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高龄妇女不同超促排卵方案IVF-ET结局的影响

    作者:庄丽丽;郝翠芳;张宁;葛丽

    目的 观察高龄妇女(≥35岁)患者不同促排卵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中添加重组人生长激素(GH)辅助超排卵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 2年12月在我中心行微量长方案及长方案促排卵的IVF ET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加用GH,对照组未用GH,两组患者启动剂量均为福特蒙300U,分析两组获卵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内膜厚度、HCG日内膜形态、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率的差异. 结果 两种促排卵方案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受精率均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妊娠率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其中长方案促排卵研究组优质胚胎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微量长方案促排卵研究组优质胚胎率无此趋势,两种促排卵方案中研究组与对照组中获卵率、卵裂率、HCG日内膜厚度、HCG日内膜形态、优质胚胎率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 对高龄患者行IVF-ET治疗中使用GH可以显著提高受精率,并有增加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的趋势;针对不同年龄或卵巢功能状态,个体化调整GH剂量可能更可行.

  • 精子形态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白爱红;孙莹璞;苏迎春;郭艺红;王芳;孔慧娟;宋文妍

    1930年Cary首次提出人精子形态在精子穿透宫颈黏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开启了对精子形态学的研究.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发展,而在辅助生殖周期中,采用精子形态学分析,可为授精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本研究旨在观察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过程中不同正常形态精子比率对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和妊娠率的影响.

  •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与体外受精的胚胎发育速度及妊娠率的比较

    作者:卢智勇;杨嫦玉;杨如春;湛冰

    由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细胞骨架、细胞器及其相对位置产生损伤.为了探讨其对胚胎的发育潜能的影响,对ICSI与常规体外受精(IVF)胚胎的受精率、发育速度和妊娠率进行了比较.

  • 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分半IVF/ICSI和Re-ICSI结果比较

    作者:蒋彦;曹琴英;李淑贤;葛军;孟繁玉;耿彩平;宋歌;袁景川;刘俊山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有5%~10%完全受精失败[1].本中心对不明原因原发不孕5年以上可能存在精卵结合障碍的患者,在IVF第1周期分别采用分半IVF/ICSI(Half-ICSI)和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ICSI(Re-ICSI)方法,以期提高妊娠成功率.本文回顾性分析在常规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两种方法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结局.

  • 二至天癸颗粒提高卵细胞质量与小鼠卵巢内IGF-1R mRNA表达量关系的研究

    作者:连方;孙振高;穆琳;张建伟;刘延荷;张宁;孟茜;马凤梅;滕依丽;刘海萍

    目的探讨二至天癸颗粒提高卵细胞质量的机理.方法90只小鼠分为6组,实验1组与对照1组观察排卵后优质卵数目.实验2组与对照2组观察鼠胚卵裂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实验3组与对照3组鼠卵颗粒细胞IGF-1R mRNA表达量进行检验.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优质卵率分别为[(78±8)%、(71±5)%],卵裂率分别为[(88±3)%、(83±5)%]及颗粒细胞IGF-1R mRNA表达量分别为[(0.4890±0.0454)、(0.4439±0.02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优质卵率与颗粒细胞IGF-1R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二至天癸颗粒提高卵细胞质量的机理可能与提高颗粒细胞IGF-1R mRNA的表达量有关.

  • 去透明带方法的选择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的影响

    作者:高源;秦书俭;郑德宇;刘建生;马刚

    目的 探讨去透明带方法的选择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 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与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对小鼠进行超数排卵后,取单细胞阶段受精卵,将其分为酸性台式液去透明带组(台式液组)、0.5%链霉蛋白酶去透明带组(链霉蛋白酶组)以及未去透明带组.体外培养,分别观察三组单细胞受精卵分裂为2-细胞受精卵的卵裂率.结果 台式液组、链霉蛋白酶组与未去透明带组的第一次卵裂率分别为65.1%、66.7%、66.1%,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50>P>0.900).结论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用酸性台式液去透明带与0.5%链霉蛋白酶去透明带后受精卵均能进行正常分裂,此两种处理方法对受精卵早期发育均没有影响.

  • 卵母细胞形态及核质成熟度与体外受精结局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琳;陈秀娟;赵晓曦;王丽岩

    在体外受精操作中,受精率、卵裂率与卵母细胞质量密切相关.卵和胚胎的质量是影响植入率和妊娠率的重要因素.目前评价卵细胞的质量尚无明确的统一标准,但主要涵盖于对卵母细胞形态和成熟度的考察.非侵袭性方法以不损伤细胞为目的,不会对细胞的进一步发育造成不利影响,非常适用于辅助生殖技术.虽各方面研究的结果仍不完全一致,但形态学研究仍是给卵母细胞分类的重要途径,是简单和客观的判断卵子质量的方法.

