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세포여분자면역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陕西省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738
  • 国内刊号: 61-13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84
  • 曾用名: 单克隆抗体通讯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安钢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γ干扰素上调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D-L1表达并增强其诱导脐血和外周血T细胞向IL-10+ T细胞的分化

    作者:王炜玮;李恒;徐逢皇;都海波;李晓华;易君祝;王国艳;栾希英

    目的 比较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MSC)对脐血和外周血IL-10+ T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并探讨γ干扰素(IFN-γ)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hPMSC;反转录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在hPMSC的表达;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和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用红细胞花环法纯化T细胞;用植物血凝素(PHA)活化T细胞并与hPMSC进行共培养,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在阻断型PD-L1 mAb和IFN-γ预刺激的条件下hPMSC对脐血和外周血T细胞向CD4+ IL-10+ T细胞、CD8+ IL-10+ T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结果 hPMSC可诱导脐血和外周血T细胞向CD4+ IL-10+ T细胞、CD8+ IL-10+ T细胞分化,且对外周血T细胞向IL-10+ T细胞分化的诱导能力明显高于对脐血T细胞向该细胞分化的诱导能力;IFN-γ预处理hPMSC后,hPMSC促进脐血和外周血T细胞向IL-10+ T细胞分化能力明显增强;hPMSC高表达PD-L1,IFN-γ可明显上调其在hPMSC上的表达;阻断PD-L1在hPMSC上表达后,脐血、外周血中CD4+ IL-10+ T细胞、CD8+ IL-10+ T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结论 hPMSC诱导外周血T细胞向IL-10+T细胞分化的能力明显高于其诱导脐血T细胞向该细胞分化的能力.IFN-γ可通过上调PD-L1在hPMSC上的表达,增强hPMSC对脐血和外周血T细胞向IL-10+T细胞分化的诱导能力.

  • 较高浓度神经肽Y抑制人脂肪干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分化

    作者:吴尉;胡平安;梁芳;宋小琴;刘敏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神经肽Y(NPY)对人脂肪干细胞(hADSC)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hADSC,用(10-6~10-)mol/LNPY诱导刺激hADSC,MTT法检测其增殖;分别用完全培养基、NPY和胰岛素处理hADSC,油红O染色观察hADSC的分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诱导细胞死亡的dFF45样效应因子C(Cidec)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IP140)的表达水平.结果 (10-11~10-15) moL/L NPY促进hADSC增殖,(10-6 ~ 10-10) mol/L NPY抑制hADSC增殖;(10-7、10-9、10-11) mol/L NPY均诱导hADSC分化,并增加PPARγ、C/EBPα蛋白表达,同时促进白色脂肪组织特异性标志Cidec、RIP140蛋白的表达.结论 较低浓度NPY促进hADSC增殖,较高浓度NPY抑制hADSC增殖并促进其分化.

  • NK92细胞经非溶酶体途径快速生成并释放35 kD颗粒酶B至靶细胞

    作者:汪蕾;江绍伟;肖凌;陈琳;李安政;郑芳

    目的 探讨NK92细胞能否经非分泌型溶酶体途径分泌颗粒酶B(GZB)以及其可能的分泌机制.方法 NK92细胞作为细胞模型,经佛波酯(PMA)和离子霉素(ION)活化后4h内,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技术检测NK92细胞胞质中蛋白合成功能被抑制前后相对分子质量(Mr)35 000和32 000 GZB的含量及其分布情况;采用Westem blot法检测分离纯化分泌型溶酶体(SL)及不含溶酶体胞质中的GZB种类;通过EDTA抑制溶酶体的胞吐来阻断Mr32 000 GZB的释放,观察活化后NK92细胞上清中的Mr35 000 GZB含量;将活化的NK92细胞与K562细胞共培养,观察Mr35 000 GZB能否进入K562细胞;观察活化后NK92细胞的死亡率,并检测其分泌Mr35 000 GZB的酶活性.结果 NK92细胞PMA/ION刺激4h后,在SL外的胞质中生成大量GZB,Mr为35 000区别于SL内GZB的Mr32 000.经免疫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显示,这些GZB位于溶酶体外的小囊泡内.同时,Mr35 000 GZB能被分泌至细胞外.进一步检测发现受到刺激的NK92细胞在SL外的胞质中同时出现GZB/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9(serpinb9)复合物以及Mr35 000 GZB,但死亡率未上升,与之相应的是SL内的GZB具有酶活性,SL外的Mr35 000 GZB为酶原形式,表明Mr35 000 GZB并非由SL漏出.结论 人NK细胞内存在SL外无酶活性的Mr 35 000 GZB,以非溶酶体途径快速生成方式分泌至细胞外,提供了部分细胞外的GZB.

