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方紫草酊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体会
2002~2007年,我们自拟复方紫草酊外用治疗因长期静脉注射或长期静脉点滴引起的血栓性浅静脉炎及局部红肿疼痛等,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静脉注射后局部血肿预防体会
静脉注射后拔针的传统方法是用棉签横压针眼,嘱病人屈曲肘关节,但临床观察发现,这种方法会增加针头对血管壁的摩擦和损伤,并且棉签只压迫了皮肤的针眼,而未压迫静脉璧上的针眼,达不到止血的目的.
-
葡萄糖酸钙致心脏骤停1例
患者,男,55岁,于2005年3月7日诊.患荨麻疹7h,门诊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推注4ml时患者感恶心,欲解大便,后面色苍白,双目凝视,呼之不应,呼吸微弱,心跳停止.考虑钙剂所致,立即拔针,就地平卧,行胸外心脏按压,吸氧5L/min.2min后患者发出叹息声,恢复心跳(48次/min),5min后患者神志清楚,诉心慌头晕,测心率60次/min,继续观察12h无不适,心电图正常出院.
-
蛋白酶抑制剂联合激素治疗对致敏的肾移植术前等待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的影响
来自法国的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旨在观察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硼替佐米方案降低肾移植术前患者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的作用。方法:23例抗HLA免疫稳定的肾移植术前等待患者纳入观察,分别于第1、3、8、10天静脉注射硼替佐米(1.3 mg/m2)及地塞米松40 mg,并于第0天(D0)、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采用单抗原磁珠法检测Ⅰ类及Ⅱ类抗HLA抗体。结果:共检测到96个Ⅰ类抗HLA抗体和76个Ⅱ类抗HLA抗体。D0时间点患者平均测得(49±21)个抗HLA抗体,其中31个为Ⅰ类抗HLA抗体,17个为Ⅱ类。D0时间点Ⅰ类抗HLA抗体高平均荧光强度(hAb)的中位数为10734(1096~18513),Ⅱ类HLA抗体hAb的中位数为11189(1276~19176)。3个月时41%患者Ⅰ类hAb下降超过25%,6个月时则有60%患者下降超过25%。3个月时33%患者Ⅱ类hAb下降超过25%,6个月时则有42%患者下降超过25%。6个月时54%的抗HLA抗体下降超过25%,36%的抗体下降超过50%。全部患者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此后,其中11例患者成功接受了肾移植手术且随访18个月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硼替佐米联合激素治疗可有效降低Ⅰ类和Ⅱ类抗HLA抗体。
-
双频指数与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监测
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我科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和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于监测,现报告如下.入室后常规处理,鼻导管吸氧(2 L·min-1),以多功能监测仪和BIS监测.A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后静脉泵注丙泊酚1 mg·kg-1·min-1,待BIS值60后开始手术.B组及C组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1.5 μg·kg-1、2 μg·kg-1,丙泊酚用法与用量同A组.
-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
本研究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并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作比较.麻醉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或复合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即刻开始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并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 mg.镇痛药物S组为0.12%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0.5 pg/ml;F组为同浓度罗哌卡因加芬太尼2 ug/ml,均共计100 ml.背景剂量4 ml/h,自控量2 ml/次,锁定时间20 rain.
-
颈部硬膜外注药治疗硬膜穿破后听力下降2例报各告
病例1 患者,女性,38岁.月经第2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急诊行阑尾切除术.因刺破硬膜,改为腰麻下手术,手术顺利.术毕嘱患者去枕平卧,给予安定5mg每日2次口服,地塞米松10mg每日1次静脉注射,盐酸哌替啶50mg肌注每晚1次.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
子宫颈口的神经丰富,扩张宫颈时会引起痉挛性疼痛,可出现剧烈反应.我们以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镇痛.术前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地西泮10 mg或咪达唑仑1 mg.待术者准备就绪后静脉注射氯胺酮1 mg/kg,或氯胺酮0.3~0.5 mg/kg加丙泊酚1 mg/kg.30秒后开始手术,5~10 min时或受术者皱眉轻动时追加丙泊酚30~50 mg维持镇痛,必要时再追加丙泊酚30~50 mg,直至手术结束.如遇心动过缓停止牵拉操作,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血压下降时静脉注射麻黄碱10~20 mg,呼吸抑制时麻醉机面罩辅助呼吸.术毕受术者能够正确回答问话时移入病室,待完全清醒后由他人护送回家.
