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세포여분자면역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陕西省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738
  • 国内刊号: 61-13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84
  • 曾用名: 单克隆抗体通讯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安钢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肿瘤细胞中两种TNFR的表达及新型rhTNF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孟洁如;赵宁;颜真;李玉松;王文勇;常耀明;张英起

    目的探讨TNFRp55和TNFRp75在各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新型rhTNF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120例肿瘤组织和10株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中,TNFRp55和TNFRp75的表达及分布.同时应用结晶紫摄入法,观察nrhTNF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结果在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中,TNFRp5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5%和99%,TNFRp75分别为84.2%和98.8%,不同类型肿瘤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nrhTNF可抑制SW480、SGC7901、8910、SMMC7721和BEL7402这5株肿瘤细胞生长,但是不能抑制另外5株肿瘤细胞A549、PLA801、Hela、Eca109 和 GRC-1的生长.结论 TNFR广泛存在于各种肿瘤细胞上, nrhTNF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程度与TNFRp55的表达率无相关性.

    关键词: 肿瘤组织 肿瘤细胞
  • H-2Kb-BSP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作者:钱丽;钱书兵;钱关祥

    目的构建可生物素化H-2Kb-BSP 融合基因的表达载体.方法采用PCR技术,从pBluescript(+)-Kb中扩增出H-2Kb基因的胞外区,拼接上依赖BirA酶的可生物素化序列后,克隆入pET-42b(+)高效表达载体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与复性.结果成功地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pET-H  2Kb-BSP,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与复性,并应用仅识别完整构象的抗Kb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对复性后产物进行了检测.证明表达产物已部分恢复了构象.结论获得H-2Kb-BSP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为研究在原核系统中表达、纯化与复性,以及进一步利用亲和素在体外构建MHC-I类分子四聚体,探讨免疫识别机制奠定了基础.

  • 特异性脱颗粒肥大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朱玲;余传星;陆慧民;何小丽;苏东辉

    目的观察特异性脱颗粒肥大细胞的形态特征.方法通过抗IgE单抗(抗IgEmAb-HRP)与已致敏的肥大细胞相结合,用 DAB加中性红双染色法对肥大细胞进行染色.结果发现无论肥大细胞是否脱颗粒,只有被IgE致敏的肥大细胞才能被染成棕褐色;而非特异性(即未被IgE致敏的肥大细胞),无论其脱颗粒与否,都呈现中性红的颜色,即胞浆内呈现砖红色的颗粒.结论该实验为评价患者当前所处状态(是高敏体质还是非高敏体质?是疾病缓解期抑或发作期等?)、预测哮喘等 I型变态反应的病程转归、判断疗效,以及进行一些与肥大细胞脱颗粒有关的科学实验,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客观的方法.

  • 人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PG/OCIF)编码区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作者:刘继中;纪宗玲;陈苏民;胡蕴玉;陈南春;陶惠人

    人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 OCIF)或骨保护素(osteoprotegenin,OPG),是在1997年,分别由两个不同的研究小组通过纯化人胚胎肺纤维母细胞IMR-90条件培养基和测序胎鼠小肠cDNA文库时发现,并根据其具有降低破骨细胞分化和增加骨密度的功能而命名[1,2].DNA测序分析证明,OCIF与OPG由同一基因编码[3].

  • 双歧杆菌的脂磷壁酸对小鼠腹腔MΦ的激活作用

    作者:王立生;朱惠明;潘令嘉;王玉林;张亚历;姜泊;周殿元

    目的探讨青春型双歧杆菌的脂磷壁酸(LTA)对M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LTA注射于小鼠腹腔,分别采用中性红吞噬试验、MTT法、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和ELISA法,检测MΦ的吞噬能力、能量代谢水平、IL-1的活性及IL-6含量.结果 LTA注射组小鼠腹腔MΦ的吞噬能力、能量代谢水平、IL-1活性及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 01).结论双歧杆菌的LTA能激活MΦ,提高其吞噬能力和能量代谢水平,同时可分泌多种的具有杀瘤作用的活性因子.