  • 姜黄素对结肠炎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亚群及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调节作用

    作者:徐荣;黄敏芳;王馨;邹勇;岳海洋;刘端勇;赵海梅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结肠炎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亚群及其表面活性分子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小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200 mg/kg姜黄素组,300 mg/kg美沙拉嗪对照组.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制备结肠炎小鼠模型.给药7d后,处死小鼠,分离结肠测量其长度并称取其质量,取小鼠脾脏并分离D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炎小鼠CD205+、CD4+ CD205+、CD8+ CD205+ DC和表面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Toll样受体2(TLR2)、TLR4、CD83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其结肠病理损伤.结果 经姜黄素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结肠炎小鼠结肠质量指数明显下降,而结肠长度延长,病理性损伤明显缓解,同时其脾脏CD205+、CD4+ CD205+、CD8+ CD205+ DC亚群数量下降及其TLR2、TLR4、MHCⅡ的表达明显抑制,而CD83表达水平则显著增高.结论 姜黄素治疗小鼠结肠炎可与调节结肠炎小鼠DC亚型比例及其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有关.

  • 原钙黏蛋白10(PCDH10)抑制BXPC-3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以及侵袭和迁移

    作者:邱禅;卜小娜;胡丹;姜政

    目的 探讨原钙黏蛋白10(PCDH10)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以及生物学功能.方法 利用反转录PCR检测PCDH10在CAPAN-1、PANC-1、ASPC-1、BXPC-3胰腺癌细胞以及HPDE6-C7人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将质粒pcDNA3.1-PCDH10与质粒pcDNA3.1-vector通过脂质体转染至BXPC-3人胰腺癌细胞,转染后通过反转录PCR检测BXPC-3细胞中PCDH10 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其蛋白水平;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双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TM侵袭和迁移实验、划痕实验检测BXPC-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结果 与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相比较,PCDH10在CAPAN-1、PANC-1、BXPC-3胰腺癌细胞中表达明显下调.反转录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表明,转染pcDNA3.1-PCDH10的BXPC-3实验组细胞PCDH10表达明显高于转染pcDNA3.1-vector的对照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PCDH10后,BXPC-3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降低、克隆形成数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明显降低.结论 PCDH10在胰腺癌细胞中表达下调,过表达PCDH10能够明显抑制BXPC-3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并且诱导BXPC-3细胞凋亡.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率增加且连接子蛋白40(Cx40)和炎症因子水平升高

    作者:王爱;张海超;张亮;李新芝;李丽;司军强;马克涛

    目的 探讨连接子蛋白40(C40)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Wistar京都(WKy)大鼠和SHR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及其表面Cx40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IL-4、IL-6表达.结果 SHR收缩压显著高于WKy大鼠,SHR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CD4 +/CD8+T细胞比率显著高于WKy大鼠,而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WKy大鼠;SHR血清IL-2、IL-4、IL-6水平均显著高于WKy大鼠,IFN-γ无明显差异;SHR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Cx40表达均显著高于WKy大鼠.结论 SHR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率增加,且Cx40和IL-2、IL-4、IL-6水平明显升高.

