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세포여분자면역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陕西省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738
  • 国内刊号: 61-13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84
  • 曾用名: 单克隆抗体通讯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安钢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多CTL表位DNA疫苗诱导特异性CTL应答的研究

    作者:史霖;袁育康;胜利;范桂香

    目的: 构建多CTL表位DNA疫苗诱导特异性CTL应答.方法: 将编码两个HCV CTL表位(H-2d)的基因序列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多CTL表位DNA疫苗.用其免疫BALB/c小鼠后,以经不同CTL抗原肽冲击的P815细胞(H-2d)作为靶细胞,进行CTL杀伤试验.结果: 多CTL表位DNA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针对其编码的两种HCV CTL表位的特异性CTL免疫应答,且总的特异性CTL杀伤效应增强.结论: 通过天然侧翼氨基酸相连的多个CTL表位为编码序列构建的多CTL表位DNA疫苗,不但能诱导机体产生针对各个CTL表位的特异性CTL应答,而且各特异性CTL应答的联合作用可显著增强总的CTL杀伤效应.

    关键词: 表位 DNA疫苗 CTL HCV
  • 间充质干细胞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宣旻;邱国强;谢晓宝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特点.方法: 通过Ficoll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出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MSC,获取第3代细胞.将其按照不同的比例加入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系中,在第3、5天,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MLC中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再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与MSC共孵育前后细胞表面标记的变化情况.结果: 加入了MSC的MLC体系中,MSC 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具有剂量依赖性,且随着时间延长,抑制程度增强;其中,CD4+ T细胞亚群受抑不如CD8+ T细胞亚群显著;另外,T淋巴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虽然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是CD4、CD25共表达的细胞却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上升趋势.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抗原HLA-DR的表达较对照组有轻度减低.结论: MSC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其主要是针对CD8+ T细胞(CTL).另外,它还能下调活化T淋巴细胞上一些较特异的表面标记CD25和HLA-DR的表达.

  • 结核分枝杆菌ESAT6-CFP10融合蛋白诱导的小鼠免疫应答及其保护力

    作者:张海;师长宏;薛莹;柏银兰;王丽梅;徐志凯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TB)ESAT6-CFP10融合蛋白诱导的小鼠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以及对MTB感染小鼠的保护能力.方法: 用预先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条的ESAT6-CFP10融合蛋白采用皮下包埋的方法免疫小鼠.用MTB培养上清滤液蛋白(CFP)作为抗原,用ELISA法测定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滴度.末次免疫后,取部分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用ESAT6-CFP10融合蛋白刺激后,以MTT比色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同时检测免疫小鼠IFN-γ和IL-2水平及脾细胞杀伤效应.另一部分免疫的BALB/c小鼠经尾静脉感染MTB毒株H37Rv,4周后计数脾脏中的细菌数.结果: ESAT6-CFP10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滴度为1∶ 6 400.淋巴细胞刺激增殖指数为1.90±0.15,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0.90±0.15);IFN-γ和IL-2的含量分别为1.792±19 ng/L和0.211±11 ng/L,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但不及BCG免疫组;同时融合蛋白诱导的脾细胞杀伤率为36%.与生理盐水免疫组(细菌负荷6.51±0.13)相比较,融和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对攻击感染后MTB在脾脏中增殖有显著作用(细菌负荷为5.24±0.15,P<0.05),但与BCG免疫组相比脾脏中细菌负荷减少甚微.结论: ESAT6-CFP10融合蛋白可作为新型结核疫苗的候选组分.

  • HCV-C蛋白抗原在人肝细胞株中的表达和鉴定

    作者:李君武;许小亮;李科

    目的: 构建HCV-C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正常人肝细胞HL-7702中表达与鉴定.方法: 从含有丙肝病毒全长基因的重组质粒pBRTM/HCV1-3011质粒中,扩增HCV core基因片段,构建pcDNA3.1(-)/core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然后采用阳离子多聚体将其转染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HCV C蛋白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结果: 所克隆的HCV-C基因片段的大小为573 bp,序列正确.成功地构建了pcDNA3.1(-)/core重组表达质粒.以其转染HL-7702细胞后,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到了C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21 000.结论: 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ore在人肝细胞中能有效表达HCV-C蛋白,为以后相应抗体的制备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HCV C蛋白 真核表达
  • MAGE-3基因稳定转染的HHCC细胞系的建立及其mRNA的表达

    作者:张秀敏;隋延仿;司少艳;李侠;黄杨;胡沛臻;葛伟

    目的: 构建肿瘤抗原MAGE-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建立MAGE-3基因稳定转染的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HHCC).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带有MAGE-3基因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MAGE-3,经脂质体法转染HHCC后,用G418筛选阳性克隆.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HCC中EGFP的表达,用RT-PCR法检测HHCC中MAGE-3 mRNA的表达.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MAGE-3.以其转染HHCC后,经荧光显微镜及RT-PCR分别检测到MAGE-3 mRNA转录和EGFP的表达.结论: 建立了1株可稳定转染MAGE-3基因的肝细胞癌HHCC,为进一步应用该基因进行肝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 转染人CXCR4细胞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作者:周时勇;杨明峰;王雪峰;于葛华;成中芹;张学光

    目的: 构建稳定表达人CXCR4基因的L929细胞株,分析CXCR4分子对转基因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TRIzol一步法抽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总RNA,RT-PCR扩增出CXCR4基因,双酶切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Term,与辅助病毒载体用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用其培养上清感染L929细胞72 h后,经Zeocin筛选出稳定表达CXCR4分子的L929细胞株;利用微孔隔离小室检测转人CXCR4基因的L929细胞在SDF-1α作用下的迁移能力.结果: 构建含CXCR4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经转染包装细胞293T后,筛选获得能稳定高表达人CXCR4蛋白的L929转基因细胞,转入人CXCR4基因的L929细胞在SDF-1α作用下介导迁移.结论: 成功构建转染人CXCR4细胞株,为肿瘤迁移模型的研究和鼠抗人CXCR4 mAb的制备打下基础.

