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精神科约束保护病人技术

    作者:刘欣荣;王群;陶春兰

    <精神卫生法>是促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约束保护病人技术是一项规范的精神科特殊护理操作与技术,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捆绑技术,它包含护理工作人员许多的知识、技术、临床工作经验,它也含有一定的医疗风险.

  • 精神科医务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认知调查

    作者:朱文标;陈策;郑丽丹;蔡子耀

    目的 调查温州市精神科医务人员对精神卫生法及精神卫生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 选取我市1家精神专科医院147名精神科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参考2010年原卫生部办公厅指定的问卷自制的一份精神卫生知识调查评估问卷;分析问卷的回答正确情况,并从性别、学历、年龄、工作地点、职称、执业类型、是否参加过相关工作或培训及工作年限等方面分析影响精神科医务人员相关知识认知率的因素.结果 医务人员精神卫生一般知识正确率达到93.20%,精神卫生相关纪念日正确率低,仅有86.39%.年龄、学历、执业类型、工作年限等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精神科医务人员对于精神卫生法及精神卫生知识的认知率总体情况良好,但要加强精神疾病发生原因和预防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开展相关培训,有助于认知率的提高.

  • 自愿住院原则对精神专科医院服务模式的影响

    作者:孙晓花;赵刚;宋海东;骆名进;刘影

    目前非自愿住院治疗在我国精神专科医院中普遍存在,但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精神障碍患者的入院治疗应落实自愿原则。本文结合目前精神障碍患者入院治疗的新要求,对精神专科医院在落实精神卫生法自愿原则方面提出建议,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精神卫生工作需求。

  • 浅议精神卫生法规定的非自愿诊治原则

    作者:周光涛;秦明传;张昌保

    #《精神卫生法》对精神障碍的诊断、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为主,非自愿原则为辅。医疗机构准确把握非自愿原则的适用范围,对于更好地落实自愿原则、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尤其重要,也是防范侵权风险的重要内涵。

  • 精神卫生人才在机遇之中谋发展

    作者:王文强

    作为一名精神卫生工作者,笔者对案例中所展示的情况与问题深有同感。
      随着2013年5月1日《精神卫生法》的正式实施,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进入了一个法治的时代。近十余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投入,从大力改善各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工作条件、配齐应有的专科设备、解决历史欠账问题入手,以项目带动工作,培养人才,建立机制,广泛宣传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知识等。精神卫生服务的供需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精神卫生事业迎来了历史上好的发展时期,而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也空前高涨,这就自然而然产生了新的供需矛盾。就像本案例中医生与护士、高年资与低年资医生所遇到的问题一样,精神卫生事业如何在机遇到来之时求发展,在困难时期求生存和求提高,从服务提供方--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人才建设角度,笔者也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 多管齐下解决精神卫生人才缺乏问题

    作者:刘金同

    本案例所涉及的精神卫生人才缺乏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虽然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以及《精神卫生法》中均强调了精神卫生人才培养和加强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如何贯彻实施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精神科医生无奈中的坚守

    作者:婧文

    从刚过去的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可以看出,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保障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细细分析,精神卫生领域医疗资源的缺乏,已日益成为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
      数据显示,虽然我国疾病总负担中精神疾病排在首位,但我国注册的精神科医生只有2万余人,每10万人口仅有精神科医生1.5人,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15人。精神卫生专门人才的匮乏,从长远来看既不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卫生需求,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也不利于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稳健发展,为国民的精神卫生健康提供有力保障。鉴于种种问题所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到,要大力培养与培训精神卫生专业人才,扩大对专门人才的医学教育规模,加强对在岗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要加强精神专科的医疗、护理及康复的专业人才培养。近期出台的《精神卫生法》也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精神卫生专门人才的培养,维护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精神卫生专业队伍建设。

  • 精神卫生法如何成为反歧视利器?

    作者:潘多拉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精神卫生工作进入法制化管理时代.有关专家认为,精神卫生法对精神卫生领域的反歧视做出了明确规定,依法严格执行这些规定,精神卫生法将成为反歧视的利器.长期以来,精神卫生领域的歧视现象屡见不鲜,一句有意无意的"某某是精神病",实际上包含着习焉不察的歧视意味.

  • 论精神障碍患者强制医疗中的小限制原则

    作者:陈绍辉

    小限制原则作为英关法中的一项宪法原则,强调政府对个人权利的干预或限制应选择侵害程度小或限制性小的手段.具体到对精神障碍患者的非自愿治疗,则要求只有在没有其他限制性更小的替代措施时,方可对患者采取非自愿治疗,并确保患者能够在小限制的环境下接受治疗.作为《保护精神病患者和改善精神保健的原则》所认可的一项基本原则,小限制原则对我国精神医疗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应将该原则作为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入院和治疗的基本准则.

