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세포여분자면역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陕西省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738
  • 国内刊号: 61-13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84
  • 曾用名: 单克隆抗体通讯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安钢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T-bet佐剂对Ag85B抗结核DNA疫苗的免疫调节

    作者:陈丽萍;张荣波;胡东;吴静;张金凤;吴汉霞;李昕;牛凯

    目的:构建以Th1转录因子T-bet为基因佐剂的Ag85B新型DNA疫苗,并研究其免疫调控作用.方法:RTPCR法扩增出Ag85B基因和T-bet基因,克隆入pcDNA3.1质粒构建T-bet和Ag85B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法转染重组质粒至RAW264.7细胞系,Western blot法检测质粒蛋白表达情况.3次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末次免疫2周后,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Ag85B抗体滴度.同时将脾脏淋巴细胞悬液于Ag85B刺激下培养,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结果:质粒蛋白成功表达,并且质粒剂量与质粒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此外,T-bet/Ag85B不仅诱导IgG2a滴度显著增高伴随IgG1显著降低,而且还刺激IL-2/IFN-γ(Th1类)分泌增加伴随IL-4/IL-10(Th2类)减少.结论:T-bet增强抗Ag85B特异性IgG2a抗体反应,并诱导显著的Th1细胞优势免疫.

  • CO2气腹对胎鼠肺组织超微结构及表面活性蛋白A表达的影响

    作者:薛翔;周海燕;刘青

    目的:研究CO2气腹对胎鼠肺组织超微结构和表面活性蛋白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孕鼠21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不同CO2气腹压力及不同持续时间实验组分为6组,每组均为3只孕鼠.于孕17 d(预产期21 d)按分组建立人工气腹,对照组只进行麻醉,脐上插人气腹针,不建立CO2气腹.24h后将孕鼠处死,在无菌条件下获取胎肺组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胎肺维织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表面活性蛋白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气腹压力及持续时间的增加,大鼠胎肺组织中肺内支气管上皮细胞间隙略有增加,胞质内糖原颗粒较为丰富;间质细胞变得稀少,胞质内可见少量脂滴,部分肺内支气管上皮细胞糖原颗粒增加.各组之间胎鼠肺组织中表面活性蛋白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O2气腹对胎鼠肺组织的超微结构影响较轻微,对表面活性蛋白A表达无明显影响.

  • 压力负荷大鼠心肌重构与TNF-α和IL-10表达的动态相关性研究

    作者:曾菊绒;胥晓丽;于晓江;侯进;徐天娇;弥曼;李冬玲;臧伟进

    目的:动态观察压力负荷增高致大鼠心肌重构发生发展过程中TNF-α和IL-10在心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和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CVF)的动态相关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主动脉缩窄法复制压力负荷增高致大鼠心肌重构的动物模型,模型组进一步分为术后2周、4周、8周和12周组;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动态检测心肌组织内TNF-α和IL-10表达的变化;改良Mallory氏三色染色检测心肌组织内胶原纤维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术后4周心肌细胞呈进行性排列紊乱、肌丝断裂,细胞间隙明显增宽,可见大量异常胶原纤维堆积,并在术后12周出现明显的心衰;ELISA检测结果提示,4周、8周和12周组心肌组织TNF-α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心肌组织TNF-α表达量与LVMI(r =0.582,P<0.01)和CVF(r=0.932,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IL-10在各组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但TNF-α与IL-10比值在术后呈时间依赖性升高,由(1.79±0.19) ng/mL(2周)上升到(2.85±0.24)ng/mL(12周),与对照组(1.74±0.24)ng/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肌重构的程度呈时间依赖性加剧是心功能恶化的关键因素,TNF-α在心肌组织表达的时间依赖性上调和TNF-α与IL-10比例失调是可能是心肌重构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 人核迁移蛋白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转导

    作者:庞实锋;廖霞;郑克勤;周汝滨;梁朋;曹定国;张国平;李文荣

    目的: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构建可示踪的人核迁移蛋白(hNUDC)慢病毒RNA干扰载体,并实现其对靶细胞的转导.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将人核迁移蛋白的发夹RNA(shNUDC-F)克隆至慢病毒表达载体中,构建成靶向针对hNUDC的RNA干扰载体,通过磷酸钙转染法,将获得的慢病毒高纯度质粒转染进低次代293T细胞中进行包装,通过高速离心收获慢病毒颗粒,经滴度测定后,对Dami巨核细胞进行转导实验.用显微镜观察转导效率,用Wesernblot检测RNA干扰效果.结果:慢病毒携带的shNUDC-F片段对Dami巨核细胞能高效转导,并使其内源hNUDC基因发生基因沉默,干扰效果较好.结论:成功构建出慢病毒hNDUC RNA干扰载体,并在293T细胞中实现包装并成功转入Dami细胞.

