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及其受体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

    作者:钱华;赵燕;周易;臧丽丽;邹淑花

    目的 探讨行促排卵治疗患者血清和卵泡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I,IGF-I)及卵丘颗粒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GF-IR) mRNA的水平与卵母细胞成熟的关系. 方法 选择32例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患者,收集取卵日静脉血、卵泡液及卵丘颗粒细胞,并记录卵母细胞成熟度.检测血清及卵泡液中IGF-I的水平及卵丘颗粒细胞IGF-IR mRNA的表达量. 结果 血清IGF-I水平/获卵数与卵泡液IGF-I水平呈正相关;MII期卵母细胞的卵泡液IGF-I水平高于MI期,MII期卵母细胞卵丘颗粒细胞IGF-IR mRNA相对表达量约为MI期的3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卵泡液中IGF-I可促进颗粒细胞IGF-IR mRNA的表达,二者可能协同促进卵母细胞成熟.血清IGF-I水平/获卵数可能对卵母细胞成熟有预测作用.

  • IGF-Ⅰ对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蓝旭;刘雪梅;葛宝丰;许建中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对培养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代谢的影响.方法体外单层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实验组以10,100,200ng/ml IGF-I作用细胞2、4、6天,对照组不加IGF-Ⅰ作用培养细胞.检测细胞DNA及基质中糖醛酸含量.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在100ng/ml IGF-I作用下细胞周期亚时相.结果 IGF-Ⅰ在10~100ng/ml浓度范围内,对培养软骨细胞增殖和代谢有促进作用,以100ng/ml浓度作用效果佳.细胞周期分析,实验组DNA合成前期(GI期)较对照组缩短.结论 IGF-Ⅰ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与代谢,且通过缩短细胞GI期而缩短细胞周期.

  • 中药增骨丸对去卵巢大鼠骨髓IGF-1和IL-1β的影响

    作者:李宁;谢兴文;宋敏;张晓刚;宋鹏程

    目的:探讨去卵巢后大鼠骨髓上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及中药增骨丸对其影响.方法:将48只8个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乙烯雌酚组及3种不同浓度的增骨丸组.每组8只.正常组仅摘除一段肠系膜,其余5组均做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1周开始给药,连续用药90 d后取右侧股骨,剔净软组织,截取1.5 cm,用1 ml PBS液将骨髓冲入DEPC处理过的试管中备用.分别测定骨髓中IGF-1和IL-1β的含量.结果:卵巢切除后大鼠骨髓上清中IGF-1的含量明显降低,而IL-1β的含量明显增高.经过雌激素及中药治疗能明显增高卵巢切除所致的IGF-1的降低,抑制IL-1β的增高,且其作用与剂量有关系.结论:增骨丸通过增加IGF-1的表达和降低IL-1β的表达而发挥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心脏的作用

    作者:丁延峰;何瑞荣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GF-I)是属于胰岛素家族的一种多肽.它可促进心脏生长发育,增强心脏功能,参与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和心肌细胞凋亡等病理过程.本文对心脏的IGF-I来源及其受体、IGF-I的心脏效应及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IGF-I对心脏疾病(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等)的防治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肝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含量及与肝功能的关系

    作者:曾颖玲;叶晓光;于宪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 方法各型肝炎患者113例,对照组30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GF-I含量,同时检测有关肝功能指标. 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患者血清IGF-I含量分别为637.6±178.3 ng/ml、458.6±276.4 ng/ml、601.7±276.8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16.1±109.1 ng/ml (p<0.001).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患者血清IGF-I含量为224.5±168.2 ng/ml 和120.5±94.4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GF-I含量与部分肝功能指标相关(p<0.05). 结论检测IGF-I对估计慢性肝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与透明质酸对人关节软骨细胞的作用

    作者:黄建荣;李卫平;沈慧勇;李建华;宋卫东;刘尚礼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透明质酸(HA)联合培养对人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关节软骨细胞,分4组,分别为对照组、IGF-I组、HA组和IGF-I+HA组.加入不同浓度的IGF-I、HA、IGF-I和HA,用四氮甲基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从第4代开始,用IGF-I和HA联合培养,通过电镜观察、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和软骨蛋白聚糖(aggrecan)免疫组化及RT-PCR判断联合培养第8代软骨细胞表型的变化.自然传代的第6代细胞为对照组.结果 IGF-I在10μg/L浓度时即可明显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当IGF-I浓度为50μg/L时,其促增殖作用达大值.单独应用不同浓度的HA对人关节软骨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不明显.联合应用IGF-I与HA对软骨细胞的增殖具有协同效应并使促增殖作用时间后延.IGF-I和HA联合培养的第8代细胞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分泌小泡;RT-PCR显示Ⅱ型胶原mRNA表达阳性而Ⅰ型胶原mRNA表达阴性;甲苯胺蓝染色显示细胞质内有大量的紫色异染颗粒;Ⅱ型胶原和aggrecan免疫组化见92%的细胞染色呈阳性或强阳性,平均灰度分别为85.92±9.71和116.23±16.69.而对照组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05.12±12.20和135.68±10.65,二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IGF-I明显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HA对软骨细胞的增殖无影响;二者联合培养促增殖能力更强,并且能有效地保持软骨细胞表型的稳定.

