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세포여분자면역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陕西省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738
  • 国内刊号: 61-13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84
  • 曾用名: 单克隆抗体通讯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安钢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重组基因c-Aβ-c的构建及其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

    作者:冯改丰;胡海涛;李月英;韩华;王全颖;杨广笑

    目的: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HGhis/c-Aβ-c,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观察融合蛋白c-Aβ-c的免疫原性,为阿尔茨海默病(AD)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PCR法,分别扩增编码HBcAg的1~71、88~144氨基酸的基因片断(HBc1~71和HBc88~144),以及编码淀粉样肽Aβ1-42的基因.将后者连接于HBc1~71和HBc88~144之间,构建重组质粒pGEMEX/c-Aβ-c,并将重组基因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HGhis中,构建表达质粒pHGhis/c-Aβ-c,通过温度诱导表达.用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以融合蛋白经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Aβ抗体的滴度.结果: 经酶切鉴定、DNA序列测定证实,融合基因重组于表达质粒之中,表达质粒与理论设计相符.诱导表达后,表达蛋白约占细菌沉淀的16%.BALB/c小鼠经3次免疫后,其血清中抗-Aβ抗体的滴度可达1∶16 000,且检测不到抗-HBcAg抗体.结论: c-Aβ-c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可高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 CⅡTA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增强荷肝癌小鼠抗瘤效应

    作者:欧启水;林琪;兰斌;郭仁

    目的: 探讨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 class Ⅱtransactivator)CⅡTA基因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上调作用,为肝癌生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从小鼠骨髓中大量扩增DC,并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小鼠CⅡTA(mCⅡTA)基因转入DC中,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转染前、后DC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CD80、 CD86的表达.建立小鼠肝癌模型,将荷肝癌小鼠分为4组,第1组:分别于肝癌组织块周围注入PBS; 第2组: 未转入mCⅡTA基因的DC; 第3组: 转入mCⅡTA基因的DC; 第4组:转入mCⅡTA基因并经H22肿瘤抗原刺激的DC.每周1次,连续接种3 wk,连续7 wk动态测量肝癌的大小,观察转染mCⅡTA基因对荷肝癌小鼠抗瘤效应的影响.结果:转染mCⅡTA基因使DC上MHC-Ⅰ/Ⅱ分子的表达率由74.2%/66.7%明显上调为93.6%/91.4%;CD80/CD86的表达率由52.3%/60.5%明显上调为89.7%/91.5%(P<0.05).免疫接种后,第4组荷肝癌小鼠肝癌组织块的平均面积明显小于第1、 2、 3组(在第3、 4、 5、 6、 7周时,与第1、 2组相比较,P<0.05;在第5、 6、 7周时与第3组相比较,P<0.05). 结论: 转入mCⅡTA后,DC表面MHC-Ⅰ/Ⅱ分子及CD80/CD86的表达率明显上调,DC的抗瘤效应增强.本研究为将DC应用于肿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 ONO-AE-248诱发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非坏死性死亡

    作者:刘佳佳;张姿;何浩;李昕;何延政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2受体亚型3 (EP3)激动剂ONO-AE-248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运用电子显微镜、MTS法、RT-PCR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对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变化、生物学活性及凋亡进行观察和评估,并对EP3受体进行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存在EP3受体基因的表达,以5 mmol/L 的ONO-AE-248作用12 h后,其多叶核融合为单叶核,核膜起泡、破裂,核质溢出,细胞死亡; 但其快速死亡不具有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形态特征且需要能量(ATP)供应.结论:ONO-AE-248所致这种新型细胞主动死亡的形式,可能为"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一种,这对于重新认识和定位中性粒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新的思路.

  • 在小鼠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中超抗原SEB诱导的耐受特征

    作者:陈钰;潘志强;彭虹;徐亮

    目的: 研究在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中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诱导的耐受强度和细胞学特征.方法: 选用C57BL/J小鼠作为受体,BALB/c小鼠作为供体.所有受体小鼠在接受6×107骨髓细胞前均接受6.0Gy 60Coγ射线的照射,随机分成3组: 组1为只接受6.0Gy 60Coγ射线照射的对照组(照射对照组,RI);组2为照射后注射生理盐水(移植对照组,Tran.); 组3为照射后注射60 μg SEB(SEB组).180 d后由组2和组3实验鼠获得两组C57BL/L-BALB/c嵌合体小鼠.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移植后30~180d受体小鼠体内CD4+ T、 CD8+ T、 CD3+/NK1.1+ NK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MHC H-2Kb、 H-2Kd抗原表达的百分率,用MLR方法测定嵌合体小鼠淋巴细胞对ConA和异源性抗原的反应性.结果: (1)接受大剂量骨髓细胞移植后,注射SEB和注射生理盐水的两组小鼠均可存活180 d以上,SEB组小鼠呈现出BALB/c供体小鼠的颜色特征(白色);Tran.组小鼠呈现出其灰白色.(2)SEB组嵌合体小鼠对ConA的反应性明显低于RI组和Tran.组;对异源性抗原的应答高于Tran.组.(3)SEB组小鼠外周血中CD4+ T细胞的数量在移植后30~60 d明显下降,随后增加; CD8+T细胞的数量不变.CD3+/NK1.1+ NKT细胞的数量,从接受移植后30 d开始增加,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递增,到180d达到5.71%.存活180 d的嵌合体小鼠,体内供体小鼠特有的MHC H-2Kd抗原的表达率高达80.95%,自体MHC H-2Kb抗原表达的百分率只占1.45%.(4)与SEB组相反,Tran.组小鼠CD8+ 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 CD3+/NK1.1+NKT细胞的数量的增加只在移植后180 d上升达到5.07%.结论: 在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中,SEB诱导的耐受性比单纯骨髓移植诱导的耐受性强.SEB诱导的耐受性与移植早期特异性CD4+ T细胞数量的减少和NKT细胞数的持续增加有关.反应性的降低表现为T细胞对ConA反应性的下降.

