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交叉、逆行、双克氏针内固定在锁骨中段骨折治疗中的体会
目的:通过对克氏针使用技巧的应用,分析交叉、逆行、双克氏针内固定在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的交叉、逆行、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全部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病人满意度分析和探讨.结果:骨折愈合良好,功能恢复理想,治疗费用满意.结论:在锁骨中段骨折治疗中,交叉、逆行、双克氏针内固定创伤小,费用低,疗效可靠,尤其适合基层医院经济条件差以及不希望二次住院治疗的患者.
-
老年患者逆行穿刺的护理体会
对于长期卧床、瘫痪、昏迷、生活不能自理、向心穿刺困难的患者来说,由于长期输液和反复血管穿刺,四肢静脉血管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输液困难.另外有些手背静脉不明显,而掌指关节附近的血管粗、直、充盈好,向心穿刺针柄不宜固定的患者.通过临床实践,逆行穿刺的普遍应用,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不解剖胆囊三角施行胆囊切除术体会
目的为反复发作胆囊炎患者探讨一种安全切除胆囊的手术方式.方法前瞻性比较浆膜下胆囊切除术和逆行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将33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反复发作胆囊炎患者,按入组序数分为SC组和RC组,即序数为奇数者施行浆膜下胆囊切除术(SC),为偶数者施行逆行胆囊切除术(RC),全部病例术后均观察可能影响疗效的各项指标,出院后随访.结果SC组术中副损伤和术后腹腔感染明显少于RC组(P<0.05),而近期及远期疗效与RC组相近(P>0.05);SC组发生残余胆囊结石1例,RC组发生胆道狭窄2例.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彻底破坏残留粘膜,SC是反复发作胆囊炎的理想手术方法之一.
-
肠道逆行动态造影对先天性肠闭锁的诊断应用
目的:探讨肠道逆行动态造影对先天性肠闭锁的检查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经过手术证实的6例先天性肠闭锁病例,6例均行腹部立位片加肠道逆行动态造影检查.结果:6例病例中立位平片均显示机械性肠梗阻.肠道逆行动态造影显示6例患儿均可见细小结肠,其中空肠闭锁4例,回肠闭锁2例.后经手术证实,检查中发现的肠闭锁远端位置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肠道逆行动态造影对先天性肠闭锁的诊断具有导向价值,能准确的找到肠闭锁的远端,是一种实用的检查方法.
-
逆行切除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88例分析
目的探讨逆行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经逆行胆囊切除术病人88例.结果88例中,转开腹手术2例.其中1例为胆囊坏疽,胆囊壁组织脆弱,三角区解剖不清,粘连广泛而紧密,另1例为气腹效果不好,手术空间不够.其余均成功完成手术,无胆道损伤病例,全组无死亡.结论腹腹腔镜胆囊逆行切除术疗效满意,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在指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转位治疗指端缺损.方法:显微放大镜下分离指固有神经与血管束,保留指神经干,结扎血管束近端,将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指端创面.结果:临床应用86例119指,随访6~1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指端缺损,操作简便,创伤小,成活率高,是修复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
-
前臂逆行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掌及虎口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 总结前臂逆行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掌及虎口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并提出手术要点.方法 2008-2013年,采用骨间背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掌部、虎口处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骨间背侧动脉在前臂深浅两层伸肌间下行,发出5~ 13条皮支营养前臂背侧皮肤.该皮瓣切取范围大,血运好,成活率高.结果 本组应用20例骨间背侧动脉皮瓣修复手掌、虎口处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全部成活,均收到良好效果.结论 该皮瓣保留上肢血供的二条主要动脉,皮瓣的血供丰富,根据皮瓣的切取范围大小,供区可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术后供区的外观和功能影响小.
-
逆行开通技术治疗TASCⅡC/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
目的 探讨逆行开通技术治疗TASCⅡ C/D型股腘动脉闭塞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逆行开通技术治疗的TASCⅡ C/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6例.比较术前与术后踝肱指数(ABI)及间歇性跛行距离,分析术后血管通畅率及并发症.结果 36例均成功开通,术后7天及3、6、12个月间歇性跛行距离和ABI均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均<0.05).术后3、6及12个月患肢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7.22%、91.67%及72.22%.随访期间无死亡或截肢,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1.11%(4/36).结论 逆行开通技术可作为顺行开通TASCⅡ C/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方法.