  • 大鼠CD4+ CD25+ T调节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功能分析

    作者:吕凌;张峰;王学浩;浦立勇;姚爱华;俞悦

    目的: 研究大鼠CD4+ CD25+ T调节细胞(Tr)的分离培养,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无菌条件下切取大鼠脾脏分离脾淋巴细胞.用免疫磁珠细胞分离系统(MACS)分选CD4+ CD25+ T细胞,并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后,对其进行扩增.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研究CD4+ CD25+ Tr细胞对CD4+ CD25- 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2、IFN-γ及IL-10水平的差异.结果: MACS分离的CD4+ CD25+ T细胞的纯度达86%~93%.该细胞与CD4+ CD25- T细胞相比能特异性地表达Foxp3基因.体外培养中能明显抑制效应T细胞增殖及其分泌IFN-γ、IL-2,但其自身能分泌Th2型细胞因子IL-10.结论: 采用MACS系统阴性加阳性分选,可高效快速的获得理想纯度和免疫抑制功能的大鼠CD4+ CD25+ T调节细胞,该细胞对CD4+ CD25- T细胞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并能特异性的表达Foxp3基因.

  • 人NKG2D的基因克隆及其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许晓群;陈雪梅;张彩;游力;赵昌盛;王郡甫;张建华

    目的: 构建重组人NKG2D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HO细胞表达重组人NKG2D.方法: 用RT-PCR方法从NK-92细胞中调取NKG2D基因片段,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并对克隆的DNA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用限制内切酶EcoR I和BamH I消化pGEM-T Easy/NKG2D重组质粒,分离NKG2D片段,并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的相应限制酶位点,酶谱分析鉴定重组表达载体pEGFP-N1/NKG2D.然后经脂质体介导转染CHO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观测、Western blot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对转染细胞内pEGFP-N1/NKG2D的表达进行鉴定.结果: RT-PCR扩增获得650 bp基因片段,经DNA序列分析证明所获得的DNA序列与文献报道的NKG2D序列一致.转染的CHO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强绿色荧光,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蛋白能特异地与抗人NKG2D单克隆抗体结合;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转染的CHO中有棕色颗粒,证明所构建的NKG2D真核表达载体可以在细胞中表达.结论: 构建了人NKG2D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并成功地在CHO细胞中获得重组人NKG2D的表达.

  • 高效转染人T细胞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作者:张瑞萍;云琳;彭玲;陆斌;周倩;王皓;郭亚军

    目的: 构建能高效转染人T细胞并带有快速筛选标签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并与传统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做比较.方法: 首先在原载体pCMMP-EGFP的基础上,构建携带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CMMP-IRES-GFP.将嵌合T细胞受体基因插入该载体中,与另外两个辅助载体pMD.MLVgag.pol和pHDM.G共同转染包装细胞293T.48 h后收培养上清,高速离心病毒.同时将嵌合T细胞受体基因插入传统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中,并转染包装细胞PA317,用G418加压筛选出转染的PA317细胞克隆.扩大培养48 h后,收细胞培养上清即为病毒液,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法得到的病毒液感染NIH3T3细胞,检测病毒的滴度.取适量病毒液感染用PHA激活后的人原代T细胞,48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并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病毒感染的效率.结果: 成功地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pCMMP-IRES-GFP.将目的基因插入该载体中,与pMD.MLVgag.pol和pHDM.G共同转染包装细胞293T.培养48 h后,离心收获浓缩的上清中含有滴度为2.15×1011VP/L的病毒.以其感染用PHA激活后的人原代T细胞48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FCM检测病毒对T 细胞的感染效率为50%~60%,并可用FCM进行分选.而用pLXSN载体转染的PA317细胞,包装得到的病毒滴度为6.43×109VP/L,病毒感染T细胞的效率仅为5%~10%.结论: 构建了能高效转染T细胞并带有快速筛选标签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为T细胞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打下了基础.

  • 小鼠BTLA胞外功能区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对DC表面B7分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军发;赵坤;黄保军;熊平;方敏;沈关心;龚非力

    目的: 研究重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小鼠B/ T细胞弱化因子包外功能区(mBTLAext)融合蛋白(GST-mBTLAext)对小鼠树突状细胞系DC2.4表面B7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技术从小鼠脾细胞总RNA中逆转录mBTLA cDNA.将其胞外功能区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4T-2/mBTLAext并转化E.coli BL21 (DE3),以1 mmol/L的IPTG诱导表达.提取包涵体,经变性、负性后,采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柱纯化可溶性的GST-mBTLAext.将不同浓度的GST-mBTLAext加入到DC2.4的培养体系中,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DC上B7-1和B7-2表达的影响.结果: 成功地克隆了mBTLA基因,并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变性、复性,经Glutathione Sepharose 4B柱纯化,获得了可溶性的GST-mBTLAext融合蛋白.经SDS-PAGE鉴定表明,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为43 000,同预期的结果一致.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GST-mBTLAext可上调DC2.4上B7-1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这一作用可被抗GST-mBTLAext血清阻断.未检测到GST-mBTLAext DC2.4上B7-2的表达有影响.结论: BTLA对DC2.4表面B7分子表达的上调可能是BTLA-HVEM途径反向信号对DC作用的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其对D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EIAV减毒疫苗免疫后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FN-γ的转录