  • Megsin基因转染对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洁;李英;刘茂东;任广伟;王明铭;李英敏;丛斌

    目的:观察megsin基因转染对高糖环境中肾小球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高糖环境中培养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培养12、24、48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程度,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系膜细胞megsin、MCP-1、ICAM-1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Ⅳ型胶原浓度.结果:高糖环境中肾小球系膜细胞megsin、MCP-1及ICAM-1表达增强,细胞增殖明显,细胞上清液中Ⅳ型胶原浓度升高,megsin基因转染后上述变化趋势更加显著,而megsin shRNA质粒转染可明显减弱上述变化.结论:Megsin可上调MCP-1及ICAM-1表达,促进系膜细胞增殖及系膜外基质积聚.

  • Kinase-Glo激酶发光法体外测定蛋白激酶A活性

    作者:张媛;吴彦霖;刘倩;陈晨;秦媛媛;吴桂艳;高华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无害的体外测定PKA激酶活性的非放射性核素方法.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HEK293细胞的总RNA中扩增PKAα的cDNA,并将PKAα的cDNA克隆至pGEX-6p-1载体中.经纯化后的体外表达蛋白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进行鉴定.后采用非放射性核素法Kinase-Glo激酶发光检测试剂盒测定表达蛋白GST-PKAα的活性.结果:经过优化诱导条件,我们成功地纯化得到了GST-PKAα的融合蛋白.用非放射性核素法Kinase-Glo激酶发光检测试剂盒测定纯化蛋白GST-PKAα活性.我们还用PKA特异性抑制剂H-89进一步确定了表达蛋白GST-PKAα的活性,并且测定了其IC50值为(35.2±3.97) nmol/L,与报道值一致.结论:Kinase-Glo激酶发光检测法测定PKA激酶活性,操作简便、对人体无害.此方法能有效应用于临床前PKA激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PKA激酶新作用靶点的发现以及靶向蛋白PKA磷酸化位点的研究.

  • 真核表达的重组猪单链IL-12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作者:王雪梅;袁远英;方强;夏惠;孙新;李柏青

    目的:真核表达重组猪单链IL-12( pscIL-12)并鉴定表达的pscIL-12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梭华.SofastTM将pcDNA3.1(+)-pscIL-12转入CHO-K1细胞,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pscIL-12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对NK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刺激人PBMC分泌IFN-γ的水平;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对人淋巴母细胞增殖水平的作用.结果:融合基因pscIL-12在CHO-K1细胞中表达产物pscIL-12融合蛋白含量较高;生物学活性鉴定表明:pscIL-12融合蛋白可增强NK细胞活性、提高IFN-γ的产生和促进入淋巴母细胞的增殖.结论:转染pcDNA3.1(+)-pscIL-12质粒的CHO-K1细胞成功表达了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pscIL-12.

  • CD40突变体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徐健;瞿秋霞;朱一蓓;张学光

    目的:构建CD40突变体(muCD40)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muCD40Ig,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中表达,以获得muCD40Ig融合蛋白,为检测体内可溶性muCD40分子建立实验基础.方法:从L929/muCD40基因转染细胞中通过RT-PCR扩增出人muCD40胞外段基因序列,从人脾脏细胞中扩增出人IgG1恒定区基因,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采用Superfectin转染CHO细胞,G418筛选出能稳定分泌muCD40Ig蛋白的基因转染细胞并亚克隆.筛选出的阳性克隆经无血清培养后,收集上清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并收集细胞进行RT-PCR鉴定,同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muCD40Ig蛋白与CD40L的结合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人pIRES2-EGFP/muCD40Ig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CHO基因转染细胞能够稳定分泌人muCD40Ig蛋白;流式检测muCD40Ig融合蛋白能够与CD40L分子结合.结论:获得了能稳定分泌人muCD40Ig的CHO基因转染细胞株,muCD40Ig融合蛋白具有与CD40L结合的能力.

