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摇椅弓结合小平导矫治成年人深覆牙合的体会
目的 探讨打开成年人深覆牙合的有效办法.方法 在22例成年人深覆牙合患者的常规直丝弓矫正器上采用摇椅弓结合小平导联合治疗成人深覆牙合,比较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结果 治疗后SNA、ANB、OB、OJ均有减少,SNB有所增加(P<0.05),面部下1/3比例增加,有效地打开了咬合.结论 摇椅弓结合小平导矫治成年人深覆牙合是一种快速、高效、稳定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链状橡皮圈在打开咬合中的应用
本文在矫治成人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上前牙间隙的过程中联合应用摇椅弓和链状橡皮圈,可以快速打开咬合,同时关闭间隙,缩短矫治时间,简化矫治程序,方便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上颌斜面导板联合NITI摇椅弓在矫治安氏Ⅱ类-分类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NITI摇椅弓结合固定斜面导板矫治深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深覆牙合超过Ⅱ度的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NITI摇椅弓矫治深覆,观察组患者采用NITI摇椅弓结合固定斜面导板矫治深覆,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测量X线头影,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ANB、OB以及OJ均不同程度地下降,而ANS-Me和N-Me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但观察组升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NITI摇椅弓结合固定斜面导板矫治深覆疗效确切,可增加打开深覆合效率.
-
矫治性可摘局部义齿在牙列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矫治性可摘局部义齿的效果.方法 采用矫治性活动义齿治疗中青年重度深覆牙合患者36例,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2例患者放弃治疗,其余34例患者均解除了重度深覆牙合,后牙完全接触.结论 矫治性可摘局部义齿对中青年重度深覆牙合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小型平面导板矫治深覆牙合的临床应用
深覆牙合是临床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型,是因上下牙弓和(或)上下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引起的[1],产生于生长发育期诸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机制主要是因前、后牙槽高度不协调所致的一种牙颌畸形[2]。由于深覆牙合形成的机制较为复杂,影响矫治结果的因素较多,常导致治疗难度大,疗程长、易复发,因而其治疗成为困扰口腔正畸医生的难题。由于前牙深覆牙合,正畸治疗开始时下颌前牙常无法粘结矫治器或矫治器易脱落,使得正畸医生不得不分两步进行正畸治疗,给医生和患者都增加了负担。我们通过在正畸治疗开始时戴用小型固定平面导板(简称平导)尽早打开咬合的方法,明显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矫治效果。
-
牙痛引起半侧肢体麻木1例
患者,女,52岁,因上下前牙反复疼痛及右侧上下肢体麻木、无力半年,于2001年4月23日来我科就诊.追问病史,半年前,患者上下前牙反复疼痛,遇冷热刺激痛,曾有夜间疼痛史.同时右侧上下肢体出现麻木、无力,逐渐不能下田劳动.曾在外地诊为颈椎病、脑供血不足等.应用中西药治疗均不见好转.检查,血压正常,右手握力较左手差.神经病理反射未引出.面部无肿胀,右眶下压痛(±).开口度正常,前牙呈深覆牙合、深覆盖.
