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防记事
我曾经参加血防工作整整7年,不少动人情景至今难忘.我下放农村的第三年,适逢中共中央发出[1970]49号文件转发中央血防领导小组"关于南方十三省、市、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进展情况报告"的通知,全国各地男女老少齐上阵,千军万马"送瘟神"的群众运动如火如荼.我下放的公社虽不是血吸虫病防治重灾区,但上级却丝毫不敢大意,要求每个生产队都拉网式地过滤检查一遍,并让每个大队抽调一名有文化、能吃苦的人担任血防员.我有幸被选中.
-
浙江省桐乡市阻断血吸虫病传播后20年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浙江省桐乡市20年来血吸虫病监测工作情况,巩固血防成果.方法 从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4-2013年资料汇编、年报和专题总结中摘取血防螺情、病情监测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病原学确诊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1例、慢性血吸虫病1例.仅2003年查到螺点1个,实际有螺面积7164m2,密度0.056只/0.11 m2,无阳性钉螺.1994-2013年全市血清学检测207 523人次,抗体阳性4173人,平均阳性率为2.01%.其中1994-2003年血清学检测147 462人次,抗体阳性3850人,平均阳性率为2.61%,2004-2013年血清学检测60 061人次,抗体阳性323人,平均阳性率为0.54%.前、后10年抗体阳性率经x2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趋势=2350.93,P<0.001).结论 桐乡市血吸虫病疫情稳定,无内源性病例,但检出输入性病例,应加强对来自疫区流动人员的监测工作,巩固血防成果.
-
如东县流动人口的血防知识、态度和行为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目的通过调查外来流动人口对有关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行为和信念,为开展江苏省如东县当地流动人口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111名临时居住本县的外来流动人口进行基线和健康教育干预调查.本地114名常住居民作为对照.以问卷式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对血吸虫病防治的"知、信、行".结果基线调查外来流动人口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防治行为形成率、查病的依从性、化疗的依从性均低于本地居民.通过对流动人口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的干预,与干预前相比,血防知识提高了65.90%;行为形成率提高了17.54%;血防信念提高了24.85%.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对流动人口开展血吸虫病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十分必要,可使他们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增强预防血吸虫病意识,纠正不良行为,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
<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指导手册>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
四川省芦山县近50年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分析
芦山县位于四川省长江以南中上游地区,有历史钉螺面积900余万m2,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位居前列,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严重的地区之一.自1956年我县成立血防站以来,在党政部门领导下,采取多种策略和措施,终在2002年底达到基本消灭标准.但是近5年来,各流行乡镇螺面回升,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上升,并连续出现急性和晚期血吸虫病人,基本消灭达标遂被推翻.
-
中国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历史至少已有2100多年.解放前,血吸虫病曾肆虐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12个省区.建国初期,全国血吸虫病患者估计达1160万,其中晚期病例约60万,平均每年约有1万人发生急性感染,受血吸虫病感染威胁人口1亿多.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血吸虫病防治(血防)工作,在流行区成立了血防管理专业机构,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经50余年的努力,流行区范围大面积压缩,疫情显著减轻.
-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机遇与挑战
经过50年的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广东、广西、福建和浙江等省、市、自治区,先后宣布消灭了血吸虫病.流行县份已减少了2/3,钉螺孳生面积同比减少了2/3.
-
21世纪的中国血吸虫病防治
新世纪,新挑战,我国如何有效地开展血吸虫病防治(血防)工作,这是血防和科研工作者十分关注的大事,必须认真研究解决.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成就与经验
血吸虫病是一种历史悠久、分布面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1].它的传播过程涉及到人和哺乳类动物宿主,以及它们共同生存并能完成传播的外界环境.血吸虫必需在两类宿主的体内环境完成有性繁殖(哺乳类动物)和无性繁殖(钉螺);而其自由19生存的幼虫阶段还需在宿主活动的外环境中短期停留,从而构成传播的基本环节.
-
城市输入性血吸虫病37例分析
上海、深圳、浙江省(市)原是血吸虫病流行区,经过几十年积极防治,分别于1985年和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随后转入监测巩固阶段,迄今未发现内源性急性感染或新感染病人(畜),也示发现感染性钉螺,血吸虫病防治(血防)成果巩固[1].
