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某些生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

    作者:杨镒魟;周善杰;谷翊群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是主要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多功能蛋白质,是运输性激素的重要载体,生理作用主要是运输性激素、调节性激素活性、降低性激素代谢清除速率、稳定血清中有活性的性激素水平,将性激素运输到靶组织.随着SH-BG结构与功能、受体与信号传导、基因多态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生殖系统疾病与血清SHBG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有关.本文将对SHBG-与生殖系统疾病的关联性研究作一综述.

  • 内蒙古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Spoligotyping分型及北京家族分析

    作者:余琴;苏云开;吕冰;马岩;连璐璐;杨晓敏;董海燕;刘耀;赵秀芹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构成,及该地区北京家族菌株的分布特征.方法 从内蒙古自治区结核病防治研究所收集2011年全年临床分离的372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及其372例来源患者的背景资料,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方法和BioNumerics 5.0软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将372株临床菌株Spoligotyping分型结果与SpolDB 4.0数据库进行比对.另外,采用NTF及LSP对北京家族菌株进行分析.来源患者中汉族和蒙古族分别为282例及84例,其他为回族4例,维吾尔族和满族各1例,例数过少,因此仅分析主要民族与北京家族的易感性.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x2检验分析不同民族与北京家族易感性.结果 372株临床菌株共分为48种基因型,其中24种基因型为新的型别.85.48%(318/372)为北京家族,同时存在T家族(仅次于北京家族的主要流行基因型)占4.84% (18/372)、H家族(Haarlem)0.81%(3/372)、MANU家族(2004年先于印度Delhi发现)0.27%(1/372)和LAM家族(Latin American and Mediterranean,拉丁美洲和地中海家族)0.27%(1/372).汉族北京家族菌株占87.94%(248/282),非北京家族菌株占12.06% (34/282),蒙古族北京家族菌株79.76%(67/84),非北京家族菌株20.24% (1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612,P=0.057).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具有多态性,且北京基因型为该地区主要流行株,而北京家族菌株与民族易感性间无关联.

  • 中国汉族人群Toll样受体2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之间关系

    作者:车南颖;姜世闻;高铁杰;李松;张旭霞;张慧;张治国;王黎霞;李传友

    目的 检测中国汉族人群特异TLR2基因多态性,并分析与结核病易感性之间关系.方法 在小样本中测序检测TLR2基因中可能存在的基因多态性,再用连接酶特异检测技术在大样本进行SNP分型,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之间相关性.结果 共检测到6个基因多态性,它们在结核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等位基因、基因型以及单配体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基因多态性并不是中国汉族人群结核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HLA-DR、DQ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研究

    作者:王喜;任玲君;李秀玲;吴芳;章乐;张万江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DQB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结核病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226例新疆维吾尔族肺结核病患者(肺结核病例组)和231例新疆维吾尔族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HLA-DRB1、DQB1基因分型,比较其等位基因频率(GF),并计算其比值比(OR).结果 1.肺结核病例组中HLA-DRB1*11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组的GF分别为4.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388、95%CI=1.618~11.905、Pc<0.05);肺结核病例组中HLA-DRB1*04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组的GF分别为12.8%、8.4%,但P值经过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686、95%CI=1.060~2.684、Pc>0.05).2.肺结核病例组中HLADQB1*0201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组的GF分别为40.1%、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379、95%CI=2.302~4.960、Pc<0.05);肺结核病例组中HLA-DQB1*0301/4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组的GF分别为6.2%、10.3%,但P值经过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61、95%CI=0.334~0.941、Pc>0.05).结论 HLA-DRB1*11、DQB1*0201等位基因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结核病强相关,DRB1*11、DQB1*0201可能是其易感基因.