  • 重组大鼠△N△C/VEGF-C/Cys152Ser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杨国红;姬文婕;周欣;毕莹;李玉明

    目的:构建重组大鼠△N△C/VEGF-C/Cys152Ser (ddVEGF-C)逆转录病毒载体,建立稳定表达ddVEGF-C的PT67包装细胞株,并验证其表达.方法:利用PCR从pSecTag-ddVEGF-C中获取大鼠ddVEGF-C基因,克隆到pLPCX逆转录病毒载体,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验证,转染PT67包装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包装细胞株,用反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其在RAW 264.7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构建的pLPCX-ddVEGF-C逆转录病毒载体经双酶切和PCR鉴定正确,测序结果与ddVEGF-C序列一致,病毒滴度为2 × 107 CFU/mL,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提示重组病毒感染RAW264.7细胞能正确表达ddVEGF-C.结论:成功构建了pLPCX-ddVEGF-C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建立了稳定表达ddVEGF-C的PT67包装细胞株,为以VEGF-C基础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新工具.

  • 硫酸脑苷酯负载的CD1d四聚体检测小鼠Ⅱ型NKT细胞

    作者:张固琴;聂汉祥;杨炯;余红樱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小鼠Ⅱ型NKT细胞的方法.方法:将硫酸脑苷酯(sulfatide)与生物素连接的CD1d单体按摩尔比3∶1混合室温静置过夜,之后加入PE标记的链酶亲和素,室温孵育4h制成sulfatide/CD1d四聚体.然后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正常小鼠脾脏及肺脏单个核细胞中Ⅱ型NKT细胞的百分比(TCR-β+ sulfatide/CD1d四聚体+),以及小鼠脾细胞经sulfatide刺激后单个核细胞中的Ⅱ型NK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正常小鼠脾脏及肺脏单个核细胞中Ⅱ型NK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875±0.096)%和(1.175±0.263)%;小鼠脾细胞经sulfatide刺激后的Ⅱ型NKT细胞的比例为(2.75±0.603)%,与正常相比明显增加(P<0.01).结论:硫酸脑苷酯负载的CD1d四聚体是检测小鼠Ⅱ型NKT细胞的有效方法.

  • 雷公藤多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GLUT-1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宜川;刘国玲;张玉霞;叶文忠;常景芝;沈永杰

    糖尿病肾病(diah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合并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因之一,其基本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增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终导致肾衰竭.葡萄糖转运蛋白-1( 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是哺乳动物细胞糖转运跨膜转运的主要载体,能促进葡萄糖向细胞内扩散及细胞代谢[1].

  • 大肠癌患者与正常健康人淋巴细胞表型差异分析

    作者:张国庆;焦顺昌;温新宇;赵宏;林星石;吴亮亮

    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与正常健康人20项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68例大肠癌患者与102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20项淋巴细胞亚群,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正常健康人相比,大肠癌患者CD29+、45RA+、CD4+ CI45RO+和CD8+ CD28-细胞百分比例明显升高,而NKT、45RO+、CD4+ CD45RA+、CD28+和CD8+ CD28+细胞百分比例则明显降低(P<0.05).Ⅳ期患者组CD8+CD28-细胞百分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组、Ⅰ+Ⅱ期患者组及Ⅲ期患者组(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有所增强;传统指标难以准确评价患者的免疫功能,包括CD8+ CD28+、CD8+CD28-在内的多项细胞亚群分析体系也许能更好的反映大肠癌患者的免疫状况.

  • 职业苯接触后外周血中T细胞FcεRIγ基因表达下调

    作者:范静婧;陈云玉;王婧薷;李萡;杨力建;陈少华;巫进明;李扬秋

    目的:了解职业苯接触及慢性苯中毒工人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信号传导通路FcεRIγ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22例职业苯接触工人、12例慢性苯中毒工人及9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FcεRI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正常人、职业苯接触及慢性苯中毒工人FcεRIγ基因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37.50%、12.65%、7.41%,职业苯接触及慢性苯中毒工人FcεRIγ基因表达与正常成人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尽管慢性苯中毒工人外周血中FcεRIγ基因表达水平降低程度较职业苯接触更为明显,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苯接触及慢性苯中毒工人外周血中T细胞FcεRIγ基因表达水平均下调,这种表达异常可能与接触苯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障碍有关.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137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伟霞;王晓非;蒋莉;郭韵;刘昌妍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137(sCD137)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AS患者57例,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ELISA检测AS患者、健康体检者血清sCD137水平,同时测定AS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人类白细胞抗原B27( HLA-B27).用统计学分析各组血清中sCD137的变化及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初治组患者血清sCD137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及治疗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sCD137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按骶髂关节CT结果进行分组:Ⅰ、Ⅱ级AS患者血清sCD137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Ⅲ级AS患者血清sCD137水平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按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进行评价分组,活动组患者血清sCD137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静止组患者血清sCD137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HLA-B27阳性患者与HLA-B27阴性患者血清sCD137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AS患者血清sCD137与ESR、CRP呈正相关(P<0.05).AS患者年龄及性别与患者血清sCD137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S患者血清中sCD137的水平显著升高,提示sCD137在AS患者病情活动判定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可能参与了AS发病过程.

