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谨防药物中毒性耳聋

    作者:赵守琴

    一旦听力丧失,即使停止用药也难以恢复.因此使用耳毒性药物时请注意,一定要密切观察耳鸣、眩晕等早期症状,一旦发现应及早停药.什么是药物中毒性耳聋?许多药物或化学制剂具有耳毒性,由这些药物或化学制剂所导致的听力损失,称之为药物中毒性耳聋.药物毒性破坏的不是外耳和中耳的声音传导系统(不是传导性耳聋),而是感知声音重要又脆弱的部位耳蜗毛细胞.毛细胞是听觉神经的末梢感受器.耳毒性药物专门伤害毛细胞,让人感受不到外界的声音.这种耳聋属于“感音神经性耳聋”.

  • 高内涵筛选技术应用于药物毒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毅

    高内涵筛选技术(HCS)是基于高效新药筛选需求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基于活细胞、多参数、低成本、高通量及高灵敏度优点,能够快速实现对化合物多种生物活性及毒性的早期快速检测,并且对药物毒理机制研究提供帮助,是药物细胞毒理学研究优秀的技术手段。目前,HCS 已用于多种靶器官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神经毒性等的检测以及毒理学分子机制的研究。

  • MDR-TB患者采用不同化疗方案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转归研究

    作者:李凤丽;阚晓红;李琦;张云玲;李东方;周云;姜雯;华小果;胡成洋;潘敏;张秀军

    目的 比较应用不同耐多药结核病化疗方案后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转归的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就诊的(包括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并接受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02例.将研究对象按照入组时间排序连续随机分配为化疗方案一组(54例)和方案二组(48例).方案一:3Clr-Z-Am-Mfx+ XY/3Clr-Z-Am3-Mfx+XY/12Clr-Z-Mfx+XY;方案二:3Z-Am-Lfx+ XY/3Z-Am3-Lfx+XY/18Z-Lfx+XY.其中:Clr:克拉霉素,Z:吡嗪酰胺,Am: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Lfx:左氧氟沙星,Mfx:莫西沙星;XY:指根据患者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及其耐受情况选择的2种敏感药物(可依次选择:Pto:丙硫异烟胺,PAS:对氨基水杨酸钠,E:盐酸乙胺丁醇).观察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方案一组和方案二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59.3%(32/54)和64.6% (3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1,P=0.581).两种方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36/54)和62.5%(3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1,P=0.815).方案一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居前3位的是胃肠道反应(41.7%,15/36)、单纯性尿酸升高(41.7%,15/36)、血液系统影响(25.0%,9/36);方案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居前3位的是胃肠道反应(36.7%,11/30)、单纯性尿酸升高(33.3%,10/30)、肝功能损伤(20.0%,6/30).方案一组有12例(22.2%)患者出现QT间期延长,方案二组有3例(6.3%)患者出现;两种方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97,P=0.046).方案一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未发生者治疗依从率分别为83.3%(30/36)和88.9%(16/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P=0.892);方案二组患者治疗依从率分别为83.3%(25/30)和88.9%(16/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916).方案一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未发生者治疗成功率分别为55.6%(20/36)和66.7%(12/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61,P=0.433);方案二组患者则分别为60.0%(18/30)和72.2%(1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4,P=0.391).结论 两种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均良好,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成功率均无影响.

  •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治疗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反应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李运葵;何金戈;李婷;吴建林

    目的 了解接受免费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ixed-dose Combination,FDC)治疗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出现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频率和主要表现,探索发生ADR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订和完善抗结核药物ADR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连续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抽签的形式抽取四川省9个县(区)作为研究现场,对2014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登记并接受国家免费FDC治疗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开展抗结核药物ADR监测.共纳入1261例患者,年龄15~92岁,平均年龄(48.00±16.76)岁,其中15~19岁组49例,20~29岁组198例,30~39岁组129例,40~49岁组292例,50~59岁组232例,≥60岁组361例;纳入患者中体质量≥50 kg有932例,<50kg有329例.采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261例患者中,抗结核药物ADR总的发生率为55.75%(703/1261).其中15~19岁组ADR的发生率为48.98%(24/49),20~29岁组为46.46%(92/198),30~39岁组为57.36%(74/129),40~49岁组为56.85%(166/292),50~59岁组为61.64%(143/232),≥60岁组为56.51%(204/361);经趋势卡方检验,各年龄组ADR的发生率呈现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x2趋势=5.54,P=0.019).体质量≥50 kg组ADR发生率为48.71%(454/932);体质量<50kg组达75.68%(249/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70,P=0.000).按发生ADR的系统或器官分类,发生率高的是消化系统(35.05%,442/1261),其中肝损伤100例,发生率为7.93%;其次是运动系统(12.45%,157/1261);泌尿、呼吸循环系统ADR发生率低,分别为0.63%(8/1261)和0.24%(3/1261).ADR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在治疗的第1~2个月高,以后逐渐下降,第1个月ADR发生率为26.65% (336/1261),第2个月为17.29% (218/1261),第3个月为5.47% (69/1261),疗程的后3个月(4~6个月)ADR发生率都低于5%.结论 四川省接受免费FDC治疗的初治肺结核患者ADR总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及涉及器官系统、发生时间分布复杂多样,应积极预防抗结核药物ADR的发生,以保证规范化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完成.