  • 白藜芦醇的抗肿瘤作用免疫学机制的初步探讨

    作者:李覃;胜利;范桂香;袁育康;李彤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用MTT比色法测定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周期.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溶血分光光度法、改良的Mayer法及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Res可以时间-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出现明显的凋亡峰和G0/G1期阻滞现象; 抑瘤率高可达42.76%.Res可增强NK细胞的杀伤力、 T细胞增殖、抗体的分泌及CH50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Res还可显著提高IL-2和TGF-β1的含量; 减少IL-8和VEGF的分泌.结论: Res既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也可通过提高机体细胞与体液免疫应答的水平,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 抗PAI抑制作用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作者:朱美财;占志;王雅静;刘成刚;石缨;蔡庆

    目的: 构建t-PA活性不被PAI-1抑制的新一代t-PA突变体.方法: 根据t-PA的结构特点,去除t-PA分子中的指状区、表皮生长因子和Kringle1区,以含全长t-PA编码区序列的pUC18质粒为模板,经PCR扩增编码氨基酸1~3和176~527位的截短式t-PA DNA序列; 并将该t-PA分子中的PAI-1结合位点,即第373~384位核苷酸(AAG CAC AGG AGG)突变为(GCG GCC GCG GCG),相应的氨基酸KHRR则变为AAAA.结果:测序证实,t-PA突变体的DNA序列正确,将其克隆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表达蛋白占总菌体蛋白的30%,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蛋白质变性、复性,得到有活性的t-PA突变体.t-PA突变体与PAI-1反应后t-PA的活性未受到抑制.结论:t-PA突变体可能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等血栓性疾病的强效且剂量要求低的新型生物工程药物.

  • LAIR-1/LAIR-2(CD305/CD306)推定配体分布的研究

    作者:许晓光;王春燕;谢鑫;薛江楠;欧阳为明;菅金龙;金伯泉

    目的: 研究LAIR-1(CD305)及LAIR-2(CD306)推定配体在多种细胞系上的分布,为鉴定LAIR-1/LAIR-2推定配体提供了实验依据.方法:建立稳定表达LAIR-1-Fc和LAIR-2-Fc融合蛋白的细胞系.以纯化的融合蛋白进行活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AIR-1及LAIR-2推定配体在多种细胞系膜表面的表达,并比较LAIR-1和LAIR-2推定配体的分布及可能结合的位点.结果:LAIR-1推定配体及LAIR-2推定配体均在人羊膜来源的上皮细胞系WISH上高表达,在人黑色素瘤细胞系C32、人胚肾上皮细胞系293T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上有一定程度的表达.LAIR-1-Fc和LAIR-2-Fc融合蛋白与推定配体的结合,可分别被可同时识别LAIR-2和LAIR-1的单克隆抗体(mAb)FMU-LAIR-2.2和FMU-LAIR-2.1阻断.结论:LAIR-1推定配体及LAIR-2推定配体的分布基本一致,主要表达于WISH、 C32、293T和ECV304细胞系.LAIR-1和LAIR-2可能拥有共同的配体.

  • 人E1A激活基因阻遏子的表达、抗体制备及生物学活性分析

    作者:韩雅玲;刘海伟;闫承慧;康建;王效增;胡叶

    目的: 构建人E1A激活基因阻遏子(human cellular repressor of E1A-stimulated gene,hCREG)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纯化重组的hCREG融合蛋白并制备兔抗hCREG抗体.探讨hCREG蛋白在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克隆株(HITASY)中的表达、定位.方法:用PCR技术,扩增hCREG并构建pGEX-4T-1/hCREG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重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hCREG融合蛋白.以GST-hCREG为抗原,制备兔抗人GST-hCREG的抗血清,并通过蛋白A和GST亲和层析纯化.用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查去血清培养前后HITASY细胞中hCREG蛋白的表达及定位;用BrdU染色观察分泌型hCREG蛋白对HITASY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经鉴定证实构建的重组质粒正确.诱导后pGEX-4T-1/hCREG菌株可表达大量的GST-hCREG融合蛋白,层析纯化后其纯度达90%.Western blot检测表明,纯化的兔抗hCREG抗体可与hCREG蛋白特异性结合.ELISA测得该抗体的效价>1∶10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去血清培养诱导的HITASY细胞中hCREG蛋白的表达增加且定位在核周围.BrdU染色表明,hCREG可明显抑制HITASY细胞增殖.结论:成功地获得兔抗hCREG抗体.证实去血清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CREG蛋白的表达上调.表达的hCREG蛋白可抑制HITASY细胞增殖,提示hCREG可能参与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 BirA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原核表达及表达产物的活性鉴定