  • 肿瘤易感基因10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顾汝军;王苏春;孙刚;庄彬武;刘冬良

    目的:检测TSG101(TSG101)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SG101蛋白在肝癌及其对应非癌肝组织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肿瘤中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及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均显示TSG101在肝癌组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对应非癌肝组织(P<0.05).TSG101高表达与患者TNM分期及侵袭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血清HBsA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同样提示TSG101阳性表达率与患者TNM分期及转移相关(P<0.05).结论:TSG101在肝细胞癌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对应非癌肝组织,其在肝癌表达水平与患者TNM分期及转移密切相关.

  • 脾肝体积比与血清促吞噬肽水平的关系

    作者:蒋鸥;刘宇;吴文建;降礼军;徐强

    促吞噬肽(tuftsin)是脾脏特有的可以反映其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免疫调节因子.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脾脏纤维化,体积增大,功能亢进,以往在处理肝硬化门脉高压脾亢时一般采取脾全切的方式.随着对脾脏免疫功能的深入研究,认识到保留一部分脾脏将有利于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1],本实验尝试从形态学角度出发,采用脾肝体积比这一相对性指标来探讨肝硬化脾大情况下,脾脏功能的变化.

  • 食管黏膜树突状细胞表型分析

    作者:王存良;宁寒冰;王艳红;张连峰;李继昌

    目的:研究食管黏膜树突状细胞(DCs)表型特点.方法:内镜下收集健康人食管黏膜标本,Ficoll-Hypac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食管黏膜标本中的单个核细胞,采用磁珠分选技术分离DCs,流式细胞仪分析食管黏膜DCs表型.结果:健康人食管黏膜含3类单个核细胞:HLA-DRhtgh/CD13low,HLA-DRmed/CD13+和HLA-DR-/CD13+; HLA-DRhigh/CD13low细胞表达不同DCs亚群表面标志,是食管黏膜DCs;健康人食管黏膜DCsCD80、CD83、CD86表达水平低,是不成熟DCs.结论:成功分离了食管黏膜DCs,证实HLA-DRhigh/CD13low细胞是食管黏膜DCs.

  • CgCDR1多克隆抗体制备、鉴定与应用

    作者:俞焙秦;江岑;董丹凤;彭奕冰

    目的:制备特异性光滑假丝酵母耐药基因CDR1( CgCDR1)的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CgCDR1在介导光滑假丝酵母耐药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CgCDR1蛋白的二级结构、亲水性及抗原性等理化特性,以这些分析预测为依据,经过同源性检索后设计出一段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ELISA、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该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gCDR1在配对光滑假丝酵母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ELISA法检测所制备抗体的效价达1∶5 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抗体能与CgCDR1蛋白特异结合.CgCDR1在氟康唑耐药的光滑假丝酵母菌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配对的氟康唑敏感的光滑假丝酵母菌.结论:制备的CgCDR1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效价和良好的特异性,该多克隆抗体可用于CgCDR1的免疫活性鉴定,为深入研究该蛋白在光滑假丝酵母耐药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错配PCR技术提高抗hIL17A单链抗体亲和力的研究