  • 酪氨酸蛋白激酶JAK1 在IL-6诱导JAK/STAT 途径活化中的作用

    作者:宋伦;黎燕;沈倍奋

    目的酪氨酸蛋白激酶JAK1 和转录因子STAT3 为参与IL-6诱导的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的两种主要的信号蛋白分子.本研究试图揭示JAK1 在JAK/STAT途径诱导活化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凝胶阻滞电泳(EMSA)和免疫沉淀(IP)法观察IL-6刺激作用下STAT3和JAK1在3种骨髓瘤细胞系(XG-7、KM-3和Sko-007)中的诱导活化状态.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这两种信号蛋白分子在以上3株靶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尽管STAT3在3株靶细胞中都能够正常表达,但只有Sko-007细胞中出现IL-6刺激作用下STAT3 的诱导活化.在XG-7细胞中,既没有检测到JAK1的表达,也没有观察到JAK1的活化.尽管JAK1在KM-3细胞中能够正常表达,但不能被IL-6诱导激活.Sko-007细胞中则同时出现JAK1的表达及IL-6刺激后的诱导活化.结论 JAK1的正常表达和激活是IL-6刺激作用下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在骨髓瘤细胞中诱导活化的前提条件.

  • 地塞米松对哮喘豚鼠嗜酸细胞凋亡及bc1-2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志奎;王长征;钱桂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M)对哮喘豚鼠体外不同密度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凋亡及bc1-2表达的影响, 并探讨激素促进哮喘Eos凋亡的机制.方法以卵蛋白激发哮喘豚鼠模型48 h后, 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分离灌洗液中不同密度的Eos.加入DM(10 10~10 5mol/L),以原位杂交法检测Eos的bc1-2表达, TUNEL法检测Eos的凋亡.结果 DM干预24 h,可见Eos凋亡增加,bc1-2 mRNA表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bc1-2mRNA的表达与Eos凋亡呈负相关.结论 DM可抑制bc1-2的表达,促进Eos凋亡.bc1-2表达的减少可能是DM调节Eos凋亡的机制之一.

  • 细胞因子对T细胞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辉;邓洁英;史轶蘩;张殿喜

    目的探讨各种细胞因子对T细胞生长激素(GH)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构建含人GH调控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2-GH-luc,然后转染入T淋巴细胞系Jurkat E6-1细胞中,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各种细胞因子.结果生理浓度的IL-1β、TNF-β和IFN-γ,对Jurkat细胞中荧光素酶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P<0 .05). 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调节淋巴细胞GH基因的表达.

  • 内毒素、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NF-κB活化的影响

    作者:李文军;宗城;吉天鹏;杨晓东;张宏;张斌;李二红;赵广贺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和地塞米松(Dex)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中NF-κB活化的影响,以及AM中NF κB活化在急性肺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大鼠AM体外培养技术,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LPS和Dex对AM中NF-κB P65,IκB-α、TNF-α和ICAM-1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LPS能使培养的AM中 NF-κB P-65,TNF-α和ICAM-1的表达增加,IκB-α的表达降低;Dex的作用与LPS恰相反.结论 LPS促进AM中的NF-κB活化,可能是急性肺损伤肺内炎症损害发生的启动及促进因素;Dex抑制NF-κB的活化,可能是其抗炎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 从人T细胞淋巴瘤cDNA文库中筛选含PH结构域编码序列的新基因

    作者:李剑;刘新平;药立波;林树新;季少平;聂晓燕

    目的从T细胞中获得更多含PH结构域编码序列的新基因.方法采用低严谨核酸杂交技术,根据T细胞中已知的PH结构域的分子设计探针,对人T细胞淋巴瘤cDNA文库进行筛选.结果在筛选过程中得到了4个新基因,各cDNA长度依次为:1 733 bp、2 308 bp、2 130 bp和1 647bp,分别编码含229、376、211和143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基因数据库中未发现与此4种cDNA序列类似的基因.该4个基因均已被GenBank收录,登录号分别为:AF334588、AF334589、AF334590和AF334792.结论这些新基因的获得及进一步研究,可能会为深入探讨T细胞激活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 初代培养的胸腺基质细胞对小鼠胸腺细胞的粘附和吞噬作用