  • 精神卫生法对精神专科医院投诉性信访工作的影响分析

    作者:谢飞

    目的: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实施前后精神专科医院信访投诉的内容构成变化情况,提出相应处理对策,提高信访接待满意度和办结率,降低信访投诉量及重访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收集的上海某三级精神专科医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实施前(2008年至2011年,共958例)与实施后(2013年5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共418例)的信访接待资料共1376例,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实施前后,医院投诉性信访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仍然是服务态度问题,分别占39.67%、30.38%;投诉的部门重点是门诊部,分别占46.45%、49.28%;但投诉内容、部门以及主要原因构成比发生了较明显地变化。结论总结分析信访投诉内容构成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做好信访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 《精神卫生法》实施后精神病人长期住院原因调查

    作者:罗丽新;廖湘交;谢志妹;洪二郎;常凤坤;李立群;高帅;康思思;李宏斌;崔红梅;廖敬良

    目的:了解《精神卫生法》实施后精神病人长期住院的原因。方法统计2013年5月1日和2014年1月1日两个时点在本院普通精神科住院的精神病人总数和住院超过1年的病人数;并随机选择2014年1月1日在本院普通精神科病房住院超过1年的370名合作患者,采用自编长期住院原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2013年5月1日和2014年1月1日在本院普通精神科住院的精神病人总数分别为1170人和1157人;住院超过1年的人数分别为1033人和1042人。精神病人长期住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出不出院无所谓”(34.1%)、“不会照顾自己”(28.1%)、“担心出院后再发病”(20.3%)、“病未治好不能出院”(19.5%)和认为“住院比出院后单独生活条件好”(18.4%)等。客观因素主要是“家人不同意”(64.6%)、“没有经济来源”(54.1%)、“没有房子住”(38.6%)、“没有监护人”(21.6%)、“医院(医生)不同意”(20.5%)和“街道领导不同意”(18.4%)等。知道国家出台了《精神卫生法》的只有34.6%;知道《精神卫生法》主要内容的仅占8.4%;认为《精神卫生法》对自己“没有好处”和“不知道”有没有好处的患者高达70.8%;小部分患者认为对自己“有一点好处”(27%);认为“有很大好处”的仅占2.2%。结论精神病人长期住院的主要原因受主客观多因素影响。

  • 《精神卫生法》背景下心理咨询师法律认知的现状分析

    作者:张演善;肖蓉;赵静波;杨雪岭;张小远

    目的:了解我国在《精神卫生法》施行后,心理咨询师的法律认知状况。方法:对100名心理咨询师,采用自编“心理咨询师法律认知状况调查问卷”,从心理咨询师对法律知识的认知态度、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法律风险事件发生频率3个维度,探究心理咨询师法律认知现状。结果:80.0%的受访者对法律知识的学习较为重视,但受过相关培训的只占35.0%,网络仍是主要的学习途径。受访者的法律知识测评平均得分为(63.7±11.6)(满分100),其中从业时间≤10年的受访者比>10年得分更高(P<0.05),受过培训(35.0%)的受访者比未受过培训(65.0%)的得分更高(P<0.05);受访者对“不得从事心理治疗与精神障碍诊断”、“心理危机干预涉及来访者隐私”、“咨询协议的签订”及“非法行医的后果”等答对率较低,反映相应的法律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在法律风险事件发生频率上,“心理危机干预与上报”、“为来访者作心理疾病的诊断”及“为疑似抑郁症患者提供咨询”等发生频率较高。结论:目前心理咨询师的法律认知态度较积极,但自身对法律知识掌握程度有待提高,部分法律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较高需引起重视。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写在《精神卫生法》即将实施之际

    作者:于欣

    《精神卫生法》自1985年提上立法议题,直至2012年10月获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1],历时27年,其间的辗转曲折,想必多个经手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即使非亲历者,单单把产出的十六七个版本拿过来细细比较,也会是一件既学术又有趣的事情.在长达二十余年的立法过程中,精神卫生立法的基本原则也在进行着微妙的变化,从呼吁改善精神卫生从业人员待遇,到强化重性精神病的管理,再到今天的"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这中间的丝丝嬗变,既反映了我国政治文明、社会生态环境的变迁,也反映了民众权利意识的高涨,以及民众舆论与立法者的互动关系.与几十年前几个专家搭个班子,住进招待所闭门"造法",造好的"草案"只给"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呈上的做法截然不同,今天的立法几乎是在老百姓的眼皮底下进行.不同意见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放大成"汹涌的民意",直接影响到立法者的取舍.