-
改良方法置入逆行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
目的 探讨改良方法置入逆行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手术方法及操作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3月~2012年2月采用改良方法行闭合复位髓内钉逆行穿钉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25例.结果 25例获6~18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8~73 d,平均58.6 d.膝关节功能按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均为优.结论 采用改良方法行闭合复位髓内钉逆行穿钉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创伤小、骨折恢复快、对膝关节功能影响小,可简化手术操作.
-
球头硅胶管逆行鼻泪道插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球头硅胶管逆行鼻泪道插管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慢性泪囊患者42例(44只眼)男性12例(12只眼),女性30例(32只眼)在泪道和鼻腔粘膜麻醉行球头硅管逆行鼻泪道插管,术后3天每天1次冲洗泪道,之后每周1次冲洗泪道。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插入球头硅胶管。术后溢泪溢脓消失,冲洗泪道通畅,观察6个月~2年,治愈40只眼,好转4只眼。结论:球头硅胶管逆行鼻泪道插管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单,方便有效,值得推广。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逆行剥离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逆行剥离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效果. 方法 2005年12月~2007年12月,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逆行剥离切除术治疗BPH 68例.术前B超测量前列腺体积30~120 ml,平均75 ml;残余尿量(RU)60~250 ml,平均89 ml;大尿流率(Qmax)3.5~6.9 ml/s,平均5.1 ml/s;IPSS评分19.8~23.5分,平均21.6分. 结果 68例均手术成功,切除的前列腺组织30~120 g,其中>60 g 15例.手术时间35~85min,平均45 min.术中失血50~100 ml,平均60 ml,无输血.无前列腺外科包膜破裂,静脉窦破裂、膀胱前列腺连续部穿孔.68例术后随访4~6个月,Qmax增至16.4~23.2 ml/s(平均19.8 ml/s),RU降至0~15 ml(平均5 ml),IPSS评分0~6.8分(平均4.2分),均恢复正常.无尿失禁. 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逆行剥离切除术治疗BPH具有手术彻底、出血少、尿失禁发生率低等优点,手术相对简单,易于掌握.
-
吻合血管的逆行游离耳前皮瓣移植修复鼻部分缺损
目的旨在设计以颞浅动脉远端为蒂的逆行游离耳前皮瓣进行吻合血管的移植一期修复鼻部分缺损.方法本组共3例,1例为鼻尖缺损,1例为右侧鼻翼缺损,1例为鼻尖缺损、右侧鼻翼完全缺损及左侧鼻翼不完全缺损.术中将游离逆行耳前皮瓣的颞浅动、静脉分别与鼻唇沟部面动、静脉吻合,其中1例急诊患者颞浅静脉是与下睑伤口的一条静脉吻合.结果逆行游离耳前皮瓣大小范围为3.0 cm×2.5 cm~6 cm×2 cm,血管蒂长5~6 cm.3例患者皮瓣均成活,再造的鼻尖、鼻翼外形逼真,皮肤色泽、质地与鼻部皮肤接近.耳前供区切口隐蔽不遗留明显瘢痕.结论耳前皮瓣皮肤颜色、质地与鼻部接近,皮瓣血管蒂长,不需要血管移植,可通过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鼻部分缺损,该皮瓣也可用于面部其他皮肤缺损的修复.
-
陈旧的下泪小管断裂手术治疗
目的 观察两种治疗陈旧的下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36例陈旧的下泪小管断裂,分别采用经上泪点和泪囊切开两种方式逆行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的手术方法,术后随访观察比较两种术式的效果.结果 36例中有6例经上泪点逆行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成功,其余30例经泪囊切开逆行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成功,均成功置入双路环形硅胶管.术后3个月拔管,随访6个月以上.29例(80.6%)治愈,5例(13.9%)基本治愈,2例(5.5%)无效.结论 逆行寻找下泪小管断端联合双路环形硅胶管置入是治疗陈旧的下泪小管断裂的有效方法.