  • N-乙酰基转移酶2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M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研究

    作者:安慧茹;吴雪琼;王仲元

    目的 研究药物代谢酶NAT2、GSTM1、GSTT1的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关系,阐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ATDILI)的分子机制.方法 解放军第三○九医院结核科2008-2009年度住院初治结核病患者208例,具有明确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患者为肝损伤组(共101例),无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患者为对照组(共107例),通过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两组的NA T2基因多态性并分型.通过多重PCR方法检测两组患者GSTM1、GSTT1是否存在基因型缺失.以SPSS12.0软件进行x2检验处理,比较两组之间各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并计算各基因型风险系数(odds ratio,OR值)及95%可信区间(95% CI),分析疾病与基因的关联强度.结果 (1)肝损伤组患者中,39.6% (40/101)为NAT2慢乙酰化基因型;对照组中,12.2%(13/107)为NA T2慢乙酰化基因型.NA T2慢乙酰化基因型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系数(OR值)为4.74(95%CI=2.42~9.28;x2 =20.62,P<0.05).(2)肝损伤组中,GSTM1缺失基因型占63.4%(64/101),对照组GSTM1缺失基因型占51.4%(55/107);两组比较GSTM1缺失基因型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OR值偏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为1.64(95%CI=0.94~2.84,x2=3.038,P>0.05).肝损伤组中,GSTT1缺失基因型占47.5%(48/101),对照组GSTT1缺失基因型占45.8%(49/107),两组比较OR值接近,为1.07(95%CI=0.62~1.85,x2=0.063,P>0.05).(3)肝损伤组中同时具有NA T2慢乙酰化基因型及GSTM1缺失基因型的患者29例,对照组5例,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系数OR值高达10.21(95%CI=3.87~26.96,x2=20.62,P<0.005).结论 NAT2基因的慢乙酰化基因型及GSTM1缺失基因型可能与ATDILT有关.

  •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纪春梅;王育华;安雅臣;汪静;李林旭;张淑文

    目的 探讨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唐山地区汉族人群肺结核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2010年3-6月上旬在唐山市结核病医院)连续收治的汉族成人(年龄≥18岁)新发肺结核患者124例组成患者组;同时,再经统一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确认在同期为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健康体检者中,选择与患者组同民族、同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3岁、相同居住地匹配条件的共361名,且保证与每例患者匹配的对照至少有2名,在其中随机(扔硬币方法)选取1名与患者组患者结为对子,严格按照配对条件从361名中编号后随机抓取124名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序列引物(PCR-SSP)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HLA-DRB1基因DR15、DR16、DR1、DR11位点多态性,对与肺结核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组中DR11野生型占85.5%(106/124),对照组野生型占87.1%(108/1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2;OR=1.146;95%CI=0.555~2.366);患者组中DR16野生型占75.0%(93/124),对照组野生型占83.1%(103/1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OR=1.635;95%CI=0.879~3.042);患者组中DR15野生型占85.3% (81/124),对照组野生型占82.2%(102/1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OR=2.461;95%CI=1.363~4.444);故DR15基因突变型可能是肺结核发生的易感基因型;DR15位点突变如果与DR16位点突变同时存在时,风险增加(P=0.007;OR=4.904;95%CI=1.554~15.476),比单独的DR15、DR16位点突变的作用要大,说明该2个基因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能显著增加结核病的易感性.对17个环境危险因素进行了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多因素分析中调整卡痕、体质指数、人均居住面积、家族史4个因素后,DR15突变基因型仍与肺结核显著相关(Waldx2=9.844,P=0.002;OR=2.996;95%CI =1.510~5.945).结论 DR15基因突变型为结核病的易感基因型.

  • 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药物机理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洪敏;张广宇;杨楠;张霞;刘银萍;杨栗坤;孔祥瑞

    目的 通过诱导试验观察结核菌产生耐利福平药物的全过程,初步分析结核菌耐该药的机理.方法 采用诱导试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序列分析,对经不同药物浓度传代培养后的结核菌强毒株(H37Rv)和36株临床耐药分离株进行分析.结果 在诱导到第7代时,H37Rv的PCR-SSCP电泳出现异常,经测序证实在513位点发生基因突变.36株临床耐药分离株中有23株发生突变,为63.9%(23/36);其中有5株与诱导株基因突变位点相同.结论 用药物不间断的刺激结核菌,是产生结核菌耐利福平药物的重要原因.