  • 含环丝氨酸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敬;荆玮;陈维;郭茹;韩喜琴;吴琍敏;杨光旭;杨坤云;陈聪;蒋凛;蔡春葵;窦志;刁丽娟;潘洪秋;王建云;杜斐斐;王黎霞;李仁忠;初乃惠

    目的 分析含环丝氨酸(Cs)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全国11家单位纳入全球基金第五轮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符合选例标准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2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化治疗方案,即:6PZA-Am(Cm)-Lfx(Mfx)-Pto-Cs/18PZA-Lfx(Mfx)-Pto-Cs;替代方案:PAS替代Pto,Cm替代Am,Mfx替代Lfx(PZA:吡嗪酰胺;Am:阿米卡星;Cm:卷曲霉素;Lfx:左氧氟沙星;Mfx:莫西沙星;Pto:丙硫异烟胺;Cs:环丝氨酸;PAS:对氨基水杨酸钠).收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严重程度、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处理方法及预后,并判定其与药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623例研究对象中有316例(50.7%)发生至少一种药物不良反应,36例(5.8%)患者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停服药物或者更改治疗方案.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高尿酸血症(22.8%,142/623)和肝功能异常(18.8%,117/623);出现与Cs很可能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或精神症状者有27例(4.3%),发生时间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3(2,6)个月,对患者进行停用Cs或心理辅导等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 应用含Cs的标准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或精神症状与Cs有关,在对患者使用含Cs方案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其中枢神经系统或精神系统症状.

  • 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

    作者:郭存炳;李辉;郑淑兰

    目的 评价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河南省许昌市结核病防治所结核内科收治的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一服用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组(简称“A组”,79例)和单一服用利可君片治疗组(简称“B组”,79例),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改善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减少症相关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白细胞减少症改善总有效率[94.44% (68/72)]、外周血WBC值[(5.12±0.76)×109/L]均明显高于B组[72.97%(54/74)和(4.09±1.02)×109/L](x2=10.14,P=0.021;t=4.38,P=0.017);治疗后A组和B组外周血WBC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3.26±1.02)×109/L和(3.18±0.82)×109/L](t=5.79,P=0.010;t=4.15,P=0.018).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的头晕[8.33%(6/72),9.46%(7/74)]、低热[2.78%(2/72),2.70%o(2/74)]、乏力[5.56%(4/72),4.05%(3/74)]等主要症状较治疗前[27.78%(20/72),28.38%(21/74);15.28%(11/72),16.22%(12/74);40.28%(29/72),41.89%(31/74)]均有明显改善(x2 =12.34,P=0.008;x2 =12.09,P=0.008;x2=8.83,P=0.011;x2 =8.16,P=0.010;x2=17.26,P=0.020;x2=18.09,P=0.020);但两组患者间治疗后的头晕、低热、乏力等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43,P=0.437;x2=2.62,P=0.406;x2=1.95,P=0.410).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83.33%(60/72)]与B组患者[86.49%(64/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3,P=0.382).结论 参芪十一味颗粒可有效改善抗结核药物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减少白细胞减少引起的症状,安全性较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五酯胶囊防治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作者:肖健强;邓笑媚

    目的观察五酯胶囊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防治效果.方法初治肺结核179例,给予2HRZS(E)/4~10HR抗结核治疗,治疗组96例,全程加服五酯胶囊;对照组83例,全程加服葡醛内酯.结果治疗组出现肝损害7例(7.3%),其中HBsAg阳性患者出现肝损害5例(11.4%);对照组出现肝损害32例(38.6%),其中HBsAg阳性患者出现肝损害20例(52.6%).两组差异显著(P<0.01).HBsAg、HBeAg阳性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更容易受损害.结论五酯胶囊在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是有效的,尤其是HBsAg阳性的结核病患者.