    作者:田辉;白福良;徐黎明;王文飞;牛泽杉;任桂萍;李德山

    目的:通过错配PCR技术提高1株人源化抗hIL17A单链抗体(scFv)的亲和力,为进一步开发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人源化抗体药物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错配PCR和重叠PCR的方法,对抗体的重链、轻链可变区分别随机引入突变,并将细菌内膜展示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FCM)相结合进行高通量筛选,获得高亲和力突变株.由于hIL17A能刺激HeLa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IL-6和IL-8,因此scFv突变株经表达纯化后,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在mRNA转录水平上检测其阻断hIL17A刺激HeLa细胞产生IL-6和IL-8的能力.结果:筛选出5株突变株,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中有3株亲和力与亲本相比有很大程度的提高,2株与亲本相当,而且所有突变株均保留了亲本与hIL17A的结合能力,经real-time PCR检测证明这5株突变株均有阻断hIL17A刺激HeLa细胞产生IL-6和IL-8的能力,突变株的亲和力与中和效果成正比.结论:错配PCR技术是抗体体外亲和力提高的一种可行性方法,在保证与抗原结合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了其亲和力和中和活性.该实验结果为RA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候选药物,而且也为抗体的体外亲和力的提高提供了参考方法.

  • 抗人Apo B10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张晓磊;聂玉哲;蓝兴国;李玉花

    目的:制备抗人载脂蛋白B100( Apo B100)单克隆抗体(mAb),建立入Apo B100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方法:将人Apo B100抗原免疫小鼠,通过细胞融合、筛选后得到杂交瘤细胞株.将细胞株用无血清培养基扩大培养并纯化上清获得抗体,测定抗体亲和力、亚型、特异性及表位,后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获得4株抗人Apo B100的杂交瘤细胞株(4-1-2、4-2-2、4-3-2、4-6-3),其分泌的抗体不与其他相关蛋白交叉反应,亲和力达到1×109 L/mol.用4-3-2和4-6-3建立的双抗体夹心法的检测范围为(1.3 ~80)ng/mL,灵敏度1.24 ng/mL,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0%,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回收率在90%以上.结论:成功制备了抗人Apo B100 mAb,建立了定量检测人Apo B100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为Apo B100检测及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 重组凝乳酶原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抗血清的制备

    作者:李新苹;刘欢欢;普燕;张富春;李轶杰

    目的:原核细胞表达密码子优化的凝乳酶原并制备抗血清.方法:以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爱性整合牛、羊和骆驼的凝乳酶原(pCHY)序列后分别克隆至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和真核高效抗体制备核酸疫苗载体pcDNA3-AAT-COMP-C3d3( pcD-ACC)上.原核表达质粒pET30a-pCHY转入大肠杆菌后经IPTG的诱导得到高表达的凝乳酶原,作为检测抗原.真核表达质粒pcDNA3-AAT-COMP-pCHY-C3d3(pACCC)用水动力转染法验证其在mRNA水平的表达后,采用DNA prime-protein boost的策略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后制备抗体并检测其特异性和效价.结果: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成功表达出与预期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相符的重组凝乳酶原;ELISA检测表明获得高效价的凝乳酶原抗血清.结论:通过密码子优化及核酸疫苗载体pcD-ACC联合DNAprime-protein boost的免疫策略可制备高表达量的重组凝乳酶原,得到接近于蛋白免疫水平的高滴度抗体.

  • β-淀粉样蛋白单链抗体表达和纯化条件的优化

    作者:解鹏;王欲晓;高荣凯;周丽君

    目的:优化β-淀粉样蛋白单链抗体(scFv)的诱导表达和纯化条件.方法:在固定诱导表达时间和诱导表达温度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终浓度的IPTG进行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全菌液总蛋白中目的蛋白F3 scFv的表达水平,确定所需诱导剂IPTG的佳浓度.在目的蛋白结合到亲和层析柱之后,采用不同终浓度的咪唑溶液进行洗脱,通过收集各管洗脱液、Western blot等方法确定预洗脱液咪唑的佳浓度.结果:E3 scFv在20℃诱导表达18 h时,所需诱导剂IPTG的佳浓度为0.1 mmol/L;纯化时,预洗脱液咪唑的佳浓度为10 mmoL/L.结论:通过优化上述条件,我们建立了一个高效表达及纯化F3 scFv的方法,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Nanog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抗体制备

    作者:李军;王晓敏;窦忠英;李勇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Nanog融合蛋白,制备兔抗小鼠Nanog融合蛋白抗体.方法:从含小鼠Nanog基因的pNA992质粒中扩增出小鼠Nanog基因并插入pET-32a中构建pET-32a-Nanog重组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了Nanog融合蛋白,并经Histrap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将其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32a-Nanog,经诱导获得了大量Nanog融合蛋白,其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后蛋白纯度达到97%,经免疫的兔抗血清效价可达1∶32 000,并表现出较好的特异性.结论:成功地制备出高滴度、高特异性的兔抗Nanog融合蛋白抗体.