    作者:王盈;张晓燕;魏丽丽;吴东来;王晓钧;相文华;沈荣显;邵一鸣

    目的: 探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驴白细胞减毒疫苗(DLV)免疫马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FN-γ mRNA转录水平与免疫保护应答的关系,揭示DLV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 应用分子克隆及实时定量RT-PCR技术,建立马PBMC中IFN-γ mRNA转录水平的定量检测方法,在不同时间点定期观察4组(疫苗免疫组、阴性对照组、强毒株阳性对照组及EIAV自然感染组)12匹马PBMC中IFN-γ mRNA的转录水平及分布特征,同时监测体温变化等指标.疫苗株免疫动物8个月后,用EIAV强毒株攻击,观察攻击前后IFN-γ 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 疫苗免疫马在免疫期内,PBMC中IFN-γ mRNA转录的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及自然感染组(P<0.01).免疫后用EIAV强毒株攻击,IFN-γ转录的量继续升高,4匹免疫马均获得完全保护;强毒株阳性对照组 IFN-γ mRNA转录的量随疾病的进展波动,发热期明显下降.结论: 本研究首次证明,EIAV减毒疫苗可诱导马PBMC中IFN-γ基因高效转录,其转录水平与DLV的免疫保护密切相关.此结果在分子水平为阐明DLV的免疫保护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 幽门螺杆菌Catalase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抗原性鉴定

    作者:李妍;宁云山;龙敏;董文其;李明

    目的: 构建含人幽门螺杆菌(H pylori,Hp)过氧化氢酶(catalase,KatA)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测定、分析其核酸序列,并在E.coli中表达,研究其抗原性.方法: 应用PCR技术从Hp DNA染色体中扩增KatA编码基因片段,将其T-A克隆和测序,并与GenBank公布的其他Hp菌株的基因序列比较,再将目的基因插入至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中进行表达,用GST亲和层析对其进行纯化.纯化产物用于对29株小鼠抗Hp-全菌单克隆抗体(mAb)的鉴定及与Hp感染患者血清进行Western blot.结果: KatA基因全长为1 515 bp,并在GenBank上登录(No.DQ333889),与GenBank公布的其他Hp菌株的核酸的同源性为96%~97%,表达的KatA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为85 000,29株小鼠抗Hp全菌mAb中有4株mAb是针对KatA的,表达产物可被Hp感染患者的血清特异性识别.结论: 重组KatA具有较好的抗原性,为Hp检测试剂和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IL-15对人外周血NK细胞内TNF-α表达的促进作用

    作者:董茜;张赟;赵学辉;周福波;蔡培;曹云新

    目的: 探讨IL-15对人外周血NK细胞胞内TNF-α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加入IL-15(培养3 d)条件下,以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TNF-α在NK细胞胞内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在静止CD56+ NK细胞的胞内TNF-α表达率为65.0%;加入终浓度为100 000 U/L的IL-15,培养3 d后,NK细胞胞内TNF-α表达率为85.9%.结论: IL-15可明显促进人外周血NK细胞胞内TNF-α水平.

    关键词: NK细胞 胞内 TNF-α IL-15
  • 胰岛素对TNF-α诱导U937细胞可溶性ICAM-1表达的影响

    作者:冯波;王元元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和葡萄糖对TNF-α诱导单核细胞系U937可溶性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将U937细胞置于含不同浓度(0、20、30、40和100 mU/L)的胰岛素和不同浓度(5、10、20和30 mmol/L)的葡萄糖及20 μg/L TNF-α的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18 h后,取培养液用ELISA法测定可溶性ICAM-1的水平.结果: U937细胞表达可溶性ICAM-1的水平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增高,随胰岛素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结论: 胰岛素能抑制TNF-α诱导U937细胞表达可溶性ICAM-1.

  • 慢性HBV感染患者中Th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韩捷;陈海燕;李扬;钟惠德;沈培辰

    目的: 了解慢性HBV感染患者中Th1、Th2细胞的百分率及其与肝炎活动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标记乙肝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CD4分子和细胞内IFN-γ或IL-4分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标记结果.结果: 慢性HBV感染患者Th1细胞数量和Th1/Th2细胞的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13.1±4.3 vs 18.7±10.0,P<0.05,6.3±3.7 vs 12.9±5.9,P<0.01),以HBV慢性携带组(8.1±0.6)和慢性肝炎轻度组(12.2±3.4)降低为明显;而Th2细胞的数量(%)在慢性肝炎组则明显增加(2.9±2.2 vs 1.6±0.8,P<0.05).T辅助细胞亚群的变化与肝功能和病毒复制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 慢性HBV感染患者存在着Th1、Th2细胞数量和Th1/Th2细胞比例的异常,炎性损伤不明显时以Th2细胞比率的增加为主,此种异常可能导致患者的肝脏损伤程度的差异及疾病持续时间的不同.

  • 重组hCGPx腺病毒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氧再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项和立;薛武军;侯军;田普训;滕琰;潘晓鸣;丁小明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胞质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hCGPx)转染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含hCGPX cDNA的质粒pGEM-T-hCGPx和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CCMV-pLpA重组,构建pACCMV-hCGPx穿梭质粒后,与包装质粒pJM17共转染293细胞,构建重组腺病毒AdCMV-hCGPx.以重组腺病毒载体AdCMV-hCGPx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以转染空载体的HK-2细胞为对照组,检测转染细胞中CGPx的表达水平.将HK-2细胞经缺氧再复氧损伤处理后,分别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凋亡率及死亡率.结果: 各转染组细胞中CGPx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缺氧再复氧损伤处理后,AdCMV-hCGPx转染组细胞的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死亡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凋亡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CGPx转染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保护缺氧再复氧引起的损伤.

  • 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母亲血清中IgG亚类水平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孟黎;张艳;刘晟;邢荷香;贺晨

    目的: 探讨IgG抗体亚类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对89例有无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母亲的血清及22例献血员的血清中IgG亚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发病患儿与不发病新生儿的血型及其母亲血清IgG抗体的效价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IgG各亚类的水平在发病组、未发病组的母体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BO血型系统中,母体血清中IgG1和IgG3的水平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有关.