-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芬太尼配伍用于无痛胃镜检查
我们对单纯丙泊酚、丙泊酚与咪达唑仑、丙泊酚与芬太尼3种配伍分别用于无痛胃镜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麻醉前10 min,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 ml(含10 g).插镜前A组给予丙泊酚1.5~2 mg/kg静脉注射,B组给予咪达唑仑2 mg静脉注射,随后给予丙泊酚1.5~2 mg/kg静脉注射,C组给予芬太尼0.05 mg静脉注射,随后给予丙泊酚1.5~2 mg/kg静脉注射.待患者睫毛反射迟钝或消失,自主呼吸正常后,开始插镜检查.必要时酌情静脉分次追加丙泊酚0.5~1 mg/kg.
-
SPECT检查中静脉注射放射性药物的影响因素
随着核医学检查在临床的普及运用,核医学SPECT功能显像已经成为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核医学功能显像质量包括设备、操作者、放射性药物、核医学护理等几部分,在进行核素检查中护理工作除了具备一般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由于工作本身具有放射性同时有其特殊的护理要求.
-
车祸后被扼颈死亡1例
1 案例资料范某,男,52岁.2000年4月24日20时许被车撞伤.30 min后送当地医院.据入院门诊病历记述:伤者中年男性,神志不清,体温37.8℃,脉搏84次/min,血压18.5/12Kpa.右枕顶处有约5 cm×5 cTn的皮下血肿,右手背有3 cm×2cm的表皮剥脱.CT示右颞顶骨粉碎性骨折.嘱其住院治疗,但其子说身上无钱,要求送回家中治疗.医院给予5%GNS500ml、VitC 3.0、VitB6 0.2、ATP40 mg、辅酶A 200 u、止血芳酸0.4、丁胺卡那霉素0.6、雷尼替丁0.4静脉注射治疗.次日凌晨4时许到家后,范某已死亡.周围群众和亲属认为是车祸致死,待尸检后火化.
-
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和静脉注射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分布
目的 比较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和静脉注射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分布特点.方法 犬12只,其中6只经蛛网膜下腔,另6只经股静脉匀速注入利多卡因(5×15mg/kg)致死,迅速解剖动物,取大脑、侧脑室脑脊液、腰段脊髓腔脑脊液、不同脊髓节段(颈髓、胸髓、腰髓、骶髓),心、肺、肝、脾、肾、胆汁、尿、心血、周围血、注射部位肌肉和注射部位20cm以外肌肉等脏器组织和体液,用气质联用法定性,气相色谱法定量检测其中利多卡因含量.结果 蛛网膜下腔注射致死犬体内利多卡因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腰段脊髓腔脑脊液、骶段脊髓、胸段脊髓、侧脑室脑脊液、腰段脊髓、颈段脊髓、肺、肾、注射部位肌肉、心、大脑、脾、心血、肝、周围血、胆汁、注射部位20cm以外的肌肉、尿;静脉注射致死犬体内利多卡因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肾、心、肺、脾、大脑、肝、周嗣血、胆汁、心血、颈段脊髓、胸段脑脊液、注射部位肌肉、腰段脊髓、注射部位20cm以外的肌肉、侧脑窜脑脊液、尿、腰段脊髓腔脑脊液、骶段脊髓.结论 蛛网膜下腔注射致死犬背侧脊髓液中利多卡因含量高,静脉注射致死犬肾脏利多卡因含量高,此分布特征可为利多卡因麻醉意外法医学鉴定中人体途径的判定提供参考.
-
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和静脉注射致死的动物模型
目的 建立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和静脉注射致死的动物模型.方法 本地杂种犬18只其中6只经硬膜外腔、6只经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63.35mg/kg体重),对照组3只经硬膜外腔、3只经股静脉按注射生理盐水(3.2ml/kg体重).观察动物致死过程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死后各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特点.结果 硬膜外麻醉致死犬心电、血压和呼吸消失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8 min(22~45 min)、23.6 min(20~42 min)、22 min(18~35 min);静脉注射致死犬血压、心电和呼吸消失的平均时间分别为6.5 min(5~8 min)、8 min(6~10 min)、7.2 min(4~9 min);各器官病理改变均呈淤血、水肿等征象.结论 该模型实验动物的表现和生命特征变化符合椎管内麻醉中毒、致死的表现,可用于利多卡因麻醉意外致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研究.
