流产后渐起精神失常,分别于2010年8月、2012年10月、2015年3月来我院住院治疗,均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给予“喹硫平片大量0.9 g/日、丙戊酸镁缓释片大量0.5 g/日”为主的药物治疗,症状均能缓解,出院后患者坚持服药期间,生活基本如常人。近1周,出现病情反复,多疑,哭笑无常,家人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15年6月4日将患者强制送入我院,门诊以“精神分裂症”收住院。患者无不适主诉,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及血脂回示:低密度脂蛋白(LDL)1.91 mmol·L-1,降钙素原(PCT)0.113%,肝功、血糖、肾功、电解质、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心肌酶等回示均在正常范围内。入院后给予喹硫平片0.7g/日;考虑患者服用院外服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效果不理想,情绪仍不稳定,可能对丙戊酸镁已耐药,遂换用奥卡西平片(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70114039)0.6 g/日,患者饮食及夜眠可,夜眠较前改善,无不适主诉,6月10日将用奥卡西平片加至0.9/日,6月16日复查血常规,血小板(PLT)27.4×109·L-1,达到危急值。即刻二次复查血常规 PLT 25.4×109·L-1,查看患者,无不适主诉,全身皮肤正常,无出血点及紫斑,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临床药师认为可能是奥卡西平的血液毒性所致,建议暂停使用奥卡西平,临床医生采纳,并给予小檗胺片112 mg/日、利可君片60 mg/日对症处理,6月19日复查血常规回示:PLT 51.0×109·L-1,6月21日血小板较前明显升高:PLT 77.1×109·L-1。6月25日 PLT 103.0×109·L-1,已恢复正常值范围。

  • HPLC-MS/MS测定血浆中的丙戊酸镁及其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作者:张娟红;王荣;谢华;张军莉;贾正平;王娟;费改顺;李文斌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丙戊酸镁的方法,并用于大鼠药动学研究.方法 采用Shim-pack XR-ODS柱(3.0 mm×75 mm),柱温25℃,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B为甲醇,洗脱梯度为0~1.0 min 80%B,80%B平衡1.0~5.0 min;流速0.4 mL·min-1;用正离子电喷雾电离源,多反应方式检测,丙戊酸镁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312.4→m/z102.2.血浆样品用甲醇沉淀蛋白后进样.结果 丙戊酸镁在6.25~400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59,低定量限为6.25 ng·mL-1.加样回收率94.88%~97.62%,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2%.丙戊酸镁缓释片起效慢,作用力维持时间比丙戊酸镁片长.结论 该方法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丙戊酸镁药动学研究.

  • 活血化瘀药物脑安胶囊对丙戊酸镁药动学影响的研究

    作者:于香安;周素琴;骆勤;蔡怀友;鞠洋

    目的考察活血化瘀药物脑安胶囊对治疗癫痫药物丙戊酸镁(VPA-Mg)的药动学影响.方法设计了自身对照双周期试验的方法,以实验兔单用丙戊酸镁片(单用组)及合用丙戊酸镁片+脑安胶囊(合用组)后,用TDx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比较其药动学参数.结果合用组所有的药动学参数均优于单用组(P<0.05),生物利用度单用组:合用组为1:1.57.结论活血化瘀药物脑安胶囊对治疗癫痫药物丙戊酸镁片的吸收有显著的协同、促进作用.

  • 利培酮与丙戊酸镁联合治疗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海霞;周海平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丙戊酸镁联合治疗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流浪精神分裂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培酮与丙戊酸镁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先使用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2周,然后改为口服氟哌啶醇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定量表(schizophrenia cognition rating scale,SCoRS)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采用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各时点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各时点的SCo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椎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与丙戊酸镁联合治疗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丙戊酸镁与氯硝西泮联合治疗躁狂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华明;杨姝;马佳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与氯硝西泮联合治疗躁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躁狂症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8例患者给予丙戊酸镁联合氯硝西泮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碳酸锂治疗;治疗结束后,使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ech-rafaelsen,BRMS)评定药物起效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的BRMS评分值、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BRMS评分为(1.61±1.3)分,2周后为(12.2±1.3)分,与对照组的(17.2±1.5)、(14.6±1.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为(9.8±2.0)分,6周后为(7.1±1.2)分,与对照组的(12.9±2.1)、(10.3±2.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4.2%(32/38),对照组为78.1%(25/32),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嗜睡4例,恶心1例,对照组患者嗜睡8例,恶心1例,增重2例,食欲下降1例,心电图异常1例,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丙戊酸镁联合氯硝西泮治疗躁狂症的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144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