    作者:蒋定文;郭明秋;陈立茵;沈先荣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细胞(TSC)对胸腺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光镜、电镜和流式细胞术等,观察初代培养的TSC对胸腺细胞发育的调节作用.结果光镜和电镜均可见,TSC可大量粘附和吞噬胸腺细胞,其中部分胸腺细胞发生凋亡.尽管与TSC共培养的胸腺细胞存活率高,凋亡率低,但其总数却显著减少. 结论 TSC可通过粘附和吞噬作用,清除部分胸腺细胞.

  • 金属硫蛋白基因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严瑞兰;辛晓燕;金明;王健

    目的研究金属硫蛋白(MT)基因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对72例上皮性卵巢肿瘤中金属硫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肿瘤MT的表达分别为64.4%、30.0%和11.8%,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MT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分别为P<0.01和P<0.05).随肿瘤组织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高,MT的表达也增加(P<0.05).MT高表达者的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 MT参与了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并有可能成为一个判定预后的有效指标.

  • 抗氧化剂PDTC抑制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NF-κB活化

    作者:王惠民;朱妙珍;张建国;梁华平

    目的研究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以及抗氧化剂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对NF-κB活化的抑制作用,探讨Ox-LDL介导肾损害的基因调控机制及抗氧化剂PDTC防治脂质肾损害的可能性.方法将Ox-LDL或PDTC与HMC共培养后,提取细胞核蛋白进行凝胶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NF-κB的活化,用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内IκBα蛋白含量的变化,反映IκBα的降解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内的P65向核转位.结果正常对照组未见NF-κB活化,当用不同浓度(10、25、50及100mg/L)的Ox-LDL,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1h后,均可引起细胞NF-κB活化及IκBα降解.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以50 mg/L的Ox-LDL刺激HMC1h,NF-κB活化及IκBα降解明显.NF-κB活化的同时,伴有P65由胞浆向胞核的转位.100μmol/LPDTC,能明显抑制NF-κB的活化、IκBα降解(p<0.01)及P65的核转位.结论 Ox-LDL能诱导HMC的IκBα降解、P65的核转位,终使NF-κB活化.提示NF-κB参与了脂质肾损害的发病过程,抗氧化剂PDTC能抑制NF-κB活化.

  • 狼疮性肾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比率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

    作者:左巍;马东初;左伟;关欣;陈红;赵红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Ig)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淋巴细胞的膜抗原双标记染色法及ELISA,对60例LN患者的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较,活动期LN患者的CD3+CD4+细胞的比率(A组:伴肾病综合征者)为(16.3±7.9)%,B组(不伴肾病综合征者)为(20.8±10.1)%]和CD16++CD56+细胞的比率[A组为(8.6±5.7)%,B组为(15.2±6.2)%明显减小;CD3+ CD8+细胞的比率[A组为48.3±10.7)%,B组为(35.9±9.8)%明显增高;CD3+CD4+/CD3+CD8+细胞的比值<1(A组为0.43±0.21,B组为0.87±0.25),且A组与B组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②与活动期LN患者相比较,治疗后处于稳定期的LN患者CD3+CD4+细胞的比率[A组为(28.8±8.1)%,B组为(32.8±7.1)%]和CD16++CD56+细胞的比率[A组这(18.9±12.5)%,B组为(24.0±8.9)%以及CD3+CD4+/CD8+细胞的比率[A组为(29.8±9.0)%,B组为(25.9±5.2)%]下降,但A组患者均未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分别为P<0.05或P<0.01),而B组仅CD3+CD4+细胞的比率仍低于对照组(P<0.05).③血清IgE的水平[A组为(481.2±345.8)kU/L,B组为(231.8±111.2kU/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相比较P<0.05).④血清IgM的水平[A组为(3.6±2.3)g/L,B组为(3.5±1.9)g/L]、IgA的水平[A组为(4.5±1.8)g/L,B组为(3.8±1.9)g/L)]也升高(P<0.05).⑤A组血清IgG的水平(6.2±4.4)g/L明显降低,而B组的水平(29.3±19.2)明显升高(P值均<0.001,两组相比较P< 0.001).结论 LN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CD3+CD4+/ CD3+CD8+细胞的比例<1时,提示肾脏有损伤.