  • 三种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方法

    作者:李洪敏;王巍;李素梅;韩慧新;佟爱华;肖漓;张宾;雷红;刘军

    目的建立3种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方法,了解耐药基因突变和耐药水平的关系.方法 108例临床痰标本分离株均做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传统梯度药敏试验.结果耐SM(rpsL)、RFP(rpoB)、INH(KatG)基因突变率分别为78.5%,68.2%,70.5%,其中,高耐SM,RFP,INH分离株分别为86.5%,89.3%,84.3%;低耐分离株分别为28.5%,16.5%,7.1%.结论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水平有密切联系,绝大多数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基因突变发生在高耐药株,少部分在低耐药株发生基因突变.

  • 巨噬细胞功能相关的易感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道斌;齐曼古力·吾守尔

    宿主巨噬细胞的功能状态将影响Mtb感染后的不同结局,不同个体之间巨噬细胞功能的差异并非只是免疫系统自身调节的结果,还与巨噬细胞功能相关基因的多态性有关,包括影响巨噬细胞杀伤能力的基因、影响巨噬细胞活化能力的基因、影响巨噬细胞凋亡水平的基因等.对巨噬细胞功能相关的易感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结果显示:部分巨噬细胞功能相关的易感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具有相关性,而且这种相关性不仅存在种族差异,还与结核病的临床类型有关.

  • 17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遗传学分析

    作者:谢丹尼;黄莉

    染色体倒位属染色体异常的一种类型,是染色体两次断裂后中心片段倒转180°度后重接而成,发生在长短臂之间的倒位称为臂间倒位,虽然几乎每条染色体都可以发生倒位,但人群中仍以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较常见,其发生频率为1.0%[1].以往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倒位染色体的遗传物质没有明显丢失,其携带者表型正常,故称其为多态现象,但随着近来的研究增多,有关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是导致不良孕产史的原因之一也有相关报道[2].本文就本中心检查出的17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做总结分析如下.

  • 幽门螺杆菌群体遗传中多态现象与选择平衡

    作者:郑光礼

    幽门螺杆菌(Hp)是自然界分布广、人群感染率高、株间变异多、临床差异大的细菌之一,这些特性一度给诊疗工作带来许多困惑[1~4].Martinetal[5]曾这样写道:将Hp冠以"坏的"、"非常坏的"头衔的同时,一定还有"中性的"或"好的"菌株存在.随着群体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使Hp具有的庞大异质性逐渐浮出水面.Hp基因确有许多中性变异,也确有一些变异以不同的毒力梯度(Viralence gradiant)作用于宿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Hp的病原学地位也在发生变化.

  •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

    作者:余红;赵小平;黄燕;陈绍坤

    关于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inv(9)]的遗传效应问题,至今仍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属正常多态现象,不具有病理学意义.而近年来,认为inv(9)具有遗传效应的报道日渐增多.为探讨inv(9)的遗传效应问题,将我室在1990年12月至2002年12月期间所作有关分析结果作归类分析,现报道如下.

  • 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原M235T多态性Meta分析

    作者:陈鹏;江艳芬;程康

    目的对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第二外显子M235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进行Meta分析. 方法以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OR值为统计量.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应用REVMAN4.1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并评估发表偏倚的影响.结果 10篇文献无明显异质性.共包括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853例,健康对照组835名,合并TT/(MT+MM)OR=1.76,95%CI:1.44~2.16,P<0.000 01,T/M OR=1.54,95%CI:1.31~1.81,P<0.000 01.结论中国人(汉族为主)AGT M235T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与原发性高血压危险性增加有关联.

