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80例不育男性大Y染色体初步分析
人类Y染色体是一个近端着丝粒染色体,长约60 Mb,Y染色体有很大部分是异染色质,极易发生结构和形态学变异,若Y染色体发生结构异常会引起男性性发育异常或生殖异常等遗传效应.有关Y染色体异常与临床效应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期探究正常生育和不育男性Y染色体及其多态的发生水平.
-
少弱精患者染色体与内分泌异常70例分析
少弱精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不育男性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有报道染色体异常占男性不育的18%~20%[1].作者对少弱精与染色体异常及内分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一、资料与方法自1999年3~8月在我院不育门诊及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男性不育患者中,经精液常规检查(按WHO1990年诊断标准)精子密度<20.0×106/ml、a级运动<25%或a+b级运动<50%为少弱精症患者共70例,年龄26~40岁,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检查,其中61例作了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三项测定,本实验室正常参考值分别为1~8 IU/L、2~12 IU/L、6.94~46.8 nmol/L.另9例因已在外院作了内分泌检查,拒绝再次检查,未将其内分泌结果纳入分析.
-
不育男性染色体异常和Y染色体微缺失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不育男性染色体异常和Y染色体微缺失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40例无精子患者、40例少精或弱精子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无精子症组、少弱精子症组和对照组.比较三组染色体异常情况,同时分析染色体微缺失现象.结果 无精子症组患者的染色体异常率明显高于少弱精子症组及对照组(P<0.05);少弱精子症组与对照组染色体异常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精子症患者中,AZFb、AZFc及AZFc+AZFb缺失的发生率分别为2.5%、5.0%及2.5%,但不同Y染色体微缺失点位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相比健康男性与少精或弱精子患者,无精子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和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明显,在辅助技术帮助患者受孕前,建议先进行染色体异常和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便于按照其实际情况制定干预方案,降低将染色体异常和Y染色体微缺失遗传给后代的几率.
-
不育男性染色体异常和Y染色体微缺失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不育男性染色体异常和Y染色体微缺失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40例无精子患者、40例少精或弱精子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无精子症组、少弱精子症组和对照组.比较三组染色体异常情况,同时分析染色体微缺失现象.结果 无精子症组患者的染色体异常率明显高于少弱精子症组及对照组(P<0.05);少弱精子症组与对照组染色体异常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精子症患者中,AZFb、AZFc及AZFc+AZFb缺失的发生率分别为2.5%、5.0%及2.5%,但不同Y染色体微缺失点位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相比健康男性与少精或弱精子患者,无精子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和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明显,在辅助技术帮助患者受孕前,建议先进行染色体异常和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便于按照其实际情况制定干预方案,降低将染色体异常和Y染色体微缺失遗传给后代的几率.
-
856例不育男性染色体核型分析
目的:分析不育男性染色体核型,探讨染色体异常与不育症的关系.方法:对856例不育男性进行染色体检查,分析染色体核型,每例计数30个分裂相,分析10个核型,异常者加倍分析.结果:异常核型228例(包括染色体的多态性),异常检出率为26.64%.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因素之一,在不育症的诊治过程中,应加强对染色体的检查.
-
特发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筛查及表型分析
目的:探讨特发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微缺失的发生率及缺失类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多重PCR方法对本院1700例特发性不育患者进行Y染色体AZF微缺失分析.结果:AZF微缺失发生率为6.59%(112/1700),其中AZFc缺失占67.86%(76/112),35例表现为无精子症,31例表现为少精子症;AZFb+c+sY145缺失占17.86%(20/112),AZFa缺失占4.46%(5/112),AZFa+b+c联合缺失占4.46%(5/112),AZFb+c联合缺失占2.68%(3/112),AZFb+c和sY84(AZFa区)缺失占1.79%(2/112),AZFc和sY143(AZFb区)缺失占0.89%(1/112),均表现为无精子症.结论:Y染色体AZFc缺失患者表型多样,AZFa和AZFb缺失均表现为无精症.对特发性不育患者进行Y染色体AZF微缺失筛查很有必要,尤其对于拟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不育患者.