  • HBV DNA及HBV抗原在血清HBV标志物阴性肝炎肝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周小平;李爱月;陈勇;周永兴;李向霞

    目的研究 HBV DNA及HBV抗原在血清HBV标志阴性的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对 45例HBV血清标志阴性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 HBV DNA的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原位杂交表明,HBV DNA阳性者7例,(阳性率15.56%),阳性信号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胞核中,少数位于胞浆内;免疫组化染色表明,HBsAg及HBcAg均呈阴性. 结论血清HBV标志阴性的肝炎肝组织中可检出 HBV DNA,有利于提高对HBV感染的诊断.

  • 黄芪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德宇;兰伟

    黄芪是一类补虚药,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主要产于甘肃、内蒙古、陕西、河北西藏及东北等地[1].中医认为"黄芪性甘,味微温,入脾,归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和利水退肿之功效(<本草纲目>),另有"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日华子本草>)及"定肺气、安五脏"(<别录>)等功能.因此,黄芪是许多复方和中成药的重要成分.一些研究表明[2-5],黄芪还具有免疫功能.我们采用4种不同的试验研究方法[6],证实了黄芪对小鼠的免疫增效功能.

    关键词: 黄芪 免疫功能 小鼠
  • 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小鼠诱导不同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应答

    作者:舒翠莉;高杰英;彭虹;王华;陈洁

    目的探讨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后,小鼠不同粘膜部位和其它部位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将痢疾菌苗株FSM-2117或FS-5416,按5×106、1×107、4×107和4×107CFU/只滴鼻免疫Balb/c小鼠4次,间隔两wk.分离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鼻通道(NP)及脾、小肠的PP结淋巴细胞.一部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另一部分细胞与全菌破碎抗原共培养,于不同时间点取出,提取RNA做RT-PCR.结果两株菌苗经鼻内免疫后,NALT、NP和PP结的淋巴细胞中CD3+ T细胞显著增加,其中以CD4+T细胞增加为主.FSM-2117株免疫组的脾细胞中,B220+细胞显著增加;而FS-5416株免疫组的脾细胞中,CD3+T细胞显著增加.免疫小鼠的NALT、NP和PP结淋巴细胞,在体外经抗原刺激后,均在不同时间出现IFN-γ和IL-4 mRNA 的表达,TGF-βmRNA的表达在免疫前后无明显变化. 结论痢疾菌苗经鼻粘膜免疫,可诱导不同粘膜部位及全身免疫应答的产生.

  • 左旋咪唑涂布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范公忍;崔琨;田慧英;陈乃玲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迄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左旋咪唑是一种有效的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能通过调节身体免疫功能,提高清除病毒的能力.近年一些文献报道,左旋咪唑涂布剂(LMS-L)与一些抗病毒复制的药物配合使用时,能发挥其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的作用[1,2].自1997年4月以来,我院对收治的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后,通过检测患者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了LMS-L对慢性乙肝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

  • ELISA检测TT病毒及感染状况报告

    作者:刘桂兰

    TT病毒(TTV)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与输血相关的新型病毒.近年来报道甚多,但在贵州地区至今尚无有关捐血人群TTV感染方面的报道.笔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贵阳地区近年来部分捐血人群进行TTV实验检测,旨在了解贵阳地区捐血人群的TTV感染情况,并提供有实用价值的资料.