    作者:李青;吴雄文;熊敏;翁秀芳;卢小玲;梁智辉;龚非力

    目的: 构建生物素-蛋白连接酶(BirA酶)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BirA酶.方法:用PCR法扩增BirA酶基因.将PCR产物克隆入pGEX-4T-2中构建BirA酶-GST融合蛋白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GEX-BirA.经测序验证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采用谷胱苷肽-琼脂糖层析柱进行纯化.以带有生物素酶底物肽(BirA substratepeptide,BSP)的HLA-A2-肽复合物为底物,用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的生物素化活性. 结果:构建了pGEX-BirA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Mr为61 300 的BirA酶-GST融合蛋白,表达产物经谷胱苷肽-琼脂糖层析柱纯化后,得到N端带有GST标签的BirA酶蛋白. ELISA和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表达产物能使HLA-A2-肽复合物生物素化. 结论: 成功地制备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BirA酶,为研究蛋白质分子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有效的制剂.

  • 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关节中浸润的T细胞TCR Vβ克隆型分析

    作者:张新梅;赵文明;李蕴;刘振龙

    目的: 研究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关节中局部浸润的T细胞TCR Vβ克隆型.方法:用II型胶原(CII)诱导Lewis大鼠发生关节炎后,经流式细胞术分析大鼠外周血CD4+和CD8+细胞的变化.提取CIA大鼠关节组织的总RNA,通过RT-PCR/SSCP方法分析大鼠两后肢足关节中TCR Vβ克隆型的一致率.将CIA大鼠脾淋巴细胞转移至同系正常大鼠,观察发病情况.结果:从注射CII的第30天起,大鼠后爪出现红、肿等症状.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正常大鼠相比较,CIA大鼠外周血CD8+T细胞的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1),CD4+ T/CD8+ T的比值大于2(P<0.01),提示CIA大鼠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调.CIA大鼠两后肢足关节中聚集的TCR Vβ克隆型的一致率,以TCR Vβ5.2和8.2高,分别为78.89%和72.23%.脾淋巴细胞转移试验显示,受者发病的大鼠关节中,出现与供者CIA大鼠一致的TCR Vβ克隆型条带,表明关节局部聚集的TCR Vβ克隆型与关节炎(RA)的发病有关.结论: CIA大鼠关节局部存在以TCR VVβ5.2和8.2为主的致病性的T细胞TCR Vβ克隆型,可将其作为治疗CIA的靶物质,进行实验动物RA治疗的研究.

  • 重组共表达载体pSLC-IRES-IL-2的构建及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侯丽;赵跃然;王来城;焦玉莲;张捷;马春燕;崔彬

    目的: 构建共表达质粒pSLC-IRES-IL-2,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方法: 根据人SLC和IL-2 cDNA的序列分别设计、合成引物,构建以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相连的SLC和IL-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SLC-IRES-IL-2,用电穿孔法以共表达质粒转染COS-7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SLC和IL-2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表明,以重组共表达质粒pSLC-IRES-IL-2转染的COS-7细胞能表达SLC和IL-2,表达产物的Mr同预期的结果相一致.结论:成功地构建SLC和IL-2基因的共表达质粒,以其转染COS-7细胞后,能分泌性表达SLC和IL-2,为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提供一定途径.

  • 外源质粒DNA经胃肠道途径对小鼠免疫基因的调控作用

    作者:刘建文;乐国伟;施用晖

    目的: 研究外源质粒DNA经胃肠道途径对小鼠免疫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给BALB/c小鼠灌胃质粒pcDNA3 200 μg,分别在灌胃后4 h和18 h分离脾脏,提取脾脏总RNA.利用Affymetrix基因表达谱芯片对灌胃质粒pcDNA3后的BALB/c小鼠脾脏进行基因表达谱研究.采用Genmmapp和MAPPFinder软件进行功能聚类分析.结果:灌胃质粒pcDNA3后,大量与免疫应答相关的基因发生上调,这些基因包括转录因子、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基因、蛋白酶体基因、补体分子基因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下调的基因主要是免疫球蛋白基因.MAPPFinder分析结果显示大量免疫应答过程发生上调.结论:外源质粒DNA通过胃肠道途径可调控大量免疫基因的表达,对相关基因及免疫应答过程的研究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深入了解外源质粒DNA的胃肠道作用机制.