-
沿着苏德隆教授开辟的学术道路深入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苏德隆教授(1906~1985年)是著名的预防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委会名誉总编辑.193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前上海医学院,但当时的颜福庆院长派他到农村搞卫生工作,他欣然从命,不仅为农民防治疾病,还办小学,讲卫生课.抗日战争中,他在难民中开展天花、霍乱等防治及消灭虱子的工作.1943年他曾去印度霍普金斯细菌研究院考察鼠疫,1944年去美国霍浦金斯大学,学习流行病学.一年后,他又去英国牛津大学,从师于发现青霉素获诺贝尔奖的Flour学习并研究污水中的抗生素,1948年获博士学位.之后他遵守诺言,回到母校.全国解放后,他看到解放军患血吸虫病,即投入了研究,并提出防治建议,被部队采纳,任命为"沪郊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副秘书长”.随后他完成了血吸虫病感染方式与钉螺分布、钉螺生态学与灭螺方法、灭杀血吸虫卵、血吸虫防护等研究.1957年初夏,他向毛主席建议,农业发展纲要中规定7年消灭血吸虫病是难以实现的.他又劝毛主席不要在黄浦江中游泳,因为他的研究生已从江水中分离到伤寒杆菌,毛主席当即采纳取消了游泳计划.1958年全国开展"拔白旗”运动,苏教授受到严厉批判,直到1961年才决定予以甄别、向他道歉.不久,全国副霍乱流行,苏教授到上海郊县开展研究,首先提出副霍乱地方性的学说,并认为疫苗效果不确实,应以改善饮水为主导措施.尽管这些意见后来证明都是对的,但在1963年的全国副霍乱会议上,苏教授差一点再次遭到批判.1963年,苏教授主编流行病学全国教材,系统阐述了他的流行病学学术观点,重视统计学方法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并提出流行病学应从传染病扩大到非传染病.1965年春,苏教授率领30余人,到上海青浦县朱家角镇,开展消灭血吸虫病工作.他提出方针为"毁其居,灭其族,防止其流入”.他们发动群众义务劳动,既消灭了钉螺,又整修了石岸.文化大革命开始.他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批斗500余次,但他白天挂牌批斗,晚上回家读书工作.在这期间,他完成氯硝柳胺杀消血吸虫尾蚴和桑毛虫皮炎的研究.1972年,他曾骑着自行车长途跋涉,历经海门、南通、如东、启东等地,调查水系分布与肝癌关系.提出了饮水为肝癌病因的假设.1979年,他曾三次提出入党申请,终到1980年才被批准,从此他更加兢兢业业地为人民的健康工作着.1981年开始,他同美国血吸虫病权威Warren博士,在安徽贵池设点,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比较研究;Warren主张单纯用特效药物治疗;苏教授主张防治结合,以灭螺为主.到了1984年终于决出胜负,在只治不防的村庄中人群感染率下降较慢,出现急性血吸虫病,钉螺无下降趋势;而坚持灭螺、防治兼施的村庄中,人群感染率与钉螺密度直线下降,连续2年未查见感染的钉螺.1985年1月,学校为庆祝他80虚岁以及从事医学教育和预防医学50年,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他的朋友和学生300多人从全国22个省市赶来,表示祝贺.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1985年4月3日下午2点,他下楼候车,找人求教水的浓缩方法,想寻找饮水中致肝癌的物质,不料发生车祸,一辆汽车将他压倒在人行道边.以极小的概率,结束了一个伟大科学家的生命.苏德隆教授在流行病学上主要功绩:1.奠定了我国流行病学基础.他认为: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分布、生态与防制对策;应从传染病发展到各种疾病,从定性的研究发展到定量的研究,从战术研究发展到战略上研究.2.高度重视数学与统计学方法的应用.他认为: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统计学是研究流行病学的重要的工具之一.他提出钉螺的负二项分布,分析其聚集性,并用钩虫病未治愈率按指数曲线下降趋于零而难以达到零的理论提出:除害务尽,反复斗争.3.应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流行病学采用观测法,将有关病因、人群环境等多方面的观测结果,贯穿起来,进行分析判断.4.深入现场,开展科学研究.他一向认为流行病学的核心是在现场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他的研究课题大都在现场进行,如研究血吸虫病、调查桑毛虫皮炎、研究肝癌,当时他以70多岁的高龄,长途跋涉,实地考察,了解水系同肝癌分布的关系.5.刚正不阿,敢于公开自己的学术观点.在学术问题上一贯坚持真理,从不隐瞒自己的学术观点,曾大胆提出霍乱地方性流行的理论,并小心求证.苏德隆教授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他的发明创造,在我国预防医学界是无与伦比的.他所提倡的严谨学风和学术理论,在我国流行病学界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他为我国培养了整整一代流行病学专家.(本文编辑:张林东)
-
特邀策划顾问王环增研究员
王环增,研究员,1982-198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专业毕业,2001-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1972-1986年历任北京协和医院团委书记、党总支书记、医院纪委副书记;1986-2006年任国家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处长、副司长,卫生部人事司司长,2006年12月退休。现任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多年从事地方病、血吸虫病防治、干部选拔任用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先后在《中华医院管理》等杂志发表了《利用选控图进行医疗质量的评定和控制》、《模糊数学评判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多目标决策在临床科室考评中的应用》等50多篇论文,担任过曹荣桂主编的《医院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分册主编、《实用血吸虫病学》副主编等。