  • 脂多糖诱导脓毒症小鼠心肌细胞及线粒体自噬

    作者:赵品;高金鉴;姜静;彭细娟;吴巍;郑兰兰;姚立农

    目的 探讨脓毒症心肌损伤时心肌细胞及线粒体自噬水平的变化.方法 雄性C57BL/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LPS处理6、12、24、36 h组.LPS处理组小鼠腹腔注射10 mg/kg LPS建立脓毒症模型,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以上时间点处死小鼠,收集血液及心脏组织,提取心肌组织胞质蛋白、线粒体及线粒体蛋白,另取心肌组织进行冰冻切片;应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含量变化;JC-1染色结合荧光酶标仪检测LPS刺激后不同时间点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m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TEN诱导激酶1(pink1)、E3泛素连接酶帕金森病蛋白(parkin)水平;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组织LC3、pink1/parkin蛋白的定位及其在不同处理组的表达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血清cTnⅠ在6h即开始明显升高;LPS处理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在LPS 12 h组低;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在腹腔注射LPS 12 h明显升高,然后逐渐下降;pink1/parkin在腹腔注射LPS6h明显升高,然后逐渐下降.结论 脓毒症心肌损伤时心肌细胞及线粒体自噬水平升高,自噬应激可能更早发于心肌线粒体.

  • HEK293T细胞表达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促进巨噬细胞迁移

    作者:王媛媛;赵俊龙;刘娟;姜亚丽;韩骅;秦鸿雁;刘晓渭

    目的 构建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驱动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胚肾HEK293T细胞,验证其对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方法 小鼠基因组DNA作模板,用PCR法获得MCP-1启动子区基因片段,插入pFLAG-CMV1载体.用双酶切法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将构建好的病毒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CP-1的表达,用TranswellTM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分泌的MCP-1对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 重组载体酶切鉴定在相应位置有目的片段,转染单核细胞趋化因子重组载体后的HEK293T细胞有MCP-1表达,转染后HEK293T细胞分泌的MCP-1明显增加巨噬细胞的迁移.结论 HEK293T细胞表达的MCP-1明显增强巨噬细胞的迁移.

  • Toll样受体2(TLR2)激动剂Pam3Csk4预处理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攻击小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益国;陈会;邓林强;桂晓美;余理智;熊章华;闵卫平;吴晓牧

    目的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日趋严重,免疫防治被寄予厚望.本研究旨在探索Toll样受体2(TLR2)激动剂Pam3Csk4预处理小鼠对MRSA攻击的保护作用.方法 每只昆明小鼠用(25、50、100) μg Pam3Csk4尾静脉预处理12、24 h,小鼠尾静脉注射7×1010集落形成单位(CFU)/kg的MRSA (ATCC43300).小鼠生存率按前24h每2h观察1次,后续每6h记录小鼠存活情况,共观察1周.感染MRSA(3×108 CFU/只)6h后,菌落计数法观察肝、脾和肾等器官对MRSA的清除能力;3×108 CFU/只MRSA攻击6、12、24h后,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和IL-10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RSA攻击后小鼠脾脏TNF-α、IL-6、IFN-γ和IL-10的mRNA水平,以及Pam3Csk4预处理小鼠24h后,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和Fcγ受体Ⅲ(FcγRⅢ)表达量.结果 100 μgPam3Csk4预处理能显著提高MRSA攻击小鼠的生存率,与Pam3C sk4预处理时间呈时间依赖关系;MRSA攻击小鼠的生存时间与Pam3Csk4预处理剂量相关,50μg以上剂量Pam3Csk4预处理能显著提高MRSA攻击小鼠生存率至70%以上;与对照组比较,Pam3Csk4预处理小鼠血清中TNF-α在6h和12 h均显著降低,24 h后2组间无显著差别;IL-6在处理6h内显著降低,12 h和24 h后无显著差异,IFN-γ在24 h内均显著降低,而IL-10则无显著变化;Pam3Csk4预处理24 h后,脾脏中CXCL1和FcγRⅢ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Pam3Csk4预处理对MRSA攻击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 乙醛促进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变化并增加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

    作者:李晓东;李胤祺

    机体摄人大量的酒精后,约90%在肝脏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醛,并进入血液循环.肾脏是仅次于肝脏的酒精排泄器官.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通过肾脏排泄到尿中,尿中乙醛的含量高于肝脏及血液中的含量[1].长期过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肾损害[2],酒精性肾损伤以肾小管间质病变为主[3],但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表型转化是发生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4].