  • 阿米卡星和卷曲霉素在耐多药结核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对比分析

    作者:任斐;许优;党丽云;武延琴;马进宝;郑思思

    目的 对阿米卡星和卷曲霉素在耐多药结核病(MDR-TB)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及对治疗的影响进行观察并进行对比分析,为注射类二线抗结核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市胸科医院确诊并使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满1年的MDR-TB患者112例,根据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的使用情况分为阿米卡星组(43例)和卷曲霉素组(69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末及1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和病变吸收好转率,两组患者听力下降、耳鸣、肾损伤、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对治疗的影响.结果 阿米卡星和卷曲霉素两组患者治疗后的6个月末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65.1%(28/43)和82.6%(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P<0.05);12个月末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69.8%(30/43)和82.6%(57/69),6个月末、12个月末病变吸收好转率分别为53.5%(23/43)和60.9%(42/69),65.1%(28/43)和71.0%(49/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52、0.59、0.43,P值均>0.05).阿米卡星和卷曲霉素两组患者听力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20.9%(9/43)和5.8%(4/69)、低钾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7%(2/43)和30.4%(21/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53、10.79,P值均<0.05);耳鸣发生率分别为46.5%(20/43)和30.4%(21/69),肾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7%(2/43)和10.1%(7/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95、1.08,P值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5%(26/43)和53.6%(3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0,P>0.05).两组均无重度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轻度不良反应分别占65.4%(17/26)和81.1%(3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9,P>0.05).阿米卡星组和卷曲霉素组4个月内不良反应导致药物停用的发生率分别为20.9%(9/43)和5.8%(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P<0.05).结论 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从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方面考虑,MDR-TB的治疗中建议优先选择卷曲霉素.

  • 联苯双酯、葡醛内酯防治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评价

    作者:曲延文;于淑丽

    目的评价联苯双酯、葡醛内酯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 124例住院HBsAg(+)初治浸润型肺结核随机分为两组,均以2HRZE(S)/4HR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于强化期加用联苯双酯、葡醛内酯.结果治疗组53例,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增高9例(17.0%);对照组71例,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增高25例(35.2%),两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住院HBsAg(-)初治浸润型肺结核116例,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增高10例(8.6%).结论 HBsAg(+)病例接受抗结核治疗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联苯双酯、葡醛内酯只对部分药物性肝损害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而药物过敏反应可能在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中起一定作用.

  • 648例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慧;田芝奥;吴霞

    回顾性分析2015年如皋市符合纳入标准的648例新发结核病患者结核性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 reactions,ADR)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所有患者资料[患者一年来所有的结核病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医嘱单,病史资料,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均由结核科医师提供.研究发现,648例患者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者317例(48.9%),其中120例发生2种及2种以上不良反应,共计519例次.多见的不良反应为尿酸增高(42.4%,220/519),肝损伤(15.0%,78/519)及胃肠道反应(13.5%,70/519).在抗结核药物中,吡嗪酰胺引起的不良反应高(49.9%,259/519),其次是利福平(16.6%,86/519);其中207例(65.3%)发生在强化期,110例(34.7%)发生在巩固期.78例(24.6%)患者因不良反应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其中17例(5.4%)因严重不良反应中断治疗.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高龄(β=1.18,Wald x2=63.27,P<0.001,OR=3.25,95%CI=2.43~4.35)、肝病史(β=1.62,Wald x2=22.51,P<0.001,OR=5.03,95%CI=2.58~ 9.81)、糖尿病病史(β=1.85,Wald x2=29.48,P<0.001,OR=6.37,95%CI=3.26~12.42)、饮酒史(β=1.39,Wald x2=17.69,P<0.001,OR=1.39,95%CI=2.10~7.66)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故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医生应熟知常见的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患者对结核病防治知识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宣传教育,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够及时处理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

  • 慢性肾脏病并发结核病患者行CT和MRI增强检查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作者:金弢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并发结核病(或疑似结核病)和肺癌患者越来越多,在接受CT或MRI增强检查时会出现一些特殊的不良反应,需要临床医生引起重视.CT增强检查需要使用含碘对比剂,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对比剂肾病,对比剂肾病可防可治,选择合适的对比剂品种和剂量,停用肾毒性药物并在增强检查前后进行水化治疗可大程度地减少慢性肾脏病等高危人群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MRI增强检查需使用钆对比剂,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肾原性系统性纤维化,肾原性系统性纤维化可防难治;对于慢性肾脏病处于4、5期的患者、急性肾损伤或正在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钆对比剂.

  • 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及期望

    作者:雷建平

    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过敏反应)的诊断仍然是结核病临床和实验室工作者的难题.药物超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范畴,公认超敏反应类型分为4型.包括Ⅰ型超敏反应或通常所说的过敏反应(anaphylaxis),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溶解型(cytolytic type)或细胞毒型(cytotoxic type)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Ⅲ型超敏反应(immune complex hypersensitivity)亦称免疫复合物病,Ⅳ型超敏反应也称延缓型超敏反应(delayed hypersensitivity).超敏反应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相关细胞因子检测、特异性抗药抗体检测、药物刺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特异性浆细胞检测、特异性T淋巴细胞检测、过敏相关基因检测等.期待我们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在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研究领域着手系统的、基础的及临床应用的多中心的研究,不久的将来形成新的诊断药物过敏反应实验室检查金标准.