  • Bcl-2硫代反义寡核苷酸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邱实;谭升顺;饶国洲;王梅;耿松梅;黄艳红

    目的: 研究bcl-2硫代反义寡核苷酸(bcl-2 ASODN)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TUNEL法和AnnevinV/PI双染法检测bcl-2 ASODN对A37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应用RT-PCR方法,观察bcl-2 ASODN 处理前后bcl-2 mRNA在A375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bcl-2 ASODN抑制A375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经30 μmol/L ASODN作用48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呈现典型凋亡特征;TUNEL染色可见ASODN组多数A375细胞核被标记呈棕褐色,而SODN组和对照组细胞核未被明显标记;Annexin V/PI检测ASODN组凋亡细胞比例升高,与SODN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RT-PCR结果显示bcl-2 mRNA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bcl-2 ASODN可抑制A375细胞增殖和诱导A375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是下调bcl-2 mRNA的表达.

  • UVB照射前后银屑病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7及其基因的表达

    作者:樊昕;王刚;刘玉峰

    目的: 探讨CC趋化因子受体7(CCR7)在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患者外周血T细胞上的表达及其UVB照射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RT-PCR,检测23例PV患者和12例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上CCR7的表达.结果: 通过FCM发现PV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CCR7的表达率为(60.5±10.4)%,显著高于健康人(31.7±2.1)% (P<0.01).RT-PCR检测显示,PV患者中CCR7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P<0.01),并发现200J/m2 UVB照射可明显抑制CCR7基因的表达(P<0.01).结论: PV患者外周血中CCR7+记忆性淋巴细胞数量及分布的异常可能与疾病的炎症维持密切相关.UVB照射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影响CCR7基因的表达有关.

  • 正常人外周血和脐血中TCR Vβ亚家族sjTRECs的检测情况

    作者:尹青松;李扬秋;陈少华;杨力建;卢育洪;张学利

    目的: 检测TCR 23个Vβ亚家族sjTRECs在正常人外周血中的存在特点,从而进一步了解正常人胸腺近期各Vβ亚家族初始T细胞的输出情况.方法: 采用半巢式 PCR对4例胸腺、10例脐血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分别在2×105、5×104、1×104和1×103个单个核细胞中的23个Vβ亚家族sjTRECs进行扩增.结果: 在细胞数相同的情况下,各Vβ-Dβ1 sjTRECs 的检出率胸腺细胞高,其次是脐血,正常人低.当细胞数为2×105、5×104和1×104时,正常人Vβ2、Vβ4、Vβ7、Vβ11和Vβ19亚家族sjTRECs的检出率以及检出sjTRECs的亚家族数量均显著低于脐血.当细胞数为2×105和5×104时,正常人可检测到绝大多数Vβ亚家族的sjTRECs,随着细胞数的降低,部分Vβ亚家族的sjTRECs则检测不到,而少部分Vβ亚家族的sjTRECs则在1 000个细胞时仍能检测到.结论: 成功建立了半定量检测23个Vβ亚家族sjTRECs的检测方法;在2×105细胞中约可以检测到80%左右的Vβ亚家族初始T细胞,而在5×104细胞中约有半数的Vβ亚家族初始T细胞可检测到,提示不同Vβ亚家族初始T细胞的出现频率有所差异.

  • 新型人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8对肿瘤细胞增殖和EGFR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玉敏;杜英

    目的: 研究新型细胞因子CKLFSF8对肿瘤细胞增殖及EGFR表达的作用.方法: 首先利用RT-PCR了解CKLFSF8基因在肿瘤细胞株BGC823和K562中的表达,然后在脂质体介导下将CKLFSF8基因转染这两种肿瘤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肿瘤细胞中EGFR的表达.结果: 两种肿瘤细胞生长过程中均可测到CKLFSF8基因的表达.转染CKLFSF8后对BGC823和K562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CKLFSF8转染前后BGC823和K562细胞EGFR阳性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LFSF8基因转染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和EGFR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望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 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表型及其侵蚀软骨的特性

    作者:史战国;朱平;卢宁;贾俊峰;樊春梅;王彦宏;肖李冰

    目的: 分离培养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检测其表面标志及研究其对软骨的侵蚀特性.方法: 取6例RA患者滑膜,分别采用组织块、胰蛋白酶消化及胶原酶、胰蛋白酶先后消化培养后,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培养细胞表面标记CD3、CD19、CD14、CD68、CD44、CD55、CD90及细胞内脯氨酰-4-羟基化酶(Prolyl-4-hydroxylase)的表达并与传统的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波形蛋白的表达相比较.并用SCID小鼠研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对软骨的侵蚀作用.结果: (1)3种方法均分离出FLS,胶原酶与胰蛋白酶先后消化法分离细胞所需时间少、获得的细胞数多、纯度较高.(2)第2代细胞与第3代细胞的均质性分别达90%及98%以上.(3)在第3~6代的细胞比较稳定,增殖活跃;第7代以后增长缓慢,逐渐老化.(4)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原代细胞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逐渐纯化,第3~6代CD90+细胞>98%,脯氨酰4-羟基化酶+细胞>98%;与免疫组化检测波形蛋白的表达相一致.(5)将第4~5代的细胞和软骨一起植入SCID小鼠,或单独注入SCID小鼠的膝关节,都可导致软骨的浸蚀性破坏.结论: 以胶原酶与胰蛋白酶先后消化分离FLS,效果较好,CD90、脯氨酰4-羟基化酶可作为鉴定FLS的标志.用SCID小鼠可研究FLS对软骨的侵蚀特性.

  • Hsp701A的RNA干涉诱导K562细胞凋亡

    作者:朱青;张王刚;王立锋;王芳;张勇;杨安钢

    目的: 研究RNA干涉(RNAi) Hsp701A基因的表达及其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细胞株K562的凋亡.方法: 构建Hsp701A基因小干涉RNA(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K562细胞并证实RNAi的有效性.用MTT比色法、AnnexinV-FITC/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K562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 构建了Hsp701A 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将其稳定转染K562细胞后,RNAi组细胞中Hsp701A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Hsp701A siRNA能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细胞凋亡,将其阻滞于G1期.结论: RNAi Hsp701A基因诱导的表达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慢粒的治疗策略.