-
双环铂及其衍生物对大鼠靶器官毒性损伤的比较
背景与目的:观察连续静脉注射双环铂、卡铂和卡铂+环丁烷二甲酸后,对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并比较3种铂类化合物毒性反应的大小.材料与方法:3种受试物各分成2个给药组(5mg/kg和15mg/kg)和1个溶剂对照组.间断给药3个周期,每个周期连续尾静脉注射给药5d,停药9d.结果:在相同的剂量下,3种受试物对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主要的毒性靶器官为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卡铂毒性偏重于骨髓造血系统的抑制和肾功能的损伤;双环铂毒性偏重于生殖细胞的损伤;环酸毒性处于二者之间.结论:3种铂类化合物毒性大小依次为:卡铂>环酸>双环铂.
-
红花注射液致急性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
1 案 例1.1 简要案情某女,63岁,某日以"心前区疼痛、胸闷3 d"为主诉到某卫生所就诊.既往史:高血压病3年.诊断:冠心病? 处置: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红花注射液15 mL.2 d后,给予相同用药2~3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面部发青、口唇发绀、意识不清.医生立即给予胸外按压、肌注肾上腺素等,遂送至县中心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
误用10%KCl溶液稀释先锋Ⅴ号静脉推注致小儿中毒死亡1例
1案例某男,1岁2个月,因头部疖肿、发热,在某医院就诊,行先锋霉素静脉注射抗炎治疗3天后,带药(先锋V号)回家巩固治疗.
-
静脉给药致过敏性休克死亡27例法医学分析
分析了1996~2005年间某地区因静脉给药引起过敏性休克死亡并经尸体检验的27例案件,结果显示静脉给药引起过敏性休克以速发型为主,个体诊所和非法行医者处多见,抗生素类和非抗生素类药物均可引起,部分尸体检验可不检见明确病变,说明过敏性休克的法医学鉴定应综合临床用药、临床表现以及尸体检验结果等各种因素全面综合分析判断.
-
中药熏洗配合中西药外涂等治疗肛门湿疹82例
笔者近期应用自拟"白鲜皮汤"熏洗,并配合局部外涂青黛粉、醋酸去炎松尿素软膏或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治疗肛门湿疹8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浅谈《伤寒论》方之大柴胡汤的应用
《伤寒论》之大柴胡汤处方:柴胡15克、枳实9克(炙)、生姜15克(切)、黄芩9克、半夏9克(洗)、大枣十二枚一方有大黄6克。功能主治:《伤寒论》方之大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解之功效。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者。用法用量:上七味用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渣再煎,温服200毫升,日三服,备注: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枳实、大黄内泻热结,芍药助柴胡、黄芩清肝胆之热,合枳实、大黄治腹中实痛,半夏和胃降浊以止呕逆,生姜、大枣即助半夏和胃止呕,又能调营卫而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内泻结热之功。"大柴胡汤"-少阳阳明合病,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少阳阳明合病,外邪入里,少阳火郁,内传阳明,可见少阳阳明合病,除口苦咽干等少阳症外,还可见腹满,大便干结等胃家实见症,治疗笔者常选大柴胡汤加减,方中既有柴胡,黄芩,清少阳之火,又有大黄清解阳明里热,可据证再加石膏等清热之品,以之治疗少阳阳明合病之咳喘,效果明显。病案举例:张,女,42岁,主因咳嗽五周于2013年3月2日就诊,1月前感冒后咳嗽,曾服 VC 银翘片,肺宁冲剂,静脉注射阿奇霉素十日,疗效不佳,就诊时见咳嗽,痰少,早晚色黄,咽痒不利,口干苦,大便干,舌胖暗瘀斑,苔黄腻,脉弦滑。诊断:咳嗽,辨证为少阳与阳明合病,治法:和解通下,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陈皮10克、赤芍10克、大黄5克、牛蒡子10克、钩藤10克、焦三仙各10克、贝母10克、7剂后咳减5成仅早上偶有痰,气道发痒,晚上咳嗽痰多,大便偏干,舌胖暗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滑,原方再进8剂,随访咳止。
-
小儿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引起原发性心输血量减低,或由于充盈不足引起继发性心输出量减低,是维持生命的器官(心,脑,肾)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灌注,而产生的临床综合症。心脏泵血功能衰竭见于重症心肌疾病、急性心肌梗塞、急性瓣膜穿孔、健索断裂。充盈不足可因机械因素引起,如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肺梗塞、瓣膜口堵塞等。严重心律失常也可导致心室充盈不足。小儿心源性休克的病因为:急性心肌炎、急性充血病、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感染性心内膜炎、川崎病、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左房粘液瘤及静脉注射心脏移植药,如心得安,异搏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