  • 化疗患者的护理

    作者:张裕英;赖初松

    笔者所在的县医院没有放疗设备,为了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其生存期,主要靠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化疗药物毒性大,浓度高时会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如果化疗药物外渗,则会使其皮肤溃烂.

  • 呼吸道感染药物的毒性研究

    作者:孔英

    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疾病,主要是指普通感冒、咽炎、扁桃体炎、急性鼻窦炎、中耳炎、喉炎.超过80%的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抗生素在呼吸道感染中得到较多的使用.抗生素在中国的疾病治疗中较为常见,虽然抗生素对病毒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药物毒性,该文从对抗生素的药物毒性角度,分析呼吸道感染中抗生素的使用问题.

  • 服药并非咽下那么简单

    作者:田蕊

    生病了需要吃药,可是,你知道正确的吃药时间吗?面对种类多样的药品,说明书过于复杂,医生讲的又太笼统,你是否依然是一头雾水?那么,来听听专家的讲解.“一日三次”不是三餐后现在很多药物都是每日三次服用,为了方便,很多患者会在每日三餐后吃药,但这样的服药方式是错误的.医生处方上的“Tid”,指的是“每日三次”,其准确的意思是将每天平均分成三等份,也就是每8小时一次.如果按照惯常的做法随三餐间隔服药,会造成白天体内药物浓度高,晚上浓度低,体内药物浓度波动过大不利于治疗,还可能导致药物毒性增加.

  • 中药可破解细菌耐药

    作者:刘以轩

    细菌生物膜是人类健康的强大"敌人",近年来医学界对细菌生物膜往往采取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方法治疗,即用一种药物破坏细菌生物膜,另一种药物则进入细菌生物膜内杀灭细菌,但是抗生素的给药剂量却很难控制.用药剂量低,不能完全去除细菌生物膜内的细菌,会诱导菌株的耐药性,但是提高抗生素的用量又会增加药物毒性.为了解决抗生素用药的两难境地,医学界开始把眼光转向了中医中药.

  • 中医经皮给药与中药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作者:袁久荣;王爱武;荆淑红;袁浩

    中医经皮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施于患处或相应穴位,药力直达病所,发挥药效,达到相应治疗目的.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不受胃肠道酶、消化液、pH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提高生物利用度,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维持稳定而持久的血药浓度,提高疗效,减少给药次数等.

  • 麻黄的透皮吸收与白芥子促透皮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云淑;罗艳梅;潘琦

    透皮给药系统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的破坏,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提高疗效,减少给药次数,给药方便.目前,选用传统中药制剂(散剂、硬膏剂等)以传统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症有较多报道[1],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为止咳平喘药的体外经皮渗透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为筛选有效中药,以现代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研制治疗常见多发病咳喘症的新型制剂,本实验选取止咳平喘常用中药麻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根据临床报道的常用处方将其配以白芥子以观察后者是否具有促透皮吸收作用.其中游离麻黄生物碱属脂溶性,且分子量小(具挥发性)符合透皮吸收条件,白芥子含有的白芥子甙在芥子酶及水的作用下水解为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白芥子油),具有刺鼻的辛辣味及刺激作用,能使皮肤发红、温暖,甚至发泡.从而破坏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促药渗透,但未有在离本皮肤上的促透皮作用的研究报道

  • 对《黄帝内经》月节律理论的科学性探索——通过对中药马钱子、黄连毒性的观察,验证《黄帝内经》月节律理论的科学性

    作者:王敏;金春玉;毛军;郑杨

    目的:通过对中药马钱子、黄连的毒性随朔、望月节律呈周期性波动的观察,以期验证《黄帝内经》月节律理论的客观存在性及科学性,为"择时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用中药马钱子、黄连煎液按"低比稀释法"配制药液,并依寇氏法求出朔、望日马钱子及黄连的LD50.结果:马钱子的LD50朔日组高,望日组低,两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黄连的LD50朔日组低,望日组高,两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药毒性有朔、望月节律现象的存在.

  • 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学文

    目的:研究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肝损伤方面的特点,观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06年-08年两年入选观察病例130例,按登记序号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观察组64例.两组病例均采用"2HRZE(S)/4HR"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66例,全疗程加服护肝片;对照组64例,全疗程加服葡醛内脂片.结果治疗组出现肝损害ALT增高4例(6.06%),HBsAg阳性患者有肝损害者3例(4.55%);对照组出现肝损害ALT增高25例(39.06%),HBsAg阳性患者有肝损害者12例(1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BsAg阳性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更容易受损害.结论护肝片在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中可以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特别是对HBsAg阳性的结核病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852 条记录 1/43 页 « 12345678...424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