  • STAT1反义寡核苷酸对肺纤维化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8和NO的影响

    作者:范贤明;张世波;刘春涛;熊彬;王曾礼

    目的: 探讨STAT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1)反义寡核苷酸(ASON)对博莱霉素(BLM)致肺纤维化1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分泌TNF-α、IL-8和NO的影响.方法: 取Wistar大鼠5只,向气管内灌注BLM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后7 d处死动物,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AM,并分为STAT1 ASON组、STAT1正义寡核苷酸(SON)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用ASON、SON和DEX干预AM(空白对照组只加培养基),然后检测AM分泌TNF-α、IL-8和NO的能力.结果: 用STAT1 ASON处理AM后的培养上清中,TNF-α、IL-8和NO的含量减少,与空白对照组、SON组及DEX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DEX组AM的培养上清中,TNF-α、IL-8和NO的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SON组(P<0.05);而空白对照组和SON组培养上清中,TNF-α、IL-8和NO的含量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T1 ASON和DEX能使AM分泌TNF-α、IL-8和NO的能力下降,且STAT1 ASON的作用强于DEX.STAT1可作为肺纤维化治疗的靶目标.

  • 人IL-6、TNF-α对登革病毒感染人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作者:史毓杰;江振友;曾抗

    目的: 探讨IL-6和TNF-α对登革病毒感染人树突状细胞(DC)的影响.方法: 从人外周血中常规分离单核细胞,以GM-CSF和IL-4诱导成DC并进行形态学特征、细胞表型和淋巴细胞刺激能力的鉴定.用不同浓度的IL-6、TNF-α作用于Ⅱ型登革病毒 (DV2)感染的DCs,于感染后6、24、48、72、96 h收集上清,采用甲基纤维素微量病毒空斑法检测病毒的滴度,以MTT比色法测定IL-6和TNF-α对DV感染DC及正常DC数量的变化.结果: 中、低浓度的IL-6对DC中DV2的增殖均有增强作用;高、中浓度的TNF-α对DC中DV2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IL-6和TNF-α对DV感染DC及正常DC数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IL-6和TNF-α通过对DC的影响在DV2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

  • 附子多糖与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董兰凤;张英俊;刘京生;宋淑霞;侯洁;吕占军

    目的: 观察附子多糖(MPS)与阿霉素(ADM)长循环热敏脂质体(ALTSL)联合靶向治疗荷肝癌H22小鼠的作用,并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以荷瘤小鼠的瘤重为指标,观察药物的抗肿瘤活性.以荷瘤小鼠的存活天数计算生命延长率.以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的杀伤活性.以MTT比色法检测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及p53、Fas、FasL 和caspase-3的表达.用RT-PCR法测定IL-2 mRNA及IL-12 mRNA的表达.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肿瘤、心、肝、肾脏的组织学变化,探讨抗肿瘤机制.结果: MPS+ALTSL联合治疗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比单一ALTSL靶向治疗更为显著,抑瘤率达80.4%,并可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P<0.01).与对照组和ADM组比较,ALTSL可使NK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增加,而MPS+ALTSL则可使NK细胞的杀伤活性和淋巴细胞转化率进一步提高(P<0.01).应用ALTSL可使脾细胞中IL-2 mRNA和IL-12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而MPS+ALTSL则可使他们的表达进一步增强.病理切片的结果显示,热敏脂质体配合肿瘤局部加热,可使肿瘤细胞凝固坏死.联合应用MPS,可见肿瘤组织中出现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ALTSL能提高化疗药物ADM的抗肿瘤效果,并降低其心肺毒性,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MPS+ALTSL能进一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激活并促进T细胞转化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的协同作用.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实验性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王启明;李肖;贾连群;杨开明;周鸿鹰;羊惠君

    目的: 探讨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取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中上下游关键因子wnt1、β-catenin、APC、cyclin D1以及c-myc 等,应用RT-PCR法观察它们在正常肝脏,不典型增生肝脏和肝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用免疫组化染色法研究β-catenin、APC和cyclin D1等3个因子有无表达.结果: 在正常肝脏中,用RT-PCR 未检测到wnt1、cyclin D1以及c-myc的mRNA转录,免疫组化染色也只观察到β-catenin在细胞膜处有比较弱的表达.诱癌14周后,在发生不典型增生的肝组织中,检测到β-catenin、APC和cyclin D1 3个基因的转录.通过免疫组化染色也观察到β-catenin蛋白在胞质中的积累,APC和cyclin D1在部分细胞中出现表达.诱癌16周后,在肝癌组织中,除wnt1 mRNA外,其他几个因子的mRNA都有转录,免疫组化也印证了上述各个发生转录的因子在蛋白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的肝癌形成过程中被激活,其可能是实验性肝癌发生的原因之一.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文清;谈维洁;王新宴;宁波;徐丽梅;李玲;李丰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2人为实验组,以同期的健康体检者73人(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其他免疫系统疾病)为对照组,通过体液免疫系统指标测定,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病期、脉压差及不同并发症组各组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男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gG水平显著增高(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的加重,血清IgG和IgA的含量及抗核抗体(ANA)和可提取核抗原抗体(ENA)检出率明显增加(P<0.05).脉压差<60 mmHg者IgG、IgA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有心脑血管损害者血清IgG和ANA的含量异常升高(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着体液免疫功能异常,且与性别、年龄、病情的轻重、脉压差的大小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及IFN-γ的影响

    作者:毛晓辉;倪殿涛;余德美;杨卫尼;姚娟;武延琴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对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活化及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探讨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IFN-γ的变化与肺功能状态的相关性,以及ECP与IFN-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哮喘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对外周血Eos进行计数、并检测血清ECP、IFN-γ的水平及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结果: (1)哮喘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血中EOS值和血清ECP的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P<0.01);而血清IFN-γ的水平和FEV1%值均明显升高(P<0.05).(2)ECP水平的下降值与IFN-γ水平的升高呈负相关(r=-0.6532,P<0.05).(3)IFN-γ水平的升高值与FEV1%值的升高呈正相关(r=0.5246,P<0.05).结论: 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哮喘患者外周血EOS、ECP等炎性指标明显下降,ECP与IFN-γ呈负相关,IFN-γ与FEV1%呈正相关,说明糖皮质激素抑制哮喘炎症反应的机制,可能与血清IFN-γ水平的升高有关,从而抑制哮喘患者Th2优势,起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 抗人LSECtin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鉴定