  • 癌症患者T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复兴;刘军权;周忠海;张南征;张国龙;李晓洲

    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患者的免疫功能,尤其是抗肿瘤免疫功能减退具有重要作用.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细胞免疫又是关键,特别是T细胞的数量减少和质量异常,可使肿瘤细胞逃逸宿主的免疫监控.目前,在临床研究中,用于监测恶性肿瘤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较多,但国内常用的还是T细胞亚群的测定等项目.以往大多数实验室只检测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实际上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值,更能反映出机体T细胞的实际储备情况.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肝癌、肺癌和胃癌(共75例)患者的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和绝对值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肿瘤 T细胞亚群 测定
  • 新型全细胞瘤苗对荷肝癌小鼠的主动免疫治疗

    作者:杨威;潘承恩;曹春霞;刘青光;王一理

    目的建立小鼠肝脏种植性肝癌模型,评价添加新型佐剂的全细胞肿瘤瘤苗的治疗效果,包括免疫学参数及小鼠存活期,探讨该肿瘤瘤苗的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肝脏成功接种肿瘤后,分成4组,各组行不同的治疗.第Ⅰ组单纯切除肿瘤,不做免疫治疗;第Ⅱ组切除肿瘤,用新型细胞瘤苗进行免疫治疗;第Ⅲ组不切除肿瘤,用新型瘤苗进行免疫治疗;第Ⅳ组为对照组,只进行开腹、关腹.第28天处死各组半数小鼠,取血检测血清中IL-10和IFN-γ的水平;取脾用FACS检测CD4/CD8和IFN-γ/IL-10双阳性细胞的比例.各组所余小鼠继续饲养,观察存活期.结果第Ⅱ组血清IFN-γ的水平较其余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IL-10的水平较其他组明显降低(P<0.01);CD8+/IFN-γ+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CD8+/IL-10+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CD4+/IFN-γ+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CD4+/IL-10+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同时,第Ⅱ组荷瘤小鼠的生存期亦有明显延长.各组肺或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同系肿瘤细胞瘤苗可激发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改善抗肿瘤免疫.新型瘤苗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的优点,适于推广使用.

  • 低分子量多肽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陈盛强;徐霞;刘利东;孙宝清;陈顺存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涉及遗传、免疫和环境等因素.国内外已有报道,支气管哮喘与MHC基因有关.低分子量多肽(low molecular weight peptide, LMP)作为加工抗原蛋白酶体的亚基,其基因定位于人第6对染色体短臂上的MHC区域,并与HLA-I、II类基因一样具有多态性[1,2].关于LMP基因的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国内尚无人问津.为此,我们检测了5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及100例正常人LMP基因的频率,以探讨LMP基因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意义.

  • TIF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表达的意义

    作者:王彦刚;章翔;贺晓生;费舟;付洛安;梁景文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利用大鼠头颅瞬间侧向旋转模型造成弥漫性脑损伤,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HIF-1α的表达,并用TUNEL和免疫组化双重标记法,以及双酶免疫组化法,研究HIF-1α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弥漫性轴索损伤后,HIF-1α在丘脑、海马和基底核区神经细胞中呈高表达,并可诱发c-myc和Fas基因表达,启动神经细胞凋亡.结论 HIF-1α可能是参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 抗恶性疟SERA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单链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作者:徐伟文;李文全;李明;毕惠祥;Toshihiro Horii

    目的研制用于疟疾简便、快速诊断试剂盒的试剂.方法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构建抗恶性疟原虫丝氨酸重复抗原(SERA)的噬菌体抗体库.经3轮"吸附-洗脱-扩增"的富集反应后,从中筛选抗SERA的阳性克隆株,并进行可溶性诱导表达,后用ELISA和Western blot等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地构建了中等库容的噬菌体抗体库,并从中筛选到9株抗SERA的阳性克隆株,表达的单链抗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约为31kDa,能与SE47′抗原起特异性结合反应.结论成功地构建了抗SE47′的噬菌体抗体库,从中筛选制备的单链抗体为研制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 人源性天然抗体库的构建及初步鉴定