  • 葡萄籽原花青素抑制肺癌A549细胞侵袭和迁移

    作者:周也涵;叶秀峰;石瑶;王科;万丹

    目的 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肺癌A549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台盼蓝法检测不同剂量GSP对BEAS-2B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用(0、10、20、40、80)μg/mL GSP处理A549细胞,MTT法测定A549细胞增殖水平;TranswellTM实验检测A549细胞的侵袭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549细胞迁移力;Western blot法测定A549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神经钙黏素(N-cadherin)的蛋白水平.结果 (0~ 40) μg/mL GSP对BEAS-2B正常肺上皮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80 μg/mL GSP毒性作用明显.GSP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SP作用A549细胞后,EGFR和N-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E-cadherin 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GSP可通过抑制A549细胞EGFR、N-cadherin的表达并增强E-cadherin的表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 脂多糖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并下调其内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Kir4.1)的表达

    作者:孙美群;严海芹;邹维艳;王元元;李徽徽;王效静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作用及内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4.1 (Kir4.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LPS处理或者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处理培养的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星形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β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IL-1 β和Kir4.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LPS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LPS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IL-1β的分泌和IL-1β mRNA的表达,下调Kir4.1 mRNA的表达;与LPS组相比较,IL-1ra可以有效对抗上述两结果.结论 LPS可诱导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LPS下调星形胶质细胞Kir4.1 mRNA表达可能与IL-1β有关.

  • 人白细胞介素6的原核表达和纯化及包涵体复性

    作者:李江峰;万惠芳;王继华;才蕾

    1980年,Weissenbach等[1]在研究人成纤维细胞β干扰素(interferon β,IFN-β)时,首次发现一种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26 000的蛋白,当时将其命名为IFN-β2,直到1989年,在纽约召开的"急性期反应和免疫应答的调控:新的细胞因子"会议中将其命名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并一直沿用至今[2].IL-6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由巨噬细胞产生,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诱导免疫系统B细胞分化及抗体的产生,并广泛存在于诸如免疫系统调节、急性期反应、人体造血作用、特定癌细胞的生长调节及细胞代谢活动过程中[3-5].

  • 二甲双胍抑制脂多糖诱导的THP-1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

    作者:谢忠林;袁媛;石剑宽;史小飞;高星;赵元琳;叶菁;冯旭阳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Me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THP-1来源泡沫细胞的形成、脂滴形态以及脂滴表面蛋白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100 ng/mL佛波酯(PMA)处理THP-1细胞48h后,诱导其分化成为巨噬细胞;再利用50 μg/m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1μg/mL LPS促进THP-1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在此过程中用(0、100、200) μmol/L Met进行处理,采用油红O染色分析Met对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采用BODIPY493/503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泡沫细胞内脂滴的形态和数量;抽提细胞内脂类,通过定量试剂盒测定细胞甘油三酯(TG)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分析脂滴表面蛋白中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47 kDa的尾连蛋白(TIP47)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ox-LDL和LPS组相比,采用100 μmol/L、200 μmol/L Met处理后能够降低泡沫细胞内的脂滴大小和数量,定量分析显示细胞内TG含量明显降低,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其中200 μmol/LMet能够降低泡沫细胞中约25%的TG储积.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et能够降低泡沫细胞中ADRP的表达水平,但对TIP47的表达水平无影响.结论 Met能够抑制LPS诱导的THP-1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并抑制脂质蓄积,同时下调细胞内ADRP的表达水平.