  • IGF-I与IGFBP-3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小利;高昕;刘晗;陈琳凤;王燕庆;赵鸿梅

    目的 探讨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BP-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辽宁省人民医院的113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结直肠癌(CRC)组,良性对照(N-CRC)组为同期37例结直肠良性病患者,健康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为同期76名健康体检者.对CRC组进行了有/无淋巴转移(M-CRC/NM-CRC)分亚组和TNM分期.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IGF-I、IGFBP-3含量并计算其比值.两组间采用SNK检验,不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 在IGF-I浓度方面,NC、N-CRC、CRC组间呈小幅递减趋势,M-CRC与NM-CR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43,P=0.559),T4期低于T1+T2期、T3期(F=6.279,P=0.003).IGFBP-3浓度方面,CRC组(3.13 ±1.57)μg/ml与N-CRC组(3.42 ±1.32)μ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4,P=0.09),但CRC组显著低于NC组(4.62 ±1.10)μg/ml(F=10.88,P=0.001),M-CRC亚组高于NM-CRC亚组(F=4.44,P<0.05).IGF-I/IGFBP-3比值方面,CRC组为48.85 ±29.14显著高于N-CRC 组(42.38 ±12.58)(F=5.05,P=0.02)和NC 组(42.46 ±16.24)(F=5.68,P=0.02).IGF-I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3(95% CI 0.56~0.70),诊断价值较低,以102.5作为IGF-I诊断临界值时灵敏度为85.8%,特异度为40.7%;IGFBP-3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72 (95%CI 0.64~0.78),诊断价值中等,以3.33作为IGFBP-3诊断临界值时灵敏度为78.8%,特异度为62.8%.结论 IGF-I和IGFBP-3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均呈低表达,同时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

  • 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IGF-I,IGF-I受体mRNA的表达

    作者:范子荣;杨冬华;覃汉荣;黄纯炽;徐重;邱庆林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及其受体(IGF-I R)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DNA-RNA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肝癌(n=30)和癌旁肝组织中IGF-I,IGF-I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在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IGF-I的表达率分别为40.0%和50.0%,IGF-I受体的表达率分别为46.7%和53.3%;IGF-I,IGF-I受体在分化较差的癌细胞和不典型增生肝细胞中表达为明显. 结论 IGF-I和IGF-I受体可能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IGF-I,IGF-I受体mRNA的表达

    作者:范子荣;杨冬华;覃汉荣;黄纯炽;徐重;邱庆林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及其受体(IGF-I R)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DNA-RNA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肝癌(n=30)和癌旁肝组织中IGF-I,IGF-I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在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IGF-I的表达率分别为40.0%和50.0%,IGF-I受体的表达率分别为46.7%和53.3%;IGF-I,IGF-I受体在分化较差的癌细胞和不典型增生肝细胞中表达为明显. 结论 IGF-I和IGF-I受体可能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阮义生;王勇;鲁爱华;胡小秀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对T2DM患者血浆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F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中性胰岛素(NPH)治疗组,比较两组在治疗0,3,6,12个月时血浆HbA1c、FIGF-1、IGFBP-1、VEGF浓度及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次数.结果 甘精胰岛素治疗组HbA1c、VEGF在治疗后6、12个月与NPH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GFBP-1在治疗后3、6、12个月明显低于NPH治疗组(P<0.05);两组FIGF-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NPH比较,甘精胰岛素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增加患者血浆VEGF,降低IGFBP-1,对FIGF-1无影响.