-
江西省怀玉山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疫区疫情态势及防治进展,为防治策略制订和措施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加速实现中长期规划目标进程,笔者对江西省怀玉山区上饶县和玉山县近年血吸虫病防治(简称血防)及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
洪湖市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疫情调查及对策分析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自2004年开始执行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以来,至2008年,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湖区5省均达到了中国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1],血吸虫病防治进入又一新的阶段.近期,笔者选择湖北省与卫生部、农业部联合防治血吸虫病行动工作试点之一的洪湖市开展血吸虫病近年疫情调查与对策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遥感技术将开创研究钉螺生态环境的宏观和微观世界新领域
日本血吸虫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具有很强的地理区域性.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病惟一的中间宿主,也是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史上,以消灭钉螺为目的来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成为20世纪50至80年代的重要手段和防治策略.
-
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方法的评价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影响经济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和四川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国初期,全国估计有患者1200余万例,病牛120万头,钉螺面积148亿m2.经过几十年的血吸虫病防治(简称血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截止2005年底,在全国435个疫区县(市、区)中,已有264个县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66个县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阶段血吸虫病疫情普遍出现回升,而且也时刻威胁着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
-
半个世纪的血吸虫病防治使命与成就——纪念毛泽东《送瘟神二首》发表50周年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寄生虫病[1].血吸虫病在中国的流行已有2100多年历史.20世纪70年代,分别在湖南长沙出土的西汉女尸和湖北江陵出土的西汉男尸体内查到了血吸虫虫卵,证实了早在西汉时期血吸虫病就已经广泛流行[2-3].
-
基层血吸虫病防治站卫生人力资源现况分析
湖南省是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流行县(市)19个,流行乡247个,流行村2 474个,疫区人口331万人.随着血吸虫病疫情的下降和市场经济冲击的影响,基层血吸虫病防治站(简称<血防站>)由于缺乏经济保障等生存和发展条件,<血防站>卫生人员(<血防人员>)待遇得不到落实,有些地方的<血防站>近于瘫痪.近年来,我省血吸虫防治机构(简称<血防机构>)面临改革,为合理配置<血防人员>,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于2000年抽取5个<血防站>,对其1997~1999年人力资源现况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
江西省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网络研究
目的为血防部门研制科学、实用的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网络系统. 方法首先根据需要设计信息网络,然后开展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并征求专家和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网络系统. 结果建立了8个资料数据库,产生了12种统计报表. 结论该信息网络可准确、及时地反映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和防治效果.
-
健康教育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作用
血吸虫病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广大干部群众参与,采取科学防治技术,进行群防和群控,才能终达到消灭的目的 .本文主要阐述了健康教育在血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