  • 下调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基因抑制4T-1小鼠乳腺癌细胞的迁移

    作者:杨婷;张翔;张晓;杨安钢;张瑞

    目的 通过短发夹RNA(shRNA)下调小鼠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基因的表达,并观察DDR1下调后对4T-1小鼠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针对鼠的DDR1基因设计并合成2对shRNA干涉序列连入pLKO.1慢病毒表达载体中.测序正确后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包装表达shRNA的重组病毒,用获得的病毒感染4T-1细胞,用嘌呤霉素(puromycin)筛选并建立稳定细胞系.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确定DDR1基因的下调效果.利用TranswellTM小室迁移实验观察DDR1下调后的4T-1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经测序鉴定后,成功构建了慢病毒pLKO-shDDR1-1、pLKO-shDDR1-2以及阴性对照慢病毒pLKO-shNT.用重组病毒感染4T-1细胞,建立稳定细胞系,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结果表明DDR1基因的明显下调.TranswellTM小室实验显示,与感染pLKO-shNT的对照细胞相比,感染pLKO-shDDR1-1和pLKO-shDDR1-2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降低.结论 下调DDR1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4T-1乳腺癌细胞的迁移.

  • 人Six1基因缺失突变体对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作者:洪甜;李玲;李文超;郭靖;梁迎春;纪贝贝;梅国徽;徐小洁;叶棋浓

    Sine oculis homeobox homolog(Six)基因为同源盒基因,早发现于果蝇,是一种在多种生物中均有表达且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不仅参与调控胚胎的正常发育和器官形成,还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1].胃癌细胞Six1高表达增加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2].在胰腺癌细胞中,Six1能够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3].Six1的过表达是结直肠癌的一个独立预后标志[4].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肿瘤的发生与迁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上皮钙黏素(epithelial-cadherin,E-cadherin)和神经钙黏素(nerve-cadherin,N-cadherin)是EMT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在EMT中,常伴有E-cadherin的功能缺失[5].

  • 吡格列酮通过上调PPARγ降低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

    作者:邱林;蒋雪;文玲;胡琴琴;邓永兵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表达影响及量效关系.方法 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0.5、1.0、10.0) mg/kg吡咯列酮组,每组各12只.改良Feeney法制作TBI模型,假手术组只开孔不进行打击处理,治疗组按体质量分别给予(0.5、1.0、10.0)mg/kg吡咯列酮治疗,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等量安慰剂.致伤24、48 h后,采用反转录PCR检测脑损伤部位组织PPARγ、 TNF-α、IL-6的mRNA水平.结果 损伤24 h后,各吡格列酮组PPARγ 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不同剂量吡咯列酮组间PPARγ mRNA表达量差异显著,有剂量依赖性;损伤后治疗组TNF-α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调,24 h后,与0.5 mg/kg组相比,(1.0、10.0) mg/kg吡咯列酮组TNF-α、IL-6的mRNA水平降低.结论 吡格列酮上调TBI大鼠PPARγmRNA、下调TNF-α和IL-6 mRNA表达,抑制炎症反应.

  • 白头翁汤抑制小鼠阴道念珠菌的增殖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夏丹;张梦翔;施高翔;徐志庆;吴大强;邵菁;汪天明;汪长中