-
不育男性睾丸微石症的检出率及其对精液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育男性患者睾丸微石症的检出率及其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9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男科就诊的不育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阴囊彩色超声检查及精液常规分析.完成阴囊彩色超声检查者共1 303例,检出睾丸微石症47例,其中符合睾丸微石症诊断标准的38例患者作为微石症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本中心进行精液检查并排除睾丸微石症36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睾丸微石症患者的检出率及精液情况.结果 1 303例中,共检出睾丸微石症47例,检出率3.6%.38例微石症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精子浓度无差异,但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及正常精子百分率差异显著.结论 对不育男性应重视微石症的检测,微石症可能是影响精液质量的因素之一.
-
不育男性精液支原体感染的耐药性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15 %的男性不育有关[1].近年来由于不规范治疗、滥用抗生素、反复感染和慢性迁延等原因,支原体耐药性不断发生变化,耐药菌株逐年增加,导致感染治疗难度增大.为使临床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我们在对不育患者精液检测支原体的同时开展了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
1208例男性不育症临床诊断
男性生殖道疾病和染色体异常引起的无精子、少精子、弱精子、畸形精子是导致临床上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也可造成流产、畸胎、死胎等异常生育结局.目前国内外对男性不育的异常报道越来越多,本室对1 208例不育男性进行临床诊断、精液常规检验、细胞遗传学检查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
睾丸移植:不育男性的希望
据专家介绍,睾丸移植术是将自体异位睾丸或供者睾丸移植到阴囊里的一种手术。一般分为自体睾丸移植术与同种睾丸移植术两种,前者是指难以用手术整复的腹腔型隐睾,睾丸质量尚可时,将其从异位处切下,保留其血管,移植到阴囊中,分别将睾丸的动脉、静脉与邻近的血管吻合,以恢复血液循环,
-
精索静脉曲张合并男性不育的论治难点与对策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15%,在不育男性中发病率为25%~40%,WHO把VC列为男性不育的首位原因[1].然而,并非所有VC患者均出现不育或生育力下降,大部分的精索静脉曲张均能顺利生育,也有文献报道手术治疗VC对男性不育症缺乏确切疗效[2].与此同时,近10多年来国内有较多文献报道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VC合并男性不育取得较好疗效[3];并且在基础研究方面从细胞分子机制对中医药改善VC合并男性不育患者生精功能、提高其精液质量的作用机制作了深入探讨[4].因此,对于VC合并男性不育的论治决策一直存在争议.针对VC合并男性不育的论治难点,本文试图从VC合并男性不育的手术指征、病因病机、辨证用药以及针灸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提供实践体会供同道雅正.
-
不育男性阴囊彩色多普勒超声异常情况分析
目的:评价不育男性阴囊彩色多普勒超声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92例不育男性阴囊彩色多普勒超声异常情况与体格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精索静脉曲张141例,触诊阳性者59例.附睾囊肿39例,触诊阳性者8例.睾丸囊肿5例,触诊阳性者1例.睾丸微小结石和睾丸肿瘤分别4例和3例,触诊均无异常发现.结论:阴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发现触诊触不到的阴囊异常,是诊断不育男性阴囊异常有价值的方法.
-
初诊不孕不育夫妇中男性的性压力现况调查
目的 调查初诊不孕不育夫妇中男性的性压力现况.方法 采用生育压力问卷对692例初诊不孕不育夫妇中的男性进行横断面调查,并根据其精液质量状况分为精液正常组、少弱精症组和无精症组.结果 初诊不孕不育夫妇中男性的性压力得分为(26.02±5.76)分,明显高于性压力的高水平标准.其中,少弱精症组和无精症组的性压力得分均高于精液正常组,无精症组的性压力得分高于少弱精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初诊不孕不育夫妇中男性的性压力状况不容乐观,应重视精液质量状况对不育男性性压力的影响,并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中国人原发无精与少精症Y染色体无精症因子区域微缺失的临床基因诊断研究
目的建立中国人原发无精与少精症Y染色体无精症因子(AZF)区域微缺失临床基因诊断的方法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在完成中国人原发无精与少精症Y染色体无精症因子区域微缺失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盲法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电泳检测技术,利用挑选的AZFa、AZFb、AZFc 3个区域共8个序列标签位点(STS),对100例原发无精与80例少精症患者的精液进行微缺失分析.两组患者中各有27例和16例在事先分子流行病的研究中已确认存在AZF微缺失.结果在原发无精症患者中检出STS位点缺失27例,原发少精患者中检出AZF区STS位点缺失16例, 所有试验前被确认的AZF微缺失均被检出,未发现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均为100%.结论本研究所确定的AZF区域8个STS位点缺失与中国人原发无精和严重少精密切相关,利用上述STS位点与试验设计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微缺失分析,可以准确、方便、快速地完成中国人原发无精与少精症AZF区域微缺失的基因诊断,适于在临床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
精索静脉曲张手术对大龄不育男性的作用
目的 评估大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再生育情况.方法 我们分析了581例患有精索静脉曲张及不孕症的非无精症患者.结果 在这些不孕症伴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中,40岁及以上的患者有115名,40岁以下的有466名.40岁及以上组中继发不育的比例明显高于40岁以下组[分别为43%(50/115)和19%(87/466),P<0.001].精索静脉结扎术后,两组间的精子参数基线和自然妊娠率并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39%和49%).但40岁及以上组中经精索静脉结扎术的患者,其妻子的自然妊娠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中未经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分别为49%和21%;P<0.0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精索静脉手术后,男方的年龄对妊娠结果无不利影响.我们的数据支持对合并精索静脉曲张及不孕症的大龄男性施行精索静脉结扎术.