    作者:杜雪梅;唐丽;柳晓兰;陈勇;高建恩;贺福初;孙启鸿

    目的: 制备抗肝脏、淋巴结窦内皮细胞C型凝集素(LSECtin)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特性鉴定.方法: 采用原核表达的LSECtin免疫BALB/c小鼠,以间接ELISA法筛选分泌特异性mAb的杂交瘤细胞,采用蛋白印迹、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染色法鉴定mAb的特异性.结果: 共获得8株可稳定分泌mAb的杂交瘤细胞株.mAb的Ig亚类均为IgG,效价达1:106~1:107.这些mAb均可识别转染3T3细胞膜上的人LSECtin,6株mAb可特异识别肝脏窦内皮细胞.结论: 成功地制备8株抗LSECtin的mAb,经免疫印迹、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这些mAb的特异性良好,为研究LSECtin的功能提供了有力的试剂.

  • H1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作者:陈清;刘文博;提金凤;姚月琴;刘秀梵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AI)是由A型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禽类的感染和(或)疾病综合征[1].本病在世界各国均有存在, 我国自1992年报道AI以来, 已分离到了多株病毒[2], 绝大多数都是低致病力毒株, 却也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

  • 抗鸡γ-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鉴定

    作者:戴华;焦新安;潘志明;黄金林;胡茂志;唐伟;刘秀梵

    目的: 制备抗鸡γ-干扰素单克隆抗体(mAb).方法: 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重组菌BL21(DE3)(pET-ChIFN-γ)表达产物的包涵体作为抗原免疫BALB/c鼠,以纯化的GST-ChIFN-γ作为检测抗原,制备抗鸡γ-干扰素mAb;采用ELISA、Dot-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mAb的特异性.结果: 获得2株可稳定分泌抗鸡γ-干扰素mAb的杂交瘤细胞株1G5、5E3,其Ig亚类均为IgG2a,腹水mAb 1G5、5E3的ELISA效价分别为1:1 600 000,1:120 000.在Dot-ELISA试验中,这2株mAb均只与表达His-ChIFN-γ及GST-ChIFN-γ的重组大肠杆菌反应,与未表达这2种IFN-γ的其他8种菌株均不发生反应.在蛋白质印迹试验中,2株mAb均能与融合蛋白GST-ChIFN-γ、His-ChIFN-γ发生反应,出现特异性条带.结果表明,mAb 1G5、5E3是针对鸡γ-干扰素的特异性mAb.结论: 成功地制备抗鸡γ-干扰素的mAb,它们在免疫检测、免疫细胞功能分析和免疫调节研究等方面有应用价值.

  • 抗人精浆蛋白/抗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活性研究

    作者:王栋;王禾;武国军;吴卫真;杨顺良;林文洪;谭建明

    目的: 构建并表达抗人精浆蛋白/抗CD3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BsscFv),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利用重叠延伸拼接PCR,拼接抗人精浆蛋白scFv基因和抗CD3 scFv基因,并在中间引入柔性短肽(GlySerGly)2,构建抗人精浆蛋白/抗CD3的BsscFv基因.测序正确后,将融合基因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中,并在HeLa细胞中进行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 51Cr释放试验,评价BsscFv的抗原结合活性和体外介导的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效应,以及利用裸鼠前列腺癌模型观察其在体内的抑瘤作用.结果: 测序分析证实,BsscFv基因片段的大小为1.5 kb,编码500个氨基酸,该序列与设计的完全一致.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证明: 表达产物存在于HeLa细胞的培养上清中,其相对分子质量(Mr)为61 000.FCM结果显示: BsscFv可特异性的结合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CD3+淋巴瘤细胞Jurkat,结合率分别为54.1%和53.7%.体外实验表明,BsscFv可介导CTL对LNCaP细胞的杀伤.与对照组相比较,接种LNCaP的裸鼠在体内注射激活的CTL和BsscFv治疗后,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 抗人精浆蛋白/抗CD3的BsscFv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在体内、体外均可介导CTL杀伤靶细胞LNCaP.

  • 抗死亡受体-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

    作者:白慧玲;赵粤萍;刘广超;马远方

    目的: 研制抗DR5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特性.方法: 以纯化的DR5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DR5 mAb.用Ig亚类ELISA试剂盒鉴定抗DR5 mAb的亚类.用ELISA法测定sDR5对抗DR5 mAb与DR5结合的阻断作用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与Jurkat细胞膜上DR5结合的阻断作用,以鉴定mAb的特异性.用间接ELISA法检测腹水mAb的效价、亲和常数并进行表位分析.结果: 获得4株可分泌抗DR5 mAb的的杂交瘤细胞系YM366EC、YM366ED、YM369F5和YM369E6.4株mAb的Ig亚类均为IgG1;腹水mAb效价为1×10-4~5×10-6;亲和常数为1×109水平,4株mAb可识别2种不同的抗原表位.结论: 获得4株抗DR5的mAb,为进一步用于临床诊断和实验研究创造了条件.