  •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对术后早期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周龙翔;饶雷平;徐军;吴忠新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对短期手术预后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择期行结直肠癌手术的71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葡萄糖组36例和禁食组35例.葡萄糖组患者术前晚22点开始禁食,术前3 h口服12.5%的葡萄糖溶液400 ml,禁食组患者术前常规禁食8~12 h.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内毒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血糖、血胰岛素水平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第1、 3、 7天葡萄糖组患者的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低于禁食组(P<0.05);术后第1天葡萄糖组患者的IGF-I水平明显高于禁食组(P<0.05);葡萄糖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禁食组(P<0.05);葡萄糖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禁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有效改善了手术预后及肠黏膜屏障功能,且可缩短禁食时间,减轻患者不适,值得临床推广.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生长抑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液中水平变化的研究

    作者:高燕勤;胡玲;蒋木平;赵国华;孙兰虎;陈吉庆;何祖蕙;陈荣华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GF-I)、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极期和恢复期血液中的变化;探讨IGF-I、SS在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正常对照组、HIE极期、恢复期血浆SS的水平.(2)用免疫放射分析(IRMA)测定上述标本血清中IGF-I的水平.结果 (1)HIE极期、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IGF-I、SS水平有显著差异(F=78.7, P<0.01; H=33.3,P<0.01),HIE极期IGF-I、SS水平下降,恢复期IGF-I、SS水平升高.(2)HIE轻、中、重度组间IGF-I、SS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F=3.38,P<0.05;H=6.46,P<0.05),病情越重,IGF-I、SS水平越低.结论 (1)HIE极期IGF-I、SS水平下降,恢复期IGF-I、SS水平升高,提示IGF-I、SS在HIE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2)HIE时IGF-I、SS水平下降程度与疾病轻重程度有关.IGF-I、SS检测对临床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可能具有指导意义并可作为病情恢复与否的一个监测指标.

  • 婴儿配方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水平

    作者:肖昕;Kewitz G Bauer;K、Versmold H

    目的肠道摄入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能促进肠粘膜细胞的增殖和增加双糖酶的活性。本研究旨在确定和比较婴儿配方奶、鲜牛奶和人乳的IGF-I含量。方法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5种水解蛋白质配方奶、5种非水解蛋白质配方奶、2种鲜牛奶和15份人乳中的IGF-I水平。结果人乳的IGF-I含量高,为(0.61±0.28)nmol/L,其次是鲜牛奶为(0.23±0.09和0.27±0.11)nmol/L;非水解蛋白质配方奶的含量仅为(0.08±0.03)~(0.16±0.01)nmol/L,而水解蛋白质配方奶的IGF-I含量在可测范围之下(<0.02 nmol/L)。结论母乳含丰富的IGF-I,可能对新生儿和婴儿胃肠道的生长发育有利。婴儿配方奶中的IGF-I含量明显低于鲜牛奶的IGF-I含量,表明制造配方奶的加工程序(尤其蛋白质的水解过程)可破坏IGF-I结构,使其活性和功能丧失。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抑制小鼠耳蜗毛细胞凋亡

    作者:陈冬;李永新;韩德民

    目的 利用耳蜗基底膜离体培养技术建立庆大霉素(gentamicin,GM)损伤模型,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小鼠耳蜗毛细胞(hair cell,HC)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取新生小鼠耳蜗基底膜,在分别含有预先制备的培养液(A组),含有GM 0.5 mmol/L(B组),含有GM 0.5 mmol/L和IGF-1 1 ng/ml(C组),GM 0.5 mmol/L和IGF-1 10 ng/ml(D组),GM 0.5 mmol/L和IGF-1 50 ng/ml(E组),GM0.5 mmol/L和IGF-1 100 ng/ml(F组)的培养液中离体培养后制作耳蜗铺片.利用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Iabeling,TUNEL)结合活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抗体为标记物多重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耳蜗HC的凋亡情况.结果 耳蜗铺片观察显示A组各转及各组顶转未发现TUNEL染色阳性的凋亡HC.C、D、E、F各组耳蜗底转和中转HC的TUNEL染色阳性HC数较B组减少(P<0.05),其中以D组减少为明显.活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抗体标记和TUNEL染色阳性的耳蜗HC凋亡的部位不完全重合.结论 GM可诱导离体培养的小鼠耳蜗HC凋亡的发生.应用IGF-1能够通过抑制其凋亡作用,在特定浓度达到佳效果.半胱氨酸蛋白酶-3活化参与耳蜗HC凋亡过程.

