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影响产物结晶和晶粒粒度的因素
从生物陶瓷发展历史看,生物惰性陶瓷和合金一样,较早进入生物材料领域,其基础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技术都较成熟[1].与生物惰性陶瓷相比,生物活性陶瓷具有更强的优势,而且发展更快,在某些领域已逐步开始替代生物惰性材料.
-
生物相容性Fe3O4@SiO2纳米粒子的合成及性能
背景:Fe3O4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磁学特性,SiO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有望成为靶向治疗的载体.目的: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生物相容性的Fe3O4@SiO2纳米粒子.方法:首先,以FeCl3@6H2O、FeCl2@4H2O、油酸、氨水等为原料,采用一壶化学共沉淀法合成油酸修饰的疏水性Fe3O4纳米粒子.随后,将油酸包裹的Fe3O4纳米粒子分散于环己烷中,然后将Triton-X100、正己醇及水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上述溶液,形成稳定的反相微乳液;在反相微乳液中,以氨水为催化剂,使正硅酸四乙酯水解、缩合,从而获得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结果与结论:①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显示:采用一壶化学沉淀法合成的Fe3O4具有尖晶石结构,平均粒径约为3.5 nm;微乳液法能将SiO2成功包覆于Fe3O4表面,形成平均粒径为40 nm的均一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②磁性能分析显示:Fe3O4纳米粒子包裹后饱和磁化强度下降,但包裹前后矫顽力趋于零,均显示超顺磁性.③MTT结果显示纳米粒子与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共培养24 h时Fe3O4@SiO2组吸光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细胞培养48,72 h,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经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的Fe3O4@SiO2纳米粒子是一种优良的生物材料,其具有稳定、易分散及超顺磁性等特性.
-
聚乙二醇-6000/Fe_3O_4磁流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目的:制备聚乙二醇(PEG)-6000/Fe_3O_4磁流体并表征其性质.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PEG-6000/Fe_3O_4磁流体,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测定仪、振动样品磁强计、红外分光光度计等来表征磁流体纳米粒的性质.结果:制得的Fe_3O_4磁流体表面成功包裹了PEG;平均粒径为(10±6)nm;饱和磁化强度为76.22 emu·g~(-1),顺磁性良好;24h的沉降率为16.8%;纳米粒中铁的含量为69.3%.结论:Fe_3O_4磁流体经PEG包裹后不但其分散性能得到改善,且磁性保持良好.
关键词: Fe_3O_4磁流体 聚乙二醇-6000 化学共沉淀法 制备 性质 -
生物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对内皮祖细胞定向引导的体外研究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由左旋多巴包裹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合成磁性纳米粒子之后使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活化左旋多巴表面的羧基官能团,与特定的核酸适配子上的氨基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构建具有核酸适配子与左旋多巴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检测(FT-IR)、粒径分析(SEM)、磁性能测定(VSM)等检测方法对磁性纳米粒子制备的各个阶段进行检测,并将改性磁性纳米粒子与内皮祖细胞(EPCs)共混培养,评价磁性纳米粒子的细胞相容性以及磁性纳米粒子与EPCs短时间的结合效果,并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评价改性磁性纳米粒子对EPCs的定向引导效果.结果表明,制备的改性后磁性纳米粒子有良好的磁响应性,并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短时间对EPCs具有较好的结合作用,初步实现了在体外动态环境下对EPCs的定向引导.
-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磁流体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水基纳米磁流体,利用激光散射粒度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振动磁强计等手段表征磁流体,结果显示制得的磁流体主要成分为Fe3O4,颗粒成球形,粒径为50纳米左右,PDI=0.13,且粒度分布较窄,具有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36.37em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