  • 抗人乙酰胆碱受体scFv-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作者:范华英;孟繁平;齐栋;魏晶;李强;李英信;李红花

    目的: 制备抗人乙酰胆碱受体单链抗体637(scFv637)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融合蛋白,提高scFv637的稳定性.方法: 用PCR扩增人HSA基因,并克隆到含有抗人乙酰胆碱受体scFv637基因的载体pHEN2中构建重组载体pHEN2-scFv637-HSA.以重组载体转化E.coli HB2151,表达产物用斑点杂交试验检测,并以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其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扩增的人HSA基因和融合基因的大小分别为1 770 bp和7 054 bp.构建的scFv637-HSA经测序证实核苷酸序列正确,并且正确克隆至载体的开放读码框架内.表达产物仅存在于pHEN2-scFv637-HSA转化的E.coli HB2151外周质裂解液中.表达的融合蛋白的Mr约为95 900.结论: 在E.coli中成功地表达scFv637-HSA融合蛋白,为进一步对其进行功能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特异性单链抗体的优化表达及亲和常数的测定

    作者:王炜煜;易继林;邓云华;司进;王从俊;李翔;曹利民

    目的: 表达及纯化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的单链抗体的可溶性,并测定其亲和常数.方法: 用噬菌体C1克隆感染E.coli HB2151,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2×TY培养基中,于37℃震荡培养过夜.将培养物作1∶ 100稀释并转种后,用终浓度为0.25、0.5、1.0 mmol/L的IPTG,分别在37℃、25℃和20℃下诱导表达过夜.取其培养上清,用饱和硫酸铵沉淀后,以120 g/L SDS-PAGE分析.另外,将饱和硫酸铵沉淀物用30 mL PBS重新溶解、透析除盐后,用Ni2+螯合柱进行纯化,再以120 g/L SDS-PAGE鉴定纯化scFv C1的纯度.用非竞争酶免疫法测定scFv的亲和常数.结果: 用0.5 mmol/L IPTG在25℃诱导过夜,表达的scFv C1的量较多,其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28 000,以可溶性的形式存在于培养基中.通过Ni2+亲和柱纯化后scFv C1的纯度在95%以上,产量约为0.8 mg/L.scFv的亲和常数为(2.31±0.36)×10-7 mol/L.结论: 以筛选的C1噬菌体感染E.coli HB2151后可表达低亲和力的可溶性scFv,对肝癌的基因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兔抗人唾液酸转运蛋白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

    作者:孙其飞;高媛;刘细保;孙启鸿;王松灵

    目的: 制备兔抗人唾液酸转运蛋白(sialin)的抗体,并进行特性鉴定.方法: 应用RT-PCR从培养的人颌下腺细胞系HSG中扩增编码sialin N端1~38氨基酸的DNA序列,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5X-1-sialin,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JM109,在0.1 mmol/L IPTG的诱导下表达GST-sialin融合蛋白.经SDS-PAGE鉴定后,利用GSTrap FFTM柱纯化融合蛋白,并以其免疫家兔制备抗人sialin抗体.用ELISA法测定兔抗sialin血清的效价;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鉴定抗血清的特异性.结果: 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GEX-5X-1-sialin;以其转化大肠杆菌在IPTG诱导下,获得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的GST-sialin融合蛋白;表达的GST-sialin经GSTrap FFTM柱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出抗sialin抗血清,ELISA法测定抗血清的效价为1∶ 32 000.Western blot鉴定表明,制备的抗sialin抗体可特异地识别HSG细胞中相对分子质量(Mr)约55 000的sialin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明,sialin抗血清识别的抗原定位于HSG细胞的细胞质和胞核.结论: 成功地制备出兔抗人sialin抗血清,为进一步研究sialin在涎腺组织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由不同接头分子介导的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作者:张炜;袁金铎;安利国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既激活先天性免疫又对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启动发挥重要作用.一类包含TIR结构域的接头分子如MyD88、TIRAP、TRIF、TRAM可募集到不同Toll样受体的TLR胞质区,转导特异的信号通路.依据信号通路中接头分子的不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一般分为MyD88依赖型信号通路和MyD88非依赖型/TRIF依赖型信号通路.

  • 胸腺肽α1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作者:张久聪;董茜;邵彬

    胸腺肽α1(thymosin alpha-1, Tα1)是Low等[1]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胸腺素第5组分(TF5)中分离纯化的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多肽.Tα1能够增加抗原或致有丝分裂原激活的T细胞分泌IFN、 IL-2和IL-3等多种细胞因子及T细胞表面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 影响前体NK细胞的募集, 使其在暴露于细胞因子后变得更有细胞毒性.Tα1作为免疫调节剂已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 如AIDS、感染、变态反应、自身免疫病、神经内分泌疾病、各类肿瘤的治疗以及化疗后的免疫功能的恢复等.但目前大多数医学界人士仍否认或忽视Tα1的治疗效果, 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有关这方面研究资料的缺乏.鉴于此, 我们对Tα1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干细胞移植与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的进展

    作者:牟静岚;时永全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特异或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1], 即这些细胞既可通过细胞分裂维持自身细胞群的大小, 又可进一步分化成为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 从而构成机体各种复杂的组织器官.

  • 蓖麻毒素快速ELISA检测法的建立

    作者:郭建巍;沈倍奋;冯健男;孙瑛勋;胡美茹;于鸣

    目的: 建立蓖麻毒素快速ELISA检测方法.方法: 从8株抗蓖麻毒素的杂交瘤细胞中,筛选亲和力较高的单克隆抗体,用Western blot 和ELISA鉴定、Protein A纯化、HRP标记,经交叉配伍筛选佳的抗体组合.结果: 建立了蓖麻毒素的快速ELISA检测方法,对蓖麻毒素的低检出浓度为175 ng/L,目视检测低浓度为625 ng/L,整个实验不需仪器可在40 min内完成检测.结论: 蓖麻毒素快速ELISA检测法为蓖麻毒素生物战剂的快速侦检提供了有效手段.