  • Tat-p53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转导活性

    作者:丁劲;刘军;黄豫晓;李英辉;陈俊;赵亚;薛采芳

    目的: 原核表达野生型p53与Tat PTD (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的融合蛋白,检测TatPTD介导p53进入肝细胞的效率. 方法: 利用RT-PCR方法从A549细胞系中分离野生型p53基因,将该基因分别克隆入pTAT-HA和pET-32a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LysS内诱导表达并进行纯化.以纯化的p53蛋白经腹腔免疫BALB/c小鼠,制备高效价的抗血清.将Tat-p53融合蛋白加入HepG2细胞培养上清,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at-p53融合蛋白导入HepG2细胞的效率. 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含有野生型p53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了Tat-p53融合蛋白及p53蛋白,制备p53特异的抗血清,证实Tat-p53可以高效的转入HepG2细胞内.结论:Tat-p53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为应用Tat-p53融合蛋白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TAT P53 蛋白转导域 肿瘤
  • CIK在无血清培养体系中的增殖、表型变化和抗肿瘤活性

    作者:曹建平;姜志明;张晓晨;蔺迪;陈伟;孙英慧;马东初

    目的: 探索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无血清体系中的增殖规律、表型变化及其抗瘤活性.方法: 不同培养基培养CIK细胞,采用活细胞计数法观察CIK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的表型,CytoTox96非放射性细胞毒试剂盒检测CI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经过细胞因子和抗体刺激后,CIK细胞能明显增殖,无血清培养基加自体血浆组高可扩增473.28±27.53倍,无血清培养基组可扩增218.24±16.86倍,而RPMI1640加FCS只扩增11.52±1.04倍.CD3++CD8+、CD3++CD56+、CD226++CD11a+和CD305++CD11a+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CD3++CD4+细胞则明显减少.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明显高于LAK细胞(P<0.01),且其细胞毒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结论: CIK细胞在体外扩增能力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高,有望成为新一代抗肿瘤过继免疫细胞制剂而应用于临床.

  • HBsAg脉冲的树突状细胞对CIK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树人;张雁;谢庆;李灼亮;余宙耀;孔祥平

    目的: 探讨HBsAg脉冲的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增殖和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23例,用常规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HBsAg脉冲后培养为特异性的DC,用3H-TdR掺入法检测该细胞对CIK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特异性CIK细胞对HepG2215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HBsAg脉冲的DC对CIK细胞的增殖具有刺激作用.由HBsAg脉冲的DC所诱导的特异性CIK细胞对HepG2215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增强.结论: HBsAg脉冲的DC可增强CIK细胞的杀伤活性.

  • 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治疗的作用

    作者:李燕晖;张国成;许东亮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γg)体内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方法:①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试验(MCIA),检测不同浓度的IVγG抑制RSV的作用.②建立RSV感染的BALB/c小鼠模型,将40只感染RSV的小鼠分为4组,即IVγG治疗组、病毒唑治疗组、 Palivizumab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10只未感染RSV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于治疗后第5及第7天,分2批处死小鼠,分离病毒并观察肺组织的病理积分.结果:①IVγG具有抑制RSV的作用,其治疗指数(TI)为275,较病毒唑高6倍,较Palivizumab低2倍.②IVγG治疗组小鼠肺组织的病理积分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但其5d的治疗作用低于Palivizumab治疗组(P<0.05).结论: IVγG在体内外均有一定的抗RSV的作用,但效果均低于Palivizumab.

  • 硒对糖尿病患者的内皮细胞表达P38信号通路和MCP-1的影响

    作者:李艳波;李为民;韩君勇

    目的: 探讨P38MAPK和MCP-1的关系及其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以及硒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以高葡萄糖、糖基化终末产物(AGE)、胰岛素或过氧化氢体外孵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并以Westernblot法或RT-PCR法检测P38MAPK和MCP-1在HUVEC的表达.检测并比较有无P38MAPK特异抑制剂SB203580或硒预处理,以上4种因素对P38MAPK和MCP-1在HUVEC表达的影响.结果: 高葡萄糖、 AGE、胰岛素或过氧化氢均可独立激活P38MAPK,并增加MCP-1在HUVEC的表达.SB203580显著抑制MCP-1的表达.硒抑制P38MAPK的活化并减少MCP-1的表达.结论:P38MAPK是MCP-1的上游信号分子,表明P38MAPK可能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始动信号之一.硒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磷酸化而抑制MCP-1表达,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复方木鸡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韩捷;陈海燕;沈培辰;解慧;吴振彪;王维东;冷南

    目的: 观察复方木鸡冲剂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8例服用复方木鸡冲剂及护肝药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治疗组,31例仅用护肝药物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3月后临床症状改善率、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部分免疫学指标、血常规及超声诊断参数的变化.结果: 复方木鸡冲剂可明显改善患者多项检测参数,包括ALT、 AST、 r-GT、 HA、 LN、PCⅢ、 IgG、 r-球蛋白、 AFP、血小板、脾厚度和肝光点异常率,部分作用较为持久.结论: 复方木鸡冲剂具有保护肝细胞、抑制肝纤维化、降低AFP水平和减轻脾肿大的作用,对慢性乙肝有良好疗效.