  • 中国精神卫生立法进程回顾

    作者:谢斌

    本文围绕中国新出台的精神卫生法究竟是有所创新还是因循守旧的问题,通过分三阶段回顾立法的曲折历史,概括分析了这部法律立法思想和有关制度设计的形成过程,并对其中一些规定背后的观点交锋以及法律实施后可能带来的影响作了简要介绍,旨在为精神卫生相关立法研究和法律在实施中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 精神障碍者的依法诊疗与权利保护

    作者:孙东东

    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这部孕育了27年的法律终于诞生.全法七章八十五条,其中核心的内容为以下四点:(1)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方针,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提高治疗、康复水平;(2)切实保障精神障碍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其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严格设置非自愿住院治疗的条件和程序.

  • 依法依规执业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约束保护效果的影响

    作者:徐彬;沈念红;常洁;张月;王东虎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的回顾性调查,总结分析在我国精神卫生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及《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的实施,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约束保护护理管理质量及约束情况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规范精神科约束保护的流程及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传统常规的约束保护护理措施(对照组)和严格按照精神卫生法及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评审标准执行的约束保护护理措施的落实(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措施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约束保护的医嘱正确执行合格率、护理程序应用合格率、护理记录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约束率、平均每人次约束时间、平均每人约束次数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约束保护的医嘱正确执行合格率、护理程序应用合格率、护理记录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约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P<0.05);两组平均每人次约束时间、平均每人约束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是7.92,47.88;P<0.05)。结论精神卫生法及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评审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精神科住院患者约束保护的临床护理管理质量,降低约束率,降低平均每人次约束时间及平均每人约束次数。

  •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潜在法律问题及对策

    作者:马继红;徐毓璟

    随着我国法制的健全,人们法律意识的强化,精神科患者的人权、知情权、隐私权等被重视和关注,以往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行为惯例和传统做法是否合法,需要进一步被确认.<精神卫生法>历经十余年的反复审议,尚未通过.2002年9月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举证倒置,让临床精神科护理工作者以审慎的态度审视工作中遇到的潜在法律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大限度的维护医院和患者的利益.

  • 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推动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作者:耿开文;丁玮;崔素芳

    目的: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积极推动等级医院评审工作.方法:(1)建立组织机构:质控办公室、等级医院评审办公室.(2)内审、管理评审部分人员从等级医院评审办中推荐产生,这样使得大部分内审、管理者评审有医学背景,内审、管理者评审是对不合格和潜在的不合格,制定的预防纠正措施就更切合各个部门的医疗实际.同时推荐的内审员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医院的中层干部岗位,他们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对单位的人员情况、设施状况、亟待解决的问题都十分清楚,便于开展工作.(3)采取认证公司组织培训、利用每月的"互助大讲堂"、聘请资深培训师做连续培训、举办等级医院评审知识竞赛等多种途径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组织全员参与.(4)编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记录文件,编写文件后由质控办、等级医院评审办共同审核,提出存在问题,上院长办公会后终决定.结果:在基础设施改造、内设科室整合、医疗服务增长等诸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很大程度地推动了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结论: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等级医院评审工作有机结合是关键;领导重视、全员积极参与是动力;建立组织机构、定期学习培训是保障.

  • 83名探视者对精神科非自愿住院患者诊治权益的认知情况调查

    作者:赵春海;王瑛;李立青

    目的:了解精神科非自愿住院患者的探视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有关精神障碍诊、住、治、出等权利保障的认知状况.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关于精神障碍诊治权利保障的有关条款,自行设计7项调查条目对探视非自愿住院患者的来访人士83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分类统计分析.结果:83名被调查者的7项总体正确率为38.04%,其中学历、常住地、知识来源和学习主动性对正确率有明显的影响(P<0.05).结论:精神障碍诊治权利相关知识的宣传有待增强,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引导相关人员学习精神障碍诊治法规选择专题讲座、专业报刊等方式,提高其法律修养,保障精神障碍者合法权益.

  • 学习《精神卫生法》促进社会心理健康

    作者:刘鑫伟;韩月月

    《精神卫生法》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对社会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社工协会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社会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前不久在京召开专家研讨会,学习解读《精神卫生法》,共商社会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会议当天,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心天教授、团中央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研究办刘国海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张焰主任、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格桑泽仁主任、武警警种学院军事心理学教研室雷榕主任、历彦军副教授、华北石油精神康复医院黄敬院长、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栏目特约专家张久祥教授及栏目制片人特派代表朱玉营记者,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代表吴希霓经理,社会心理援助工作者都江老师、王贺春博士,以及会议组织单位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总干事周华兵、社会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林平光、心境阳光心理援助工作站主任杨刚等近30名业界代表济济一堂,共同学习《精神卫生法》,研讨社会心理工作的新发展.

134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