  • 第二极体排出时间在预测体外受精结局中的价值

    作者:谷瑞环;孙贻娟;陆小溦;冯云;张爱军

    目的 探讨第二极体(PB2)排出时间在预测体外受精结局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0~12月在上海瑞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周期的患者,分别于授精后的3 h、4 h.5 h观察PB2出现情况.根据授精后5 h内是否排出PB2将卵子分为A组(有PB2排出)和B组(无PB2排出);再根据PB2排出时间,将A组的卵子分为A1(3 h排出)、A2(4 h排出)和A3组(5 h排出).比较各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和可用胚胎率.结果 授精后3 h约29.13%的卵子排出PB2,4 h约59.19%卵子排出PB2,5 h约68.25%卵子排出PB2;A组的受精率、两原核(two pronuclear,2PN)率、卵裂率和胚胎可用率显著高于B组(P<0 05),异常受精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1组的受精率、2PN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显著高于A2和A3组,异常受精率显著低于A2和A3组(P<0 05);A2和A3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和胚胎可用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体外受精周期中,根据PB2排出时间预测体外受精结局有一定的价值,但尚存局限性;PB2排出时间与胚胎质量存在一定的关系.

  • 细胞松弛素B对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冻融后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徐千花;章志国;周平;魏兆莲;邢琼;黄大可;曹云霞

    卵母细胞冷冻是保存女性生育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可以避免胚胎冷冻引起的法律、宗教、伦理等问题,还可为女性儿童保存生育能力,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尽管卵母细胞冷冻技术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至今仍未能像胚胎及精子冷冻一样在辅助生殖领域普及,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冻融后的卵母细胞受精率、卵裂率较低,胚胎发育潜力低下.

  • 抑制NO的产生对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作者:潘晓燕;李质馨;王正朝;陈为;窦肇华

    目的 利用NO合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盐酸盐(L-NAME)抑制胚胎细胞产生NO,探讨NO作为细胞功能活动的重要信使分子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通过体外受精方式获得受精胚,将受精胚培养于添加不同浓度L-NAME的胚胎培养液中,检测胚胎发育的卵裂率、囊胚率和囊胚的总细胞数.结果 0.1mmol/L的L-NAME对胚胎的卵裂率和囊胚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囊胚的总细胞数显著降低;随着L-NAME浓度的增加,1和10 mmol/L L-NAME组胚胎的卵裂率、囊胚率和囊胚的总细胞数显著降低.结论 NO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抑制胚胎细胞中NO的产生将严重影响早期胚胎的发育及发育质量.

  • SD大鼠胞质内单精注射技术方法的建立

    作者:高娟;杨博;贾青;刘丽均;郁丽丽;芮荣;徐平

    目的 建立SD大鼠胞质内单精注射操作程序.方法 和结果实验1:用直径为7~10 μm和2~4 μm的注射针以及相应的注射方法进行大鼠ICSI,ICSI后卵母细胞存活率(30.5% vs.61.3%)和卵裂率(12.5% vs.51.1%)均差异显著(P<0.05);实验2:分别在hCG后14 h、16 h和18 h取卵进行ICSI,三组存活率(77.4%、74.1% vs.69.6%)差异不显著(P>0.05);14 h和16 h组的卵裂率(60.8%、56.0% vs.31.3%)与18 h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3:用不同的显微操作液H-mR1CM和H-mKRB进行大鼠ICSI,结果卵存活率相近(79.2% vs.75.9%),卵裂率(70.5% vs.74.7%)差异不显著(P>0.05),但8-细胞发育率(43.5% vs.61.9%)差异显著(P<0.05),囊胚发育率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大鼠ICSI时在注射hCG后14~16 h取卵佳,采用2~4 μm直径的注射针、H-mKRB作为操作液更有利于卵的发育.

  • 鼠胚在人类辅助生殖培养环境质量控制的作用研究

    作者:赵杰;陈秀娟;范文斌

    目的:利用小鼠体外受精技术对新建辅助生殖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的研究.方法:手术获得昆明小白鼠配子,体外受精后培养6d,观察受精率、卵裂率、囊胚率.结果:共进行6个周期的体外受精周期,取卵233枚,受精率85.8%,卵裂率96.0%,2-细胞胚胎囊胚形成率86.5%.结论:用鼠胚对新建辅助生殖胚胎培养环境进行质量控制,结果符合各项标准.