  • CYP1A1、GSTM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邵根泽;苏艳蓉;黄革;温博贵

    目的 探讨CYP1A1、GSTM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可能关系.方法 采用PCR法对正常人和食管癌患者基因组DNA进行CYP1A1、GSTM1基因分型.结果 食管癌组GSTM1(-/-)型频率(64%)高于正常对照组(50%) (P<0.05);食管癌CYP1A1基因Ⅰ/Ⅰ、Ⅰ/Ⅴ、Ⅴ/Ⅴ基因型频率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尽管食管癌CYP1A1基因Ⅰ/Ⅴ、Ⅴ/Ⅴ型频率(60%)稍高于正常对照组(50%) (P=0.16).当研究对象按CYP1A1(Ⅰ/Ⅰ)和GSTM1基因分类时,发现:①在GSTM1(+)人群中,食管癌组CYP1A1(Ⅰ/Ⅴ、Ⅴ/Ⅴ)基因型频率(64%)高于正常组(41%)(P<0.05).②在CYP1A1(Ⅰ/Ⅰ)型人群中,食管癌组GSTM1(-/-)型频率(6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0%)(P<0.01).结论 GSTM1、 CYP1A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相关,GSTM1(-/-)型个体食管癌易感性增高;GSTM1(+)/CYP1A1(Ⅰ/Ⅴ、Ⅴ/Ⅴ)型和GSTM1(-/-)/CYP1A1(Ⅰ/Ⅰ)型个体比GSTM1(+)/CYP1A1(Ⅰ/Ⅰ)基因型个体具有更高的食管癌的易感性.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和叶酸摄取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作者:高长明;Kazuo Ta-jima;唐金海;曹海霞;丁建华;吴建中;王洁;刘燕婷;李苏平;苏平;Keitaro Matsuo;Toshim Takezaki

    目的 研究亚甲基四氖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A1298C多态、饮食叶酸摄取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江苏省乳腺癌患者669例,选取682名健康人作为埘照,用包括83个饮食项目的 定量问卷表调查研究对象的饮食状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624例患者和624名对照者的MTHFR C677T和A1298C基因型,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计算比值比(OR).结果 病例组的MTHFR C677T C/C,C/T和T/T基因型分别为32.37%(202/624)、48.88%(305/624)和18.75%(117/624),对照组分别为37.66%(235/624)、48.24%(301/624)和14.10%(88/624),两组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16,P=0.037).T/T基因型者的乳腺癌发病风险显著升高[调整OR值为1.62(95%CI值:1.14~2.30)].病例组的MTHFRA1298C A/A、A/C和C/C基因型分别为71.47%(446/624)、27.08%(169/624)和1.44%(9/624),对照组分别为68.11%(425/624)、30.13%(188/624)和1.76%(11/624),两组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16,P=0.424).病例组的饮食叶酸摄取量[(263.00±137.38)μg/d]显著低于对照组[(285.12±149.61)μd](t=-2.830,P=0.005).与低三分位组(≤199.08μg/d)相比,叶酸高摄取量组(≥315.11μg/d)的OR值为0.70(95%CI值:0.53~0.92).在MTHFR A1298CA/A基因型者中,叶酸中间摄取量组(199.09~315.10μg/d)与高摄取量组的OR值分别为0.89(95%C/值:0.62~1.27)、1.69(95%C/值:1.20~2.36),其线性趋势检验X2=11.372,P=0.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 显示MTHFR遗传多态、饮食叶酸摄取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

  • 乙醛脱氢酶2和细胞色素P4502E1基因多态性与甲醛职业危害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程学美;赵敬;冯斌;WEN Pei-e;邵华

    目的 探讨乙醛脱氢酶2(ALDH2)和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基因多态性与甲醛职业危害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以107例甲醛接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为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ALDH2和CYP2E1(Rsa Ⅰ/Pst Ⅰ位点)基因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空气中甲醛浓度和尿中甲酸含量,多组资料秩和检验分析不同ALDH2和CYP2E1基因型与甲醛接触者班末尿中代谢产物甲酸含量的关系.结果 不同ALDH2基因型影响了尿中甲酸含量,野生纯合子(GG)、杂合子(GA)、突变纯合子(AA)型个体尿中甲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5.84±6.86)、(12.06±7.94)、(7.31±5.37)mS/S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41,P<0.05),从和G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6.00,P=0.033).CYP2E1基因5'-空白区域RsaⅠ/Pst Ⅰ位点多态性未影响尿中甲酸的含量,C1/C1、C1/C2、C2/C2型个体尿中甲酸平均浓度分别为:(11.14±7.91)、(12.13±8.16)、(16.51±3.78)'ng/S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285,P=0.117).多元回归分析变量为甲醛接触量和ALDH2基因型,模型的调整R2=0.196.结论 ALDH2外显子12上(G→A位点)多态性与人体内甲醛代谢易感性相关,而CYP2EI(Rsa Ⅰ/Pst Ⅰ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其代谢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的关系