    作者:王刚;王琰;化冰;刘晓琳;乔媛媛

    目的构建较大容量的人源性天然抗体库.方法以未经免疫的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基因来源,扩增多样性的κ轻链基因和IgG/IgM重链Fd段基因,分别构建轻链库和重链库,然后组合为Fab段表面展示的噬菌体抗体库.通过多次重组积累达到理想的库容,对抗体库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经过5次轻、重链基因的重组和转化,获得了库容为1×109的人源性天然抗体库.该抗体库性能良好,用3种抗原进行"亲和吸附-洗脱-扩增"淘筛,获得针对其中两种抗原的7株特异性噬菌体抗体.结论天然抗体库为用于不经免疫制备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人噬菌体抗体库中异常重组子的分析

    作者:王琰;王刚;化冰

    目的阐明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中,选择适当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重要性,并介绍人抗体可变区胚系基因的限制酶谱.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提取淋巴细胞总RNA,用RT-PCR 扩增IgM和IgG1的Fd片段及κ链基因,重组到载体p3MH中构建噬菌体抗体库.以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及电泳分析所获重组克隆;用PCGENE软件分析人抗体可变区胚系基因的限制性内切酶谱.结果在构建抗体库的过程中,发现高频率的异常重组子克隆.经序列分析证实,在人VH 基因片段中,存在用于克隆轻链的Sac I位点.对人全部功能性可变区胚系基因进行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发现人VH 第Ⅳ家族的11个成员均含有Sac I位点,其它限制酶切位点在抗体可变区胚系基因中具有不同的出现率.结论构建抗体库时,用于重组可变区基因的酶切位点,对库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对表达载体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精心选择.现在比较广泛使用的pCOMB系统载体不利于良好性能抗体库的构建.

  • 利用噬菌体肽库筛选汉滩病毒受体结合表位的研究

    作者:吕欣;薛小平;杨乔欣;马文煜;尹文

    目的确定汉滩病毒(HTNV)上可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的一段配基表位.方法型特异性mAb 3G1,与HTNV 糖蛋白G2及核蛋白(NP)具有双结合活性,且中和效价很高.以纯化的mAb3G1作为配基,淘筛噬菌体随机12肽库,经ELISA法鉴定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与天然病毒蛋白G2及NP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经3轮筛选,噬菌体显示有良好的富集效果.从第3轮筛选产物中,随机挑取21个克隆进行ELISA结合实验.结果显示,9个克隆与mAb 3G1有较强的特异结合活性;DNA测序结果表明,具有保守性序列模式PX(1-2)HX(0-2)H.该基序分别与G296YPWHTAKCHY105及NP 81PTGVEPGDHLKERS94相似. 结论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到能与mAb3G1特异性结合的一段短肽基序PX(1-2)HX(0-2)H,其与HTNVG2部分氨基酸的同源性较高,可能是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的表位,为进一步证实和研究HTNV的受体奠定了基础.

  • 用蛋白Ⅷ在噬菌体表面展示抗体分子效果的观察

    作者:刘晓琳;王琰;王刚

    目的观察抗体分子通过丝状噬菌体主要外壳蛋白Ⅷ(cpⅧ)和次要外壳蛋白Ⅲ(cpⅢ)在噬菌体表面呈现效果的差异.方法分别构建通过cpⅢ或cpⅧ展示抗乙肝表面抗原(HBs)Fab、ScFv和抗角蛋白(Ker)Fab的表达载体,制备噬菌体抗体,比较其抗原结合活性和Fab呈现水平.用多种方法尝试提高cpⅧ介导的噬菌体展示效果.结果 cpⅧ对不同特异性抗体Fab段和不同形式的小分子抗体(Fab和ScFv)的展示效果均低于cpⅢ的展示,增加cpⅧ-Fab对野生型cpⅧ的表达比例、试用不同菌株、在Fab和cpⅧ之间插入间隔序列及换用控制更为严密的启动子等措施,均未能改善cpⅧ介导的噬菌体展示.结论以前所报道的通过cpⅧ多价展示Fab段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有些抗体基因不能达到多价展示.