  • 肝纤维化肝窦内皮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景强;吴诚;张园;王玖恒;赵铁建

    正常肝脏是免疫耐受大于免疫原性的器官,肝窦内皮细胞(HSEC)在参与正常肝脏免疫耐受方面的研究是热点.在肝脏疾病中,很少有关HSEC免疫方面的研究.肝纤维化过程中,HSEC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造成其免疫功能的转变(免疫耐受转化为免疫应答),但HSEC免疫功能的转变,也可能影响肝纤维化的进程,研究纤维化肝脏肝窦内皮细胞(FHSEC)免疫功能,对应用免疫手段治疗肝纤维化有重要意义.

  • OP9-DL1细胞共培养系统在T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中的应用

    作者:袁茵;鲁欣;王辉;邵红伟;黄树林

    T细胞是一类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的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的分化发育指来自骨髓的淋巴样祖细胞(lymphoid pregnitors)进入胸腺增殖、分化,并从胸腺皮质迁移至髓质,成为成熟T细胞的过程.长期以来,T细胞发育的体内外研究一直依赖于胸腺.但人或鼠的胸腺组织来源有限且取材困难,加大了T细胞发育的研究难度.近年来,随着T细胞发育过程中一些关键分子的发现及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种可高效诱导造血干/祖细胞在体外向T细胞分化的简单模型——骨髓基质细胞OP9-DL1体外培养系统得以建立,这种系统的出现大大简化了T细胞分化发育的研究,本文将就其在T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肝移植免疫排斥与免疫耐受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余希;施明;刘振文;王福生

    随着肝移植手术开展的增多,受体接受肝移植后,机体的免疫状况成为一项研究热点.接受同种异体肝脏移植后,受体发生免疫排斥还是免疫耐受与免疫系统中各类免疫细胞关系密切.本文将对一些在肝移植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PHYIN家族:AIM2和IFI16免疫学研究新进展

    作者:吴殿磊;徐光华;吕社民

    PHYIN蛋白家族又称HIN-200蛋白家族(The interferon (IFN)-inducible p200-protein),迄今已经鉴定出人的4种该家族成员,IFI16、MNDA、AIM2和IFIX蛋白;小鼠中发现5种,p02、p03、p204、p205和p210蛋白.人AIM2与小鼠p210相对应.该家族所有蛋白质C端都有一段HIN-200结构域;另外,在N端(除了p202a和p202b蛋白质)还有一个蛋白质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构域:pyrin domain (PYD).HIN-200结构域含有2个连续的结合dsDNA的低聚糖/寡核苷酸折叠区(0B).该类蛋白质通过PYD结构域和ASC(接头蛋白)相互作用.当感知到胞质dsDNA后,p210( Aim2)、p204和AIM2蛋白就募集ASC形成炎症复合体(inflammasome)进而激活caspase-1,促进一些炎症性细胞因子(如IL-1β和IL-18)的成熟和分泌.而IFI16蛋白不仅能够感受胞质dsDNA也能够感受细胞核内dsDNA.IFI16蛋白含有核定位信号肽,早期研究证实:IFI16蛋白存在于细胞核或者核仁内.但是,近的研究表明:IFI16蛋白既可以存在于细胞质中,也可以存在于细胞核内,而具体存在于胞质还是核内取决于细胞的类型.IFI16蛋白能够感受胞质和核内dsDNA能够发起不同的天然免疫应答.诱导产生干扰素-β( IFN-β)与炎症性细胞因子(如:IL-1β和IL-18).本文对PHYIN家族中AIM2和IFI16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病毒感染与真核细胞应激颗粒

    作者:张佩芬;夏君;李玉叶;张萍

    病毒感染真核细胞后诱导细胞eIF-2α磷酸化,翻译的起始受到阻滞,mRNA随后与起始因子、核糖体亚基、mRNA结合蛋白(TLA-1、G3BP、HuR等)结合,聚集形成细胞质RNA应激颗粒(SG).近几年的研究表明SG可影响病毒复制过程,而病毒亦可通过与SG蛋白组分的相互作用,反馈调节SG形成.本文介绍了SG的形成、组分、生物学意义,以及病毒与SC之间的相互关系.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异常免疫应答相关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翟月;翟守恒;王俊娟;齐建国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一类由成熟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坏死所引起认知及行为异常的疾病,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有研究表明,免疫应答异常普遍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过程中,并会导致蛋白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减少,引起运动、认知及记忆等障碍.BDNF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免疫应答异常的作用可能涉及多种机制,虽然目前尚无定论,但BDNF相关的治疗手段,有可能从调节机体免疫能力的角度,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有关BDNF介导的免疫反应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本文就此进行探讨,并对与BDNF相关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治疗手段进行综述.