  • 红景天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的初步研究

    作者:隋岫兰;杨锋;陈荣华;噶布;闫慧;张世馥;张景玲

    目的: 利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中药红景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急、慢性高原病患者服用中药红景天防治高原病及改善症状等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VC-304,设对照组与加药组,加药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红景天,培养3 d后计数.加药组及对照组细胞用瑞氏染料染色并拍照.收集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成梭形,排列紧密,分散均匀.加药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皱缩,聚集成团,形态各异.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加药组G1期细胞含量增多,S期细胞减少.结论: 红景天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的增殖来抑制内皮细胞生长.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对于阻止血管内膜增生,防止形成肺动脉高压,降低慢性高原病发病率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 人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诱导扩增及鉴定

    作者:王鹤桦;潘兴华;高士争;庞荣清;杨勇琴;屈璐;梁虹

    目的: 以人骨髓细胞为来源,建立体外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进行形态学和免疫表型鉴定.方法: 取正常人骨髓,以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骨髓单核细胞后,用rhGM-CSF和rhIL-4诱导DC 产生,再用rhTNF促进其成熟.收集细胞,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表型.结果: 人骨髓细胞经rhGM-CSF、rhIL-4和rhTNF诱导可得到大量成熟的DC,电镜观察具有典型的DC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表型表明,诱导后第5天,CD1a+细胞的百分率为70%~75%,CD83+细胞为3%~3.2%;诱导后第7天,CD1a+细胞为84%~86%,CD83+细胞为30%~32% .结论: 由人骨髓细胞可成功地诱导出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DC,为DC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又一细胞来源.

  • 新型佐剂SWZY对弱免疫原性小鼠黑色素瘤瘤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作者:周伊;齐旭;肖菊香;来宝长;司履生;王一理

    目的: 评价佐剂SWZY对弱免疫原性黑色素瘤瘤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分为6组,实验组分别用5种不同配方的佐剂(FCA,FCA+IL-2+GM-CSF,FIA+IL-2+GM-CSF,FIA+SWZY,FIA+SWZY+IL-2+GM-CSF)和照射灭活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D5制成瘤苗免疫小鼠,对照组免疫用不加任何佐剂的灭活D5黑色素瘤细胞.末次免疫后3 d各组取半数动物检测DTH反应、脾细胞的杀伤活性以及免疫小鼠血清及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10的水平,剩余半数动物接种未灭活的D5黑色素瘤细胞,3周后再次检测上述各免疫学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比较,各实验组小鼠的DTH反应及脾细胞的杀伤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但成瘤后随着肿瘤的增大,则呈下降趋势.成瘤前各实验组小鼠血清及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小鼠(P<0.05),但IL-10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小鼠.成瘤后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血清及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均下降,而IL-10的水平均明显上升,其中FCA瘤苗组和FIA+SWZY瘤苗组免疫小鼠的血清及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小鼠(P<0.05),IL-10的水平仍低于对照组小鼠(P<0.05).结论: 用5种佐剂配方制成的瘤苗免疫小鼠均能诱导对弱免疫原性肿瘤的细胞免疫应答,并增强Th1型细胞免疫的应答,但随着肿瘤的形成和逐渐进展,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逐渐减弱.其中佐剂SWZY与FCA的作用相当,但前者的毒副作用较小,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人用肿瘤疫苗的佐剂.

  • 人金属硫蛋白MT-2a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抗血清的制备

    作者:周敏;杨芳;贺智敏;刘孝荣;陈主初;孙麟;孙宇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金属硫蛋白(MT)-2a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并制备兔抗MT-2a抗血清.方法: 人MT表达菌株BL21/GST-MT-2a经IPTG诱导、超声裂解及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后,以可溶性融合蛋白GST-MT-2a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用双向凝胶免疫扩散和ELISA检测抗血清的效价,用Western blot检测抗血清的特异性.结果: 经诱导表达及亲和层析纯化,每L菌液可获得可溶性融合蛋白GST-MT-2a 38 mg.以此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的抗血清,双向免疫扩散效价>1∶ 256,ELISA 效价>1×10-7.Western blot检测证明抗血清的特异性良好.结论: 人MT-2a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以纯化的GST-MT-2a可溶性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得到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血清,为进一步研究MT-2a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制剂.

  • 大鼠补体调节因子DAF功能区的表达纯化及功能鉴定

    作者:徐江;张惠中;林芳;刘丽;王燕;任继鸿;李柱一

    目的: 重组表达促衰变因子(DAF)功能区的4个短的保守重复序列(SCR1-4).方法: 通过克隆大鼠DAF的SCR1-4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IPTG诱导共表达,根据表达结果选择纯化方式.结果: 诱导后表达产物为不溶蛋白,通过纯化包涵体并复性,得到了具有抑制致敏绵羊红细胞发生溶血的可溶性蛋白成分.结论: 原核表达SCR1-4易于形成包涵体,稀释复性法适用于DAF SCR1-4包涵体的复性.

  • 冷凝集素综合征的血清学特性及检测方法探讨

    作者:杨世明;张勇萍;潘晓莉

    目的: 了解冷凝集素综合征在不同疾病患者中的分布,冷凝集素的血清学特性及检测方法.方法: 检测498例患者血清中的冷凝集素的效价和免疫球蛋白类型.对含有高效价冷凝集素的血清在4℃进行吸收,对经43℃的生理盐水洗涤后仍有凝集的RBC,采用45℃放散-聚蔗糖分离-微柱凝胶法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在498例患者血清中,含有冷凝集素者324例(65%),其中冷凝集素的效价≤1∶32者435例(87%),≥1∶64者60例(12%).冷凝集素综合征在血液病或重度贫血患者中占17.6%,在肿瘤患者中占13%,在其他疾病患者中占6%.冷凝集素的免疫球蛋白类型均为IgM.用45℃放散-聚蔗糖分离-微柱凝胶法检测冷凝集素效价增高者的ABO血型,正反向定型的结果一致,交叉配血试验无假凝集现象.结论: 患者中冷凝集素综合征占12%,冷凝集素的效价增高时可干扰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采用4℃吸收冷凝集素,用43℃的生理盐水洗涤RBC,以45℃放散-聚蔗糖分离-微柱凝胶法,能正确鉴定ABO血型,保证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1995 01 02 03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