    目的 研究白头翁汤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小鼠Th17细胞及炎性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取昆明种雌性小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氟康唑治疗组、(7.5、15.0、22.5) g/kg白头翁汤治疗组.通过对注射雌二醇造成假发情期的小鼠阴道灌注白念珠菌复制出VVC小鼠模型,经过7d治疗,采用稀释涂布法检测VVC小鼠阴道白念珠菌载荷;Gram染色法观察VVC小鼠阴道分泌物白念珠菌形态;ELISA检测VVC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2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阴道组织中的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的含量.结果 成功建立了VVC小鼠模型;与模型组相比,22.5 g/kg白头翁汤治疗组与氟康唑治疗组的VVC小鼠阴道内白念珠菌载荷数量显著性减少;Gram染色显示,VVC小鼠阴道分泌物中,模型组小鼠含有大量白念珠菌菌丝,7.5 g/kg白头翁汤治疗组小鼠仍有大量较长菌丝,15 g/kg白头翁汤治疗组小鼠虽有菌丝但部分白念珠菌为酵母相,22.5 g/kg白头翁汤治疗组与氟康唑治疗组未见菌丝,只有少量酵母相;经过7d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氟康唑治疗组、(15.0、22.5) g/kg白头翁汤治疗组VVC小鼠血清中IL-6、IL-17、IL-21、TNF-α水平降低;氟康唑治疗组、(15.0、22.5) g/kg白头翁汤治疗组VVC小鼠阴道组织中RORγt水平降低.结论 白头翁汤可抑制VVC小鼠白念珠菌增殖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 跨膜前列腺雄激素诱导蛋白1(PMEPA1)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并维持乳腺癌细胞的间质样特性

    作者:邹远康;张一萌;王婷;王杉;杨安钢;贾林涛;王磊

    目的 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下游重要靶分子跨膜前列腺雄激素诱导蛋白1(PMEPA1)对乳腺癌细胞运动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在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TGF-β刺激MDA-MB-231乳腺癌细胞,并用小分子抑制剂SB431542抑制TGF-β信号通路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MEPA1的表达水平;设计针对PMEPA1分子的特异性小干扰RNA (siRNA),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干涉效率;干涉MDA-MB-231细胞中PMEPA1的表达后,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TM实验检测PMEPA1基因沉默对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鬼笔环肽对细胞骨架进行标记,观察PMEPA1基因沉默后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乳腺癌细胞中,PMEPA1分子受经典TGF-β/Smad信号途径的作用发生显著上调;沉默PMEPA1的表达能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迁移能力,并使细胞形态由间质样向上皮样转变.结论 PMEPA1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并维持乳腺癌细胞的间质样特性.

  • 5-羟甲基胞嘧啶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洁;徐玉乔;张志文;章铭;张哲恺;张丰;李青

    目的 探讨5-羟甲基胞嘧啶(5hmC)在膀胱尿路上皮癌(UC)的表达情况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1例手术切除UC组织及癌旁尿路上皮组织中5hmC的表达情况.随后检测92例临床资料完善的手术切除UC组织中5hmC的表达情况,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5hmC的表达和临床资料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5hmC在癌旁尿路上皮组织和UC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而5hmC在低级别和高级别的UC组织中,以及在TNM分级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别.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5hmC表达水平分别与UC患者的生存率及无复发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UC组织中5hmC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5hmC与UC的进展、预后和复发无相关性.

  • 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中埃兹蛋白(ezrin)和SIX1蛋白表达水平的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孔界男;周宪春;韩龙哲;权春姬;崔雪莲;林贞花

    目的 探讨埃兹蛋白(ezrin)和SIX1蛋白过表达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ezrin和SIX1蛋白在50例AFP阴性的HCC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x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检验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在50例AFP阴性的HCC组织中,ezrin和SIX1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68.0%(34/50)和60.0%(30/50),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38.0%(19/50)和26.0% (13/50).x2检验显示ezrin和SIX1蛋白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以及脉管浸润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ezrin和SIX1在AFP阴性HCC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Ezrin和SIX1蛋白在AFP阴性HCC组织中均高表达,两者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以及脉管浸润相关,并且两者在肝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 56例不规则抗体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分析

    作者:张勇萍;杨琳;杨世明;田榆;李丹;陈扬;穆士杰

    目的 探讨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及其免疫球蛋白类型.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进行ABO和RhD血型鉴定,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血标本再采用传统试管法进行复检,并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抗体效价及免疫球蛋白类型检测.结果 在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56例不规则抗体中,MNS血型系统19例(33.9%)、P血型系统1例(1.8%)、Lewis血型系统15例(26.8%)、Kidd血型系统4例(7.1%)、Rh血型系统10例(17.9%)、冷自身抗体7例(12.5%).免疫球蛋白类型为IgM型42例(75.0%),抗体效价为1:16~ 1:8192;IgG型10例(17.9%),抗体效价为1:128~1:1024;IgM、IgG混合型4例(7.1%),抗体效价为1:32~ 1:256.37℃反应性:士~4+.结论 IgM型不规则抗体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主要原因,高效价的IgG型不规则抗体也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在ABO血型鉴定中必须正反定型,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输血安全.