  • 血小板对ECV304细胞PTA1表达和PDGF释放的影响

    作者:李常玲;许瑞环;张洪德;尹学念

    目的:探讨血小板对妊高征患者血清刺激下的ECV304细胞(ECV304)表达人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1(PTA1)和释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影响.方法:①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观察血小板与妊高征患者血清刺激的ECV304细胞孵育前后PTA1的表达.②用ELISA方法检测血小板与妊高征患者血清刺激的ECV304细胞孵育前后PDGF的量.结果:①血小板与妊高征患者血清刺激(24 h、 48 h)的ECV304细胞孵育后PTA1表达的百分率(6.32%、4.13%)明显低于对照组(15.51%、 5.64%)(P<0.05).②妊高征患者血清刺激ECV304细胞8 h、 24 h、 48h释放PDGF的量(1 593、 2 625、 2 175 ng/L)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235、 405、 133.5ng/L)差异显著(P<0.01).③血小板与妊高征患者血清刺激的ECV304细胞孵育后,24 h、 48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DGF-B的量又进一步增加(3 266、 2 360 ng/L),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ECV304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的黏附可能是通过PTA1分子发挥作用的,同时导致了PDGF的进一步释放.

  • 联合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和抗结核杆菌抗体对结核病的临床意义

    作者:闫伯强;胡天勇;杨宜平

    为了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抗结核杆菌抗体(TB-Ab)在结核病病情转归中的意义,我们对60例痰菌阳性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TNF-α和TB-Ab分别进行了定量及定性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做了评价.

  • 成人睾丸支持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免疫豁免机制

    作者:滕琰;薛武军;冯新顺;田普训;李钊伦

    目的: 建立成人睾丸支持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探讨其免疫豁免机制.方法: 依次用胰蛋白酶、胶原酶、透明质酸酶及脱氧核糖核酸酶消化制备成人睾丸支持细胞,以SABC染色法检测支持细胞上Fas-L和TGF-β1的表达.将其与成人脾细胞共同培养,用MTT比色法检测其对脾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成人睾丸支持细胞占培养细胞总数的80%以上,活性可达90%.睾丸支持细胞上可表达Fas-L和TGF-β1,外可抑制共培养的脾细胞增殖.结论:建立了培养成人睾丸支持细胞的方法,其免疫豁免机制可能与Fas-L和TGF-β1的表达有关.

  •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抗bFGF自身抗体的检测

    作者:向军俭;漆秋兰;邓宁;王彤歌;王宏;唐勇;江振友

    目的: 探索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抗bFGF自身抗体的存在状况.方法: 通过对封闭条件、酶标板类型及抗原用量等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抗bFGF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采用建立的佳检测条件对395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进行了bFGF自身抗体IgG和IgM的检测.结果: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慢性肾炎、皮肌炎(DM)、不明原因发热(FOU)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PT)等患者血清中检测到了高滴度的抗bFGF的IgG、 IgM自身抗体,各组的平均值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广泛存在着bFGF的自身抗体,对bFGF自身抗体的调查研究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的探讨奠定基础.

  • 正常人IgG类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反应特性分析

    作者:党育平;李巍;李承新;夏汝山;孙林潮;刘玉峰

    目的: 分析纯化前后正常人血清IgG类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角蛋白的反应型式,探讨血清非IgG成分对自身AK autoAbs结合特性的影响.方法: 用间接ELISA检测正常人血清IgG类AK auto Abs纯化前后的滴度,Westernblot检测全血清和纯化IgG对自身角蛋白的反应特征.结果: 纯化前不同个体血清中IgG类AK auto Ab的滴度差异很大,反应型式高度异质;纯化后IgG的AK auto Ab滴度较纯化前明显升高.Western blot分析显示纯化后的IgG类AK autoAb识别的角蛋白成分条带增加,反应性增强,且个体之间的反应型式趋于一致.结论: 血清中IgG类AK autoAbs的反应型式受一些非IgG成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个体之间高度一致的反应型式提示产生IgG类AK autoAbs的B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受正常机体一组自身抗原(角蛋白)的选择,而与机体接触的外来抗原无关.

  • IFN-α协同全反式视黄酸诱导HL-60细胞增殖分化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刘长海

    目的: 研究全反式视黄酸(ATRA)与IFN-Α联合诱导L-60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5×10-7mol/L的ATRA以及2×106 U/L的IFN-α单独和联合处理 HL-60细胞后,采用POD-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HL-60细胞的凋亡,通过计算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检测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及诱导分化;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细胞悬液中ATRA的含量;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细胞色素CYP26的表达.结果:ATRA和IFN-α均能诱导L-60细胞分化、 抑制其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且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IFN-α+ATRA联合处理组的细胞悬液中,ATRA的水平明显高于单纯ATRA处理组(P<0.05).ATRA处理组CYP26表达的水平明显高于IFN-α单独处理(p <0.05)结论:ATRA+IFN-α诱导 HL-60细胞的分化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可能是由于IFN-α抑制了L-60细胞内CYP26的表达,导致ATRA代谢速率减慢,使之保持了有效作用浓度所致.