-
新型Y型硅胶管在陈旧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应用
目的:探讨陈旧性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采用泪囊切开逆行置入新型Y型硅胶支撑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陈旧性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24例(24眼),术中行泪囊切开逆行置入新型Y型硅胶支撑管。术后随访6~22个月观察效果。结果经6~22个月随访观察,18例(75.00%)治愈,溢泪症状消除,冲洗泪道通畅;4例(16.67%)基本治愈,溢泪症状轻微,冲洗泪道少许返流;2例(8.33%)无效,溢泪症状无好转,冲洗泪道不通畅。结论经泪囊切开逆行置入新型Y型硅胶支撑管用于陈旧性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有良好的效果。
-
泪小管前壁切除逆行置管术治疗扩张型泪小管炎
目的 观察泪小管前壁切除联合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扩张型泪小管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扩张型泪小管炎17例(17眼)的临床资料,行泪小管前壁切除逆行置管术治疗,术后随访18个月.结果 16例治愈,治愈率94.1%,1例泪小管再次堵塞.结论 泪小管前壁切除联合逆行置管术重建泪小管,恢复泪道引流功能,疗效良好,不易复发,是治疗慢性扩张型泪小管炎较好的手术方法.
-
新型泪道扩张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
目的 探讨新型泪道扩张引流管在泪道阻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33例(37眼)中男7例(7眼),女26例(30眼).年龄20~ 63岁.其中单纯鼻泪管狭窄和阻塞11例(11眼),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22例(26眼).病程:3个月~12年.使用新型泪道扩张引流管逆行置人,术后即刻泪道冲洗,并予抗生素滴眼液滴眼,次日生理盐水冲洗泪道一次,以后每周1~2次冲洗,连续4周,有黏液脓性分泌物者加用庆大霉素冲洗,术后2~4个月后拔管.结果 全部患者均置管成功,除5眼有少量出血外,其余都无明显不适或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11~16个月,治愈26眼,有效6眼,总有效率86.49%.结论 新型泪道扩张引流管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效果好.
-
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下泪小管断裂
目的 探讨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45例(45眼)做回顾性分析.在手术显微镜下以泪道探通导引针从鼻侧断端插入,然后逆行置入带泪小管侧管的“Y”型泪道支撑管,再行断裂泪小管的吻合.结果 经6~22个月随访观察,45例均能在手术显微镜下顺利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并吻合,无置管滑脱或肉芽组织形成,43例治愈,2例拔管后再次阻塞.结论 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难点是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采用泪道逆行硅胶管置入治疗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成功率高,损伤小,痛苦小.
-
逆行注水法及丝裂霉素C修复泪小管断裂
目的探讨泪小管断裂修复术中,逆行插管注水法寻找鼻侧断端的可行性以及丝裂霉素C(MMC)预防吻合口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46眼)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在鼻内窥镜下从鼻泪管下端开口逆行插管注水,寻找鼻侧断端,并于术中及术后应用MMC.结果46眼均顺利找到鼻侧断端,成功吻合.随访6~36月:泪溢症状消失,冲洗泪道通畅35眼;泪溢症状减轻,冲冼泪道通畅7眼.有效率为91.30%;泪溢症状无改善,冲洗泪道不通4眼,无效占8.70%.结论对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尤其是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或泪总管断裂,采用逆行插管注水是寻找鼻侧断端的可靠方法.MMC可抑制吻合口的纤维化,提高疗效.
-
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目的 报告2003年5月~2008年7月利用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38例.结果 随访6~20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骨折不连病例发生,肩肘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效果确切,是治疗肱骨干骨折首选方法.
-
指背皮神经并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指端骨外露
目的 探讨指背皮神经并筋膜蒂逆行皮瓣在修复指端骨外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指背皮神经并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指端创面患者7例,观察皮瓣的成活率、质地、色泽、感觉.结果 随访3~24个月,平均18个月.7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指端创面均获得覆盖;供区创面顺利愈合;皮瓣质地、弹性均正常,皮色与受区一致,无溃疡发生,感觉获得恢复.结论 指背皮神经并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指端创面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皮瓣厚薄适中,弹性好,色泽与受区一致,利于抗磨、防止溃疡和损伤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