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标本处理对全自动酶标仪检测HBsAg的影响
无偿献血的终目的是保证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及制品.随着无偿献血的大力开展,检测用的血标本就无法满足"必须使用新鲜的、完全凝集的、正确贮存的高质量血标本"的规定,酶联检测自动化仪器的引进,对检验标本的质量又有了更高的要求,若标本处理不当,则会造成假阳性结果.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通过对本站全自动酶标仪的使用,笔者对血标本的制备过程总结了一点心得,请同行们指正.
-
输血四项的室内质量管理与体会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梅毒螺旋体(TP)4项免疫酶联检测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免疫学检验方法.质量控制主要采用指控图进行,目的是监视试验全过程,排除误差,防止变化,维持标准化现状的一个管理过程.在临床免疫检测及质量控制过程中我们对输血4项进行全程质量管理.
-
样本和成品血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不一致原因探讨
本中心在对样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检测中,发现其中1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与其相应的成品血检测结果不一致,经再次检测结果亦然,样本呈强阳性反应,成品血为阴性反应.
-
胶体金标试条与酶联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比较
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是1997年采用胶体金标记MC抗HBs,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进行层析检测HBsAg的技术[1],它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高、试剂稳定的优点,已在免疫检验中广泛应用[1,2].目前越来越多的实验室采用GICA试纸条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8Ag)[3].为进一步弄清GICA与EIA的阳性符合率.作者对100份健康体检者血清和55份确诊为乙肝患者的血清同时用EIA与GICA进行了检测,其结果报告如下:
-
血液病毒筛查中血清学和核酸检测方法应用评估
对献血者血样进行HBsAg、抗HCV和抗HIV-1/2血清学筛查可预防和控制输血相关传染病,但抗体检测对处于病毒感染"窗口期"的献血者不易检出,使得输血传染病不能完全避免.美、日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已陆续将核酸检测(NAT)纳入献血者的常规筛查,输血感染传染病的危险性有所降低,但在我国这三种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国外不尽相同,照搬国外检测模式存在效益与成本的问题.目前我国大规模血液病毒筛查模式为:采用血清学方法对血液中HB-sAg,抗HCV和抗HIV-1/2抗体进行两遍酶联检测,近年来部分血站开始对酶联检测阴性的血样再做荧光定量核酸检测.本文将对血液病毒筛查中的血清学和核酸检测两种方法对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适用于我国血液病毒筛查的检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