  • HLA-A, -B及-DR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白血病易感性的关联

    作者:周兰霞;赵丽

    目的: 探讨甘肃汉族人群中白血病的易感性与HLA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PCR-SSO),对57例白血病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HLA-A、 -B及-DRB1基因分型.结果: 在等位基因HLA-A、 -B及-DRB1中,白血病患者的HLA-A01、 -B38及-DR15基因的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HLA-A11及-DR03基因的基因频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甘肃省汉族人群基因HLA-A01、-B38及-DR15对白血病具有遗传易感作用; 而基因HLA-A11和-DR03对白血病具有遗传拮抗作用.

  • 细胞因子Midkine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作者:张青云;杨敏;王雅明;徐建军

    目的: 克隆细胞因子midkine(MK)基因,表达其融合蛋白,制备抗MK单克隆抗体(mAb)并检测MK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利用MK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从人肾癌组织mRNA中扩增人MK cDNA分子.将其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MS2-MK融合蛋白.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用传统的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筛选、克隆化并制备mAb腹水.用ELISA法分析其Ig亚类,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MK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地克隆出MK基因并表达了MS2-MK融合蛋白.通过免疫和筛选,获得2株分泌小鼠抗人MK mAb的杂交瘤细胞,其分泌的mAb的Ig亚类分别为IgG1和IgG2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2株mAb与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和胃癌组织呈强阳性反应.结论:在原核细胞中获得MS2-MK融合蛋白的表达,并制备出抗MK的mAb,为研究MK的生物学活性提供了条件.

  • 抗3种标签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

    作者:徐竹蔚;刘莹;户义;朱参胜;张圆;宋朝君;许晓光;金伯泉

    目的: 制备并鉴定抗GST、His×6及FLAG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 分别以含GST、 His×6及FLAG标签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制备抗相应标签蛋白的mAb.用Western blot检测mAb对变性融合蛋白的反应性.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抗FLAGmAb对细胞膜表面融合蛋白的反应性.结果: 共获得12株可稳定分泌抗3种标签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其中5株可分泌抗GST mAb,5株可分泌抗His×6 mAb,2株可分泌抗FLAG mAb).11株mAb均可用于相应融合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1株抗FLAGmAb检测细胞膜表面融合蛋白的阳性率,与商品化的mAb M2相接近.用1株抗His×6 mAb制备亲和层析柱,并用于纯化IL-8-His融合蛋白,也获得较满意的结果.结论: 成功地制备了抗GST、抗His×6及抗FLAG的mAb,为含标签的融合蛋白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 人Toll 样受体-9胞外区N端蛋白的表达及其抗体的制备

    作者:李军;赵文忠;江海燕;朱平;富宁

    目的: 构建人Toll 样受体-9(hTLR-9)基因5′端序列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以表达的hTLR-9-N免疫小鼠制备抗体.方法: 构建 hTLR-9 基因5′端(707~1 167 bp)的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融合表达质粒pET32a-hTLR-9-N.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在0.5 mmol/L IPTG诱导下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 进行鉴定.以8 mol/L 尿素溶解的包涵体作为免疫原,免疫昆明种小鼠制备抗hTLR-9-N的抗体.结果:融合表达质粒pET32a-hTLR-9-N在E.coli BL21 (DE3)中以相对分子质量(Mr)为31 000的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证明hTLR-9-N在大肠杆菌中得到正确表达.表达的目的蛋白初步纯化后的纯度达90%以上;以hTLR-9-N为抗原制备的抗血清效价为1∶25 600; 该抗血清可以与转染后稳定表达全长hTLR-9的HEK293细胞产生结合反应.结论: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表达hTLR-9 N末端蛋白,制备的抗hTLR-9-N抗体可特异性结合表达全长hTLR-9的真核细胞.

  • 125 I标记的抗p185抗体的体外代谢与体内生物学分布

    作者:汪海洋;刘海波;董艳秋;杨建虹;程联胜;刘兢

    目的: 研究 125I标记的抗p185抗体(鼠mAb A21、人鼠嵌合抗体A21 scFv-Fc及单链抗体A21scFv)在体外的细胞代谢和在体内的生物学分布,为其在诊断和治疗高表达p185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FACS检测抗体是否与高表达膜表面抗原p185的SKOV3特异结合.采用氯胺T法进行碘标记抗体,用细胞放射免疫分析实验,检测抗体在SKOV3细胞中的代谢.建立荷SKOV3裸鼠模型,以观察抗体的体内生物学分布.结果: 体外细胞代谢实验表明,抗体在与细胞膜表面结合后,进而被内吞入细胞,在细胞内降解和脱碘,后被分泌出细胞外.体内药物代谢实验表明,抗体在动物体内肿瘤部位出现选择性放射性浓聚,而无关抗体未出现放射性浓聚,呈全身分布.结论: mAb A21,A21 scFv-Fc和A21scFv对于高表达p185的卵巢癌在体内和体外都具有亲和力,可望用作高表达p185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代谢 生物学分布 p185
  • 人类微小病毒B19结构蛋白VP2的重组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作者:黄庆生;薛小平