-
平面导板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前牙深覆(牙合)
作者采用平面导板(简称平导)配合Edgewise矫治技术,矫治前牙深覆牙合,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咬肌锻炼治疗习惯性颞下颌关节脱位
自1994年至1998年,作者对30例习惯性颞下颌关节脱位(TMJHD)患者行咬肌锻炼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58.5岁。其中无牙颌患者11例,深覆牙合9例,单侧偏嚼习惯者4例,开口过大且无明显牙合因素者5例,1例原因未确定。所有患者均无面瘫发生。就诊时病期均在1个月以上,长达5年。发病频率一般每日1~3次,多可达7次。 2.咬肌锻炼方法:首先必须排除TMJ炎症存在,就位活动义齿,舌尖舔上腭,下颌处于息止颌位;再将双手置于双侧面部,使拇指位于咬肌区,余4指指腹放在颞部,勿加压按摩,目的是感知锻炼时双侧肌肉收缩情况,以保证双侧咬合力均衡。然后尽可能使下颌处于正中关系位,上下颌牙齿保持相对静止,空咬牙30~60次,每秒钟1次,觉疲劳酸痛后停止。注意双侧咬合力要均衡、适中,锻炼完毕可辅以TMJ及周围肌肉按摩数下,以减轻酸痛感,亦或小开口运动数下以松驰咬合肌群。平时的开口度应限制在2cm以内。每日锻炼3次,主要在早晨起床后、午饭后及晚上临睡前进行。每疗程为3个月。
-
矫治性修复深覆牙合前牙缺失的临床体会
重度深覆上前牙缺失,临床较为多见,其病因为上前牙缺失后随年龄的增长下前牙逐渐伸长,间隙变小或后牙过早缺失未能及时修复,磨牙症等各种因素使上下切牙失去正常的倾斜度,导致间垂直距离变小,形成上下前牙的深覆,严重者下前牙咬在腭侧牙龈上形成深痕,造成牙龈肿胀,易出血,骨组织吸收,牙齿松动,脱落以致整个口颌系统的改变,临床常见上颌前突式双颌前突,开唇露齿,在此情况下给修复工作造成很大困难,部分病例经调磨可采用固定修复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有的患者经调磨后仍不能获得基托的理想厚度,使基托过薄,易折断,使修复失败,根据这种情况,我们采用先矫治深覆颌,利用平导压低下前牙,升高后牙,防止深覆的继续发展,获得一定的间隙,应用铸造腭面托舌背板与混合基托进行修复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
不锈钢摇椅形弓丝对双尖牙区应力大小的影响
口腔正畸过程中,摇椅形弓丝常用于解决深覆牙合的问题,通过压低前牙,伸长后牙打开咬合。有的医师认为镍钛丝摇椅弓效果不明显,提倡应用不锈钢丝摇椅弓[1]。本实验探讨不同S pee曲线深度的情况下,不同尺寸及深度的不锈钢摇椅形弓丝对双尖牙区应力大小的影响。
-
直丝弓技术结合平面导板矫治前牙深覆牙合
目的:矫正前牙深覆(牙合),是固定矫治过程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这里用平面导板结合直丝弓固定矫治前牙深覆(牙合)进行临床探讨.方法:53例前牙深覆(牙合)者早期全天戴用上颌平面导板结合直丝弓技术矫治.结果:53例病例完全打开咬合解除深覆(牙合).结论:早期利用上颌平面导板,有利于打开咬合.
-
传统方法与BiteTurbo治疗深覆牙合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传统方法和 bite turbo 打开前牙咬牙合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40例在该院进行矫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并伴有前牙深覆牙合,均分为二组,第一组使用上颌平面导板打开咬牙合,第二组使用 Bite Turbo 打开咬牙合,比较临床操作时间和打开咬牙合所需时间。结果:40例深覆牙合患者均矫正,两组矫治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操作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上二种方法打开前牙深覆牙合均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但使用 Bite Turbo 更节约临床操作时间。
-
稳定性颌垫治疗非深覆颌颞颌关节紊乱病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稳定性颌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中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非深覆颌颞下颌关节紊乱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给予稳定颌板治疗,治疗中每半月复诊一次,治疗期限为半年,治疗后每月复诊一次,随访半年,并行关节常规检查并拍x线片,并行颞下颌关节核磁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21例弹响患者中15例(71.42%)弹响完全消失,17例疼痛患者中13例(76.47%)疼痛消失,11例张口受限患者中7例(63.63%)转为正常。结论:稳定性颌垫对治疗非深覆颌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疗效。
-
正畸治疗配合的前牙金属烤瓷冠桥修复
对严重错位的前牙、严重的牙轴倾斜的前牙、Ⅲ°深覆牙合等等受身条件限制的病人单纯地用金瓷冠桥修复往往难以达到美观要求,必须正畸治疗配合的金瓷冠桥修复才能达到临床治疗效果,2000-06~2004-06收治26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
深覆牙合患者上前牙全瓷冠修复的变异设计
目的:探讨深覆牙合患者全瓷冠修复采用舌隆突上边缘的变异设计的合理性.方法:选取36例前牙深覆牙合患者的60颗上前牙进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修复体舌侧边缘位于舌隆突上,6个月后根据改良USPHS标准复查全瓷冠.结果:全瓷冠修复后6个月,96.67%的全瓷冠在全冠完整性、边缘密合、边缘着色、颜色、外形、继发龋、牙龈等指标达到A级计分.结论:深覆牙合患者上前牙全瓷冠舌隆突上边缘的变异设计符合临床要求.