  • 卵裂率质量控制图在体外受精实验室的建立

    作者:武文斌;杨悦;杨恒;杜尚珂;陈河涛;刘景;郝大勇;张建瑞;李玉山

    目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实验室建立以卵裂率为指标的质量控制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IVF)或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并且新鲜周期移植病例887例,计算该中心每天、每10天及每半月的平均卵裂率,分析其数据分布;计算正态分布数据单侧5%下限,以单侧5%下限为控制线做质量控制图.结果:每半月平均卵裂率数据符合正态性分布(P=0.486),每半月平均卵裂率的均值为83.825%,单侧5%下限为75.575%.结论:以每半月平均卵裂率均值为中心线,单侧5%下限为控制线绘制质量控制图可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但其在IVF实验室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FN-γ、IL-4、IL-17A及TGF-β1的表达及其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路鸿艳;郝翠芳;黄雨恢

    目的 探究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FN-γ、IL-4、IL-17A、TGF-β1的表达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6年5-7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生殖医学科行IVF-ET治疗的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的ATA+者17例(ATA+组),ATA阴性者22例(ATA-组).取卵日、移植第5天及移植第14天抽取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应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4、IL-17A、TGF-β1浓度.观察ATA+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FN-γ、IL-4、IL-17A、TGF-β1的表达及其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ATA+组取卵日外周血中IFN-γ浓度明显高于ATA组,TGF-β1浓度明显低于ATA-组(均P<0.05).ATA+组移植第5天和移植第14天外周血中IL-4浓度均显著低于ATA-组(均P<0.05),IL-17A/TGF-β1比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取卵日外周血中IFN-γ浓度的增加及TGF-β1浓度的降低是ATA+患者导致IVF不良妊娠结局产生的原因之一.移植第5天和移植第14天外周血中IL-4浓度的降低是导致ATA+患者着床率降低的原因,认为IL-4对胚胎着床及临床妊娠起到有利的作用.ATA+组取卵日、移植第14天外周血中IL-17A/TGF-β1的比值显著增加,表明在ATA+组患者外周血中向促炎方向转化,是其导致IVF-ET不良妊娠结局的原因之一.

  • 隐匿精子症和无精子症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结局比较

    作者:宁艳春;刘秀荣;韩宝生;郭剑;姚新芳;刘海静

    目的:比较隐匿精子症和无精子症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1999 ~ 2012年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科的156例隐匿性精子症和288例无精子症患者,无精子症患者分别通过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后进行ICSI治疗,比较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出生缺陷率等.结果:三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胚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出生缺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匿精子症和无精子症ICSI后虽然受精率、卵裂率不同,但临床结局相同.

  • 精子冷冻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结果的影响

    作者:滕晓明;朱丽萍;李昆明;王羽;姚红霞;邵敬於;贾万樑;程怀瑾

    目的了解冷冻保存对射出精子和经皮附睾、睾丸微穿刺抽吸精子进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将射出精子152个治疗周期和经皮附睾、睾丸微穿刺抽吸精子55个周期分别分为新鲜组和冷冻组,对其ICSI后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射出精子新鲜组和冷冻组受精率、卵裂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9.70%vs 76.79%、97.08%vs 98.35%、39.02%vs 37.93%)与经皮附睾、睾丸微穿刺抽吸精子新鲜组和冷冻组受精率、卵裂率和临床妊娠率/穿刺周期(分别为77.07%vs 74.54%、97.47%vs 94.31%、35.00%vs 37.14%)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精子的冷冻保存对射出精子和经皮附睾、睾丸微穿刺抽吸精子进行ICSI的临床结果没有影响,我们认为对于经皮附睾、睾丸微穿刺抽吸精子应该进行冷冻保存,以减少对附睾、睾丸的穿刺次数.

  • 男性生殖道溶脲脲原体感染与IVF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范宇平;潘家坪;胡烨;黄文强;王羽;阮井玲;李赟;滕晓明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IVF-ET治疗前男方生殖道溶脲脲原体(Uu)培养不同结果及其处理与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探讨男性生殖道Uu对IVF结局的影响及其术前进行Uu检查的临床意义. 方法:进行IVF-ET的患者,男方通过病史询问、生殖系统超声检查、染色体检查排除遗传等因素,按男方精液Uu培养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组.统计两组IVF治疗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探讨Uu阳性对IVF的结局是否存在影响. 结果:经选择的973例患者中Uu培养阴性组836例,阳性组137例,阳性组治疗后未转阴7例.Uu感染和无Uu感染者间IVF受精率(79.8% vs 81.6%)、异常受精率(12.4% vs 11.8%)及卵裂率(92.1%vs92.0%)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13、0.58、0.94),Uu治疗后未转阴者和无Uu感染者间IVF受精率(89.8% vs 81.6%)、异常受精率(13.2% vs 11.8%)及卵裂率(92.5% vs 92.0%)的差异也均无显著性(P=0.10、0.75、0.10).行胚胎移植患者共747例,Uu感染和无Uu感染者间临床妊娠率(34.7% vs 38.6%)和流产率(22.2% vs 16.5%)差异无显著性(P=0.44、0.39),Uu治疗后未转阴者和无Uu感染者间临床妊娠率(33.3% vs38.6%)和流产率(0vs16.5%)差异也无显著性(P=0.79、0.53). 结论:男方生殖道Uu培养阳性对IVF的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均没有明显影响.Uu是否阳性对IVF的结局无明显影响,但由于Uu治疗后未转阴者数量较少,可能需要更大样本验证.