  • c-erbB-2基因工程抗体的构建及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施明;郭宁;冯建男;解志刚;孙瑛勋;于鸣;沈倍奋

    原癌基因HER-2/neu/erbB-2编码的185-kDa跨膜磷酸糖蛋白为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的成员.已报道c-erbB-2在多种腺癌中过表达,其中包括15%~40%的早期及转移性乳腺癌和卵巢癌[1].亦有人报道,约73%的转移性乳腺癌和卵巢癌过表达HER-2/neu[2],表明其为乳腺癌靶向性免疫治疗的理想靶分子.我们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c-erbB-2 ScFv基因,并获得了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 ICOS-B7h,-对新的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作者:户义;贾卫;金伯泉

    T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诱导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往研究表明,T细胞活化是一个复杂的信号转导过程,它不仅需要T细胞受体(TCR)识别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的MHC:抗原肽复合物,产生第一活化信号,而且还需要两者之间其他辅助分子的相互作用提供第二活化信号,即协同刺激信号.

    关键词: 协同刺激分子 ICOS B7h
  • 抗原靶向APC的嵌合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邱庆林;车小燕

    DNA疫苗能激发机体同时产生高效持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作用的机制.很多研究证明,抗原提呈细胞(APC)特别是树突状细胞(DC),在DNA疫苗诱发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由于肌肉组织中APC很少,因此,通过肌肉途径接种DNA疫苗,需要很大剂量DNA才能达到免疫的效果.皮下组织中含有丰富的APC,但其吸收DNA的能力很弱,同样也需要很大剂量的DNA[1].近年来,人们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一些可与APC表面受体相结合的分子的编码基因与抗原基因融合而研制的嵌合DNA疫苗,通过其与APC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可将抗原靶向APC,有效地提高了APC摄取DNA疫苗在组织中表达的抗原量.本文就这方面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核因子-κB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徐祥;梁华平

    1986年,Sen和Baltimore首先从B淋巴细胞核抽提物中,检测到一种能与免疫球蛋白κ链基因增强子κB序列(5'- GGGATTTCC-3')特异结合,并能促进κ链基因表达的核蛋白因子,称之为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此后,NF-κB在许多领域被受关注.近来发现,NF-κB能与调控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分化和生长、细胞粘附和细胞凋亡所必需的许多细胞因子、粘附因子等基因启动子或增强子部位的κB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启动和调节这些基因的转录,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和细胞的生长发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 五味消毒饮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C3b受体的影响

    作者:石学魁;董艳;刘亚威;于新慧

    巨噬细胞 (Mф) 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是通过吞噬和ADCC作用参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对抗原加工、呈递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Mф表面具有C3b受体(C3bR),与Y(酵母菌)-C3b结合后可形成Yc-花环.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五味消毒饮对小鼠腹腔Mф表面C3bR表达的影响,观察了其免疫活性.

  • 抗病毒蛋白MxA的诱导和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吉成;盛伟华;李丽娥;贡海蓉;徐仑

    目的研究抗病毒蛋白MxA的表达及其活性.方法用IFNα2b或3型腺病毒(Ad3)分别对WI-38细胞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作用12或24 h,并用Western blot法或FACS法,分别对MxA蛋白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对重组的MxA和IFNα2b进行抗病毒效应实验.结果 (1) 低浓度的IFNα2b (>1×103 IU/L)和Ad3 (>200 TCID50),均可诱导相应细胞表达MxA;(2) 10 μg/LMxA可抵抗20个TCID50的HSV-I、Polio.V感染Vero细胞、Ad3感染HeLa细胞,抵抗200个TCID50的VSV感染Wish细胞.结论 MxA只能由干扰素(INFα2b)或病毒诱导产生,其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

  • 乙肝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免疫学活性的观察

    作者:解慧;樊春梅;王彦宏;韩捷

    免疫核糖核酸(iRNA)的特异性免疫活性,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研究.鉴于iRNA具有超种属传递免疫功能等特点,已被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而广泛使用.文献报道,从HBsAg免疫动物的脾及淋巴结提取的iRNA,可将其免疫活性转移给乙肝患者,临床应用已取得了疗效.但从脾及淋巴结提取iRNA产量低,难以满足临床需要.为此,我们由乙肝疫苗免疫动物的肝脏提取iRNA,采用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LAI)、巨噬细胞(MФ)吞噬试验及间接血凝试验,对其免疫活性做了初步观察.