    作者:谢佳新;高秋菊;杨丹;刘天鹏;曹广文

    目的 探讨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基因启动子区-1096G/C多态性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荧光探针实时定量PCR法对2009至2012年在上海某医院就诊的632例HCC患者和723名非HCC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的STAT3基因启动子区-1096G/C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使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确定该基因多态性OR(95% CI)值.结果 对照组、病例组携带STAT3-1096C(GC+ CC)基因型者分别占61.8% (447/723)、60.6%(383/632),不同基因型之间HCC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95,95% CI:0.76~1.18).以性别进行分层分析,在男性人群中,对照组、病例组携带STAT3-1096 C(GC+ CC)基因型者分别占62.2%(314/505)、61.8%(331/536),在女性人群中,分别为61.0%(133/218)、54.17% (52/96),在男性和女性人群中,不同基因型HCC发病风险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OR=0.98,95% CI:0.77~1.26;OR =0.76,95%CI:0.47 ~ 1.26).以HBV基因型进行分层分析,在HBV B型感染者中,对照组、病例组携带STAT3-1096C(GC+ CC)基因型者分别占61.5%(110/179)、53.1%(34/64),在HBV C型感染者中,对照组、病例组携带STAT3-1096C(GC+CC)基因型者分别占62.9%(276/439)、60.3%(226/375),在HBV B或C型感染者中,不同基因型患者HCC发病风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OR =0.71,95% CI:0.40~1.26;OR =0.90,95% CI:0.68~ 1.19).结论 STAT3-1096G/C基因多态性与HBV阳性HCC的易感性没有相关性.

  •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及饮食、行为因素与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的关系

    作者:郭淑霞;丁毓磊;张景玉;郭恒;张翼华;徐上知;牛强;孙凤

    1%,对照组10/220、4.5%,OR:2.67,95%CI:1.11~6.42)发生交互作用,可提高具有该基因型人群的高血压患病危险性.结论 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哈萨克族高血压发生无关.具有AC基因型的哈萨克族人群可能与饮食、行为因素发生交互作用,增加个体患高血压的危险度.

  • Toll样受体2及Toll样受体9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曾红梅;潘凯枫;张阳;张联;马峻岭;周彤;苏会娟;李文庆;李吉友;游伟程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及TLR9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以山东省临朐县胃癌高发现场人群为基础,选取248例胃癌患者,采用年龄、性别匹配的方法在同一地区按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496例浅表性胃炎或轻度萎缩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TLR2基因rs3804099位点及TLR9基因rs187084位点基因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调整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吸烟因素后,计算OR值(95%CI).结果 TLR2基因rs3804099位点TT、TC、CC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分别为53.2%(132/248)、39.9%(99/248)、6.9%(17/248),在对照组分别为43.5%(216/496)、46.6%(231/496)、9.9%(49/496),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5,P=0.0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以TT基因型为参照,携带TC+CC基因型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明显降低(OR=0.68,95%CI:0.50~0.93).联合效应分析显示,以携带rs3804099位点TC+CC基因型且未感染幽门螺杆菌者为参照,携带TT基因型并感染幽门螺杆菌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明显增加(OR=3.42,95%CI:2.16~5.42).TLR9 基因rs187084位点TT、TC、CC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分别为35.9%(89/248)、50.0%(124/248)、14.1%(35/248),在对照组分别为33.3%(165/496)、49.0%(243/496)、17.7%(88/496),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4,P=0.431).结论 TLR2 基因rs3804099位点多态与胃癌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 中国98株布鲁杆菌OMP25基因高度保守

    作者:王文敬;李明;芮勇宇

    目的 分析布鲁杆菌毒力相关基因OMP25(编码外膜蛋白OMP25)在中国布鲁杆菌中的多态性分布,为研究致病机制,预防和控制大规模暴发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方法检测116株布鲁杆菌(18株标准菌株和中国98株野生菌株)OMP25基因,取不同带型菌株的OMP25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116株布鲁杆菌呈现8种不同图谱(1~8型),其中2型和7型是个别中国野生株所特有.8种带型仅有10个不同碱基在对应类型中发生变异,对编码蛋白氨基酸的改变不多.中国98株布鲁杆菌的OMP25基因高度保守,具有比较稳定的抗原特征.结论 高度保守性有助于布鲁杆菌的流行病学检测,为研制更安全有效的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1038 条记录 1/52 页 « 12345678...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