-
不育男性精浆中一氧化氮含量与精子质量的关系
一氧化氮(NO)是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讨内源性NO对精子质量的影响,我们于2000年3月至7月测定了68例不育男性精浆中的NO含量,结合精子死亡率、精液粘度、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及精液中白细胞数等参数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双侧和单侧手术治疗左侧Ⅱ、Ⅲ度合并右侧亚临床或Ⅰ度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男性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左侧Ⅱ、Ⅲ度合并右侧亚临床或Ⅰ度精索曲张静脉曲张不育患者双侧手术(Bi-lateral Varicocelectomy,BV)效果是否优于单纯左侧手术(Unilateral Varicocelectomy,UV).方法:计算机检索以下数据库Elsevier,Pubmed,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搜索所有比较BV和UV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2月.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检.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查、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通过讨论解决,必要时由第三方进行判定.采用Stata1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研究,448例患者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UV组相比,BV组精子浓度[WMD=11.94,95% CI(8.67,15.2[),P=0.00];正常精子数[WMD=4.57,95%CI(1.90,7.24),P=0.01];快速运动精子比例[WMD=18.72,95% CI=(1.61,35.83),P=0.03],均术后改善的更为明显.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左侧Ⅱ、Ⅲ度合并右侧亚临床或Ⅰ度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BV效果优于UV.双侧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应实施双侧手术.
-
沙眼衣原体感染不育男性的精液质量与IL-6、IL-8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感染不育男性的精液质量与IL-6、IL-8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不育男性25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血液、首段尿(FVU)和精液标本,分别检测血清特异性IgA、IgM、IgG抗体、FVU和精液沙眼衣原体DNA、精液IL-6、IL-8浓度,并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分析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的IL-6、IL-8水平变化,及与精液常规参数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沙眼衣原体阳性的男性精浆IL-6和IL-8水平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且与诊断方法有关.②IL-6和IL-8水平间,及与白细胞浓度均具有相关性,且IL-8水平与精液体积和患者年龄相关.结论:FVU沙眼衣原体阳性的男性精液体积明显低于阴性者.
-
精索静脉曲张与男性不育原因探讨
精索静脉曲张即精索内蔓状静脉丛呈不同程度的扩张和迂曲,在中青年男性中发病率约15%(8%~20%).其发病以左侧为主占70%以上.国外许多学者发现大约30%不育男性患有精索静脉曲张,较国内报道的15%~20%高,说明精索静脉曲张与男性不育的密切关系[1,2].精索静脉曲张所致不育多表现为精子密度低下,活率、活力降低,畸形率升高.精子功能如精子膜功能、核蛋白异常[3].
-
腹腔镜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病人的护理
精索静脉曲张是精索的蔓状静脉丛扩张、伸长、弯曲,约占不育男性的21%~42%,高达81%,应尽快手术治疗[1]。随着腹腔镜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腹腔镜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为治疗该病的新方法。1997年以来,我科与肝胆外科合作,对17例精索静脉曲张病人实施了经腹腔镜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