-
恒牙期前牙Ⅲ度深覆盖深覆牙合的拔牙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伴有上颌骨前突或牙列拥挤的恒牙期前牙Ⅲ度深覆盖深覆牙合方丝弓拔牙矫治的疗效.方法 对12例伴有上颌骨前突或牙列拥挤的恒牙期前牙Ⅲ度深覆盖深覆牙合患者,采用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部分患者加戴平面导板以解除深覆牙合,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头影测量及模型分析.结果 12例患者治疗后覆盖覆牙合均达到正常,SNA减小1.6°,NP-FH增加1.5°,差异有显著性,NA-PA平均减少4.4°,ANB减小1.8°,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下颌Spee曲线与上颌补偿曲线明显整平.结论 本法矫治效果良好,深覆牙合的矫治是获得良好支抗控制的前提.
-
下颌第三磨牙错位萌出致TMD 1例报告
近年来牙合因素已愈来愈受到重视,这些因素包括:牙尖早接触,严重锁牙合,深覆牙合等,明显因阻生智引起TMD的临床报道较少见,现将我科门诊1例报道如下.
-
前牙切角缺损制备
前牙切角缺损修复一直是口腔治疗中的难点.临床多采用针钉固位,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因易引起医源性牙髓疾患而使修复失败.笔者自1996年起对门诊119例前牙切角缺损患者采用唇腭面制备洞型,光固化复合树脂一次性修复.术后6~12个月复查,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介绍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门诊患者,男54例,女65例,年龄15~64岁,中切牙78颗,侧切牙56颗,共计134颗.大部分为外伤或龋病造成的上颌前牙切角缺扣,均为活髓牙,无牙髓炎症状,未经任何治疗.适应证:①前牙切角缺损,活髓,无自发痛、激发痛,仅有轻微冷热敏感;②患牙无松动;③颌前突,深覆牙合均可修复.1.2 修复方法去净龋腐质,无基釉,在唇面根据缺损大小,距缺损边缘2~4mm处用金钢砂车针,制备一与边缘平行的深约1mm的沟槽,沟槽与缺损间的唇面,用金钢砂车针磨粗糙,腭侧也根据缺损大小制备大小合适的鸠尾,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一次性修复.1.3 结果 6~12个月近期随访复查,成功114颗.修复物无脱落或松动,外形与色泽符合美观要求;修复牙无感觉过敏或并发急、慢性牙髓炎、尖周炎.反之为失败,失败20颗.2 讨论本组失败病例,主要原因有:(1)调牙合不够;(2)病人用前牙咬硬物;(3)缺损已贴近牙髓盖髓或垫底不全以及充填不密合,继发牙髓炎及尖周炎.本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减少了病人就诊次数,缩短了疗程,又保持了牙髓活力,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式.
-
上中切牙种植修复后3种受载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目的:研究上中切牙种植修复后在3种载荷时的应力分布特点。方法运用软件 Proe构建种植体、基台、基台螺丝、左正中切牙冠、松质骨、皮质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ANSYS workbench中施以不同部位静态载荷,分析其应力分布。结果应力分布云图显示:切对切咬合时应力峰值位于基台螺丝,其余2种载荷应力峰值均位于牙冠。深覆牙合时牙冠上的应力峰值远大于正常咬牙合时牙冠上的应力峰值。3种载荷骨皮质应力均明显大于骨松质。皮质骨中应力又主要集中在种植体颈部周围。载荷点及颈缘是应力集中区。结论建立上中切牙种植修复的各部件模型,并分析在3种载荷时的应力分布,情况与临床相符,为今后前牙种植修复提供参考。
-
摇椅形唇弓在深覆牙合矫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摇椅形唇弓在AngleⅡ类错牙合深覆牙合患者矫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AngleⅡ类错牙 合患者27例,均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器矫治,应用摇椅形唇弓打开咬合,对其矫治前及咬合打开时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对比.结果 所有患者经4~7个月的矫治,平均5.3个月,咬合打开,牙弓得到整平.结论 摇椅形唇弓能有效矫治深覆牙合.
关键词: 摇椅形唇弓 深覆牙合 打开咬合 AngleⅡ类错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