    目的: 制备特异性的抗人类微小病毒B19单克隆抗体(mAb)杂交瘤.方法:采用PCR从B19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清标本中扩增编码VP2蛋白的基因,经克隆、测序确认后,再分别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以从SDS-PAGE凝胶中回收的原核表达产物免疫BALB/c小鼠,制备可分泌特异性B19mAb的杂交瘤细胞.以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HO细胞后,筛选单细胞表达克隆,将真核表达产物与用原核表达产物为免疫原制备的mAb反应.结果:从患者血清标本中扩增出了1 665 bp长的DNA,测序结果证实为vp2基因.将该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中后,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后,在Mr约为6 000处可见1条明显的表达带.Western blot的结果表明,该电泳带与B19患者的血清呈特异性免疫反应.以从SDS-PAGE凝胶中回收的表达产物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克隆化,获得2株分泌特异性的抗VP2 mAb的杂交瘤细胞.以这2株杂交瘤细胞制备的腹水可与SDS-PAGE凝胶Mr 6000的蛋白条带也出现很强的免疫反应.用ELISA证明以Vp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的CHO培养上清,也与筛选到的mAb呈阳性反应.结论:成功地制备抗VP2的mAb,为进一步研制可用于B19病毒感染早期免疫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 兔抗mLAIR-1胞外区抗体的制备、纯化和鉴定

    作者:张圆;庄然;金伯泉;欧阳为明

    目的: 表达并纯化小鼠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mLAIR-1)胞膜外区与人IgG Fc段的融合蛋白,制备兔抗mLAIR-1胞膜外区的抗体.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mLAIR-1-Fc融合蛋白.以mLAIR-1-Fc融合蛋白免疫家兔,用偶联mLAIR-1-Fc融合蛋白的Sepharose-4B亲和层析柱纯化多克隆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鉴定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表达并纯化了mLAIR-1-hIg Fc融合蛋白.以其免疫家兔,用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得到兔抗mLAIR-1胞膜外区的抗体,能与转染细胞和细胞表面天然mLAIR-1分子结合.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mLAIR-1胞膜外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了mLAIR-1-Fc融合蛋白.用偶联mLAIR-1-Fc融合蛋白的Sepharose-4B亲和层析柱纯化的兔抗mLAIR-1胞外区抗体,具有高特异性和高效价,为进一步研究mLAIR-1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新的手段.

    关键词: mLAIR-1 抗体 纯化
  • 从大容量人源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抗黑素瘤特异性抗体

    作者:李淼;陈宇萍;王刚;李春英;殷河慧;田艳丽;高天文

    目的: 用黑素瘤(MM)细胞系筛选大容量人源噬菌体抗体库,获得能与MM细胞特异性结合的人源性单链抗体(scFv).方法:用完整的MM细胞对大容量人源噬菌体抗体库进行4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并通过细胞ELISA法对随机挑选的克隆进行抗原结合活性测定,得到的阳性克隆进一步做DNA序列测定和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 从80个随机挑选的克隆中,筛得1株抗MM细胞的抗体,该抗体对人的鳞癌细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角蛋白、胰蛋白酶、转铁蛋白及小鼠IgG等细胞或抗原的结合反应均呈阴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该抗体与MM细胞系Libr的染色呈阳性,对黑素细胞和痣细胞的染色呈阴性.DNA测序结果表明,该抗体VH属于人IgG VH5亚群,VL属于人Vκ亚型.结论: 通过筛选噬菌体抗体库获得到1株抗MM细胞的特异性抗体,为MM的靶向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 抗SARS-CoV重组纤突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作者:秦宇;李梅;刘中华;石立莹;毛乃颖;许文波;李晓眠

    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对其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许多研究表明,SARS-CoV的S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为其主要抗原,在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并介导病毒经膜融合进入细胞中起关键作用.

  • 一种新的细胞计数方法--磺基罗丹明B染色法

    作者:周思朗;屈艳妮;张健;汪森明;张积仁

    目的:比较磺基罗丹明B(SRB)法与二苯基溴化四氮盐(MTT)比色法细胞计数的灵敏性和稳定性.方法: 取4种不同类型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调整细胞的密度为1×106/L,并按比例稀释为0.039×105~10×105个细胞的梯度.(1)用SRB法与MTT比色法测定各细胞梯度相应A值,分别分析两种方法测到的A值与相应细胞梯度细胞数的相关性.(2)SRB法与MTT比色法各随机取100个A值,测量其在2、 16、 24 h及7d后的A值,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稳定性.结果:SRB法和MTT比色法测定的A值与不同细胞系的细胞数目均有极好的相关性.SRB法测定的结果几乎不随时间而变化;而MTT法测定的结果受时间影响较大.结论: SRB法与MTT比色法相比较更适于进行大规模的细胞计数.