  •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γδT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红利;毛羽飞;许铖鋮;郑婷婷;吴菲;卜玲;周月鹏;毛朝明

    目的 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γδ T细胞与自身抗体形成之间的关系及机制,寻找潜在的干预靶点.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19例HT患者、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及5例HT和5例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甲状腺组织中γδ T细胞及其亚型的比例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 T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69、HLA-DR以及共刺激分子CD40配体(CD40L)、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γδ T细胞和B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gG、IgM水平,并通过抗体阻断实验分析参与B细胞抗体产生的分子机制.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T患者Vδ1+γδ T细胞比例明显增加;CD69、HLA-DR、CD40L、ICOS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γδT细胞和B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gG的水平显著增高,而添加抗CD40L和抗ICOS抗体能够使共培养上清中IgG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HT患者的γδ T细胞通过表达共刺激分子CD40L和ICOS为B细胞提供协同刺激信号辅助其产生抗体,提示γδ T细胞在HT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的水平变化

    作者:李曼;孙学华;周振华;张鑫;金树根;高亚婷;高月求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外周血T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60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免疫耐受期组、免疫清除期组和非活动期组,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另收集2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恩替卡韦治疗6个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 慢性HBV感染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IFN-γ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反比,IFN-γ/IL-4比率与HBV DNA载量和血清ALT水平均呈反比.此外,从免疫耐受期到非活动病毒携带期,T细胞的IFN-γ水平逐渐增加、IL-4水平逐渐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免疫耐受期患者的T细胞表达IL-4增加且IFN-γ减少,到非活动携带期其细胞因子表达逐渐恢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载量和ALT水平均明显降低,同时其外周血CD8+T细胞的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率均明显增加.结论 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外周血T细胞的IFN-γ和IL-4发挥双向调节作用,与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相关.

  • 犬博卡病毒结构基因VP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作者:张茜;闫琰;马婧;李建宁;张薇;黄菱;孙玉宁

    目的 构建犬博卡病毒(CBV)结构蛋白VP2的兔抗VP2多克隆抗体并进行特异性鉴定.方法 应用PCR方法扩增获得CBV结构蛋白VP2 C末端区域300个氨基酸所对应的基因片段.经双酶切和测序分析后,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32a(+)-VP2,转化至E.coli BL21中,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SDS-PAGE分析鉴定;纯化融合蛋白后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检测抗体效价及特异性.结果 通过酶切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VP2,转化后可以成功诱导并纯化出大小与预期一致的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经ELISA检测效价达到1:6400000,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论 成功制备了抗CBV结构蛋白VP2的多克隆抗体.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贤忠;张丽婷;童卫泉;陈芳

    单核细胞进入肿瘤部位成为巨噬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或释放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供给肿瘤细胞营养和氧气,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和侵袭,并使肿瘤细胞进入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至其他部位,形成转移灶.TAM同时也能诱导淋巴管生成,甚至促进肿瘤淋巴结转移.旁分泌方式和肿瘤细胞自治模式是TAM促进肿瘤淋巴管生成的主要途径.因此,TAM不仅能促进血管生成,同时也能诱导淋巴管生成,针对这两点的靶向治疗或许是未来肿瘤治疗的新途径.本文总结了TAM在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中的研究进展.

