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心室局部功能的进展
超声斑点追踪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原理为超声成像过程中入射超声波与心肌组织之间发生散射、反射等作用而在图像上形成"斑点"回声,心肌组织中含有众多均匀分布的斑点回声,也称为自然声学标志,每个斑点的大小约为20~40像素,其位置随着心肌的运动而发生改变,通过追踪这些与心肌组织同步运动的自然声学标志可以获得心动周期中心肌组织的运动信息[1].在二维超声图像上勾画出感兴趣区心肌节段后,室壁运动追踪软件可以逐帧追踪心动周期中声学斑点的运动轨迹,通过定量分析获取心肌的运动信息[2].由于心肌运动的三维性,目前人们正在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研究心脏各节段的运动,以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心脏的运动状况.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前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变化的研究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通过改善冠状动脉的全面血运重建,改善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因此,定量分析左心室梗死区局部收缩功能,对判断CABG手术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不依赖于对心脏形状进行几何假设,能更准确地评价左心室局部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技术在CABG中的应用价值.
-
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疾病左心室局部功能
目的:探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PW-DTI)技术速度指标在定量评价冠状动脉疾病(CAD)左心室局部收缩、舒张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CAD组47例,正常对照组3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231支冠脉分为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采用PW-DTI技术检测左心室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侧壁以及后间隔各基底段和中间段共计12个节段的瞬时心肌运动速度,即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并计算Em/Am比值.结果:轻度狭窄组冠脉对应节段的Am高于正常组(P<0.05),两组之间的Sm、Em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度狭窄组部分对应节段的Sm、Em、Am与正常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所有对应节段的Sm、Em、Am与正常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W-DTI技术通过定量检测室壁运动速度,能够客观地反应左心室局部收缩、舒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