  • 人类胚胎干细胞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进展

    作者:王立斌;陈冬梅;夏海滨

    胚胎干细胞(ESCs)是来源于哺乳动物囊胚内胚层细胞团的具有自我更新与发育多能性的一类细胞.因ESCs具有体外无限自我更新和三胚层多向分化的生物学特性,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与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于重点和热点课题.经过3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ESCs已经广泛应用于基因修复、细胞替代治疗与组织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现就ESCs的生物学特性、基因调控机理、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作一综述.

  • 白介素-35的结构及其与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罗程;吉庆伟;林英忠

    IL-35是CD4.+ CD25+ Treg分泌的抑制性细胞因子.IL-35在抑制效应T细胞增殖、Th17细胞分化和IL-17的合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实,IL-35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解淀粉芽孢杆菌致BALB/c小鼠哮喘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辉;张万明

    目的:探讨解淀粉芽孢杆菌或解淀粉芽孢杆菌培养液(代表细菌产物)是否导致BALB/c小鼠哮喘.方法:40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卵清蛋白(OVA)组、培养液组、细菌组.于第0天、第7天用OVA小鼠腹腔注射致敏,从第14天到第28天用OVA液对小鼠进行雾化吸入激发,1次/d,每次30 min;对照组、培养液组、细菌组分别用生理盐水、细菌培养液、细菌进行致敏和激发试验.结果:实验表明OVA组和细菌组两组的活体肺功能(APTI)值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OVA组、细菌组两组的管壁厚度、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有显著升高(P<0.01),而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降低,尤其是细菌组更加突出;与对照组比较,OVA组和细菌组的血清中IgE浓度均为显著升高(P<0.01).结论:用解淀粉芽孢杆菌建立了BALB/c小鼠哮喘动物模型,并证明导致小鼠哮喘的主要因子是细菌.

  • 大鼠精原干细胞的筛选与培养

    作者:王庆忠;王东方;刘慧莲;冯道俊

    目的:建立大鼠精原干细胞的筛选和培养的方法体系.方法:采用改良的二步酶消化法分离大鼠睾丸细胞,用改进的差异贴壁分选法筛选大鼠精原干细胞,用添加了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 GDNF)、可溶性GFRα1和bFGF的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和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培养高度富集的大鼠精原干细胞,通过形态观察、标志基因的RTPCR检测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鉴定培养细胞的干细胞活性.结果:我们的改良二步酶消化法和差异贴壁分选法能有效的分离和筛选大鼠精原干细胞,这些高度富集的精原干细胞能够存活20d以上,形成较大的干细胞克隆,并表达精原干细胞的标志基因和具有干细胞活性.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精原干细胞的分离、筛选和培养体系.

  • 免疫磁性活化细胞分选方法优化及纯化后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检测

    作者:耿珊;张琛;刘俊;刘典锋;周玥;王亚平

    目的:改良常规免疫磁性活化细胞分选(MACS)的分离纯化方法,提高分选后细胞的纯度并确保细胞仍具有良好活性及功能.方法:以干细胞抗原-1(Sca-1)标记的Sca-1+造血干/祖细胞(Sca-1+ HSC/HPC)为例,分别用改良后和常规MACS法分选出小鼠骨髓细胞Sca-1+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分选方法获得Sca-1+细胞纯度;计算阳性细胞回收率;台酚蓝染色检测分选细胞存活百分率;CCK-8检测细胞增殖,混合造血祖细胞( CFU-Mix)体外培养评价分选Sca-1+细胞分化能力.结果:改良MACS法分选获得的Sca-1+细胞纯度达93%以上(常规MACS法仅为87%),阳性细胞的回收率可达73%(常规法仅为62.3%);细胞存活率、细胞增殖和CFU-Mix集落形成能力两种分选方法无明显差别.结论:改良法能明显提高细胞分选纯度及回收率,细胞活性和功能保持良好,值得各种细胞免疫磁性分选参考采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1995 01 02 03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