  • 间歇缺氧对幼龄大鼠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侯瑾;闫静;康全清

    目的 利用间歇缺氧条件下饲养的幼龄大鼠研究间歇缺氧与生长发育迟滞的关系.方法 设计制造自动控制环境低氧装置,实现可控的间歇低氧.选取24只25日龄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轻、重度缺氧组.对照组正常喂养;其他两组饲养于间歇低氧箱内,每天循环间歇缺氧8h,共35 d.根据预实验的结果确定间歇低氧的浓度和频度,使轻度组动物每小时发生低氧事件6次,平均低血氧饱和度降至0.853;重度组动物每小时发生低氧事件24次,平均低血氧饱和度降至0.776.实验前后均测量体质量及身长,并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3表达水平.结果 3组大鼠实验前后身长和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前各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35 d后,对照组、轻度缺氧组和重度缺氧组血清中IGF-1((-x)±s,下同)分别为(60.0±18.5)ng/ml、(40.6±9.9) ng/ml和(13.1±8.6)ng/ml,F=25.840,P<0.01;IGFBP-3分别为(1.93±0.23) μg/ml、(1.39±0.30) μg/ml和(0.90±0.21) μg/ml,F=33.92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IGF-1及IGFBP-3水平随着缺氧程度加重而降低(P值均<0.05).结论 模拟儿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缺氧程度的间歇缺氧幼龄大鼠模型尚未引起大鼠体格发育迟缓,但造成大鼠血清中IGF-1、IGFBP-3水平下 降并随着缺氧程度加重及血氧饱和度降低而降低.

  • IGFs与雌孕激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颖;张爱群;魏丽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IGFs)由IGF及其受体、IGF结合蛋白(IGF binding protein,IGFBPs)及IGFBPs的水解酶组成[1].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调控IGFs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分化及病理变化.

  • 克仑特罗对大鼠肝细胞氮代谢及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郑元林;韩正康;陈杰;艾晓杰;刘根桃

    目的探讨克仑特罗(Cl)调节大鼠肝细胞物质代谢及药理学机制.方法测定Cl(1×10-6 mol·L-1)对大鼠原代肝细胞培养液尿素氮水平以及肝细胞3H-亮氨酸参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活性的影响.结果 Cl使培养液尿素氮浓度下降25.51%(P<0.05);使肝细胞3H-亮氨酸参入量增加23.35%(P<0.05);增加肝细胞产生IGF-I的趋势(P>0.05);使肝细胞G6PDH活性下降45.22%(P<0.05).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Pro)对Cl的上述作用均有阻断作用.结论 Cl可增强大鼠肝细胞氮素保留和蛋白质合成,以及抑制肝细胞G6PDH活性而具有调节机体物质代谢的药理学效应.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性基因导人系统的体外和体内导人瘤谱

    作者:任常春;李锦军;赵瑞姣;姚明;田培坤;顾健人

    目的通过研究E5基因导入系统的体外、体内基因导入瘤谱,建成一个平台技术:一个基因导入系统可用于多种肿瘤的基因治疗.方法应用E5基因导入系统在体外、体内转移报告基因到IGF I R阳性的多种肿瘤细胞与裸小鼠皮下肿瘤.结果 E5基因导人系统在体外转移报告基因到富于IGF I R的5种肿瘤细胞,在体内将报告基因转移到IGF I R阳性裸小鼠皮下肿瘤,其导入率与IGF I 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而体外、体内均不能将报告基因导人到IGF I R阴性的肿瘤细胞和裸小鼠皮下肿瘤.结论 E5基因导入系统具有相对的靶向性与广谱性,在临床基因治疗研究和应用中具有潜在的价值.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赵红;汪承亚;陈家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揭示它含有6个外显子,成熟的IGF-I含有B、C、A、D 4个功能区,和IGF-I受体相结合可发挥其促有丝分裂、促进生长分化及胰岛素样代谢效应,IGF-I生物学活性受IGF-I受体及IGF-I结合蛋白调节.文中还进一步阐述了IGF-I的临床意义,如临床治疗生长激素(GH)获得性抵抗、GH不敏感综合征等生长障碍、糖尿病、极度胰岛素抵抗、骨质疏松和肾脏疾病等.

  • 母血、脐带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关系

    作者:段丽红;张靖霄;赵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又称生长素介质,它是生长激素诱导靶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促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因其化学结构与胰岛素类似,所以称为IGF-I,具有胰岛素样作用.IGF-I可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刺激糖原异生和糖酵解,促进糖原、蛋白质和脂肪合成,抑制蛋白质和脂肪分解,降低血游离脂肪酸和氨基酸的浓度,从而促进骨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增殖;IGF-I还可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分化,能刺激DNA合成和细胞复制,诱导Go期静止状态的细胞进入G1期,推动细胞经历各个细胞周期,IGF-I还能激活RNA聚合酶,促进非组蛋白磷酸化,刺激RNA和DNA的合成,从而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并可以抑制细胞凋亡,因此IGFs可调节动物生长发育.我们对3组大于胎龄儿(LGA)、正常胎龄儿(AGA)和小于胎龄儿(SGA)母血、脐血中IGF-I水平进行测定,探讨IGF-Ⅰ与胎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

69 条记录 1/4 页 « 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