  • 肝脏巨噬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卫德;赵殿元;唐丽

    肝脏中巨噬细胞为肝内非实质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清除病原体的功能.根据来源,肝脏中巨噬细胞可分为定居巨噬细胞,即Kupffer细胞,以及招募的髓系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在肝脏,巨噬细胞能透过Disse间隙直接与肝细胞相互作用,还可分泌多种活性介质参与调节稳态、宿主抵抗、炎症等多种免疫反应.因此,肝脏巨噬细胞在维持肝脏稳态以及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肝脏疾病尤其是肝脏代谢性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本文主要从Kupffer细胞的极化、肝脏招募的巨噬细胞、招募巨噬细胞的转化三方面总结了肝脏巨噬细胞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婷;周武雄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肿瘤微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据功能表型不同,将巨噬细胞大致分为M1型(经典活化巨噬细胞)和M2型(替代活化巨噬细胞).根据活化因子类型的不同,M2型TAM又分为M2a、M2b、M2c三个亚型.M1型巨噬细胞参与炎症反应,清除体内病原体,参与抗肿瘤免疫.而M2型巨噬细胞具有抗炎症反应,修复损伤的功能并促进肿瘤形成.TAM接近于M2型巨噬细胞,它能为肿瘤的进展提供有利的微环境.临床研究表明TAM在肿瘤中的浸润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靶向TAM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肿瘤的方法.文章对巨噬细胞的募集及巨噬细胞浸润与肿瘤血管侵袭、转移、免疫抑制等的关系进行综述.

  • 黑素瘤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吴荻;崔久嵬;于鸿

    黑素瘤的临床治疗尤其是靶向治疗和抗体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细胞免疫治疗也因疗效持久、副作用低而倍受关注.临床上免疫治疗既可以用于对其他治疗方法不敏感的患者,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配合手术、放化疗、干扰素治疗等提高整体疗效.已有的多种免疫治疗手段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树突状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基因治疗、基因修饰的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细胞因子、干细胞样T细胞亚群、重编程的T细胞、各种组合治疗等虽然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也均存在各自的局限性.本文主要关注和总结近年来黑素瘤的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 白细胞介素24在细胞分化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瑞伟;赵国英;刘秀香

    白细胞介素24(IL-24)是IL-10家族成员之一,主要由Th2细胞和激活的单核细胞产生,通过受体依赖途径和非依赖途径,活化靶组织的一系列信号蛋白分子,终实现其生物学效应.IL-24与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病相关.IL-24抗肿瘤活性与其抑制肿瘤细胞凋亡、黏附、浸润、转移及抑制血管生成、逆转药物耐药性有关.另有,IL-24调节多种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及正常细胞的分化来抑制肿瘤增生、调节免疫及修复组织损伤等.本文主要综述IL-24在多种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 病毒感染与miRNA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俞正;庄然

    小RNA(miRNA)是长度在20~ 22碱基的一类非编码RNA,在细胞的发生、分化和凋亡等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病毒感染宿主之后,可以引发宿主体内miRNA表达谱的一系列变化,其中不乏在机体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miRNA.这一现象提示我们,病毒可以通过调控宿主细胞miRNA表达,进而导致细胞损伤或逃避免疫杀伤形成慢性感染的可能性.此外,部分病毒可以自身产生病毒miRNA,这一类小RNA也被证明在机体与病毒对抗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总结了病毒感染机体后,宿主miRNA表达谱的变化、宿主miRNA参与免疫应答的调控、宿主miRNA的抗病毒作用以及病毒产生miRNA对宿主免疫调控的影响,以期为病毒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病毒 microRNA 综述
  • 颗粒蛋白前体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黄闯;黄琨

    颗粒蛋白前体(PGRN)是一种多功能的分泌性生长因子,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尤其是快速生长的细胞中,参与胚胎发育、组织损伤修复、肿瘤发生、神经退行性变等病理生理过程.PGRN还是一个多功能的免疫调节分子,可以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途径,在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小鼠模型中发挥促炎作用.与促炎作用相比,PGRN的抗炎作用更受关注,PGRN作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的一种新配体,能通过拮抗TNF-α信号通路、调节IL-10信号通路等,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银屑病等多种疾病中发挥抗炎作用.本文对PGRN在不同的炎症性疾病中的不同作用进行综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1995 01 02 03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