  •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不同脑区中PSD- 95的表达

    作者:任宇虹;刘立;党根喜;沙建萍;张翠玲;熊猛;周柏玉

    近年来,PSD- 95(postsynaptic density-95)独特的生物效应,以及其在神经元中的特殊作用,受到国外许多研究者重视,但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PSD-95(也称作SAP90)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Mr)为95 000的细胞支架蛋白,在神经元突触后致密物质(PSD)中含量丰富[1].PSD-95可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信号分子相互连接,有利于这些信号分子在神经元突触后的簇集和定位,从而直接调控神经元对神经传导信号的免疫应答,在突触发育和再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3].本研究通过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研究了缺血对不同脑区中PSD-95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了其表达改变的机制及意义 .

  • 快速cDNA末端扩增技术在钓取未知基因中的应用

    作者:殷剑宁;范清宇;郝新保;范德刚

    全长cDNA的克隆是目前人类基因组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一段不完整的cDNA序列,克隆其全长的方法,包括cDNA文库筛选法[1]和快速cDNA末端扩增法(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2].cDNA文库筛选法烦琐、工作量大、费用昂贵;而RACE技术灵敏、快速.MSP2为本实验室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克隆到的可能参与肿瘤转移抑制过程的一种新的基因片段,长481bp.经计算机分析它具有编码区特征,Northern blot 分析显示其mRNA约2.0 kb左右[3].我们采用RACE技术,对其5 ' 端和3'端进行了扩增,获得了基因全长.

    关键词: 成骨肉瘤 转移 基因
  • 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刺激细胞生长的活性小肽

    作者:武婕;范国才;王清明;陈惠鹏

    目的筛选刺激NFS-60细胞生长的活性小肽.方法以G-CSF依赖细胞系NFS-60为靶细胞,筛选随机6和15肽库,经3轮筛选后,随机挑取60个噬菌体克隆进行生物学活性和结合活性鉴定.结果得到6个刺激NFS-60细胞生长的阳性噬菌体克隆.经细胞ELISA检测,这6个小肽都可与NFS-60细胞结合,并且这6个小肽与细胞结合的量,都与所加入的噬菌体的量成正比,经测序未找到共同序列.结论从随机噬菌体肽库中筛到的活性小肽,可以模拟某些生长因子的活性部位,来刺激靶细胞的生长.

  • 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向成骨及软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盛伟华;杨吉成;李丽娥;董宁征;王晓东;戴连生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的成骨及软骨分化功能.方法采用细胞静置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了兔和儿童的BMSC,用传至2~3代兔BMSC和II型胶原联合治疗兔膝关节软骨缺损;采用成骨诱导培养法研究儿童BMSC的成骨效应.结果(1) II型胶原和bFGF对兔BMSC的贴壁和生长是有效的.(2)用兔BMSC和II型胶原治疗12周后,能使兔膝关节软骨缺损获得恢复,其软骨细胞分化明显.(3)用成骨诱导培养法,可使儿童BMSC骨钙素分泌水平比常规对照组升高8~10倍,并可见有典型的成骨化的黑色矿化细胞区.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具有成骨和软骨分化功能.

  • 关注天然自身抗体

    作者:刘玉峰;王刚

    天然自身抗体(natural autoantibody,NAA)是指在没有任何抗原主动免疫的情况下,正常机体内天然产生并存在的针对一种或多种自身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 人类后基因组计划推动免疫学迅速发展

    作者:金伯泉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完成以及EST数据库为生物信息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人类约有3~4万个基因,而目前所知的人类蛋白质种类不及1万.因此有理由推测,在免疫系统中,大部分免疫分子有待发现,探索新分子结构和功能已成为分子免疫学的研究热点.鉴于免疫系统复杂的网络作用特点,全面阐述新发现免疫分子的生理和病理意义更是任重而道远.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影响因子在全国基础医学期刊中排名第九

    作者:

  • 第四次全国医学分子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1995 01 02 03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