  • 复合左旋肉碱对少弱精子症的改善作用及其对IVF/ICSI-ET结局的影响

    作者:冯宗刚;毛跟红;谭丽

    近年来,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TR)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E-ET)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能有效解决男女多种原因所造成的不育[1].在男性因素所致的不育中,男方精子质量与ART结局的密切相关.复合左旋肉碱是一种有效提高男性精子质量的药物[2],本研究通过对比少弱精子症患者应用复合左旋肉碱前后精子质量的改变,以及对ART中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和妊娠率的提高,以探讨复合左旋肉碱对少弱精子症的改善的作用以及对IVF/IC-SI-ET结局的影响.

  • ICSI周期中人类MⅡ卵子形态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作者:张寅;伍琼芳;黎梦溪

    目的探讨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中MⅡ卵子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卵母细胞形态学特性对其后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2011年5月-2012年2月所有需行ICSI治疗的患者,共54个周期,采用常规超促排卵长方案,获得了812个MⅡ卵子,将其分成A组:正常卵子形态组;B组:卵子胞浆外异常组;C组:卵子胞浆内异常组;行ICSI操作后对D2-D3卵裂期胚胎进行评估,分别比较3组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质量,由此评估人类MⅡ卵子形态的异常是否对胚胎发育有显著性的影响。结果⑴A、B、C3组间的卵子受精率、卵裂率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A组正常形态的卵子的优质胚胎形成率显著高于B组(84.9% vs 51.8%,P<0.05)和C组(84.9% vs 44.9%,P<0.05)。⑵卵母细胞受精率降低与第一极体异常、卵周间隙增大和卵胞浆内出现空泡相关联。卵子胞浆内异常与卵母细胞发育能力低下相关。⑶原核的形态受到大的卵周间隙、扩散的胞浆内粗颗粒和/或出现中心颗粒区的影响。⑷形态异常的卵子,发育为低质量的胚胎的概率更高,尤其是卵子胞浆内异常组卵子,与其它形态学异常的特征相比,其优质胚胎率有显著性降低。(OR2.26,95%CI 1.25-4.08)。⑸根据每个卵子异常形态特点获得的优势比来达到至少一种结局,计算出MⅡ卵子形态学(MOMS)评分。 MOMS与女性的年龄、基础FSH值和临床结局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⑴ICSI的结局与获得卵子的质量密切相关。⑵行ICSI之前的卵母细胞形态学评估有助于确定卵子具有更高的发育潜能。⑶将卵子、受精卵、胚胎的形态学特性与胚胎的评分系统相结合,有助于选择优质胚胎进行移植。⑷本研究由于样本量较小,MⅡ卵子的形态学特征是否对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有显著性的影响仍不明确。

  • 取卵日卵泡大小对体外受精胚胎发育早期的影响

    作者:赵淑芹;黄淑娟;丁晨;王磊;仇雪梅

    目的:探讨取卵日卵泡大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中卵子成熟及其受精率、卵裂率、第3日胚胎质量及囊胚形成的影响。方法:以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山东省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ET的157个周期1665枚卵子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大卵泡组( A组)、中卵泡组( B组)和小卵泡组( C组)。比较IVF-ET过程中各组的卵子成熟度、受精率、卵裂率、胚胎发育质量。结果:与C 组比较,取卵日直径>15mm的卵泡获得的卵子成熟度、卵子受精率均较高(P<0.05);但取卵日卵泡大小对受精后的卵裂无影响(P>0.05)。大卵泡组和中卵泡组来源卵子D3日胚胎质量显著高于小卵泡组(可用胚率,P<0.05)。取卵日直径≥12mm的各类卵泡来源卵子D5、D6、D7日可冻囊胚形成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IVF-ET中,获得取卵日直径>15 mm卵泡的卵子,有利于卵子的成熟、受精,同时D3日胚胎发育质量;部分12~14 mm的卵泡来源的卵子在IVF-ET术中仍具有使用价值。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