  • 重组人源抗HBsAg Fab的糖基化分析

    作者:邓宁;向军俭;唐勇;王宏;粟宽源

    目的: 分析重组人源抗HBsAgFab的糖基化.方法: 应用PAS糖染色法和经酶切糖苷酶H去糖基后,用MALDI-TOF-MS质谱仪对重组人源抗HBsAgFab的糖基化进行分析.结果: PAS染色法的结果显示,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的重组人源抗HBsAgFab呈淡红色.用质谱仪测定P. pastoris表达的经内切糖苷酶H去糖基后的重组人源抗HBsAg Fab的相对分子质量(Mr),从50678.49降低到49 245,相差1 433.49(约相当于少了8个甘露糖基).结论: P. pastoris表达的重组人源抗HBsAgFab,为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低糖基化的蛋白,为深入研究其性质及功能奠定了基础.

  • 三取代型钛钨硅酸盐体内抑瘤效应的免疫机制探讨

    作者:张松龄;梅少林;常雅萍

    目的: 探讨三取代型钛钨硅酸盐(WT)体内抑瘤效应的免疫机制.方法: 建立荷H22肝癌小鼠模型,WT连续灌胃10 d,取出肿瘤称重测定抑瘤率.用MTT比色法测定荷H22肝癌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的活性及NK细胞的杀伤活性.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WT诱导BEL-7402细胞的凋亡.结果:WT可显著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P<0.05),提高荷瘤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的活性及NK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WT的抑瘤作用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有关.

  • 病毒白细胞介素-10的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

    作者:连云宗;李极品;吴玉水;程烽;朱忠勇

    目的:构建病毒白细胞介素IL-10(vIL-10)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以EB病毒B95-8细胞培养上清为模板,用PCR扩增EB病毒BCRF1基因.PCR产物经EcoR I和Xho I双酶切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在IPTG诱导下表达目的蛋白.结果: 以终浓度为100 靘ol/L的IPTG于30℃诱导6h后,重组菌可高效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24 000的His-vIL-10融合蛋白.结论:成功地克隆vIL-10的编码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为制备抗vIL-10单克隆抗体(mAb)、分析vIL-10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了条件.

  • 抗PH-SA单克隆抗体相对亲和力的测定

    作者:肖毅;梅其炳;侯颖;周四元;丘小庆

    抗金葡菌多肽(PH-SA)是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信息素(pheromone)和大肠杆菌Ia(colicin)人工合成的新的蛋白质工程多肽(pheromonicin),主要是针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e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及其他致病菌的新型生物信息导向抗菌药物.

  • 天然角蛋白自身反应性B细胞亚群及功能的分析

    作者:邢影;李巍;付萌;韩骅;王刚;刘玉峰

    目的: 明确天然角蛋白反应性B细胞的亚群及解剖定位,初步分析其分泌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nti-keratinautoantibody,AK auto Ab)的能力.方法: 取SPF级C57BL/6小鼠的脾细胞和腹腔细胞,荧光抗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角蛋白反应性B细胞亚群.将脾脏和腹腔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后,用ELISA分析AK auto Ab的滴度,用ELISPOT法分析分泌AK auto Ab的B细胞数.结果: 腹腔中几乎所有结合角蛋白的B细胞均为B-1a细胞,脾脏中结合角蛋白的B细胞以边缘带B细胞为主.腹腔细胞中分泌AK auto Ab的细胞数显著多于脾细胞,其培养上清中AK autoAb的滴度显著高于脾细胞.结论: 角蛋白反应性B细胞存在于3个成熟B细胞亚群: B-1细胞、滤泡B细胞和边缘带B细胞,其中CD5+的B-1a细胞具有活跃的分泌AK auto Ab的能力.

  • 分泌型ICOS-mIg重组融合蛋白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作者:王健;沈茜

    目的: 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重组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mIg融合蛋白的分泌型表达,并对其灵敏度、特异性及线性检测范围进行评价.方法: 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制备重组ICOS-mIg融合蛋白.以羊抗小鼠IgG 为包被抗体,HRP标记的马抗小鼠IgG为检测抗体,通过配对试验、方阵滴定试验及绘制mIgG浓度与A450值的标准曲线,建立定量检测重组ICOS-mIg融合蛋白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 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的线性范围为7.8~500 μg/L,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 y=-0.7864+1.1635 log(x),R2=0.9911,P<0.0001.应用该方法可快速检测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重组ICOS-mIg融合蛋白的分泌量.结论:建立了一种可快速定量检测重组ICOS-mIg融合蛋白分泌表达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该法灵敏、准确、快速、实用性好,对优化ICOS-mIg融合蛋白表达细胞的筛选和大规模制备具有重要价值.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1995 01 02 03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